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986章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会来求我的

第986章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会来求我的


九月份,打瓜开始收获,陆续有人过来收购站这里来卖打瓜籽。

    顾博远在饭桌上问李龙收购价的事情,李龙告诉他,今年打瓜籽收购价,不压平的一块五,压平的两块。

    顾博远按这个价格收,当然标准比较灵活,比如清理的比较干净的,就略高那么一毛钱八分钱,清理的不太干净,杂质比较多的,那就降价。

    一直快收到九月底的时候,打瓜籽收了近五十吨,比去年少,但李龙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数量。

    去年打瓜籽收的多,是因为前年的价格好,三块、三块五的价格让许多人都疯了,种一亩打瓜的收益比种十亩麦子还强,谁不愿意种?哪怕地块不好,收的不多,收一半,那也比种粮食强啊。

    所以去年种的多,收的也多。

    但是去年价格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说实话如果不是李龙这里持续收着,许多人的打瓜籽都会砸手里,卖不出去。

    一块多的价格,那相对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来说,就不是那么诱人了。

    所以今年种打瓜的面积就少了不少,以四小队来论,今年种打瓜的面积少了一半还要多一些。

    大多数人改回种粮食和花葵甜菜这样的经济作物。

    虽然价格不算高,但不至于卖不掉。

    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求稳,保本后再说赚钱的话。

    李龙这边也不急,他把收来的打瓜籽拉到四小队,让谢运东他们各家拉回去压平晒晾干了之后再收拢回来。

    依然是一麻袋十块钱的工费。有压平机,这玩意儿速度很快,对于李龙来说,工序都是熟练的。

    这天晚上,在谢运东家的院子里,李龙、陶大强等人在一起坐着聊天喝酒。

    李龙也是好久没和队里这帮子关系不错的一起吃饭了。今天这次是打瓜籽的活干完之后,谢运东召集起来的。

    为了这个,谢运东专门把自己家里的一头山羊羔子宰了,做了手抓肉,炒了羊杂,弄来了几瓶古城老窖,说哥几个一起好好喝一下。

    他这么一搞,陶大强就有点不好意思。按说他和李龙的关系最好,但这些年吃喝在李家似乎已经习惯了,他没把大家请到自己家里吃一顿的那个意识,其实要按家庭财力来算的话,他在四小队至少也能排前五。

    但就没想起来。

    现在想想,其实很简单啊,宰个羊,弄几个菜,把大家通知一下,买几瓶酒就好了。

    队里的这些人大都是有时间的,时间不确定的就是李龙。这个也很好办,到李建国家里,给李龙打个电话,如果不嫌麻烦的话,直接去县城李龙家里,给李龙把这事说一下,定个时间,其他人就好召集了。

    不光是他,其实放二三十年后,许多人仍然会觉得这种事情麻烦。但许多事情真把步骤搞清楚,一步一步实施起来,就是很简单。

    为什么会觉得难?怕麻烦,懒。

    又或者没做过,有畏难情绪。

    就跟四五年前,李龙自己一个人敢跑到山里拉木头去,其他人谁敢?陶大强跟着去了一趟,觉得也不难。

    李龙敢主动去冬窝子里问别人换吃的,看到鹿角也要换,换个其他人,敢说这个口吗?

    李龙敢砸冰窟窿,拖着扒犁去挨家卖鱼,其他人难道没这个力气吗?不就是怕就算是砸了冰窟窿逮了鱼之后,卖不掉吗?

    三四十年后,那些老渔民为什么打来的逮卖不掉,却仍然会去买船,去更深的地方下网,鱼卖不掉就跑到人家饭店里,和别人商量价格,一家不行就换一家?

    不就是路子被趟出来了,别人把十公里的路都给你踩好了,如果你连最后那五百米都不愿意趟,那就只能注定你发不了这个财。

    陶大强想着过段时间他也宰只羊,然后请大家吃一顿。

    这羊还是去年跟着李龙一起去玛河西岸的牲畜市场那弄来的,养了快一年了,小羊羔子都长大了。

    “九月吃驹骊,”谢运东端着一盘爆炒肚片上了桌,“来来来,先尝尝,这味道好啊!”

    他说着让大家吃,自己却先开了酒瓶子,给每个人倒上。

    这时候村里老人喝酒有人还讲究用拇指大的瓷杯,要温酒喝。

    年轻人已经不用了,直接用口杯或者五十克的那种玻璃酒杯。

    五十克的杯子,年轻人一口闷下去,够劲。

    “今年这快到头了,”谢运东笑着说道,“收成不错,都赚了不少,咱们来碰一个,这日子越来越好,也想着以后会越来越好!”

    “碰一个碰一个!”一桌子六个人,谢运东、李龙、陶大强、贾卫东、梁大成、梁双成。

    梁家兄弟三来了两个,小的那个不能喝酒,自己一个人跑水库里玩去了。

    谢运东提议,大家都放下筷子,端杯喝了一下,一口闷下,然后抹了下嘴巴,有赶紧喝茶冲辣的,有拿筷子吃菜就酒的。

    这粮食酒,味道就是不同啊。

    李龙每次都会感慨。

    “大强,今年你的花葵收了多少?”梁大成问陶大强。

    “二十亩地,收了不到三吨。”陶大强说道,“卖了五千多块钱,够了。”

    他不无得意。

    李龙不怎么在村子里,年初的时候他不确定种什么,就干脆跑到李建国家里讨问。李建国还是打算除了粮食就种花葵,那些碱地种甜菜,他就种了花葵。

    花葵的收成虽然不算高,但胜在价格稳定,还是赚了些钱的。

    “我家种的打瓜。”梁大成叹了口气,“也就多亏小龙还收打瓜籽。现在我听说有些人家连续两三年种打瓜,收的打瓜籽一亩地不到一百公斤,这玩意儿吃地力吃的快啊!”

    “那老话讲,西瓜都不能重茬子,打瓜肯定是一样啊。”贾卫东插了一句,“行了啊,不错了。咱好歹地多,种啥都能赚一些。老家那一个人几分地,种的粮食刚够吃的,我老家都有人打算出来打工了——有想往南下进厂的,也有想到咱们这边当长工的。”

    “当长工?那国家允许?”谢运东问了一句,“不太可能吧?”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把目光落在了李龙身上。

    李龙身背着县人大代表的身份,又有全国的荣誉,大家觉得他出息了,有事自然是要问他。

    “当,还是能当的。”李龙其实挺喜欢这样的氛围,啥也不用多想,就吃喝就行。好几年没这么轻松过了,他刚才脑子都放空的,甚至于酒的辣都没察觉到——这酒可是五十二度的!

    “早几年,私人搞小企业,雇工工作,和咱们地种不过来,找人帮忙是一样的。咱们搞市场经济,国家不都说了嘛,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啥意思?就是要先富起来。

    咱们有这么多的地,咋富?不就是好好种嘛,那现在机械化还没普及,不就得找人帮着种,所以雇佣长工不犯法,当然得找靠谱的。”

    当然得找靠谱的,发生过雇佣的长工把人家闺女拐到甘省山沟里的事情,这种事情还是得预防。

    “嘿,也是啊。”一听说能雇佣工人,贾卫东就有兴趣了,他家里地也不少,一家人勉强能种过来,就是有些辛苦了。

    “你们说,雇佣个长工,给多少钱合适?”

    “按现在的工人价格就行啊。”李龙看大家都看着自己,“普通工人一年干到头,拿的总工资不过七八百块钱,要是个干活好的,你给他一千也不少,要是干活不好的,你给他五百都嫌多。不过在你老家,一年赚五百,不少了吧?你还得管人家吃住。”

    五百块钱,对于在座的人来说,真不算多。

    贾卫东真就有这个意向了。毕竟他家里劳力少,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真要找来个长工,能分担不少。这一年纯赚的虽然不说个万元户,但差不算太多。

    找一个也就找一个了。

    “你们要想找的话,得打听清楚。”李龙一看真有人有意向,立刻说道,“可别把坏怂给招来了,教坏小孩子不说,吃里扒外、偷鸡摸狗、说不定还耍流氓的,那就麻烦。”

    李龙说的话重,像谢运东、贾卫东这样有意向的,真就慎重起来。

    队里真就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有找长工的习惯。毕竟地多,机械化没普及,打药、锄草、洒化肥等等,都需要人工。

    曾经在九十年代末、下个世纪初的一段时间,还曾经出现过抢短工的现象,棉花种的多了,三年级往上的学生都得去拾棉花勤工俭学,想想是个什么概念?

    也就是后来机械化普及了,人工需要一下子少了,这边的人力市场才慢慢萎缩,甚至于有些地方都终结了。

    “小龙,你的打瓜籽今年卖掉没有?”谢运东换了话题,“我咋听说今年打瓜籽卖的不顺利?不顺利你就别收了吧。”

    李龙看谢运东一说,其他人都在看自己,便笑了笑。

    打瓜籽刚出来的时候,他想着和白修名联系一下。

    毕竟现在电话能打通了,查那边的号不算啥。

    但打到白修名的食品公司那边,人家说白经理不在。

    李龙连打几个电话,都没找到白修名,他便打电话找董志超。

    董志超倒是找到了,但董志超那边很平淡,说今年打瓜籽的原料比较充足,暂时没有到北疆收购打瓜籽打算。

    那一刻李龙也挺着急的。五十吨打瓜籽,成本下来差不多在八万五左右。

    真要说这钱,他也不是亏不起,但这不符合他的记忆和市场规律啊。

    甚至于他想着,好像在燕京那边都买到过压平的打瓜籽。

    虽然李龙不喜欢吃打瓜籽,毕竟这玩意儿它没花葵瓜籽好磕,但花葵吃多了容易上火。

    反倒是打瓜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又不容易上火,有些人就喜欢吃。

    甚至于再过十几二十几年,打瓜籽的销量会有一个暴发,连本地的花葵市场都会被冲击。

    而论口感,压平的打瓜籽完爆自然的打瓜籽。毕竟谁买的打瓜籽,都希望每一粒都磕出完整的瓜籽,而不是磕了好几下,最后磕出来的还是碎的籽带着去除不干净的皮子。

    所以压平的打瓜籽肯定是有市场的。

    基于这两点,李龙觉得白修名找不到,董志超不来收货,就只有两个原因了。

    一来那边已经搞出来了压平的打瓜籽,本地的原料自然会比外地的便宜一些。二来,有可能是他们联名压货,想要拖一拖自己,最后等自己这边等不起的时候低价收货。

    最开始李龙觉得头一种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他托贾天龙在那边打听一下。毕竟董志超是贾天龙介绍过来的。李龙也让贾天龙打听的时候低调一下,最好别让董志超知道。

    贾天龙和李龙的关系可比与董志超的关系要深多了,他知道事情的过程之后,立刻就把这事包在了身上。

    然后给李龙的反馈让李龙大感意外——这边并没有人去研究压平机。

    贾天龙给李龙的解释是,这边的炒货厂、食品厂的原料供销都是散户,没有像李龙这种一下子能收几十吨上百吨的中间商。

    这些散户卖给炒货厂的打瓜籽,均价也就是两块左右,他们懒得把这玩意儿压平。

    而炒货厂和食品公司也会去更远的宁、甘两地收打瓜,那边的打瓜籽也是从散户手里收的,收来的基本上都是纯天然无压平的。

    所以现在市面上能供应的压平打瓜籽只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属于市场的高档货。

    “有些买打瓜籽吃的既想吃压平的,又不想花高价,所以就吃普通的,这也是没得选择。”贾天龙最后的结论是这样。

    李龙这边知道真实的情况后,明白很大可能白修名那边的食品公司和董志超的炒货厂联合起来要压李龙的价。

    那就不管了。

    贾天龙这边说有空他找找其他炒货厂,看那边需要不需要这种货。

    李龙则表示,这事他自己解决了,贾天龙好好带自家孩子吧。

    李龙想着这事告一段落后,他找一找记忆里几个出名的炒货厂去跑一跑。

    这市场这么大,华夏人这么多,那两个炒货厂不收了,肯定还有其他厂子愿意收的。

    正好自己也把开拓区外渠道的事情做一做,跑熟了,以后其他东西销路就好办了。

    唉,也是个劳碌命。

    但也是闲不住。

    所以谢运东一问,李龙笑着说道:

    “没事,你们放心,这压平的打瓜籽啊,受欢迎的很。那两个厂子不收,有厂子收的。放心,我啥时候做过亏本生意?”

    “对对对,小龙肯定是不会亏的。”梁大成笑着说道,“老谢,你打不打通关?不打的话我可就打通关了!”

    打通关得酒司令同意,谢运东一把攥着酒瓶子,摇头说道:“哪等到你?我还没开始哩!”

    打通关的话,那就一个人喝一轮。

    李龙不说话,慢慢吃。今天的羊肉炖得很烂,炒的羊杂也很好吃,拌的凉菜味道也很好,他觉得酒嘛,略微喝一点就行了,打通关就算了,可别浪费了这么好的菜。

    邓桂兰又端着一盘炒羊血上来,看着大家正热闹的吃着喝着,把羊血放下后笑着说:“多吃点儿,馒头马上就上来,喝慢点儿,不急不急。”

    “嫂子,这饭菜做的好吃的很啊。”李龙夸了一句,“味道真好!”

    “嘿,好吃就多吃点,我再给你们炒一个去。”邓桂兰得了李龙的夸,那笑容更盛了,转身就去厨房。

    “不炒了不炒了,够吃了。”李龙急忙喊着,邓桂兰没回应。

    “你别管她,让她做。今年赚了钱了,她高兴。”谢运东在和陶大强老虎杠子鸡的时候赢了,等陶大强喝酒的时候,他对李龙说,“一年比一年过的好,那咋办都行。”

    说着他要和贾卫东划拳,贾卫东说自己试试,然后两个人慢慢开始划,声音从最开始的低调,到后来嚷了起来,这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

    这顿饭持续到快十二点才结束,大家吃的很尽兴,陶大强喝多了,贾卫东倒还挺好——他运气好,几次划拳竟然都是赢了。

    可能是新手大礼包吧——回的时候李龙在想着。

    喝多了,开不了车,他晚上住在自己家的院子里。

    被子晒过的,九月底,晚上还是挺凉的,被子盖着挺好,这时候已经没蚊子了,李龙也没喝多,洗漱睡觉,很舒服。

    陶大强说过了十月他也要这样摆一桌,其他几个人都说等着他来摆了。

    李龙这边第二天在大哥家里吃了早饭,开车回县里的时候,就听说又有来客商了。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来这里找他的,是那个去年收了打瓜籽尾货的乔星。

    这位去年就在打听打瓜籽是怎么压平的,收的虽然不多,但李龙觉得这家伙是有点聪明脑子的。

    今年在白修名、董志超都没出现的情况下,这个乔星在李龙准备去口里转一圈考察一下的时候突然出现,要说没有预谋,李龙是不相信的。

    那就见见吧,看看对方有什么想法。(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96668/2837488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