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仁义论,学子们的课堂讲解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仍。魏国都城大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林悦和时心雨在听课。
忽然有个学生问:“夫子,变法改革太吓人了,我们都很害怕,能不能不讲这么害怕的文章?”
林悦和时心雨都回头望去,原来是最后面那个桌位的小男生,害怕变法改革,提出不讲这节课。
夫子瞧了瞧林悦的桌子:“林悦,你来说说为什么吧?”
“因为魏国要通过变法改革来达到实现强国的目的,魏国之所以能变成强国是因为梁惠王祖父魏文侯和父亲魏武侯他们的治理下,不仅从秦国手中夺取河西之地,还吞并了中山国,让楚、齐等国皆忌惮三分,正是因为通过变法改革才能成为战国首强。”林悦回答完毕。
夫子点点头:“林悦解释的极对,大家可以参考林悦的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和领悟。”
夫子叫了时心雨的名字:“为什么梁惠王这一代,却在桂陵、马陵两场大战中惨败于齐国,痛失名将庞涓,又被新兴的秦国夺回河西之地,国力一落千丈?”
时心雨回答道:“孟子向梁惠王进言,推行自己的仁义之道,梁惠王陷入沉思,孟子继续说道:“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真正讲仁德的人不会抛弃亲人,真正讲义气的人不会怠慢君主。如今若上上下下都只知追逐利益,那国家便如大厦将倾,危在旦夕啊!”
“总结到了要点,时心雨回答的没有错!”夫子让时心雨坐下了。
“各国纷争不断,若不追求利益,又该如何在这乱世立足?梁孟居,你来回答这个题。”女夫子看着平常的文科学霸,叫起了他的名字。
“孟子说王若行仁义之道,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拥护大王。如此,国家上下一心,又何惧他国侵扰?就如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梁孟居回答完,就立刻坐下了。
女夫子满意的跟大家解释:“孟子先生的仁义之道,诸位学子记下了吗?”
班上齐声喊去:“记住了!”
“现在提问!城外老者叫什么?”女夫子问着整个班级?
“孟子!”有几个学习好的学生,齐声喊着。
“孟子从哪里赶来?”女夫子不停的走动在课桌之间。
“山东!”有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参差不齐的喊着。
“孟子是来向梁惠王讲什么的?”女夫子问着。
“仁义之道!”还是只有几个学生回答。
“梁惠王是哪个国家的?哪个时期的?”女夫子问去。
“魏国,战国时期。”学生们回答。
“魏国国都是哪里?”女夫子开心的询问。
“大梁!”几个学生好的学生,集体回答。
“得见孟子,梁惠王怎么迎接孟子?”女夫子一道道的题攻克下来,原来班级多数都在玩乐,不爱学习。
寥寥无几的学生回答:“起身相迎!”
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声音中满是对什么的渴望?哪位学子答一下?”
郭微莉起来回答:“对富国强兵之策的渴望。”
“微莉答得对啊!坐下!”女夫子看着她很是欢喜。
“孟子不卑不亢的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说的是什么?哪位学子答一下?”女夫子提问着。
“何必说利呢?说仁义就行。”林悦看着书里的解释说去。
女夫子笑了:“林悦说的对,就是这个意思。”
“梁惠王说:何以利吾国?孟子是怎么回答的?”
“‘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时心雨坐着大声喊去。
“那谁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女夫子格外开心。
“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时心雨大声喊去。
“孟子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若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哪位学子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从万辆兵车中取得千辆,从千辆兵车中取得百辆,(这些大夫的财产)不能说不多了。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和财富,就不会满足。孟子·梁惠王上。”林悦解释着这段话。
“马上下课了,学子们,今天的作业的是把老师教的这篇课文抄5遍,陌生的字抄5遍,好了,此节课,到此结束!”女夫子下课了。
“今天来的女夫子叫什么啊?”林悦看着她的同桌问去。
“不知道,她好神秘,她是今天来应聘的新夫子,据说她才华横溢的,想教书,于是应聘了女夫子。”时心雨跟林悦说去。
(https://www.shudi8.com/shu/737924/3544332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