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杀黄子澄
推荐阅读:修真之星空图 满级闺蜜穿成皇帝 :全国男人任我挑! 敢惹判官崽崽?全都收拾下地府吧 我就钓个鱼,怎么大帝全跪下了? 裴玖言,这次换我不要你了! 穿到七零家破人亡前,我被退伍糙汉宠爆了 我们永远不变的爱 轮回图:乱世迷踪 八零男友是疯批?躺平做枕头公主了 被女帝离婚,我分走百倍大帝天赋
建文元年,八月。
京都天牢。
“国公爷,您的晚膳到了。”
“这是断头饭,吃饱了明日好上路。”
狱卒拎着食盒走入牢房,嘴里念叨着将饭菜摆在矮桌上之后扭头离开。
混沌的眼睛里没有同情,只有唏嘘。
李景隆缓缓睁开了双眼,看着桌上还算丰盛的断头饭,撇了撇嘴角。
一荤一素,一碗白饭,一壶烧酒。
还有一块助犯人顺利投胎的生肉,这是规矩。
可他并未动筷,而是抬头看向了对面牢房中依偎在一起,看着断头饭发出抽泣的李家人。
没有人能直面死亡,即便是曾经名盛一时的京都李家。
“哭什么?!别忘了你们姓什么!”
“死有何惧?!莫要丢了李家颜面!”
李母板着脸发了话,眉宇之间充满威严,可眼神中却闪烁着不忍。
“对不住了,是我连累了你们。”
李景隆有些动容,眼神中满是歉意。
如果不是他,李家上下就不会被关在这里,更不会明日就将赶赴刑场。
李母闻言,神情微动,“都是一家人,何必说这些?只是娘有些不明白,你自幼饱读圣贤书,深得太祖器重,又得当今陛下信任,怎会变成如今这副荒唐模样?”
“拒不出征,酒后妄言,私通勾栏,你到底被什么迷了心窍?”
李景隆不禁苦笑,他无法告诉李母真相。
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李母真正的儿子!
十日前,他穿越而来,成为了历史上最无能的将军!曹国公李景隆!
而且正是朱棣起兵靖难之际!
燕军铁骑已经先后拿下居庸关,怀来,遵化,永平四城!
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南军已奉命北上,大军已至真定境内,并在雄县与燕军展开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他比谁都清楚靖难之役的结局!
有耿炳文在,朝廷本可暂时立于不败之地,但黄子澄谏言临时换将却将他彻底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了逃避北上,十日来他几乎做尽了一切自毁形象的事。
打架斗殴,吃喝嫖赌,甚至酒后狂言,说建文帝昏庸,轻信奸臣,临阵换将,南军必败!
他想让所有人看到一个沉溺酒色,不堪大用的曹国公,可是他没想到这么做的后果却是连累李家上下跟他一起被关入了死牢。
黄子澄等一干文臣以此为把柄,直接诬陷他为燕贼同党!
他甚至连个当面对质的机会都没有,明日便要问斩!
原本他只是想逃避这场耻辱之战,但结果却比想象的更严重,甚至有些荒唐可笑。
这时他才真切的意识到,或许在帝王的眼里,永远只有争权夺利!
“请您放心,即便我死,也一定会保全李家上下平安无事!”
李景隆沉思许久,终于再次开口。
他从不食言。
既然逃不掉这段命运,那就顺势而为,以他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原主的学识与武艺,他不信不能逆天改命!
李母无奈摇头,不再多说什么,只当他是在大言不惭。
“陛下驾到!”
就在这时,远处一道声音响起,回荡在整个天牢之中。
所有犯人纷纷跪地恭迎,没想到当今天子居然亲自来了天牢。
李景隆深吸了一口气,依旧坐在原地,拿起筷子吃起了断头饭。
建文帝朱允炆缓缓走入了牢房,身后跟着心腹黄子澄,还有面色冷凝的魏国公徐辉祖。
“听说你要见朕?”
朱允炆居高临下的打量着李景隆,神情复杂。
“这断头饭只是看起来不错,味道却很差,看来陛下得督促天牢主事好好改进了。”
李景隆夹了一筷子菜放入口中,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不但没有跪地恭迎,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
朱允炆本不该出现在天牢,那都是因为他买通了牢头,送了一封密信给魏国公府。
想救李家,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放肆!”
黄子澄面露怒意,不满呵斥,可是却被朱允炆一道凌厉的眼神制止,吓得缩着脖子低下了头。
“你是在怪朕?”
朱允炆轻叹一声,眼神中闪过一抹无奈。
“我从未想过背叛你!”
李景隆丢掉了筷子,抬头直视着朱允炆,眼神坚毅。
他可以输,可以战死,但绝无法容忍背叛!
因为几百年后的那个他,就曾经历过最亲之人的背叛,导致他半生孤苦无依。
“朕知道!”朱允炆眉头紧锁,面露自责,“可朕刚登基不久,许多朝臣都在观望,并未真心臣服。”
“你屡次拒绝出征,甚至酒后狂言骂朕是昏君!已经犯了众怒!”
“六部官员联合都察院共同上书三十六道折子弹劾于你,你让朕如何自处?!”
“朕若不分缘由强行保你,如何能够服众?!”
李景隆撇嘴冷笑,“所以陛下就放任他们将微臣连同李家上下一同关入死牢?错的是我一人,与旁人何干?!”
“陛下若想平息众怒,杀我一人即可!”
朱允炆摇了摇头,神情激动,“你自毁前程,让朕怎么帮你说话?朝堂之上悠悠众口,如何能用三言两语平息?”
“这些都是这两日弹劾你的奏章,现在不光是文臣在针对你,连在京武将们都开始联名上书请战,说你不配挂帅!”
“若不是朕压着,朝堂之上早就翻了天了!”
说话间,朱允炆伸手从怀中掏出了一沓奏折,直接丢在了李景隆的面前。
李景隆看着满地散开的奏折,苦笑了一声,“原来有这么多人希望我死...那看来微臣还得感谢陛下开恩了...”
在这些奏折当中,他发现居然还有人伪造了他和北境的来往书信,诬陷他和朱棣合谋造.反!
朱允炆动了动嘴唇,衣袖一甩,直接背过了身,神情越发复杂。
“这都是太后下的令...与陛下...”
“振之!”
这时,徐辉祖突然开口,但没等把话说完,就立刻被朱允炆制止。
听闻此言,李景隆瞬间眉头紧锁,陷入了沉默。
朱允炆叹了口气,略显无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若身处在朕这个位置,你也会身不由己。”
“朕若真想杀你,抓你时便不会留活口!朕一直在设法救你出去!毕竟你我兄弟一场!”
“但事已至此,能救你和李家的,只有你自己!”
“只要你答应挂帅北上,平定燕乱,流言不攻自破!届时朕一定为你平冤昭雪!”
“谁若再敢说你的不是,朕第一个不答应!”
“可朕怎么突然觉得有些不认识你了,以前无论朕决定做什么,你都是无条件支持的,但这次你为了拒绝朕,却做出了那么多荒唐事。”
“你究竟是真的害怕北上平燕,还是有什么别的心思?”
李景隆沉思着将地上的奏折整理好,缓缓起身交给了太监总管,面色凝重的看向了朱允炆。
“此战关键,南军不能输,可微臣从未上过战场,毫无经验,一旦落败...”
“无论胜败,朕都不会怪你!只要你肯立即披挂上阵,赶赴北境!”
“朕刚收到前线急报,雄县守将明知不敌却仍以九千将士拼死抵抗燕贼二十万铁骑!直至战至最后一人!”
“自开战以来,南军连战连败,军心不稳,所以朕才决定采纳黄大人的谏言,派你前往北境!”
“你是勋贵之后,而且谁都知道你我的关系,此时你去,定能稳住军心!”
“耿老将军没错,但他的确败了,满朝文武都在看着,朕不得不派人取代他,而你,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看着满怀期待的朱允炆,李景隆知道时机差不多了,于是躬身一礼,“微臣愿立军令状,不平燕逆,誓不还京!”
之前拒绝出战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今出战则是为了保全李家满门。
“你答应了?!”
朱允炆愣了一下,瞬间满脸欣喜。
李景隆重重的点了点头,“微臣已有平燕十策,定可助陛下平定燕乱,收复失地!”
此言一出,一直默默站在朱允炆身后的黄子澄突然变了变脸色,眉宇之间明显露出一丝慌乱,指尖下意识的绞紧袖口。
“哪十策?!”
朱允炆眼前一亮,忍不住追问。
李景隆没有搭话,如鹰隼般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黄子澄,“黄大人在怕什么?!”
黄子澄愣了一下,慌乱的瞄了一眼朱允炆,“什...什么怕什么?!本官有什么可怕的!”
“陛下在问你话,你还不赶紧说出来戴罪立功?!”
李景隆冷笑,“力荐本公挂帅北上平燕的是你,弹劾本公勾结燕逆的也是你!你究竟是何居心?!”
“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燕军未动,南军先乱!不是正中燕逆下怀么?!”
“朱棣给了你多少好处?!”
黄子澄踉跄后退,尖声反驳:“休要血口喷人!你拒不出征,酒后妄言,如今却反咬本官一口?!”
“请陛下明察,严惩燕逆同党!”
朱允炆一脸茫然,迟疑着看了一眼李景隆,“景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在你被关这两日,黄大人也一直在为你说情,让朕设法给你一个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此言一出,李景隆瞬间脸色铁青,突然闪身拔出了侍卫手中的刀!
惊呼声中,只见刀光一闪,黄子澄捂着脖子踉跄着向后连退数步,鲜血顺着指缝流出,瞬间面如死灰!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黄子澄,朱允炆和徐辉祖顿时满脸惊愕。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谁都没有想到李景隆居然敢当着朱允炆的面直接杀了黄子澄!
要知道,黄子澄如今在朝中的地位比起当年的右相胡惟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深受朱允炆信任!
李景隆随手将佩刀丢给了如临大敌的侍卫,缓缓走到了尸体面前,弯腰从黄子澄左手衣袖中找出了一封明黄信笺!
信笺上的火漆云纹,他曾在明史资料中见过,那分明是代表燕王朱棣的标识!
果然!
得知黄子澄联合群臣力荐他北上平燕之时他就怀疑过黄子澄的动机!
方才黄子澄眼神中流露出的慌乱和恐惧,以及朱允炆的那句话,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测!
原来历史上那场荒唐的换帅,真的是另有隐情!
黄子澄早与燕王朱棣勾结!这才是朱棣夺取帝位之后大肆残杀建文旧臣的真正原因!
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建文四年间的那段历史,谁知道被朱棣隐瞒了多少!
当看到信笺的那一刻,朱允炆神情扭曲,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早已背叛了自己!
“陛下,”李景隆双手将信笺递过,“君侧有奸,江山必危!平燕十策第一策,斩近臣,立军威,断燕谍耳目!”
“黄子澄恃宠而骄,在朝堂之上作威作福,谗言不断!早就该死!”
打开信笺的朱允炆脸色阴沉到了极致,咬着牙将信笺撕成了粉碎,然后意味深长的看向了李景隆。
“你是如何得知黄子澄与燕贼勾结的?!”
李景隆顿了一下,“原本还未确认,但刚才陛下的话点醒了我,此人先前联合百官力荐微臣出征,之后却又挑唆百官构陷微臣通敌。”
“而陛下又说,他还主动为微臣求情,让微臣戴罪立功,如此反复,本就可疑!”
“如今证据确凿,绝不能继续将他留在陛下身边!”
“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他一定是受朱棣指使,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逼我出征!”
“因为朱棣自认为我不是他的对手,一个骁勇善战的老将,和一个只会纸上谈兵,从未上过战场的新人,陛下觉得哪个更有胜算?”
听闻此言,朱允炆心中一紧,再次眉头紧锁,“可此战若败,朕定会背负千古骂名,死了也无颜面见皇爷爷与父王...”
直至此时,他才恍然大悟,没想到燕逆的爪牙已经深入到了自己的身边。
李景隆抱拳一礼,斩钉截铁,“只要有我在,北境就不会乱!”
朱允炆迟疑着抬头看向了李景隆,“你真有平燕十策?!那剩余九策是什么?!”
李景隆笑了笑,“剩余九策微臣还未全部想清楚,但微臣有信心,十策之内,必能平定燕乱!”
“不过微臣想恳请陛下,赐臣临机专断之权,南军上下,唯臣号令是从!”
“任何人不得掣肘,非议,插手!”
朱允炆沉思良久之后,用力的点了点头,“好!那朕就封你为新一任征虏大将军,将南军五十万大军尽付卿手!三日后开拔!若能凯旋归来,朕必亲迎十里!”
“你走之后,朕会派人悉心照料你的家人,没人能轻易动得了他们!”
李景隆再次行礼,“多谢陛下!不过在开拔之前,微臣还想让陛下答应微臣两件事。”
“此去北境,微臣想向陛下借三个人,分别是羽林卫千夫长盛庸、金吾卫副使平安、山东参政铁铉!”
“还有,微臣想重启锦衣卫,并从中挑选得力人手,一同赶赴北境!”
“此为第二策,还请陛下恩准!”
朱允炆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朕全都答应!既已赐你临机专断之权,朝中上下便全都听你调遣!”
“朕等着你凯旋归来的那一天!”
李景隆恭敬一礼,凑到朱允炆的耳边,压低了声音,“我走之后,除魏国公外,还请陛下别轻易相信任何人。”
“想要推翻你的人,恐怕不止朱棣一人。”
朱允炆愣了一下,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景隆一眼,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带着一行人转身离去。
李景隆目送着朱允炆离去的背影,终于松了一口气,缓缓来到另一间牢房门口。
“咱们回家。”
他抱起了自己的“女儿”,带着依旧沉浸在心惊肉跳中的李家人,一起向天牢外走去。
“爹爹,嫣儿不用死了么?”
女儿依偎在李景隆的怀里,眨巴着大眼睛紧张的问了一句。
或许在她的心里,连死亡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祖母告诉她,届时爹爹和娘亲全都会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再也见不到了。
“有爹爹在,嫣儿不会死,谁都不会死!”
李景隆露出了一丝温柔的笑意,言语中透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他没当过谁的父亲,但此刻却莫名的将眼前这个天真乖巧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或许是因为他的身体里的确流着李家人的血。
“娘不奢望你能立下不世战功,只希望你能活着回来...”
李母神情凝重,低声叮嘱了一句。
李景隆心中一动,一股暖流瞬间流入心田,冲淡了刚刚提刀杀人之后残留的杀气。
前世身为孤儿的他,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爱护了。
天牢外,夜风卷着细雨。
徐辉祖默默地站在石阶上,看到有人出来,躬身冲着李母行了一礼。
李景隆叮嘱兄弟先带家人回府之后,与徐辉祖并肩而立。
望着眼前的雨幕,他的心中从未有过的平静,即便三日后即将北上抗燕,但他却再无畏惧。
这一战,他只能全力以赴,因为他的身后有了让他在意的人。
为此,他愿拼死守住北境最后一道防线!
(https://www.shudi8.com/shu/737658/3567560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