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取消科举,无奈之举
推荐阅读:修真之星空图 大明:穿成李景隆,开局北伐朱棣 网游之逍遥神偷 敢惹判官崽崽?全都收拾下地府吧 机战:全金属风暴 被女帝离婚,我分走百倍大帝天赋 满级闺蜜穿成皇帝 :全国男人任我挑! 我们永远不变的爱 魔啸九天 穿到七零家破人亡前,我被退伍糙汉宠爆了
叶谦放下茶杯,直视着朱棣。
从头到尾,朱棣都表现的十分淡然,这更加让叶谦好奇其他的身份。
“大人可是朝廷之中身居要位之人?”
听着叶谦的询问,朱棣一笑:“这重要吗?”
叶谦一愣,转念一想,对方究竟是何身份,似乎于他而言的确没那么重要。
“为政兴民,相辅相成。为政者需以民为本,常言道,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有何可利民?”
“轻摇赋税,发展农业,以恻隐之心体恤百姓,通过赈灾、兴修水利等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这些都是利民之法。”
“当然了,这些事情并非地方上的官员有权利做主的,如今说这些,也不过纸上谈兵。”
朱棣有些惊讶的看着叶谦。
此人心有百姓,眼光独到,这样的人倘若能够入朝为官,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在命护卫送走叶谦后,朱棣找来了孙弘懿。
“孙大人,叶谦乃良人,将叶谦的名字添加举荐录,上奏朝廷,这样的人入不为官,将会是我大明的损失!”
听着朱棣对叶谦如此高的评价,孙弘懿也有些惊讶。
“下官遵命。只是燕王……”
朱棣看向孙弘懿。
孙弘懿担忧道:“方才攀谈,想必燕王也知晓叶谦秉性,从之前与周家发生的事情来看,叶谦性格刚硬,要知官场如战场,他这样的性子一旦入朝为官,怕是会得罪很多人……”
“我知你意,可要知玉不琢不成器,如今的朝纲早已经被一些人搞得乌烟瘴气。淮西勋贵在朝中一手遮天,但他们遮不住我大明的天!胡惟庸独掌大权,但他掌不了大明的江山!”
“从某些方面而言,本王倒是希望叶谦这样的人能够搅乱朝堂,只有这样,父皇才能彻底拔起朝堂中的毒瘤!”
……
南京府。
金碧辉煌的大殿,刑部尚书刘惟谦,翰林学士宋濂,初代兵马大元帅冯胜三人垂手听音。
大殿上位,端坐着一个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面色刚毅,不怒自威,如同刀锋一般凌厉的眼神在刘惟谦两人身上扫视而过。
“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
“另,《明律》完善之日,颁布各司,尔等日日警示,不可有违!有违者,朕定不轻饶!”
洪武六年,朱元璋命刑部尚书刘惟谦等以《律令》为基础,详定《大明律》。
“臣等遵旨!”
刘惟谦宋濂两人拱手领命。
朱元璋点头,随手拿起身旁奏折:“冯将军,我军远征漠北失败,致使兴和、亦集乃、甘肃西北地区被北元军队占领,北元与占据云南的元梁王重新建立联系,成为明军北征的后顾之忧。”
“北征之事暂且搁置,另,为防北元军队南下,责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率领诸将前往山西、北平等地练兵戍边。”
“练习军士,修葺城池,严为备守,务必谨慎持重,若敌军来犯,来则御之,去则勿追。”
“臣,领命!”
冯胜跪接圣旨,见朱元璋摆手,三人如释重负,当即朝着朱元璋躬身行礼,方才小心翼翼退去。
待三人退去后,一身着衮龙袍,风度翩翩,器宇不凡的男子走进大殿。
“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抬头,脸上当即露出一抹笑容。
“标儿,来找朕所谓何事啊?”
男子正是朱标。
“启禀父皇,儿臣确有事启奏。”
“世有贤才,国之宝也!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以来,一直是历代帝王招贤纳士之根本,我大明皇朝成立之初,也一直延续着科举制度,期间也曾为朝廷选拔不少贤才,可今仓促停罢,是否会寒天下学子之心?”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脸上笑容不散。
“标儿,取消科举乃是你父皇我的决策,今日标儿所言,难不成是在质疑朕这一国之君?”
身为人子,朱标自然知晓朱元璋的性格,此刻他笑的越欢,就代表着他心中已经有了怒气。
朱标连忙解释:“父皇,儿臣并非质疑父皇的决定,只是……”
不等朱标说完,朱元璋挥手将其打断:“标儿,父皇何尝不知科举的重要性,可任何事情都有利弊。”
“几次科举,朝廷的确挖掘了很多贤才,可这些所谓的贤才除了会纸上谈兵,真有才能少之又少。”
“而父皇废除科举,还有更深之意,标儿,你既为我大明太子,理应要看清风平浪静之下的波涛汹涌!”
“如今的朝堂看似祥和,实则暗中却从不缺乏拉帮结派,组党营私之人。就拿咱得这些开国功臣来说,这刘伯温跟李善长两人那可是政治见地的死对头。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官僚仗着咱为总后台,把持朝政,拉帮结派,组党营私,陷害忠良,违法犯政。”
“咱话说的难听一点,他们这些人全都是粗人一个,上阵杀敌他们是能手。打理朝政……”
朱标心中清楚,父皇口中的他们,值得就是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西勋贵。
当然了,有一点朱元璋错了。
淮西勋贵当中并非全是粗人。
李善长不是。
胡惟庸也不是。
在听了朱元璋的一番教诲,朱标此刻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取消科举,实属无奈之举。
至于这无奈究竟在于何处,这还需要朱标自己去体会。
“父皇,儿臣愚钝,虽不名父皇苦心,但也愿为父皇分忧。”
朱元璋闻言,哈哈大笑。
“标儿有心,咱心中甚慰!科举所停罢,但举贤一事可不能停,这段时间,各州地主管官吏呈上不少举荐文函,标儿你来的正是时候,正好帮咱一起看看。”
朱元璋笑到。
“儿臣遵旨。”
得到朱元璋的首肯,朱标毕恭毕敬上前,拿起龙案上的举荐文函开始查看了起来……
(https://www.shudi8.com/shu/737650/3564938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