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反派她摆烂后,依旧权倾朝野 > 第2311章 这是何等的心智,何等的掌控力!

第2311章 这是何等的心智,何等的掌控力!


凭着他护国寺住持的身份,以及多次解救先皇的功劳,要对付羽翼未丰的傅玉棠简直易如反掌。

但是,他没这么做。

甚至这些年来还时不时离京云游,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俨然一副超脱世外的模样。

护国寺众人与傅玉棠亦没有任何交集,慧心使绊子一说实为无稽之谈。

只能说,昆吾明这故事就像是在梦游时讲述的,梦到什么就说什么,前后矛盾,漏洞多到离谱,堪称胡言乱语的最佳典范。

按道理来说,昆吾明生性谨慎多疑,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如此近似白痴附身的表现。

要编造个完美无缺的故事来欺骗他,对昆吾明来说更非难事。

可昆吾明偏偏没这么做,反而依旧保持着不走心的态度,不得不让他怀疑他是故意为之。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大概率是为了让他心生怀疑。

怀疑事情的真伪,怀疑他的动机,怀疑真相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让他前后矛盾,遮遮掩掩,不肯直接吐露真相。

面对种种疑团,他自是要探查清楚的。

奈何当事人之一的慧心被抓了,无人可探监,而傅玉棠又是他的敌对方,他也没法找她验证昆吾明话里的真伪。

即便他仔细谋算,有心接近傅玉棠,在傅玉棠滴水不漏的行事风格面前,大概率也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这就造成了他心里有无数的疑团,却无处验证的境况。

为了解开疑团,最终他只能按照昆吾明所想,抛开旁观者的身份,选择入局,亲自探明真相。

而探查真相的第一步,便要先验证离魂症是否真的存在。

所以,他必须要吃下见灵药。

这正是昆吾明要的。

他故意告知他离魂症一事,故意露出种种破绽,就是笃定了事关帝王安危,江山社稷,他不可能袖手旁观,引着他一步一步按照他的计划走。

只能说,为了让自己乖乖地吃下见灵药,昆吾明当真是煞费苦心了。

只不过,他当真以为他吃下见灵药,所有一切就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吗?

霁雪轻笑一声,垂眸看了眼手里的见灵药,唇角微弯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昆吾明以为他已经彻底掌控了自己,将自己变成了棋局里的一枚棋子,殊不知在他的棋局中,昆吾明亦只是一枚棋子。

一枚用来试探傅玉棠,用来与之继续对弈,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简单来说,他从来没将昆吾明当成对手来看,他真正感兴趣的只有傅玉棠以及大宁的江山社稷。

就算昆吾明没编故事,直接给他见灵药,告知吃了它,他便能入朝为官,他亦会毫不犹豫地吃下。

所求的,不过是增加筹码,继续与傅玉棠博弈下去的机会。

他和她的棋局,从他回京城那一天拉开序幕,至今未有胜负。

他更记得,傅玉棠在前段时间便同他道喜,恭喜他。

当时的他不明所以,而今想来莫不是他在昆吾明的帮助下,进入朝堂为官,便是她口中的喜事?

如果是的话,那她岂不是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知晓昆吾明会帮助他进入朝堂?!

那时候,昆吾明都还没和使臣团会合呢。

她就已经洞悉了昆吾明接下来的所有动作,预判了所有事态的发展?!

常人走一步算一步,天资稍微出众者走一步看三步,真正的智者走一步定十步,而傅玉棠足下未行先察百步之遥。

如古松在扎根时已预见百年风雨,鲲鹏振翅时便已丈量九万里云霄。

这种深谙局势脉络,洞悉未来走向的远见并非简单的算计,而是对人性的深刻把握。

这是何等的心智,何等的掌控力!

霁雪心头狂跳,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油然而生,是遇到强敌的战栗,更是棋逢对手的狂喜。

周身血液似在沸腾,他下意识抬眸看向窗外,目光比天边的星子还要明亮,胸口微微起伏。

仿佛久困深渊的蛟龙终于嗅到了风云际会的气息,清冷的眉眼在暗流中缓缓舒展,身上每一寸筋骨,每一滴血液都因即将到来的腾跃而震颤。

对上傅玉棠这样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他非但不惧,反而心底燃起了一团炽热的火焰。

这些年不得进入仕途,苦苦压抑的锋芒,在此尽显无疑。

此局无论胜负,他都会全力以赴,不负平生所学!

想着,霁雪抬起手,没有片刻犹豫,直接送入口中咽下。

下一秒,便感受到比黄连苦涩百倍的味道从舌根处蔓延开来。

霁雪:“……”

若非知道昆吾明不如傅玉棠疯癫,并非爱捉弄人的性子,他真要怀疑对方是在故意整蛊他。

努力压下强烈的反胃感,霁雪默默端起茶杯,大口饮尽茶水,闭目静坐片刻,忽而听到院子外传来一阵若有似无的脚步声。

霁雪还道是府里的下人路过,本不予理会,不曾想那脚步声一路朝着书房的方向靠近。

走走停停,断断续续,不像是路过,反而更像是小贼。

嗯,还是两个。

这让霁雪不自觉想起他和傅玉棠初次见面的场景,那时候的他亦以为她是偷偷潜入府里的小贼……

总归不是什么太愉快的记忆,就不多提了。

说回眼下,来人似乎笃定了内中无人,随着步入院子,便不再刻意收敛,脚步声越来越大,向来喜静,本不欲与之计较的霁雪没忍住皱起了眉头,倏地睁开眼,循声看了过去。

下一秒,一双清冷的星眸微微瞪大,清冷俊秀的面容上破天荒出现一抹呆滞之色。

只见院子里,两个约莫十一二岁年纪,身穿前朝服饰,做书童打扮的少年结伴前行,一边欣赏着院子里的景色,一边四下张望,像是在找什么,抑或是在观察什么。

稍显青涩的面容上,是怀念,更是对世事变迁的惆怅。

二人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只见其中一名年纪稍微大一点,长脸细眼的书童微微叹了口气,扭头对身边的同伴道:“砚青,不过百年的光阴,这里变了好多。”

“是啊。”

被唤作砚青的圆脸书童点点头,指着东南面的墙角,说道:“之前那里摆了个砚台形状的花盆,上头有一丛大人亲手种下的墨竹呢。

你我墨竹、砚青之名便是取自于此。

其中寄托了大人对你我的期待,希望如竹清雅,砚台生青,栖于书卷,伴读笔墨,还说等咱们二人再大一点,精通了经文要义之后,就送咱们去国子监见一见世面,往后能为国效力呢。

结果……”

砚青望着空无一物的墙角,双唇紧抿,即便此刻他的心里很难过,奈何鬼魂无泪,根本哭不出来。最终,只能瘪了瘪嘴,声音低落道:“你我终是辜负了大人的期望。

不光没能为国效力,还因为惧怕动荡的未来,极其懦弱地选择追随大人而去。”

本以为这样就能见到自家如师亦如父的大人,继续服侍大人,万万没想到二人一咽气,就立马被牛头马面拷到地府拉磨去了。

这一百年多年来,别说是追随大人了,连个多余的鬼影都没见过。

二人就跟苦力牛一样,一天12时辰,96刻,1440分,86400秒全部都围着石磨打转,日复一日,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也就是最近他们消极轻生的罪孽已清,不日即将再次进入轮回,重新投胎成人,地府那边才网开一面,允许他们趁着中元节到人间转一转。

一来,可以看看百年后的人世,消除即将投胎的紧张感,提前熟悉一下将来的生活环境。

二来,也能去见见故人,了结心里的遗憾。

这不,二人一从拉磨驴子这身份解脱出来,就立刻直奔霁府了。

本想着运气好的话,说不准能碰见自家大人。

结果……

“大人没见到,府邸也被人占了,就连一丛小小的墨竹和花盆也不知道被哪个挨千刀的给弄走了!

当真是欺人太甚了!”砚青气鼓鼓地说道。

“是啊,大人乃是当朝丞相呢……呃,虽然已经死了,但好歹也曾风光过,是人间显赫一时的人物。

如今不在了,什么臭鱼烂虾都能欺负他,把他的府邸弄得乱七八糟的。

大人要是知道了,肯定要生气的。”墨竹附和道。

“就是就是。”

砚青用力点头,赞同道:“大人最讨厌别人动他东西了!”

说话间,视线不经意掠过书房敞开的窗户,借着房内微弱的烛光,砚青一下子就看到坐在窗边,双目微瞠,神情呆滞的霁雪。

四目相对,砚青先是一愣,随即惊呼出声,回头扯了一下身边的墨竹,指着书房内的霁雪,惊声道:“墨竹,他好像能看到咱们!”

“嗯?”

墨竹心头一跳,连忙顺着所指的方向看去,却见霁雪双眼空洞,眼神涣散,只是虚虚落在他们二人身上,并不聚焦。

说是看到他们,倒不如说是在发呆更为恰当。

不过他到底长了砚青几岁,又跟在自家大人身边学了几年,即便内心有所猜测,面上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默默给身边的同伴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勿要出声,而后径自朝前走了几步,来到窗台前,踮起脚尖,一手扒着窗台,一手高高举起,做出打人的姿态。

却见霁雪依旧是一副无知无觉的样子,目光仍然虚虚落在他之前所在的位置。

看来自己所料不差,此人确实看不到自己,只是单纯在发呆而已。

想着,他转头看向同伴,笑着道:“你看错啦。这公子只是在发呆而已,并非能看到咱们。不信你看……”

一边说,一边抬手在霁雪眼前摇了摇,“眼睛都不眨一下,明显就是没看到咱们呀。”

砚青见状,也跟着走上前来,先是仰头仔细观察了会儿霁雪,确定霁雪是真的在发呆后,学着墨竹的样子,举起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眼见霁雪仍然如同一根木头桩子似的无知无觉,砚青这才微微松了口气,道:“看来是我看花眼了。”

“肯定是。”

墨竹笑看着他,分析道:“你看这公子长得斯斯文文,白白净净,明显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啊。

你也知道,大多书生都很胆小的。

他要是真看到咱们了,还不得吓得肝胆俱裂,屁滚尿流,哪里能像现在这般淡定呢?”

砚青深觉有理,点头道:“确实。如果他真能看到咱们,不说惊慌失措,最起码也不能像现在这般淡定,不喊不叫。”

说着,二人很快就将这一小插曲抛到脑后,重新回到墙角处,就墨竹和砚形花盆失踪一事继续展开讨论,完全没注意到身后的霁雪飞快眨了一下眼睛,几不可闻地松了口气。

原来世上真有鬼神!

原来昆吾明所给的见灵药,真的有看见亡魂的功效!

他缓缓抬起手,捂住了快速跳动的胸口,看了眼墙角处的二人,竭力保持神色如常。

根据二人方才的交谈,他不难猜出这二人的身份。

原以为经过百年,前朝的一切俱已烟消云散,却没想到前朝丞相谭兴贤身边的两名书童会在百年后重游故地,怀念故人。

还好巧不巧被他撞见了。

谭兴贤作为前朝丞相,纵横朝堂数十年,心系江山社稷,一生清正廉明,功绩彪炳史册。

当年太祖皇帝攻入京城,他宁死不屈,选择了以身殉国。

太祖皇帝感念于他的忠义,下令厚葬他,同时命人整理他的遗物,意在根据俗世习俗找出他生前喜爱之物,作为陪葬品,与之一同下葬。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作为一国之相,他的府邸里除却满架书籍,两三身换洗的衣物,一方砚台,几根狼毫笔,竟无一件值钱物件!

太祖得知后默然良久,叹息道:“若前朝多几个这样的忠臣,朕又何须起兵?”

此后,又追加了一道圣旨,破例以王侯之礼厚葬谭兴贤,并亲笔题写"忠烈千秋"四字立碑,以示对忠臣的敬重。

可以说,谭兴贤此人当真是做到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不愧黎民百姓。


  (https://www.shudi8.com/shu/707770/2837356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