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黑熊锻体,姜鸿归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法神降世,魔潮破晓 修仙的我却来到了巫师世界 全职法师:双倍返还,牛马莫凡 我以科举证长生 斗罗,杀神归来,开局覆灭七宝 从金蟾吐钱开始成仙做祖 维校的三好学生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清冷师尊爬我墙,满门疯批哭红眼 斗罗:这个龙王传说不太对
第240章 黑熊锻体,姜鸿归家
与敖烈寒暄数句,又郑重道谢一番后,姜义便随孙儿一道,回了水神庙。
正巧有客商要渡,姜钦熟门熟路,撑起扁舟,口中唤著号子,水光映人影,一来一往间,倒也颇有几分从容风致。
等那渡客尽去,水面重归清寂,他才拎著竹篙回来。
庙中檐下,姜义早备好清茶,唤他过来。
这几日难得清闲,他便趁此功夫,将家中压箱底的几样术法,一一传与孙儿。
论道行修为,姜义自是不及那鹰愁涧底的西海龙三太子。
可若论这几门从后山传下的法门,却也自有一番门道。
壶天、土行、调禽、招云,皆是实用之术,不走虚名。
姜钦知晓,这些法子若真学通,日后不过一两日工夫,便可自往返两界村,再不用劳烦阿爷阿婆辛苦相送。
心中自然欢喜,学得也格外用心。
到得傍晚,他又撑船,去对岸接回那两个疯玩了一整日的小家伙。
一路上,笑语不断,落霞与水光相映。
行过半山,那两个毛孩子凑在一块儿,嘀嘀咕咕,神情郑重,似是在商量什么要紧的事。
多半是刘承铭在比划,姜潮在旁有样学样。
姜义听了几句,笑意便爬上嘴角。
那口气息、那步伐,倒还真像模像样的修行锻体之法。
当即语带笑意地问道:
「潮儿,你们俩,又是在哪儿学了什么新本事?」
姜潮一听,登时撅起嘴,脸上写满了不服。
「今日我们去寻那熊狼蛇三只精怪玩耍,那头大黑熊,一见了小表叔,就夸他筋骨好,还特意传了他一套锻体的法子。」
「哼!那大熊我都认得七年了,从来没提过要教我半句!」
话音未落,刘承铭便抢著喊冤。
「胡说!那大熊明明是一起教的,只不过我学得快,你学得慢罢了!」
两小儿你一言我一语,闹得正欢。
姜义听著,却早已听出几分门道。
刘承铭那孩子,天生精气旺盛,筋骨坚实,骨缝里都透著股灵性。
那黑熊精多半是瞧中了这一点,想结个善缘,便随手传了他一门粗猛的锻体法。
至于姜潮,骨相虽也不俗,却到底少了几分狠劲。
这类妖修法门,讲究的便是「骨应其气、形随其力」,不合根骨,便是白练。
姜义想著,不由失笑。
那黑熊精平日低眉顺眼,看似木讷,实则心眼不小。
若真能得他倾囊相授,也算是一场难得的机缘。
他抬手拍了拍姜潮的小肩头,笑道:
「这几日,你就多带著你小表叔,常去那黑熊处走动走动。能学一招是一招,学得真了,曾祖也跟著你讨教去。」
说到这儿,他眼角一弯,语气又带上几分打趣:
「等你真学成了,回了村里,还能收点学费……」
「一个糖人,教一招,可好?」
姜潮一听,眼睛亮了,嘴角也咧开,似乎已经在盘算著能换几根糖葫芦。
他眼珠一转,笑意便顺势爬上脸来,凑过去,一把挽住刘承铭的肩头,嘴里甜得滴蜜:
「小表叔,你学得快,可得教教侄儿啊,好不好?」
那副机灵模样,倒像只打定主意要蹭好处的小狐狸。
一行人见了,皆是忍俊不禁,笑著摇头。
回到里社祠,晚饭刚过,老桂又张罗起来。
一家人仍如昨夜,围坐阵前,四方安稳,气息沉静。
明神阵的光辉在夜色中缓缓流转,温润如水,照得姜潮那小小的身影愈发通明。
七日光阴,就这般不紧不慢地过去了。
这一轮「明神」之功,也终于圆满收官。
再看姜潮,那神魂已较七日前旺盛许多。
寻常人瞧著不过是个睡得香甜的稚童,可若修行之人细察,便能觉出他身上那股隐隐的阳火气息。
温和,却有穿金裂石的潜势。
神魂明旺,悟性也随之大开。
他这几日听黑熊讲法,常常一点即通,目光里也添了几分灵光闪烁。
刘承铭那边更热闹。
那孩子真个是块练骨的好料,短短七日,竟将那黑熊精传下的整套锻体法门,练得虎虎生风。
晨昏时分,院中常能听见他呼吸如潮、脚步如雷的动静,远远望去,颇有几分小将之姿。
正事既成,姜义也不再多留。
与亲家、孙媳话别,又收了老桂早备好的几份回礼,便携柳秀莲一道,踏上祥云。
祥云翻卷,光影如织,渐渐隐入天际。
回到村中,两个小家伙一落地,便似脱缰的小马。
脚底生风,直往练功场那头跑去,显然是急著去显摆自家新学的本事。
院中回荡著他们的笑声,稚气未脱,却已添了几分江湖气。
姜义与柳秀莲则回到自家小院,绕前绕后地看了一圈。
鸡窝未塌,灵树仍青,屋后那道清泉,也还安生地淌著。
待安顿妥当,姜义独自去了祠堂后的炼火房。
门一推开,一股浓烈的热气便扑面而来。
那是几日未理的内丹精火,积得更旺了些。
他盘膝而坐,心神一静,天地自寂。
半个时辰过去,周身筋骨俱是舒展,气息如泉。
再睁眼时,眉心微敛,神色澄明,那一路的风尘俗气,早已被焚得干干净净。
修行,本也如此。
如逆水行舟,一旦松了桨,整个人便觉心神滞重,气血不畅。
那股「向上」的势头,若断了,连魂魄都会觉得不安。
回到了两界村,日子又回到往常的静寂里。
姜义照旧清晨讲经。
上午领著曾孙,在炼火房中借火修行。
午后,他也跟著学起那黑熊精的锻体法。
只是成效平平,汗出如浆,却远不如吐纳练气来得自在。
想来这门路子,须得天生筋骨雄健之人,方能练出真章。
村里不少人练了,却也只有刘承铭那孩子,能将其练得虎虎生风,一日千里。
而屋外的世界,却不似这村中安宁。
「剿灭黄巾」的号令一出,四方群雄并起,州府乱作一团。
有人起兵,有人借势。
风烟并起之下,天下乱得不成模样。
凡尘的事,终究只是凡尘的事。
风云再起,也难撩动修行界半分波澜。
太平道一朝散去,各方道统的势力,便也暗暗重新划定。
其中风头最盛的,当数天师道。
一来有「剿灭蝗灾、救济苍生」的名头作底,二来又得姜家早早筹谋,趁势而起。
鹤鸣山重开山门,香火鼎盛,门徒如云。
天师道这一脉,俨然又成了天下正宗。
道旗之下,金书玉诏纷至沓来,短短数月,地盘便拓宽了一倍有余。
而在山门之上,那最炙手可热的一位,自然是姜锋。
此番立下的功德,几乎贯穿三界。
丹方、符箓、禁术、秘法,昔年诸多门规束缚,如今俱被一笔揭过。
他每日埋首其中,研符炼丹,心中自有几分少年得志的意气。
日子在这清辉与香烟之中,便悄然流过了半年。
这一日,炼火房内。
姜义收功吐纳,周身火气敛尽,只余一丝温光在体内回转。
借那内丹精火之力,他的心腑火浊已去其五成。
心火主恨,火浊炼尽,则心无滞碍。
此刻,他只觉意念清明,思如镜水,胸中那股沉郁之气,也随火气一并消融。
缓步出阵,意态自若,却见外头青烟袅袅,
小儿姜亮的神魂已在那檐下候著。
他如今气色安然,不似旧时那般急促奔波。
想来长安城阴司那边,局势已稳,才得他这片刻清闲,能回家来歇一歇了。
见了父亲,姜亮脸上先是一怔,随即笑意自眼角漫开,拱手上前。
「爹,长安城那几处水府之争,总算是有了些结果。」
他语声里带著几分轻快,「渭河龙王势衰,泾河那位在西海撑腰之下,趁势崛起,如今已隐隐坐稳了『长安八水之首』的名头。」
「虽还未及昔年渭河龙王那般气吞山河,却也算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说到这里,他眉梢带笑,话锋一转:
「鸿儿如今在泾河水府当差。龙王势高,他自然也跟著扶摇直上。日子,比先前可快活多了。」
姜义听罢,眉宇舒展,心中也觉安慰。
姜亮见他高兴,心里也宽了几分,又续道:
「如今那边风波已平,鸿儿也能稍作清闲。前几日他在城隍庙与我说,想著代他爹娘,回来看看您二老。」
他说得轻描淡写,实则带了几分歉意。
自姜锋与敖玉成婚后,先回鹤鸣山,又入西海,天各一方,这些年还真未曾归家省亲。
至于姜鸿,更是自打落地至今,连这两界村的土气都还未闻过半点。
姜义听完,面上的笑意更深了几分,须眉间都透著那股子安然。
嘴上却故作淡然,撇了撇嘴道:
「这孩子要回村,你娘怕又得闹腾个不休。」
说是打趣,语气却温得很。
话音未落,他人已转身,慢悠悠回了屋,把这消息一字不落地告知柳秀莲。
果不其然,柳秀莲那双素净的眼里,喜意翻涌。
还没听完,手上便忙活开了,翻柜取布,掸灰拭案,嘴里还念叨著:
「这回得好生张罗一桌。好歹是自家大曾孙,头一回来,不能寒碜。」
于是这一家人,就这么带著盼头,熬过了半月光景。
直到那日午后,村口老槐的叶影斑驳,一阵风送来人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少年郎自拓宽了不少的村道而来,衣袂如波,气度不凡。
水蓝锦袍,面如冠玉,眉目清峻,神情间自带几分天生的贵气。
正是姜家的曾孙,那半具龙血的后裔,姜鸿。
虽说已十九岁有余,但龙族血脉绵长,使他看起来反倒稚气几分。
姜曦一早去学堂讲经,才到村口,便见雾气中那少年。
当即笑著唤道:「是鸿儿罢?」
声音温柔,又带著几分熟络的欢喜。
姑侄两虽是头一回相见,却早有耳闻,这会儿也不见生分。
寒暄不过数语,姜曦便一边引著少年往村里走,一边随口说道:
「今年雨水好,田里那茬禾苗结得实,你看这颜色,油得能照人。」
又指著篱下几只肥鸭,笑道:
「这几只怪家伙,挑地儿睡都拣灵气旺的地方。」
姜鸿听得极认真,神色恭敬。
姑婆每说一句,他便点头称是,眉眼温顺,似生怕漏掉半个字。
那股拘谨里,有几分礼数,也有几分局促。
行至半途,他望著这村中的瓦舍烟树,心中暗暗点头。
这两界村果然灵气不俗,地脉温厚,连空气里都带著淡淡的清润。
难怪能出得了爹爹、阿爷那般人物。
不过念头至此,也便止了。
这村子虽好,终究还在尘世。
若与那西海龙宫的广阔无垠、宝光冲霄相比,不过是一方浅井,一湾静水。
他心里清楚,阿爷成阴神,凭的是功德香火;
爹爹立名鹤鸣山,得的是道门真传。
至于这两界村,不过是个起点,一处缘由。
念及此处,他反倒将姿态放得更低。
那张俊朗的脸上,带著谦和的笑,眼底一片澄净。
他毕竟有一半龙族血脉,生来带傲。
可在这人间的长辈与堂兄弟面前,却宁肯收敛锋芒,只怕一不留神,隔出了那份亲情的暖意。
穿过几片阡陌田舍,绕过两三户人家,前头忽地一阔,便到了古今帮的练功场。
场上尘土飞扬,十来个半大的孩子正跟著刘庄主,齐声喝喊,拳风扑面。
那股子稚气的凌厉,竟也透出几分板眼。
姜曦抬手一指,笑道:
「喏,你那潮堂弟,还有铭表叔,都在里头呢。」
姜鸿循声望去,只见那些孩子们一板一眼,练的不过是寻常拳脚,虽用心,却未见奇处。
他正琢磨著该如何措辞,如何好生夸上两句,才能既不失礼,又不落俗套。
目光忽地一凝。
在人群之中,有个不过十岁的孩子。
身形虽小,筋骨却生得极正。
每一招每一式,都沉稳中带著股暗劲,拳风起落,竟有节有度。
姜鸿眉梢微挑,心头生出几分讶意。
他细细看去,那孩子的拳脚,并非市井路数。
每一次吐息,都若有若无地牵引著天地气机,周身灵光流动。
起初,他只当是错觉。
可越看越觉不凡,拳意起处,竟隐隐触到「养炁归骨」的门径。
那股圆融自然的气势,让他这出身龙宫的目光,也一时难以看透。
「妙啊。」他心底暗叹。
那孩子练的,已不是凡间拳。
论及精微,比之他们西海龙族的锻体之法,竟也丝毫不落下风。
风拂练场,尘沙微扬,孩子们的呼喝声此起彼伏。
而姜鸿立在那儿,眉宇间已多出几分郑重。
便在他这番细看之间,练场上那群娃儿的呼喝声正乱,忽有一个瞧著并不起眼的孩子,似觉有人注视,手上动作一顿,抬眼望来。
四目相接。
那一瞬,姜鸿心头一震。
神魂里仿佛被针刺了一下,连那股深藏的水意,也随之荡起微波。
他自幼生于龙宫,身负半脉真龙之血,神魂清润如海,向来不为外物所扰。
可此刻,那宁静如镜的水势,却似被投入一枚炙烫的烙铁,登时沸腾翻滚,热浪蒸腾,几乎难以自抑。
姜鸿的瞳光微敛,心念电转。
这感觉,他太熟悉。
那是火,与水生克的天性在相斥。
只是这火,并非常焰。
那是种纯粹、猛烈、几乎要灼穿魂魄的烈阳之气。
他能感觉到,那股气息不止旺盛,更稳,更浑然天成。
比他这个龙族后裔,还更盛上一线。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14/2837563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