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穿成李景隆,开局北伐朱棣 > 第三十章 京都来旨

第三十章 京都来旨


“醒了!醒了!”

卧房内,见李景隆缓缓睁开双眼,围伺的将士们瞬间沸腾,脸上无不写满激动。

军中医官仔细诊视后,转身向郭英拱手禀报道:“郭将军宽心,景帅昏迷只因长途奔袭叠加连番苦战,加之之前中毒所伤之后还未痊愈所致,静养几日便能痊愈。”

“没事就好!”郭英长舒一口气,看向榻上的李景隆,紧绷的脸上终于漾开笑意。

“倒是给郭大统领添乱了。”李景隆苦笑一声,挣扎着半坐起身,目光扫过众人,示意不必担忧。

“景帅这是哪里话?”郭英连忙摆手,语气带着几分赧然,“若非您星夜驰援,井陉关怕是已落入燕军之手!都怪我等无能,累得您在通州、井陉关两地奔波。”

“您安心休养便是。末将这就派人回真定报信,说您需在此地调养几日。”

“有劳郭大统领了。”李景隆点头应下,看这情形,怕是只能暂留井陉关了。

“哕——”

忽然,人群中传来一阵干呕,狼狈的样子招来了周围众人的一脸嫌恶。

李景隆抬眼望去,只见王忠脸色惨白,弯腰捂嘴,眉宇间尽是痛苦,狼狈不堪,脸上身上还沾着斑斑血迹。

这一路下来,从真定到通州,再到井陉关,王忠跟着援兵长途跋涉,连经两场恶战,早已被折腾得没了半分体面。

“公公以为,燕军战力如何?”李景隆目光落在王忠身上,语气带着几分嘲弄。

王忠闻言一僵,慌忙直起身,假咳两声遮掩狼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先前他总主张南军主动出击,认定燕军不过是朱棣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经此一役,再不敢有半分轻视。

“好了,景帅需要静养,都退下吧。”郭英转头沉声下令,看向王忠时,脸色明显沉了几分。

但凡在前线厮杀的,都厌烦王忠这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角色,郭英自然也不例外。

待众人退去,李景隆看向身旁伺候的福生,沉声道:“福生,你立刻回真定,告诉耿老,调五万兵马驻守齐峰峡,传令真定、齐峰峡守军,务必提高警惕,以防燕军去而复返!”

“少主,我走了,谁来照顾您?”福生皱眉,面露难色。

“福护卫尽管放心,这不还有我么?”一旁传来洪亮的声音,一名身披铠甲的中年汉子笑道,声如洪钟。

方才众人退下时,他却留了下来——他与福生、萧云寒一样,都是李景隆的心腹。他叫狄龙,正是火器营统领,由李景隆亲自选定的人。

“你也得回真定。”李景隆摇头,神色凝重,“齐峰峡与井陉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燕军若想突破防线,唯有真定最为薄弱!”

“日后与燕军的主战场,还在真定。火器营需驻守真定,况且这两战下来,弹药消耗不少,该回去补充了,留在这里也无用。”

狄龙听罢,虽不情愿,但也只能点头应下。

李景隆又细细叮嘱了几句,福生便带着火器营迅速出发,返回真定。

“我带来的兵马,就留给郭大统领了,有他们在,可保井陉关不失。”李景隆看向郭英,“不过离开真定的时候是五万兵马,如今怕是只剩不足四万了,还望郭大统领莫嫌少。”

“景帅哪里的话!”郭英连忙拱手,“有这些兵力相助已经足够,请您放心,只要郭某一日在这儿,井陉关就不会丢!”言语间,对李景隆的赞赏已然溢于言表。

李景隆笑了笑,缓缓闭上双眼,他是真的累了,此刻便是燕军杀回来,怕是也再难起身。

接下来的几日,李景隆便一直留在井陉关恢复,还顺带将那套严苛的现代军事化管理模式教给了郭英。

而“景帅”这个称呼,也渐渐在军中传开,成了将士们对他的敬称。

...

七日后。

李景隆斜倚在躺椅上,望着校场中挥汗操练的将士们,嘴角噙着一抹欣慰的笑意。

“不过七日功夫,这些将士们竟像是脱胎换骨一般!景帅这套现代军事化管理,果然神效!”郭英站在一旁,目光扫过校场,赞叹不已。

“强将手下无弱兵,还是郭大统领带兵有方。”李景隆摇头轻笑,目光不经意间扫向观台远端,带着几分讥诮。

郭英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监军王忠正用手帕捂着口鼻,一副难以忍受的模样,不由得摇头失笑。

北境天寒,风沙扑面,这般养尊处优的人物,本就不该来这前线吃苦。

“说起来,这些人里还有不少是谢宇飞旧部。”郭英顿了顿,望着校场缓缓开口。

谢宇飞伏诛后,他麾下兵卒大多弃械投降,如今都编入了井陉关守军。

李景隆眸光微动,话锋一转:“倒是忘了问郭大统领,当初谢宇飞带兵至此,是如何入关的?”

郭英脸上掠过一丝无奈:“都怪末将一时糊涂,他赶来时声称燕军奇袭齐峰峡,他抵敌不住,一路遭追杀退至井陉关,求我收留,还说等援兵到了便一同杀回去。”

“谁知刚放他入关,他便露出了真面目!”

“末将实在没想到,他竟会背叛朝廷,投靠朱棣!要知道他的父亲,曾经可是中山王最信任的部将啊!”

李景隆眉峰微蹙,嗤笑一声:“朱棣还是陛下的皇叔呢,不照样起兵谋反?这世道,人心易变罢了。”

郭英闻言,也只能无奈摇头,望着校场中操练的僵尸门,渐渐陷入了沉思。

福生默默接过李景隆手中的茶杯,添满热水后小心递回。

那日送完消息,他便立刻折返——对他而言,什么平燕大业都无关紧要,唯有少主的安危才是头等大事。

“景帅!”

一声急唤打断了沉寂,李景隆转头望去,只见盛庸正与一名将领快步登上观台,那将领手中还捧着一卷明黄圣旨。

看那将领装束,应是耿炳文麾下爱将。

看到那卷圣旨,李景隆眉头微蹙,这才安稳几日,宫里的旨意便又到了,不知又是什么变故。

“景帅,您的伤好些了么?”盛庸快步上前,上下打量着他,脸上难掩欣喜,仿佛分别了不止七日。

“死不了。”李景隆笑着拍了拍肩膀,“若是燕军此刻来犯,我照样能与他们大战三百回合!”

盛庸闻言,眉头却倏地拧紧,偷瞄了一眼身旁的耿炳文爱将,神色凝重起来。

“出事了?”李景隆捕捉到他的异样,沉声问道。

“没...没有...”盛庸连忙摇头,敛了神色退到一旁。

李景隆心中了然,目光落在那卷明显已被拆阅的圣旨上,眸色深沉。

“景帅,昨日真定收到京都圣旨,因您在井陉关养伤,耿老便命末将今日专程送来。”那将领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张。

李景隆未发一言,只是抬手示意,缓缓起身,摆出接旨的姿态,但却并未下跪,一如当初在死牢中初见朱允炆时那般。

郭英见状微怔,随即躬身跪地,恭敬候旨。

盛庸、福生也默默跪在了郭英身后。

远远望去,这一幕显得格外扎眼。

谁也没想到,李景隆接旨时,竟会是站着的...


  (https://www.shudi8.com/shu/737658/3562690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