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盘活的经济
推荐阅读:核末,我的虫群比核污兽多亿点点 重生:校花不甜,我为什么要舔? 穿越从文娱到高维生命体 火影开局逆生三重 大师轻一点,他们都是肉体凡胎 假面骑士:混在特摄当恶役 抗日,从被恐虐赐福开始 女帝陛下要罢工 我本凡人,娶了仙界圣女 爹,我们这么稳,是不是搞点事
开春以来,豫省大部分地区滴雨未下,
旱情一日比一日沉重。
豫西的灾民潮已开始压到巩县外围,陈三的接收营连夜加建了几排地窝子,依旧不够用。
包国维在军部地图前站了很久,指尖沿着豫西干裂的河道一路滑到郑城,又从郑城划到商都,
最后目光先后停在了滇缅和青岛两个位置。
他转身向情报部主官宋端说道,声音低沉,“给高家发电,特急。绥署的最高指示——运粮,立刻。”
宋端点点头,他自然知道如今的豫东面临着什么,
而后立即转身离去,用秘密通道紧急向位于泰国的高家本部传送了消息,
高家如今在东南亚站稳脚跟,本就是包国维暗中扶持的结果。
当年他直接派人派款,让高家在南洋开下第一批仓库和码头,如今,那些仓库里堆着成万吨的稻谷与面粉。
电报送到泰国清迈,高家当晚就开了家族会议。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定下两条路:
第一条,是借国府近年大力开发的滇缅公路,
将粮食从仓库往内陆起运,经密支那一路北送入滇,再入川转入中原豫省。
只是,这条路工期尚未全通,沿线安全形势也不稳,尤其是缅北的山地地带,
土匪和当地武装随时可能截断道路。
第二条,则是之前经营的老路线——
把粮食伪装成军资物资,从泰缅越三国的仓库海运至上沪,
再由上沪借第四师团的关系以军资运往青岛港,
青岛方面则是沿鲁省干线,层层打点,运到豫省境内。
这一条路线虽然花费惊人,但从仓储到关卡的关系网打点都已熟稔,几乎一路绿灯。
高家最终回电:两路并行,滇缅作试运,青岛海运线主攻。
首批两千吨面粉,成本不计,先压进豫东,等候包国维调度。
……
青岛至豫省的那条老路子,在这一年里被迫做了调整。
日军在占领区的经济政策悄然转向——他们在华北打了几年仗,粮、煤、棉、盐样样得靠南边和日本本土输血,
财政早已吃不消。
为了让这片土地自己养活自己,他们开始着手所谓的占领区经济复苏,
首要一步便是把华北的资源、贸易和运输全部收拢到自己手里。
在去年夏,驻济南的第四师团奉命成立经济勤务部,并在鲁省南部设立区域补给站试点区,
名义上是方便物资集散,实则是把所有运输线的咽喉卡在自己手里。
凡是经由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南下的物资,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
都必须先在补给站存储和转运。
这座补给站的核心,就设在鲁南的江阳城——一个本来只是河港小城的地方,
因为地处津浦铁路枢纽,被改造成了华北南下物资的中转腹地。
辽东从青岛码头卸下的粮袋、木箱、麻包,会先经胶济铁路运到济南,再转津浦铁路南下到江阳城的补给站。
这里有日军新修的高架仓库、轨道转盘,
哪怕是一袋豆子、一桶桐油,都要在站内过秤、编号、盖上印记才能继续南运。
高家从东南亚运来的粮食就得经过这里,再西进中原。
也正是因为多了这一道关卡,从青岛进豫的运输路子成本再一次被推高,
但好处是,江阳站的路线经营得早,人脉关系早已打通,只要钱到位,
货物依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海边送到中原的粮仓里。
经过一整年的修筑与扩张,江阳城的面貌已然脱胎换骨。
新修的水泥马路像棋盘般延展开去,把原本泥泞狭窄的街巷劈成一条条笔直的格子,
沿着铁路和河岸,灰白色的高架仓库一幢连着一幢,
吊车的铁臂在晨雾里缓慢摆动,像是为这座小城安上了忙碌的手脚。
津浦线与运河交汇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成了物资的漩涡
——海边来的军械、粮食、煤炭、燃油,在这里过秤、装卸,
再被分流向豫省与华北腹地。
每日天未亮,火车的汽笛便会在浓雾中响起,
伴着车厢与轨道碰撞的金属声,宣告着又一批货流的到来。
大宗物资的流转盘活了江阳的经济,也像涟漪般带动了周边数十里乃至百里的买卖与劳作。
城内的客栈、饭铺、作坊成倍增长,码头边的茶棚里人声鼎沸,
外乡人带着南腔北调的口音讨价还价。
本地的驻军主官藤田明在调任江阳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查驻军军纪。
抢杀百姓、勒索货商的行为在他手里一律重罚,屡犯者直接押送军法处。
半年下来,江阳城的日军军纪竟有了显著好转。
百姓们少了性命之虞,便顺着温饱的本能,开始向这座物资漩涡聚拢。
只要肯下力,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口饭吃
——最基础的就是推着独轮车在仓库与码头间来回搬运,
有人给货车卸麻袋、挑木箱,也有人蹲在路边给路人们削绳索、打草鞋,
有文化的更是可以直接进入各大商社担任文员等。
他们像蚂蚁一样,在江阳城内外为日军的物资集散奔忙。
铁轨两侧,成群的劳工穿着褪色的棉衣,背影在蒸汽与尘土间起伏消散,
藤田明穿着笔挺的军服,从江阳城南口的仓储区一路步行巡到东街。
早春的风里还带着寒意,他脚下的皮靴在新铺的水泥路面上发出干脆的声响。
仓库区的铁门半掩着,堆垛整齐的麻袋从地板一直码到屋顶,
几名工人正在日本工程师的指挥下,用滑轮将一批标着“海运—青岛”的木箱吊上货车。
藤田明驻足片刻,低声问了随行军官几句,确认账册与货物明细无误,这才微微颔首。
转过一条街,眼前忽然热闹起来——这里是近一年新开发的商业街。
两侧是刷了浅色涂料的二层小楼,楼下是茶馆、米行、洋货铺、照相馆,
还有挂着日文牌子的歌舞町。
街面铺着青砖,干净得能照出人影,店铺的木牌在风中轻轻摇晃,吆喝声与算盘声此起彼伏。
随行的日籍事务官低声听着旁边几名华夏人的汇报,然后又向藤田明汇报,
这条商业街自开业以来,每月的营业税和铺面租金,就能为江阳城贡献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这笔税收不纳入占领区经济,而是直接列入第四师团的地方建设特别经费,师团上下都能分润。
藤田明面色不变,心里却很清楚——这种名正言顺的“创收”,比暗地里走私违禁品要稳妥得多。
它既能让军队富裕,又不会落人口实,甚至还能赢得一部分本地商户的感激。
正因如此,第四师团的高级军官在见识过他的手段后,几乎毫不犹豫地跟进效仿。
他们先是严控军纪,勒令部队不得随意杀人、抢劫、强奸,以免把人心逼走,
再由宪兵、军需、政务三方联手划定商贸区,兴建商街、开设市场,引导民众聚集。
如今南都伪政府建立,许多摇摆不定的同盟党军政官员纷纷携资进入日占区,
人一多,生意就来了,生意一旺,税收便源源不断,其中还不乏许多军官入股的商社参与。
这些收入,被巧妙地列入地方建设特别经费之中,直接补充军费。
相比亲自铤而走险去插手走私,这种做法既省事又安全,还能堂而皇之地摆在军部台账上。
藤田明缓缓走到街口,目光掠过川流的人群与色彩鲜亮的店铺招牌。
新漆的木牌上,既有洋行的英文缩写,也有本地茶铺的行书大字。
阳光斜照在招牌边缘,映出一圈亮金。
他的嘴角微微翘起——第四师团上下,早已被这套庞大的利益网牢牢裹挟。
即便军部想下令叫停,也得先掂量掂量会触动多少人的奶酪。
而随着这些商业体系的稳固,当地驻军与政务系统都会不可避免的与大量华夏人打交道,
从物资采购到合同签署,从税收登记到商会联络,接触的机会数不胜数。
这,正是李铮推行的“播种计划”第三阶段蓝图中的第一环
——先培养土壤,再让渗透之种在缝隙里悄然生根。
途经一条新铺的商街时,藤田明脚步一顿。
前方,一家挂着“同兴商社”牌匾的小楼门口聚着一群人,气氛颇为火药味。
三名穿着和服、脚蹬木屐的日本男子站在台阶上,
口中夹着半生不熟的华语,满是讥讽与辱骂。
“你们这种小店,还想跟我们讲价?”
“给脸不要脸!”
商社门内,一位穿长衫的中年掌柜脸色铁青,身后还有两名伙计低头拢着袖子。
原来,这几人是附近的日本商贩,想借着第四师团带来的货物流量压价收货,
却被同兴商社当场拒绝,于是便在门口撒泼骂街,引来不少路人围观。
藤田明微微眯起眼,随行的宪兵快步走到那几人面前,语调冷厉:
“你们在做什么?”
三人回头,看到是军队的人来了,脸色瞬间兴奋,
“阁下,我们是京都桥本商社的,这伙支那人敢辱骂皇军和大日本帝国——”
“这位太君,不是这样的,是他们要强买强卖……”
“八嘎,闭嘴!你这个卑贱的支那人……”
“咳咳!”,藤田明打断了那几个日本人的话,
“不论理由是什么,你们在街头吵闹,就是扰乱商业秩序。”
声音不高,却像冰水一般浇在几人身上,
“皇军在此处建立商街,是为了让这里的贸易繁荣,实现大东亚共rong,
西卡西,你们为了这点私利,像市井无赖一样撒泼。”
他回头扫了眼围观的百姓,“真是丢脸,还不赶紧滚!”
这话一出,几名宪兵上前,将那几人悻悻驱散,
“調子のんなや!こんボケナス!”
(别太嚣张啊!你们这帮蠢货!)
这几名宪兵都是第四师团大阪出身,早就对这些自诩文明人的京都人看不顺眼了,
此时上前推搡着将那几个脸色铁青的日本商人赶走。
此时商社的掌柜急忙上前作揖,满脸堆笑:“太君,今日真是多谢了……”
藤田明只是摆了摆手,没有多言。
他很清楚,这种事若不制止,就会一点点蚕食自己苦心经营的秩序与口碑。
掌柜正要开口请他进后堂喝茶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自街口传来。
一名骑着军马的士兵勒缰在藤田明面前,跳下马后行礼:“报告!从本土来的木村先生已经抵达!”
藤田明眉梢一动,转身离开。
几名宪兵立刻跟随护送,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新修的街角。
掌柜目送着他远去,长长舒了口气,低声嘀咕:“总算是摆脱了那几个日本人的纠缠……”
他身旁的二掌柜也接口道:“是啊,这要是再闹下去,生意都做不成了。”
不过二掌柜的脸色却有些不自然,目光闪烁。
等人群渐渐散去,他便借口有事先行离开,回到商社会客楼上的自己办公室。
推门进去,空气里还残留着淡淡的茶叶香,一个年轻女子正弯着腰打扫窗户,抹布擦过的地方泛着微光。
二掌柜的心头隐隐有股郁气——
他特意请了那几个京都人来收拾掌柜,好让自己借机发挥,
没想到偏偏撞上藤田明巡视,自己这番筹谋顿时化为泡影。
“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在心里咬牙。
目光无意间落在那个背对着自己打扫的女子身上,视线顺着她弯腰的动作停了几秒。
他舔了舔嘴唇,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语气带着几分玩味:“小萧啊,过来帮我按按肩。”
萧可慕手里攥着抹布,指关节发白,身躯微微一抖,僵在原地。
二掌柜见状,嘴角露出一丝嘲弄:
“不过是让你帮我按按肩膀,又不要你做别的事情,干嘛做出那副模样?
难不成你还想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萧可慕垂下眼,眼底深处掠过一抹隐忍。
她得留下来,否则一切就都白费了。
(https://www.shudi8.com/shu/711366/2837550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