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吾于皇座之上,万年又万年 > 七情试炼篇【其五十一】反攻时刻

七情试炼篇【其五十一】反攻时刻


七情试炼篇【其五十一】

1977年冬至的拂晓,中部根据地边境线上五十万自由战士同时摘下伪装网。由德赛帝国输油管道改造的导弹发射架缓缓竖起,在初雪覆盖的群山中投下锯齿状的阴影。木子文站在全息沙盘前,看着代表自由新军的蓝色光点如瘟疫般蔓延过虚拟边境线——复国战争的第一枚炮弹尚未出膛,这场酝酿十年的复仇已在电子地图上提前上演。

"全频段电磁压制启动。"通讯参谋的声音在铅灰色的指挥车内回荡。这台由西奥帝国豪华列车改装的大型前线指挥车,此刻正吞吐着每秒万亿次的计算数据。车顶的量子通讯天线旋转时,惊起了松林里越冬的寒鸦,它们飞越边境线的轨迹,恰似即将划破长空的弹道导弹。

北阿拉斯平原的冻土最先震颤起来。三千门240mm多管火箭炮同时怒吼,炮管上凝结的冰凌在发射瞬间爆裂成钻石般的碎屑。这些用德赛帝国炼钢炉改造的战争机器,此刻正将积蓄十年的怒火倾泻向三大帝国的工业区。炮弹出膛的闪光连成一片蓝色电弧,照亮了装填手们臂膀上烙着的集中营编号。

"第一波打击命中率89.7%。"数据分析员的声音有些颤抖。他面前的屏幕上,西奥帝国轴承厂的实时监控画面正在扭曲——不是信号干扰,而是厂房在等离子弹头下熔化的真实景象。角落里有个小窗口显示着德赛帝国电视台的紧急广播,女主播精致的妆容掩不住背后的火光冲天。

中山峡谷的战役更为惨烈。自由新军第3装甲师的钢铁洪流撞上了东康伪政府的"永久防线"。由意比利王联合帝国工程师设计的混凝土  工事,在超时空炮兵团的精准打击下像饼干般碎裂。坦克手老赵从潜望镜里看到这一幕时,被酸液灼伤的右眼突然流泪不止——1945年,他的父亲正是在这道防线上被机枪撕成碎片。

1978年1月的暴风雪中,白磷弹的烟幕与自然降雪形成了诡异的共生景象。医护兵小林在笔记本上记录:"07:15,收容第814名烧伤伤员。"她的钢笔突然停顿,因为下一个担架上抬着的,是早晨还帮她系紧防毒面具的通讯兵。少年被白磷侵蚀的脸庞上,那双眼睛依然清澈,倒映着燃烧的帝国军需仓库。

"左翼突破!"前线的无线电嘶吼惊动了指挥车里的参谋们。全息地图上,代表自由新军的蓝色箭头突然刺入西奥帝国腹地,也就是东康伪政府控制区。这个由超时空突击队打开的缺口,正被源源不断的装甲部队扩大。步兵团长王铁山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不需要俘虏。"他身后的背景音是此起彼伏的刺刀入肉声。

在战线后方,被解放的劳改营囚徒们自发组成了运输队。他们推着装满弹药的独轮车,车辙印与1945年逃亡时的脚印完美重合。某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跪在雪地里,用磨碎的炮弹壳在冻土上画出自由世界的旧地图。巡逻的士兵们默默绕开了这幅用生命记忆刻下的版图。

德赛帝国第三军团的投降来得突然而耻辱。当他们的指挥官被押解到木子文面前时,这个曾血洗东康的刽子手突然发现,对方手里把玩的正是一枚帝国勋章——边缘已被磨成锋利的刀片。"为葫芦谷。"木子文只说了这三个字,就将勋章掷还给他。金属在雪地上滑行的轨迹,像极了十年前那个雪夜,他从中部根据地带走的第一个作战计划。

1978年春分那天,自由新军的旗帜插上东康国会大厦的废墟。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一阵奇异的风掀起旗角,露出下面被弹片撕裂的旧世界地图。这张照片后来被印在教科书里,配文是木子文在战前动员会上的结语:"我们不是为仇恨而战,但仇恨给了我们撕碎牢笼的牙齿。"

在人们看不见的地下掩体里,列别杰夫正检查着最后一台超时空发生器的损耗报告。老科学家的假腿轻轻叩击地面,节奏恰好是自由世界国歌的前奏。窗外,胜利的焰火照亮了军工厂的残骸,那些扭曲的钢架在火光中,竟像极了十年前中部根据地的第一座高炉。

1978年的东线战场,自由新军第三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在晨雾中显露出轮廓。T-72坦克的履带碾过结冰的河面时,冰层断裂的声响像极了骨骼碎裂的声音。师长赵寒山从炮塔探出半个身子,冻僵的手指按在无线电开关上——这台用德赛帝国通讯设备改装的电台,此刻正传来各团的兵力汇报:

"兵力其实并不阔绰。"作战参谋的声音夹杂着静电噪音,"超时空军团三分之二在维持后勤线,前线作战部队仅三十万零四千人。"赵寒山望向远处被炮火照亮的云层,那里,西奥帝国的防空火力网像一张缀满星辰的死亡天幕。

炮击在黎明前达到高潮。122毫米榴弹炮的齐射将敌军前沿阵地犁成了月球表面。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硝烟时,观测员从热成像仪里看到了诡异的景象——整片平原上的弹坑排列成精确的几何图形,仿佛某种来自未来的战争艺术。

"炮击停止了,大地满目疮痍。"年轻的通讯兵在战地日志上写道。他的铅笔尖在"连山都被炸平了"这句下面划出深深的凹痕。不远处,工兵连正在用德赛帝国发明的速凝水泥修补被反坦克壕阻断的道路,灰色浆液灌入裂缝的声音,像极了血液凝固的声响。

上午10时17分,木子文的命令通过量子加密频道传来:"炮击掩护,徐徐推进!"这八个字在各级指挥部的作战地图上掀起涟漪。参谋们的红铅笔同时移动,像一场精密的机械芭蕾。在最前沿的步话机里,士兵们听到的版本则简化为:"坦克前导,三三制推进。"

钢铁洪流开始涌动时,战场出现了奇特的声学现象。T-72柴油发动机的轰鸣与"喀秋莎"火箭炮的尖啸在空中混合,形成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西奥帝国战壕里的新兵们突然开始呕吐——他们的内脏正在与这死亡频率共振。

"空气在颤抖,天空在燃烧。"自由新军随军诗人在炮弹箱上刻下这样的句子。当他写到"大地在哭泣"时,工兵爆破组炸开了最后一道铁丝网。硝烟散去后,战地摄影师拍下了堪称战争史奇观的一幕:被气浪掀到空中的德赛帝国钢盔,在晨光中组成了短暂的铁雨瀑布。

西奥帝国的反击来得迅速而残酷。当自由新军坦克集群突破第二道防线时,翠绿色的氯气云团突然从前方的碉堡群升起。"帝国第一时间在双方短兵相接处投放毒气弹。"医疗队的电台里传出冷静的报告,"不分敌我。"防毒面具后的眼睛们互相示意——这是他们演练过上百次的场景。

毒雾中传来此起彼伏的惨叫,都是带着浓重帝国口音的。自由新军的三防装备在此时展现出压倒性优势,士兵们透过镜片看到的一幕将成为传奇:帝国士兵像被镰刀割倒的麦子般成片倒下,而蓝星徽章在毒雾中依然向前挺进。

连级指挥的灵活性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排与排之间通过无线电沟通协作战斗,效率极高。"战后军事学院的教材将如此记载。某个中尉甚至越级呼叫了空军支援——两架改装过的德赛帝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将凝固***精准投放在敌军指挥部屋顶。

当遇到混凝土永备工事时,超时空突击队的身影就会在量子蓝光中出现。这些装备单兵核火箭筒的精锐,总能在直升机火力掩护下找到射击死角。某次行动记录显示:他们曾将整支小分队传送到帝国军弹药库内部,引爆时的蘑菇云在两百公里外都清晰可见。

西奥帝国的指挥系统早已千疮百孔。木子文亲自策划的"斩首行动"让敌军高层损失惨重。某个被俘的帝国少校在审讯时精神崩溃,反复哭诉:"师部通讯录上的名字,三分之二都变成了阵亡通知单上的数字。"

火力的代差更为致命。自由新军步兵班的标准配置让审讯专家们发笑——俘虏们坚信每个敌军士兵都配备了机枪。事实上,"三人机枪组+火箭筒"的配置已足够碾压帝国军改进版的栓动步枪。某个战地记者拍下了极具讽刺意味的画面:堆成小山的"三八大盖"旁,躺着几支被炸断的现代化突击步枪——它们的主人因弹药耗尽而被俘。

当帝国军祭出最后的生化武器时,自由新军的防化服生产线已经运转了三个月。这些用降落伞绸与橡胶密封条赶制的装备,在芥子气中行进时发出诡异的摩擦声。医务兵记录道:"敌军尸体呈现樱花般的粉红色,而我们的人连皮肤瘙痒都没有。"

1978年冬天的这场攻势,最终以自由新军推进47公里告终。当夜幕降临,赵寒山师长站在新占领的制高点上,看着工程兵用激光测距仪标定下一阶段的目标。远处,西奥帝国的溃兵正在焚烧文件,飘散的黑灰中偶尔闪过带字的纸片——其中一片落在师长肩头,上面依稀可见伪东康总统办公室的抬头,以及被血染污的"决战到底"字样。


  (https://www.shudi8.com/shu/737570/3555610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