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祖龙赤蛇 > 第24章 柏人城下

第24章 柏人城下


  李玑心里一惊,急上城观看时,果见北方尘土飞扬。李玑急忙下令击鼓示警,周围十里八乡的精壮士卒全体入城。待得城门关闭,士卒上城,秦军大军已经出现在十里之外。李玑观看了一下旗帜,有些放了心:大约只有一万人!只靠这点兵力,大约还攻不下刚刚加固过的柏人城。

王贲也没有逼近柏人,只有柏人城外十里之外安营,并派遣士卒到柏人城下劫掠。李玑大怒,打开城门,放出一千士卒,将迫近到柏人城下的秦军全部驱离。

第二天,秦军派出军使到城下挑战,指令李玑出战。李玑只用弓箭射回。第三天,秦军再度前来挑战,这一次他们站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而且用粗鄙的语言叫骂。第四天,秦军竟然找出一批周围的赵国女人出来叫骂,这些人可能是乡邑中的泼妇,骂人骂得十分难听。有人听不下去了,向李玑请求出战。李玑同意了,让那人带了一千人出战。见赵人出战,秦人把那些女人装上车,一溜烟地回去了。那人带着赵军一路追击,追出五里,与秦军大军相遇。他们赶紧往回跑,却被秦军一顿猛追,直扑柏人城下。残兵到了城下,叫喊开城。这时李玑望着远处秦军已经逼近,估计开城后不等这批士兵进城,秦军就会追到。他命令士卒,立即回军与敌死战!

就这么短促的时间,赵军还没来得及列阵,就被秦军追上,一阵弩箭齐射,将那些人全部射倒在壕沟边。李玑命令城上射箭阻拦,这才挡住了秦军没有上来割首级。一直等到秦军退去,李玑才派人出城,把那些射倒的伤员给救回来。

秦军的肆虐,反而激起了城内更大的斗志,大家纷纷要求李玑率领全军出战,一定要给秦军一个厉害瞧瞧。李玑见大家群情激愤,也说服不了大家,只能同意。

第二天,李玑令两个儿子率领大军出城迎战,自己率领五千人和妇女守城。柏人城的精锐虽然多被征召到邯郸防守,但城邑周围还是能集中起两三万壮年男子。他们饱餐战饭,各执武器,在两位李公子的率领下开出柏人城,列好阵势,向秦军阵地压来。秦军早已探知,也将士卒出营列阵。双方在距离城池数里的地方列阵对峙。

李玑在城上观望,已经知道情况不妙:赵军阵型松散,秦军阵势严整,只一看就知道秦军训练有素,而赵军素质较差。但赵军胜在人多,是秦军的两三倍,而且作战勇敢,真打起来也许不差。

怀着这样一种侥幸心理,李玑静待战斗开始。

经过一番长时间的等待,双方将领终于制定好对策,鼓声响起,秦军开始首先向赵军阵地开进,而赵军也不甘示弱,擂鼓向秦军反冲锋。冲到弓箭战的距离时,双方都射出了手中的箭,只不过秦军的弩箭射程远,射到赵军阵地上,射倒了一大片士卒,而赵军弓箭的射程稍近,大部分落在秦军阵地前,只有极个别的箭矢落入秦军阵地中,射倒了几人。

第一波的交换比就如此不利,在城上观点的李玑心中一颤,几乎要叫出来:“冲!”

似乎是听到了李玑的呼声,赵军阵地上鼓声转急,赵军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相应地,秦军阵地上则停下的鼓声,秦军止住脚步,只用弩箭向赵军射击。

只数息时间,赵军就冲到距离秦军五十步距离,虽然大批士卒中箭,但大家依然奋勇上前,哪怕中箭受伤的,只要还能跑,都在奋力冲锋,有的人身上甚至中了多箭。

秦军阵地中再次击响战鼓,秦军如潮水般冲出,与赵军短兵相接。秦军是纵队,很快就杀透了赵军的横队,向下一阵冲去。下一阵的赵军见秦军来势汹汹,也凶猛地扑上来。

赵军人数较多,又是横队,阵势的正面比秦军要宽得多,当正面受敌时,两翼则试图包抄秦军的侧翼。秦军弩手则拼命向两翼射箭,阻挡赵军靠近。

在城上观点的李玑心跳到了极点:是秦军先击溃赵军的正面,还是赵军先冲击秦军的侧翼,几乎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而这时,位于阵地后方的一支车骑兵突然出动了,六乘战车和十二列骑兵以快步冲向赵军的一个侧翼。李玑看到这儿,心几乎要跳出来,口中惊呼道:“休乱!”

这是考验士气和勇气的时刻,比拼的是谁能多坚持片刻。而车骑兵的出现,还是引起了赵军阵地的混乱。车骑到了赵军阵地前,立即右旋从阵地侧方掠过,一排排箭矢就从十来步以外射过来,带着呼啸声就命中了赵军士卒的身体。几乎没有血肉之躯能够抵挡如此距离的箭矢,箭几乎将他们贯穿了,巨大的力量带来的疼痛,让中箭的人当场晕厥。

少时,车骑多盘旋回来,射出第二批箭矢。而百步之外,秦军的弩箭也在收割着赵人的生命。正面的赵军一批批冲上来,又一批批被杀透,秦军已经冲到主将的大旗附近。

李氏公子依然镇定地指挥着大军作战,视冲到跟前的秦军如无物:击鼓、摇旗、鸣角……一切有条不紊。

但是,还是来不及了:秦军冲破了最后的防线,射倒了旗鼓官,李氏兄弟想要自杀,却被一排弩箭射倒。一名军使冲过来传令道:“将军令,休斩主将,有大用。”指挥作战的大夫道:“晚矣,恐无救矣!”上前查看,见李氏兄弟身被数箭,又从车上摔下来,已经昏迷过去。军使令士卒将指挥官们都抬到车上,派了几个人将他们送到后面军营里去。

秦军车骑兵在赵军一翼打了几个盘旋,迫使赵军后退,随后立即赶往另一翼,用相同的战术逼退赵军。而杀透赵军正面的秦军立即转向,向两翼卷击过来;而赵军则失去了指挥,一时不知所措。

短暂的混乱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一排排弩箭射过来,带倒了一片又一片赵军,不知所措的赵军在坚持了一小会儿后,终于崩溃了,四散而逃。李玑在城上看到完整的失败过程,又气又急,晕倒过去。

败兵疯狂地向柏人城狂奔而来,而柏人城上,那些随从们正在拼命地掐着李玑的人中,却不敢大声呼喊,惟恐影响守军的士气。李玑不过是被急火攻心,很快就清醒过来。他挣扎着站起来,下令道:“点军二千出城,护残兵入城。”

一名家臣心领神会,立即派一名五千人将率领二千人出城,其余三千人全都上城,女人也都在城下准备,随时准备上城守御。

当残兵退到城门下时,城上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放残兵入城。残兵争先恐后地拥上吊桥,往城内冲,上桥的人很多,拥挤不堪,将不少人挤下吊桥,掉入壕沟中。李玑大声叫道:“鸣角!”

城上吹响了号角,城下的人暂时安静下来。李玑大声喝道:“三路齐进!”守在吊桥边的士兵大声传令道:“三路齐进!”挤在桥上的赵军这时似乎才醒悟过来,三人三人地往前冲。后面的人也安静下来,静候在桥边等待过桥。

不断有其他败兵过来。守候在桥边的五千人将大声冲他们喊道:“顺序而过,未可越次,违者斩!”

有了次序,残兵的心情安宁了一些。而三人纵队往城内冲,速度也很快。而只要有人不守次序跑到壕沟边时,就被守军用箭射倒。在强力的弹压之下,跑到城下的赵军终于抢在秦军到达之前过了吊桥。秦军之所以落后较多,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严整的阵型,只用弩箭射击逃走的败军,显然提防着城内的反击。

能够跑回城下的赵军并非很多,大约只有三千人。其他人要不在逃回的过程中被秦军射倒,要不逃往其他方向。在秦军距离壕沟不过百余步时,李玑得以收起吊桥,断后的赵军也有次序地退入城内,城门关闭。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逃回来的军官不多,多数是士卒,而李家的两名公子都没有能回来。回来的士卒中也有不少中了箭。李玑长叹一声,暗暗落泪,只得打点起精神,亲自部署守城的事宜,同时派出使者向邯郸告急。

本来守城的有三万人,兵力是充足的,甚至可以轮换上城。但一战下来,城内连一万士卒都没有了,而且还有不少带伤的。守起城来,兵力就不那么富裕了。

王贲在赵军收起吊桥后,也没有继续攻城,他撒开兵力,在战场搜寻赵军残兵,但这一次,秦军似乎比较特别,没有对赵军士兵加以斩首,而是让轻伤员扶着重伤员也回到自己的军营中。甚至连那些阵亡的士卒,秦军也没有斩首,把他们的尸体集中到一起,挖了几个大坑给埋了。秦军突然变了性格,是因为五贲的命令。王贲事先宣布了一条从吕不韦那里借鉴来的军令:俘虏一人功当二级,斩首则无功。在冷兵器时代,能够在战场上当场杀死敌人其实很不容易的,多数情况下是将他们杀伤。将杀伤的人送回去相当于两个首级,当然不会有人愿意费力去斩敌军的头颅了。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67001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