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四月大事记
推荐阅读: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那些年,有你陪伴真好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盛世重生:摄政王娇宠王妃 破文求生!难料禁欲男主玩更花 昊天归来 偷来的仙术有点神 拒医渣男后,七零娇医被首长缠上了 熊孩子重生记 深渊入侵:文明守望者
一番深入的彻底的,一步到位又循环往复的学习后,余切翻身下床,给港地文学刊物《港地文学》回信。
这份杂志创办于他《团圆》写出来后,大约是1985年春天。
中英谈判后,新化社和当地爱国文人联合创办了《港地文学》,为了迅速建立起属于中国人的文学基地,团结好各方;《港地文学》被要求不区分左右,只要是有益的都能刊登。
实际上,为了让港地文人放宽心,整个1985年《港地文学》几乎没有一个左翼作家的身影。
到1986年,才终于有第一个明显的左翼作家文章《闻一多先生的画像》,自此完成了无分派系、无分年龄的办刊奇迹。
到86年年末,有关协约商讨后,大局已定。《港地文学》顺势邀请余切写一篇祝语,表达对海外华人文学界的祝福。
这一步也是很小心的。
余切的立场很明显,他自己是成员,他老师干脆就是个地下党,他从不隐瞒这一点。然而,他是罕有超越了意识形态,在整个华人世界享有盛名的作家。
而且他是个年轻人。
正如《港地文学》这份约稿信中所说:“我们的创刊词当时就想请你或者查良庸先生来写,但你们却闹得水火不容;考虑到当时才刚刚发生电视辩论,我们担心这样的邀约,可能引起文学界的过度反应。”
“但好事不怕晚。新时代需有新气象,如今九龙城寨已开始规划拆迁,一些隐秘资料披露出来,简直骇人听闻!查先生为当年的事情做出过反思……现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将要到来,我们将无分天南地北的欢聚到一起。”
“基于此特发出邀请,完成两年前的约定。”
月明星稀,余宅却很亮腾腾。
余切在文章中写到了大陆现在年轻人的思想,指出在港地同样有做生意大于一切的习性。他重新回顾了自己《团圆》那部小说,那是一个“一男一女两个大陆青年,在港地孤苦无依的生活中产生了真爱”的故事。
角色均是大陆来的新移民。
他一下有很多话很要说:上一个任务完成了,新的斗争又开始了。如何弥补两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如今大陆学界渴望对外交流,港地高校正是这样的窗口,工商界也是如此。
小说里面是两位青年远赴港地,而在现实中,也要港地的人才来大陆发挥才能……现实并不像《团圆》那样含情脉脉,时代的巨变和沧桑被青年人的爱情所隐藏了。
总有人说,余切轻描淡写了苦难,他的小说总有一个温暖的结局。管谟业说他“夺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桂冠,刻上了他个人的印记,变成一个金箍圈,又画上一个圆,不许别人逾越这雷池一步”。
然而余切只是觉得,苦难本身不值得被拿上放大喇叭,亲身经历过的人,一定知道这背后的坎坷。
张俪有点乏了,但还是坚持陪着余切写作。她左等右等,却看到余切还没写字。
张俪纳闷了:“余哥哥,你写什么呢?”
“写评论文章。”
“这不是很容易吗?你为什么不赶快写?”
余切笑道:“你在考卷上看到我了,你就知道,今天的我不像过去人微言轻。一些话要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有时候会造成我自己也想不到的效应。”
他列举到最近的有关读书无用论的辩论。“批判读书无用论,确实是我的想法,但我没想到我老师、巴老他们也参与进来,把它当做人生大事!他们可能把最后一次相聚的作品,留给我!接着《光明报》也加入进来,事情发展的很迅速。”
“我有心批评港地同样存在的读书无用论。但人家是盛情相邀,而且才搞好团结不久,我写这样的文章,不知道是不是稳妥?”
张俪一听,赶紧从床上下来。顾不得穿上鞋,她踩在拖鞋上像企鹅那样“划”到余切后面,抱着他道:
“我不懂你们写小说的事情,但在我的眼里,你永远没有变过!当时我们还没有车,必须要坐公交,你怎么让我进去的,你还记得吗?”
余切想起来了。那会儿他啥也没管,仗着人高马大,硬是从公交车窗口那翻进来,还踹了几个不让位置的人,给张俪也硬塞进来。
“哈哈哈!”
余切想着想着,自己笑起来了。
这事儿现在还能这么干吗?
恐怕得上新闻吧。
“大作家余切对赶公交的市民大打出手!”
说不定要上国际新闻。
在众多余切支持者下,“余黑”也是很多的,一有机会,这些人就会说话。
张俪又道:“你还没做爸爸呢,想这想那,想那么多干什么?你老说我像陈小旭,我看你也被她影响了!”
说罢,张俪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凌空朝台灯刺了一拳:“这个陈小旭,到处带坏别人!都怪她!”
“你敢说我像林黛玉?我倒拔垂杨柳的!我是余智深!”
“你不是余智深,也不是那什么鲁智深!你就是余切,怎么样你都是余切!”
余切摸了摸张俪的头。两人抱了一会儿。
随后开始写作。
余切写起小说来,一般要打开主房的大灯,在此基础上,桌前的仿古台灯也要打开。然后他坐在桌前身子微微向前倾斜,略作思考,下起笔来后动作很大,写的很快……就像是骑士朝敌方的军阵冲过去,高高挥舞他的宝剑。
只需一个来回,你就看到他完成了文章——就像平原上大开杀戒的重骑兵。
张俪拿了本书,在余切对面学习,时不时抬头看余切一眼。
真好看!
看来陈小旭说的没错。不仅仅要在经济上支援余哥哥,在心理上,也要当好调剂。
再怎么强壮的男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只是一般人无法发觉。
由于出演《家春秋》,导演指出她不能演成“林黛玉”第二,于是陈小旭近几个月苦心研究心理学、
她和巴老也见过面,发觉这个鼎鼎大名的大文豪啊,居然相当敏感,甚至可能有逃避性人格。
为什么呢?
巴老有收藏癖,根据心理学,这可能是一种“洞穴效应”,就像是有些男人完成了工作之后,会去钓鱼、打木头一样,远古时期男人打猎归来,在洞穴里面避雨,磨动物的骨头打造箭头,奇怪的是,他们磨个一两天都不疲倦,反而津津有味,不亦乐乎……这就是一种洞穴效应。
而巴老的妻子肖珊一直是他的贤内助,是他的骨头。艰难的时候,肖珊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安慰痛苦的巴老。肖珊比巴老小了十三岁!她却能长期做巴老的情感避难所,不断给他打气:“你可是李垚堂,你要坚持下去。”
她自己不幸得了癌症,为了不让巴老太伤心,没有和家人讲。之后癌细胞扩散去世,巴老得知消息后嚎啕大哭。
很长一段时间,巴老都以为肖珊仍然在他身边,陷入到无比苦痛的精神状态。写了很多“怀念亡妻”的文章。
如果能被人这么写文章,就算死了也行啊!
张俪心里想。
只是如今赚到大钱都没有完成,这是第一个任务,更不要说做精神上的避难所。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余切现在的钱都由张俪来保管,他已经成为半个亿元户。张俪难以想象有人能合法的赚来这么多钱,余切甚至捐去了小一千万。
余哥哥以前说,我们俩做生意很有天赋,以后肯定比他现在有钱……唉,这怎么可能呢?
我要是能像他那样胡说八道,说不定就能成为一个作家了吧!
张俪脑子逐渐一团浆糊,一会儿幻想未来,一会儿望着自己的肚子……直到彻底趴在书桌上睡过去。
余切把她抱到床上盖上被。
——
这个月还发生一件大事。
中葡签订联合声明,确认千禧年之前恢复对领土的主权。港地相关条约同样在这个月有动静,历史上三月末草签,在四月份得到不公开的正式签署,一众大佬都南下,港地成为时下的中心话题。
余切曾经就“九龙城寨”的拆迁问题舌战群雄,随着资料的披露,到今天已经完全证明他是正确的。港府有意使得“九龙城寨”成为一个叛逆的反面例子,威慑其他华人社区,尽管其混乱引发轰动后,港府在后面有过弥补措施,然而远远不能抵消他们做下的恶。
领导答记者问时,常常谈到《出路》和《团圆》两本小说,记者也引以为时代大事件下的轶事。
一个作家,他提前发现了问题,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率先发出声音,应当受到足够多的赞誉。
传言,查良庸正在写道歉书?
我又赢了,我怎么老是赢啊!
这不能是传言!查良庸必须写道歉书,写明白。
余切前些天多次对张俪进行问题的抽查,这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他曾经对乒乓球的热爱,现在他在新的战场上找到了激情。
三百多斤的黄花梨木古战场坚不可摧,稳如泰山,足以令余切风驰电掣,战到大道都磨灭了。
“西班牙副首相格拉将于本月访华!”
余切在燕大看到这个新闻。
上面写道:“格拉长期关注中国文学发展,事实上,他是一个中国文学的爱好者。自西语文学魔幻现实主义在全世界流行开来后,终于在近几年在中国受到广泛欢迎,这并不是原产自西班牙的文学,但不得不说,它已成为西语文学的新丰碑!许多使用西语进行创作的作家,在国际上频繁拿到荣誉。”
格拉是中国文学爱好者?
我上辈子怎么没听说过?
这篇引自《日报》的报道上写着:
“如今中国作家余切也将参与到塞万提斯奖项的角逐中,无论他获奖与否,这都是中国和西班牙文学交流的一大步,《2666》是当前最成功文化瑰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两个国家应当如同文学交流一样,真正的心连心。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皇家马德里足球队前球员,比森特·德尔·博斯克最近常常翻开余切的小说《2666》……”
哦,余切想起来,这人是皇马的传奇球员,后转为主帅,同样获得极大成功。
报道上给了一个胡子拉碴,像黄金矿工的老爷爷的一个白人球员照片。
卧槽,马尔克斯的私生子踢球去了?
怎么这么像?
“博斯克说,‘我在《2666》中看到了东方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太深奥,很多次我都只翻到第一页,然而这一页同样对我受益匪浅,高山仰止……’我们看到,博斯克先生对《2666》的热爱!”
“博斯克还说,‘皇马并不是一个只会踢球的球队,足球运动的技战配合十分复杂,我们的球员都是高智商球员,其中一些人在退役后,选择去大学深造,正如足球同样在中国受欢迎一样,世界上一些文化能够被一些标志人物推动,在全球流行’!”
“副首相格拉带来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一封手写信,我们不知道那写了什么,但一定是促进友谊的祝福。”
“……”
放下报纸。
余切意识到塞万提斯奖真的要颁布了,而且他确实改变了一些事情,致使他成为标志性的人物。
不到长城非好汉!
每一个西方人来到这,余切都是他们翻开这本“中国书”的第一页,是行走的长城。
他诞生在一个罕见的西方友善接纳中国的时代,于是他的出格举动能被容忍,他能被广泛的正面报道。如果他晚生了十年,他一定无法在西方拿到这么多印象分。
如今他只差这一步,就要金身已成。
这一步很快,而且人们嗅到了暗流涌动。自甲骨文大会以来,前后已经有十多所高校对余切发出过邀请,《港地文学》也带来了港中文和港地大学的邀约——在文学上,余切可以直接特聘为教授。在经济学上,余切也可以就读博士,一毕业便有自己的个人团队和资金,立刻成为教授。
燕大对这种事情已经忍无可忍。
到办公室后,胡岱光和丁磊孙都在这。
打过招呼后,丁校长很直白的说:“我认为一些事情可以破例,余切,我是专门来找你的。”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7362/2837551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