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办村学堂!
推荐阅读:我的职业面板怎么是二次元画风? 我一个三金导演十项全能很合理吧 神印:天主降临,神圣牧师骑黑龙 全职高手之重生叶秋,弟妹苏沐橙 全职法师:捡碎片图鉴,契约心海 全职法师:白虎异能锁,圣兽无双 完美:多子多福,加入聊天群! 从乱星海开始祸害诸天 寒霜千年 全职法师:火之罹难,帝炎焚天
煤矿上的人陆陆续续离开,萧然也不担心有人搞乱。
现在有人来搞乱,萧然不急,其他栲栳栳村的人更急。
算是吃到甜头了。
从来没有这样富裕过。
张大郎把领到的钱给了张二丫,现在都是默认张二丫管钱的。
回到院子里面,三个小丫头去领了萧然许诺的柿子饼胡麻饼。
高兴的去一边玩耍。
豫章公主凑到李丽质旁边,“好喜欢这种感觉,刚才村里人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种喜悦感染力很强。
“嗯,是啊!日子都不好过,一下子有这么多钱,自然是高兴的。”
李丽质之前也不清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是来栲栳村,接触张锦禾张二丫这些人才知道的。
普通人家里粟米够吃就不错了,余钱真的很少。
萧然出现之后,这种情况改善了很多。
之前修房子开始,栲栳村人就有了存款。
柿子饼,糖炒栗子这些同样受益,煤炭更甚。
不仅仅有工钱,还有分成。
平分下来对于普通家里来说也是一笔大款。
张二丫现在都麻木了,这些钱确实不算什么。
把钱数一遍,放起来。
记录好。
李丽质几人吃完午饭,待到下午这才离开。
回到立政殿,看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在。
优哉游哉的喝着茶。
不是大唐的,是萧然给李丽质的,李丽质多数给了长孙皇后。
给长孙皇后也就是给李世民的。
杯子也是萧然给的琉璃杯。
“回来了!”李世民笑了笑,“栲栳村的分成,发下去了没有?”
李世民是相信萧然的为人的,之前说的肯定就算数。
“阿耶分了。”李丽质在案桌前坐下,“小郎君把大部分都平分了,留下了一部分,当做备用金,给村正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保管”
李丽质把栲栳村的情况说了一下。
李世民指尖在琉璃杯沿轻轻摩挲,杯里的茶汤漾起细碎的涟漪,他抬眼看向殿外的日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深思:“这小子,治小如治大啊。”
长孙皇后执起茶盏,浅浅啜了一口,接话道:
“寻常人得了利,只想着一分一毫分匀了,图个眼前欢喜。”
“他却肯留出一份,让村里自己攥着应急,这是把‘防’字刻进了心里——知道日子不是一时的热热闹闹,是细水长流的安稳。”
李世民放下杯子,指尖在案几上点了点:“百姓过日子,就怕‘急’字拆了人心。”
“一家有难,邻里相帮,听着暖,可真到掏家底的时候,难免生嫌隙。”
“萧然这法子,是给村里立了个‘规矩’:难了不用求,有公中兜底,利了不独吞,有集体念想。人心一聚,比官府发十次赈济都管用。”
李世民望向长孙皇后,眼里透着帝王独有的通透:“这天下,州府如星,村落如棋。州县靠律法约束,村落靠人心维系。”
“他留这六贯钱,不是钱的事,是给这盘棋添了个‘活眼’——让村民觉得,这村子是‘咱的’,不是各过各的散沙。”
“人心归了‘咱’,往后哪怕遇着灾年、生了变故,也乱不了。”
“再者,”李世民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赞许,“他不独断,让村正和长辈共管,这是懂‘权’的分寸。”
“百姓信的不是钱,是‘公道’。多人经手,透亮,就没人能挑出理来。这等心思,比朝堂上那些只知空谈‘仁政’的大臣,实在多了。”
长孙皇后笑着点头:“所以村民才服他。不是因为他带来了钱,是因为他让大家觉得,日子能靠着自己的力气过好,难了还有地方靠。这份踏实,比金银更金贵。”
“阿难,栲栳村最近发生的事情,堪称治理典范,从萧然改造曲辕犁开始详细记录,让其他村子都好好学学。”
“尤其是村正里正这些,看看怎么样才能让百姓认可,萧然做法就很好,哪怕他不是村正,更不是里正,也不影响他带着村子的人过上好日子。”
“是,陛下,奴婢记住了。”张阿难也跟着去了很多次,这些也是了解的。
栲栳村的改变,李世民也是看在眼里,真是肉眼可见的好起来。
程铁环回到家里,看到程咬金和秦琼都在。
秦琼笑呵呵的问道:“丫头,我家大郎和处默在那边如何啊?”
“世伯,挺好的,待的挺高兴的,之前还帮忙发钱”程铁环也把情况说了一下。
程咬金听到“发钱”“备用金”这些词,粗声大气道:
“嘿!贤侄,不声不响竟把村子管得比衙门还透亮?”
秦琼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眉头微蹙:“铁环说贤侄分钱时留了应急的,还让村正和老人共管?”
见程铁环点头,秦琼才缓缓道,“这等心思,寻常村正里正都未必有,懂得给百姓留后路,比只会催缴赋税的官强十倍。”
“强有啥用?”程咬金往椅背上一靠,撇撇嘴,“官场可不是挖煤烧琉璃,凭本事就能混。咱当年在战场拼杀,靠的是刀快。”
“可到了朝堂,得会看脸色、绕弯子——你说他连个村正都不是,全凭乡亲信服做事,真入了官场,遇着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御史、互相攀扯的世家,他那‘一是一、二是二’的性子,能撑几日?”
秦琼没接话,指尖摩挲着茶盏边缘,像是想起了什么:“去年吏部考绩,有个县令在任上修了二十里水渠,百姓交口称赞,却因不肯给京官送礼,被参了个‘刚愎自用’。”
“闲着这性子,怕是连那县令的‘弯子’都绕不来。”
“他在栲栳村,能让村民服他,靠的是‘我带你们过好日子’;可到了官场,光靠‘好日子’不够,还得应付‘谁的面子不能驳’‘哪句话该咽肚子里’——这些,他未必学得来,也未必愿意学。”
“可不是!”程咬金拍着大腿,“他管村子,是凭着一股子实诚,把‘人心’攥得牢;可官场的‘人心’,掺着利益、派系、陈年旧账,哪是他那点‘备用金’能镇住的?”
“他让村正共管钱财,是信乡亲;到了官场,你信同僚?怕是隔夜就有人参你‘结党营私’。”
秦琼笑了笑,忽然叹了口气:“但话说回来,这天下缺的,恰恰是他这种肯在‘喝热水’‘留余钱’上较真的人。州县官若都学他,把百姓的日子往细里管,比建十座功德碑都有用。只是……”
他顿了顿,“这官场,容得下办实事的,却未必容得下‘只办实事’的。他那点纯粹,怕是一进去就被磨没了。”
程咬金哼了一声:“依我看,让他在村里折腾挺好!烧他的琉璃,挖他的煤,让乡亲们日子红火,比在朝堂上被那些酸儒气出好歹强。”
“咱这些人拼了一辈子,不就是图个百姓能有他这样的日子过?他在栲栳村做的,比多少官员在奏折里写的都实在。”
程铁环的辈分低,本来插嘴是不合适的。
但是听到说萧然又忍不住,“世伯,阿耶,现在的陛下圣明,从谏如流,是之前的帝王比不了的。”
“还有皇后殿下贤良淑德,同样是之前的历朝历代不能比的。”
“小郎君有真本事,不是只会嘴上功夫。”
“加上和几位公主殿下关系匪浅,入朝为官,肯定也是有人护着的。”
“我觉得小郎君的能力,在村里实在是屈才了,他应该造福更多的百姓才是。”
程铁环接触的多,比较了解萧然。
也就是程铁环,程处默是真不敢说这些。
秦琼点点头,“丫头说的对,陛下和皇后殿下确是千古难遇的贤明,护着实心做事的人。”
“可萧然那性子,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他在村里,在村里是福气,到了官场,怕就成了‘刺’。”
“官场的事,有时得‘缓’,得‘容’,不是非黑即白。他要见着谁苛待百姓,怕是当场就敢顶回去,管他是谁的人。”
“陛下护一次两次容易,护一辈子难。他那点真性情,是治村的本,却未必是官场的福。”
程咬金年纪小点不知道,秦琼是知道的。
现在大唐的官场风气比起隋炀帝时期好的多,但是有些东西本质上是一样的。
李世民圣明,长孙皇后贤良,还有一群有才能的文武百官,但萧然的性格还是不合适。
之前寺庙高利贷的事情,秦琼和程咬金也是知道的。
这种事情,其他人都知道,都不想管,萧然捅到李世民脸上去了。
也就是李世民圣明,换其他信奉佛教的帝王,萧然就摊上大事了。
程咬金点点头,“是啊!秦老哥说的对。”
“陛下圣明,皇后贤德,真要护着他,自然有法子。可官场那些弯弯绕,他那样的性子,怕是学不会,也懒得学。”
“咱们在这说破天也没用,终究得看陛下怎么想,更得看他自己愿不愿意。”
“他要是乐意,凭着本事和陛下看重,或许真能走出条不一样的路;要是不乐意,在村里守着那点热乎气,不也挺好?”
都挺喜欢萧然的性格。
也不否认萧然有本事。
也觉得萧然在基层干很好。
朝堂里面和基层有天壤之别。
政治这东西,从来不是算盘上的珠子,非黑即白地拨弄。
它更像揉面团,得把酸的、甜的、辣的都掺进去,揉出个各方都能咽下去的滋味。
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彻底的错,只有“此刻这样选,是不是能让更多人安稳些”的权衡。
就像萧然捅出寺庙高利贷那事,在他眼里,“盘剥百姓就是错”,直来直去地掀了盖子。
可放在朝堂上,这事就得掂量:拆了寺庙的盘剥,会不会得罪信佛的世家?
断了寺庙的财路,会不会引发地方动荡?
李世民最终拍板整治,不是单纯认“萧然对了”,而是权衡了“百姓怨气”与“世家反应”后,觉得“治”比“放”更能稳住天下。
真性情的人,心里揣着杆直来直去的秤,对就是对,错了就容不得。
不是说真性情不好,恰恰是太好,好得容不下政治里的“灰度”。
百姓盼着有人为他们争个黑白分明,可朝堂得在黑白之间留条路,让各方能喘口气,免得一争就炸了锅。
萧然的可贵,正在于他守着那份黑白;可他的难处,也正在于政治里的路,往往铺在灰处。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是群体存续与利益平衡的艺术。
夜幕降临,萧然回到房间躺下。
却睡不着。
最近的事情萧然感触颇多。
现在村里的情况确实好起来了,萧然想再好一点。
让村里人读书,最起码让三娘这些小孩子读书。
不需要到考科举的程度,因为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很难考上。
寒门都不行,别说普通百姓了。
李世民这个时代好一点,他用人不拘一格,是这个时代的福气。
其他时期不行。
这个时代科举没有糊名这些,普通人完全没有机会。
本来读书识字的就是世家子弟,普通人读书识字的本来就少。
萧然也不指望去考科举。
能和张锦禾一样,日常写信记账这些就可以。
支出这些备用金就可以。
萧然有把握说服张明德和村里的其他人。
张明德张锦禾最清楚,读书识字的好处。
有煤炭的持续收入,不用掏钱,免费上学,应该是不会太抵触的。
需要搭建个学堂,需要买书这些来。
学堂村里人可以自己搭建,出个买材料钱就可以。
书本只能去买,这玩意不便宜,都是手抄的,读书人的人工贵。
能抄书的人字不能差。
张锦禾字就干不了这个。
还差个教书先生。
张怀才其实是可以的,但是他要做生意,总不能叫回来。
张锦禾也差点意思。
萧然更不行,萧然对这个时代学的东西不了解。
思来想去只能找个读书人来。
这个倒是不难,花钱去长安城找是没问题的。
这些事情,用钱可以解决,也不需要找李丽质他们。
萧然要让栲栳村的人都学阿拉伯数字。
其他地方的人不知道不要紧,慢慢的来。
栲栳村的小孩子开始学。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72/2837576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