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科举取消?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十三章 朝廷之论

第十三章 朝廷之论


房间内。

身着锦衣的朱棣端坐主位,一脸惬意品尝茶水。

随着叶谦进屋,门外护卫当即关上房门,叶谦回头看了看,随后看向正前方的朱棣。

“草民叶谦,见过大人。”

虽不知眼前之人是何身份,但能让孙弘懿特别叮嘱之人,必定身份不简单。

“你不知我身份,又为何唤我大人?”

朱棣笑了笑,放下茶杯打趣道。

“草民虽不知大人身份,但孙大人作为朝廷亲奉正七品官员,能让孙大人如此慎重对待的人,身份必然在其之上。”

“哈哈哈!”

听着叶谦的解释,朱棣大笑出声。

“叶举人倒是聪明。”

“好了,起来吧,上前入座。”

叶谦闻言,拱手行礼,起身上前落座,随后仔细打量起了朱棣。

“叶举人是否在好奇我的身份?”

朱棣笑到。

“是,也不是。”

听着叶谦临摹两可的回答,朱棣再次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叶举人可好奇,今日唤你前来的原因?”

朱棣接着发问,

“草民愿闻其详。”

朱棣深深看了一眼叶谦,仅是刚才的三言两语,朱棣就察觉叶谦与很多人的不同。

“今日村落所发生之事,我也全都看在眼中,叶举人的手段,令我感到惊奇。”

“张家张曦,乃盐商出身,商人本性,唯利是图。而叶举人既能够让张曦出手援助,可想而知,张曦帮衬必是有利可图,这所图之物,应该就是这东西了吧。”

说罢,朱棣将盐袋取出放在了桌上。

“是!”

叶谦毫不犹豫点头。

以孙弘懿对眼前之人尊崇的态度来看,有关自己会提炼细盐的事情,想来孙弘懿应该已经交代,所以叶谦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张曦帮衬倒也在清理当中,但孙大人走马上任吴县不过时日,叶举人便能让孙大人如此看重,这一点倒是让我有些好奇。”

叶谦笑了笑:“或许,这就是县太爷独具慧眼吧。”

“好一个独具慧眼!”

“叶举人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却不曾想因朝廷取消科举而无法实现心中远大抱负。”

“今日,我也想问一问叶举人,对于朝廷取消科举,可有什么看法?”

叶谦闻言,深深看了一眼朱棣:“草民可说实话?”

“自然!”

朱棣点头。

“大明自建立之初,人才稀缺,当今陛下求贤若渴,故而延续科举。洪武六年之前,通过科举,却也找到了不少人才。”

“不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年轻官吏,很多人都饱读诗书,下笔千言,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但因无经验和管理才干,不能措诸行事。”

……

叶谦侃侃而谈,朱棣频频点头。

朝廷之所以取消科举,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同时,这也让朱棣对叶谦有了更高的看法。

“叶举人所言,聚聚在理,朝廷也正是因为如此,方才取消科举。”

“那不知叶举人对于如今的官吏举荐,又有何看法?”

叶谦看了一眼朱棣,苦笑摇头。

“要我说,如今的举荐制,反倒还不如科举。”

“哦?此话如何说起?”

要知道举荐制可是他老子想破脑袋想出来的,对于所谓的举荐制,朱棣心中其实也有一些看法,如今听到叶谦这么说,他倒是想听听叶谦在这件事情的看法与自己有何差异。

“举荐制没有一个明晰而普遍的选拔标准。孰好孰坏,全凭主管官吏个人好感,这只是其一!”

“其二,举荐制还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那些有钱有关系的豪绅富户,官宦子弟踏上仕途大开方便之门,花钱请托、贿赂的不良现象蔚然成风,即使没有任何才学甚至目不识丁,只要舍得花钱找关系,都能混个一官半职。反观如同我这般的普通学子,十年寒窗,饱腹经纶,却因家境贫寒而没有被举荐的机会。”

“此法长此实施,必将让朝廷官吏场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若朝中无贤才,又谈何大明盛世,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说罢,叶谦苦笑摇头。

“说的好!”

叶谦所说,正如朱棣心中所想,朱棣拍手叫好,同时对叶谦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叶举人见解之详,令我钦佩,那不知叶举人又是如何看待如今的朝廷?”

叶谦深深看了一眼朱棣,那眼神仿佛像是再说:妄论朝廷,这是我敢做的事情吗?

朱棣读懂叶谦眼神的含义,笑到:“叶举人无需多虑,如今只你我二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叶谦虽心有顾虑,可他知其眼前之人身份不同寻常,在深思片刻后,心下做出决定。

“如今大明朝廷人才济济,外有魏国公,曹国公,宋国公等人震慑前朝宵小,守护大明江山。”

“内有刘中丞,李右丞等贤臣辅佐朝政……”

……

“停停停。”

不等叶谦把话说完,朱棣当即挥手将其打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我想听的是你真实看法。”

叶谦微微一愣,随而露出苦笑:“真也?”

朱棣面色肃穆,重重点头。

叶谦深吸口气:“方才草民所说,句句属实!然,看似尧天舜日的朝廷,实则……”

“实则如何?”

朱棣问道。

“实则却是尸位素餐!”

朱棣双眸一凝:“此话何解?”

“今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陛下贬为广东行省参政,胡惟庸揽下右丞相职。咱这位右丞相表面上是德才兼备的良臣,实在却是在暗中培养自己亲信势力,笼络淮西权贵。”

“如今整个朝堂上下,对胡右丞马首是瞻的官员越来越多,大有一言堂的趋势,祸乱朝纲!”

……

私下妄论朝廷,乃大逆不道之罪,可此刻的叶谦是越说越起劲,他所说的一切,也完全得到了朱棣的认可。

朱棣饶有兴致的看着侃侃而谈的叶谦,心头多叶谦也重新有了一定的了解。

叶谦虽为举人,却并未步入朝堂,但他对朝堂的了解却不亚于任何一位大员,这让朱棣惊讶。

如今的朝堂,虽还说不上百官以胡惟庸马首是瞻,但胡惟庸自接任左丞相以来,淮西勋贵已经有不少文臣武将被其拉拢。

“叶举人未入朝堂,未曾想却有如此之深的见解,不知叶举人又是如何看到胡惟庸一事?”

叶谦摇了摇头:“草民一介布衣,方才所言一切已是大逆不道。草民不敢说,也没得说。”

朱棣一笑,也并未继续在逼问叶谦,起身的同时给叶谦满上一杯茶水。

“叶举人,用茶。”

叶谦受宠若惊,连忙谢礼。

看着眼前叶谦,朱棣越看心越喜,轻抿了一口茶水后,朱棣看着叶谦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叶举人十年寒窗,想来也是位心怀抱负之人,倘若有朝一日,叶举人入朝廷为官,成为一方父母官,不知叶举人又会如何为政,如何兴民?”


  (https://www.shudi8.com/shu/737650/3565138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