第179章 邀名逐利
推荐阅读:光之国:我迪迦本尊,概念之神 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火影:愚弄忍界的我被奉为救世主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银河火花弱?我反手超级融合! 诛仙:我焚寂剑主,剑道无双 斗罗:点评比比东,历代最差教皇 仙道尽头 春日咬痕 九零:泉水人家
【晚一】
欧阳长林又追问了一些细节,张延毕竟刚打完草稿,对大多数问题都是对答如流。
欧阳长林也是越听越动心,最后忍不住道:“张总,你这个提案也算是有理有据,但想要推动改革,恐怕还缺了点东西。”
对于欧阳长林这说法,张延倒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毕竟他只提到了转播权的事儿,却没有提引入民间资本的事儿。
这一来,自然就显得‘动力不足’。
不过他还是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道:“那欧阳主任你觉得,该怎么增加改革的动力呢?”
“改革后面不还有个‘开放’吗?”
欧阳长林提议道:“现在港岛最著名的就是影视业,等以后港台融入内地,各地电视台总不能还是用仨瓜俩枣,拿走人家花了大本钱拍的电视剧吧?
97将近,我觉得用这个理由引出转播权市场化,应该没多少人敢跳出来反对。”
张延听得眼前一亮,确实,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引入港台做由头,确实比开放民营资本更容易推动转播权市场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阳长林就一定比张延更聪明、更有眼光。
主要是张延对港台本能的有些抵触,而欧阳长林则是一门心思想要引入呆弯资本,所以就更容易想到这条‘曲线救国’之路。
接下来两人是越谈越投契,两人很多理念都不谋而合。
张延也根据他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自己提案,把开放民营资本这一条,包装成了对港台现状的一种认可,甚至是让利。
虽然大家现在一听到让利就反感的不行,但在那个‘我爱日月潭’的年代,从上到下对‘让利’的做法都是坚信不疑,以为能用真心换来好意。
在这期间,欧阳长林对圆梦唱片的经营,也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帮着补上了一些初创时留下的漏洞。
这让张延对其越发看重。
王晶花虽然也是个有主意的,但毕竟年轻经验少,很多地方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意思。
欧阳长林则更加的成熟老练。
只可惜对方已经是湖南台的中高级领导了,否则张延还真想挖他过来给自己打下手。
…………
欧阳长林在津门待了一个星期才意满离。
而接下来的日子里,陆续又有几十家市县电视台找上门,张延也照本宣科的开了两堂课。
直到15号之后,来取经的人才渐渐少了。
虽然年底这几天,圆梦旗下的歌手都有演出任务,不过张延已经无心理会,全权交给了王晶花和王忠旗处理。
因为年前年后他基本是要连轴转,先是载着陈虹、张芳、康诙回老家,等腊月27再把康诙送回老家、把陈虹送去京城机场。
而到了正月初五,遵照母亲的指示,他就得飞去阿卡林省,给陈虹的父母拜个晚年——要不说这平时的电话粥没白煲呢,陈虹都没张嘴,做婆婆的就主动提出来了。
张延为了这次登门,专门托马卫都帮忙淘了副郑板桥的真迹,这是副行书七言对联,拢共花了一万四,算是标准的一字千金。
虽然不如陈虹那副家传的画有意义,但谁让张家祖上都是贫下中农,没攒下什么传家宝呢。
另外听说陈虹的父亲好酒,他又专门准备了一坛子陈酿,好不好喝另说,反正看那坛子是挺唬人的。
正应了那句话。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孙晓红对康诙满意的很,陈虹的母亲也对张延赞不绝口。
不过老丈人那一关就比较麻烦了。
康诙在恒江三天喝断片两次,张延则是跟个人参一样,恨不能顿顿泡在酒坛子里。
这年头似乎全国都是一个风气,毛脚女婿上门必须酒精考验一番,酒量多少不是问题,主要看的是个态度。
等两人结伴回到北方的时候,张延的行李箱就又多了一柄日本军刀,据说是抗日战争时的战利品。
而就在张延从阿卡林回来后不久,被证实行之有效的点歌台业务,也如同野火燎原一般,从山河四省向东南西北蔓延开来。
仅仅二月份,津门台就累积接待访客超过了300人次,而更多地方则是选择了就近取经。
市传区、区传县,一时祖国大地到处都是圆梦七子的歌声——五虎之外,又添了高风和李淳波。
于是到了三月份,各地邀请商演的单子便如雪片一般飞了过来。
在这种一家有女百家求的状况下,圆梦带头制定的分段式收费模式,很容易就得到了市场认可——那些不认可的,圆梦也不会理睬。
与此同时。
信息集散中心、八一影视基地落户津门,也都有了极大的进展。
为迎接97提前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并进行转播权市场化的提案,也通过津门代表团传达给了中央。
最积极响应这个提案的,不是欧阳长林所在的HUN省代表团,反倒是京城文艺界代表团。
毕竟津门只有一部《天津卫》出圈,而京台可是已经做了好几次冤大头了,眼见《京城人在纽约》又要严重超支,他们当然也迫切希望转播权能进行市场化改革。
当然,央视、魔都电视台、羊城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有实力、有决心自制精品剧的势力,也纷纷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表达了支持。
而就在张延忙的热火朝天之际,一个早就被他忘到脑后的人,忽然兴冲冲的找上门来。
“张总!”
圆梦总部,李亚朋激动的展示着一把硕大的纸伞:“这是我在乌鲁目齐收集的万民伞,上面不止有一万个人的签名,还有60多家企业的公章!这应该能代表乌鲁目齐人民的心声了吧?!”
别说,这小子还真有股愣劲儿。
看到那无比招摇的万民伞,张延也没含糊,当即就决定出钱出力,争取给边疆人民带去一场音乐盛会。
反正李亚朋要的是摇滚乐演唱会,又不耽误圆梦七子去走穴吸金——张延正好可以一边大把赚钱,一边大张旗鼓的邀名,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于是转过天,张延就举着那柄万民伞进了京城,在卡萨布兰卡酒吧竖起了‘招贤令’,号召摇滚人共襄盛举。
以他现在的号召力和传奇度,只用了半天时间整个京城摇滚圈就轰动了。
有名有号的摇滚乐队全都跑来毛遂自荐,有些自觉挤不进去的,甚至宣布要自费随队去边疆,说什么也要给张总凑个人场。
而无数临时组建的新乐队,也如狗尿苔一般冒了出来,希望能像当初超载乐队一样趁势而起。
为了标新立异,这些乐队的名字也和前辈们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某鲍家街43号乐队。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92/2837569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