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下邑
刘季回来时,彭父他们还没有回来。刘季于厢房里解下腰带,将那一挂铜钱取出,藏在自己的行囊中。他从沛县带出来的一千多铜钱都还没有动用,刘季要将它们留在困难的时候应急,现在还藏在腰带内。
大约到中午时,彭父他们才回来,从众人的表情上看,他们这次商业谈判收获不小。刘季等众人回来,将一挂铜钱拿出来,数出一百钱给了王父,一百钱给了彭父。两人都道:“汝之佣,非吾为中,不当取。”
刘季道:“小子初出,微众父之力,小子何能为也!”
王父很羡慕地道:“楚客真豪客也,出则千钱!”
彭父则有些谨慎道:“彭城多楚商也,未见豪掷若此者。”
王父道:“彼非常客也。必也负大任,往大都。彭父其探之。”将自己观察到的楚商的种种异常表现说了一遍,其他人也说了些观察到的楚商的异常表现。刘季也补充道:“敝东不令入舱,不入津口,令吾涉水登岸,自行船直入城中。”
彭父道:“是必有之。”叫来自己的一个儿子,让他派人去打探昨天入城的楚商。
这事其实很好打听,能够不在津口靠岸,直接从水门入城的船只本来就不多;而这么做的商船就更少,昨天几乎就只有那一艘。那艘船入城后,到官府的津口靠了岸,从上面下来两个人,直接进了彭公府。
晚餐时,彭父的那个儿子将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众人,众人似乎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彭公府里的人,可能是派出动执行特殊使命的。
既然是官府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自然和这些普通护卫没什么关系。只不过他们为什么要取道沛县,以商家的身份到彭城,这就不得而知了。
此后几天,沛县一行人就在彭父的家中居住,每天和他的子弟们一起习武操演。那些商家雇佣的护卫陆续到这里集中,在王父将他们编入什伍,自己的那些合伙人就充任各什伍的什伍长,不足部分从雇佣的护卫中挑选年长老成的担任。
到了出发的日子,护卫们再次到津口集合,各自分派上船。船只***前驶出津口,向上游沛县而去。沛县并不是什么大县,自然消化不了这么多货物,但无论是要去曲阜的还是去陶邑的,都要到沛县中转,再从沛县重新组队,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巨商们自然不需要这么麻烦,他们有自己的常备护卫,甚至有些巨商的护卫实力雄厚,连官府也要容让几分。但这些巨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在泗水沿线做买卖的人都没有这么富裕,他们只能合伙临时组织护卫,保障自己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安全地做生意。这种需要也在各商业城市造就了一些专门从事商业护卫的人员,类似清朝的镖师。而那些声望过人的镖师往往承担着将分散的镖师组织成一个战斗团体的任务,成为护卫中的核心力量。不同的护卫有自己熟悉的线路,在这些线路上,他们有人脉、有资源、有见识、有情报网,这些都是单靠武力不能解决的。
刘季要前往大梁,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从彭城到大梁六七百里,沿途的护卫不是一条线可以完成,要经过多次中转。从彭城沿丹水而上,一般要经过下邑、虞城(不是河东郡的虞城。虽然它们都曾是虞国故都,但并不是同一个国家)、谷城、外黄等多次中转,才能到达。
彭父为刘季介绍了多个商家,最后一名外黄商家决定聘用刘季。这名商家运货规模不小,也很有实力,一个人独自聘用了五名护卫,往大梁运送多种货物。他听说刘季将往大梁投奔信陵君,十分高兴,决定聘用他;而其他商家一听说刘季不是专门从事护卫工作的,都不愿意聘用。
负责这条线路的护卫也在这几天回来了,因为要凑齐五十人的护卫,刘季又等了几天。按照规矩,刘季在这位外黄商人的店铺中住了几天,与押运的人员相互熟悉。
商队终于凑齐了,彭城的护卫只负责将商队护送到下邑。到下邑后,再另外找人护送到下一站虞城。如此一程程护卫前进。
经过几天准备,商队出发了。刘季重新佩上他的剑,随着护卫一起出发。这一次他没有执长杆,只是使用普通的木棍,而且这些木棍在到达下邑后就要缴回,不能带到下一站去。这支商队中有少数商家是往来于彭城、下邑之间的,这意味着到了下邑,还要重新寻找商家,重新组织卫队。
出彭城的第一站是萧城。萧城并不在丹水岸边,距离丹水还有二三十里距离。由于彭城和萧城都是繁华之所,这一路上人烟稠密,邑里相望,看上去一片太平景象。
在萧城夜宿了一宿,商队继续出发,离开了萧城地界。杂草众生的荒原开始出现,人烟渐渐稀少。带队的首领提醒大家小心在意,这种地方极有可能隐藏有盗贼,特别是水盗。虽然这支商队有数十艘船,上百人,但也不敢大意。小贼这时固然不敢出来,一但出现盗贼,就是大盗。刘季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剑,握紧了手里木棍。这根木棍两关带着铜箍,比沛县那种单纯的棍棒,增加了杀伤力,用力挥舞之下,打断人的胳膊,甚至打碎人的脑袋,是完全可能的。
刘季经历过一次盗贼的袭击,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他从王父的口里认为,当盗贼都是为生活所迫,无奈的选择,从彭城到萧城一路如此繁华,他想不出来,为什么会有人去当盗贼。
从萧城出来,丹水渐渐流入荒原,两岸多是湖泊湿地,长满的芦苇和其他一些水草。如果在这里藏上几十百余人,从外面绝对无法发现。首领让船家尽量沿河心行船,不要过分靠近两岸,这样当有盗贼突出时,船上有时间作出反应。船队三艘为一排,顺序前进,首尾相连,排出数里长。中间是商家的客船,两侧是货船,货船上隔一两艘坐着五名护卫。
行船是逆水,船行不快。而从萧城到下邑大约一百多里,大约要走五六个时辰。为了争取时间,他们日出即吃了早餐,食时初出发,争取在晡时末赶到下邑,日入时将船只安顿好。
春末夏初,气候温和,早上虽然有些凉,但还可以忍受。刘季坐在甲板上,两眼注视着前方。他是外黄商人的护卫,外黄商人在这支商队中属于实力较强的,有十艘船,九艘货船,一艘客船。虽然只聘了五名护卫,但那些押送船只的商人,看上去也都颇有战斗力。护卫的首领让他们位于船队的前列。最前面的两艘船上,各有五名护卫,共有十名护卫。
太阳渐渐升起来,照得河面上升起一阵阵水雾,大家都感觉有些热,不自觉地将衣服解下,只留内衣。到了正午,太阳当头,照得人昏昏欲睡。刘季已经值了半天班,从舱内走出另一名护卫,替回刘季回舱休息。刘季坐在舱内,将头埋在两膝之间,正矇眬间,忽听一阵梆子响,呼啸声四起。刘季赶紧抓起木棍,来到甲板上,护卫们也都执棍出来。见北边芦苇丛中冲出十余艘小船,向着队尾扑去。见状,队尾两艘船离开大队,迎着那些小船而去;同时,另一侧的两艘船也离开大队,前往支援。其他船只则不受干扰,加快了速度向前划去。
商家的船比盗贼的小船要大上不少,北边的两艘船很快截住了来袭的船只,在水面上与盗贼周旋,掩护大队迅速驶离。刘季所属的的护卫在前排,在什长的指挥下,加速前进,绕过一道河湾,就再也看不见后面的情况。
这些护卫们也不敢放松,带弓箭的都将弓上了弦,其他人也都握紧木棍,半跪在甲板上,一双双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知道遭遇盗贼袭击,那些船家们也都抖擞了精神,加大了摇橹的频率和幅度,船只如箭般在水面上飞驶,激起层层浪花。快速行驶了约一个时辰,连过了几道河湾,船队已经走出二三十里路,估计已经脱离盗贼的攻击范围,船家们也累得气喘吁吁,放慢了摇橹的速度。见此情景,什长高声叫道:“未可缓也!速前!”
刘季见船家体力有些不支,主动过去帮忙,不料一伸手就被橹柄打翻在地。船家见了好笑,换了一人,继续接力摇橹。
在船家拼尽全力的努力之下,商队终于在晡时中看到了下邑的城楼,大家这才舒了一口气。
进入津口后,大家清点船只,商家的客船都在,货船中只少了四艘,就是那四艘前往迎击盗贼的船。这四艘船分属三名客商,他们哭丧着脸,好像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外黄商人的十艘船竟然无一损失,自然喜出望外。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82243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