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436章 熟人不少

第436章 熟人不少


在勇平伯府住了几日,顾敞和顾彻眉就再没出现过,除了每日里送饭、收拾房间和浣洗衣物的侍女们之外,陈凡几乎以为他们四个人已经被彻底遗忘了。

八月初九一大早,管家三更时分就来到临湖别栖,此时陈凡等几人早就起床洗漱,管家来到几人面前,身后跟了四个小厮。

“陈公子,我家伯爷知道几位今日乡试,早早就备下考篮,诸位看一看,还有什么短缺的,我立马命人补上。”

说完,他一挥手,身后的小厮提了四个木质的考篮来。

其中三个是普通的松木制成的考篮,而独有一个用料考究,上面浮刻着吉祥图案。

那几个小厮将考篮的抽屉一一拉开在地上排布好,只见里面全都是上好的笔墨砚台,油布帘、盖的毡毯、蓝靛布袋、果脯点心、人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这考篮里没准备的。

不过只有那个精致的考篮内,点心做得奇形怪状,要不是颜色正常,简直就像是小孩捏的。

见陈凡的目光看到那些点心,管家老脸一红道:“陈公子,这考篮是我家小姐专门为公子准备的!”

众人意味深长的目光再次扫射了过来,但这些天陈凡久经考验,脸皮也厚了许多,他拱手对管家道:“谢过伯爷、小姐,不过我等已经备好了考篮,贵府的好意心领了。”

管家劝了几次,但陈凡坚持不收。

这倒不是陈凡有什么“大男主主义”,不好意思接收人家女孩子的心意。

实在是乡试那是大事,所有的考具全都要自己一一查点方可,尤其是吃的东西,陈凡看到那些歪七八扭的点心,真害怕到时候吃出啥问题出来,在号房里穷折腾。

那管家见状一脸的为难,陈轩在一旁的:“既然是主家心意,文瑞你便拿一块糕点带着吧?”

陈凡点了点头,从那些奇形怪状的点心里挑出一只老虎来:“顾小姐这只老虎捏的栩栩如生,这心意我就收下了。”

一旁的管家见到那“老虎”,眼睛跳了跳,这哪里是什么“老虎”,分明是小姐捏得蟾宫折桂包,蒸制的时候散了架,月兔也蒸成了“老虎”。

从勇平伯府出来后,不一会便到了试院的仪门处。

话说住得近就是好,他们提着沉重的考篮,也不费劲,到了地方气定神闲,别的刚刚赶到的考生,衣衫都已经湿透,有的更是浑身透着一股酸爽的味道。

过了五鼓,仪门前的广场早已人头济济,整个南直隶,参加了州府县科试、录科、录遗的生员,南监的贡监、茵生、官生全都集中到了这地儿,沈彪寻了个高处看了,赴考的人数约莫有四千多人。

“咱们南直乡试,国初时定额一百人,虽然这几年渐渐涨到一百五十人,但每年生员、监生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增加的五十个名额根本不够用。”

“是啊,国初那会儿参加乡试的生员,包括学官、未入流官吏统共一起,也不过千把来人,那时候却录了一百人。咱们现在四千多,却去抢一百五十人的名额!”

“唉!!!”

周围的士子闻言,纷纷唉声叹气。

就在这时,不远处淮安府考生的队伍里走出一人来,朝着陈凡等人招手:“陈兄!”

众人一看,招手的不正是前几日看到的叶钊。

“陈兄,你们出府,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理应一同前来!”叶钊说话间看向几人的考箱。

见几人的考箱全都是竹编的,叶钊脸上顿时涌出笑意来,他伸了伸手,将手里松木制作的考箱放在众人眼前,故作诧异道:“咦?表妹没有给诸位准备考篮吗?”

众人见他这摸样,哪还不知道他的想法,纷纷意味深长的看向陈凡。

陈凡笑了笑:“已经叨扰太甚,不好麻烦主人家。”

叶钊闻言,还有点感动,他摇了摇头道:“虽说勇平伯府不在乎这点东西,但几位读书人的持守,在下还是佩服的。”

好嘛!这个棒槌肯定还不知道顾小姐对陈文瑞的心思,若是知道了……

郑应昌和沈彪二人不怀好意的看向陈凡,嘿嘿直笑。

就在这时,又有人招呼了过来。

“陈案首!陈案首!”

众人听到这人群里竟然藏了个案首,纷纷侧目。

陈凡看到来人,连忙拱手道:“原来是李兄。”

原来来人正是淮州府兴化县的李存疏,院试时跟陈凡考前结识,没想到乡试又见面了。

“李兄,你家里的事我都听说了。”

听陈凡这话,李存疏刚刚还很高兴的脸上露出了哀伤之色,上次土寇诈城,兴化县被攻破,李家作为兴化县最大的乡宦人家,老宅被洗劫一空,李家众人仅以身免。

听说李存疏后来变卖了部分房屋田舍,又向在京为官的二叔拿了笔银子在家乡办起了团练,发誓要找贼人报仇。

叶钊显然也听过李存疏的名字,他上前拱手道:“兄台是不是兴化李阁老的后人?”

得,陈凡现在才发现,科场上,越往上走,世家子弟便越多,这年月普通人想要出头实在太难,他们几个都是祖坟冒了青烟才能站在这里的。

说官宦子弟,官宦子弟便又来了一个。

不远处有人朝仪门挤了过来,等候点名的士子们被挤得东倒西歪,一个个站定想要抱怨,却见十来个营兵护着安步当车的两人,众人便立刻闭了嘴。

陈轩看到那行人,脸上露出纠结之色。

“苏得春、胡芳。”陈凡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此刻,被众人保护下的两人,胡芳一边走一边用扇子掩住嘴轻声道:“三公子,这可如何是好?来的路上,沈先生说了那几篇文章你背得结结巴巴。”

苏得春满不在意:“大略记住即可,以我的能耐,只要有个思路即可,再说了……”

苏得春看了看左右,用极低的声音小声道:“《天于贤》那篇我背得滚瓜烂熟!”

胡芳被这句话堵得一个字也说不出口,这些日子,这位苏三公子好像笃定乡试一定会考《天于贤》这题,倒是在这题上下了不少功夫。

当然,沈应经布置的几题,他也背了,但没了沈应经的管束,他终日里混迹勾栏书寓,浑没将那几题放在心上,只两日前草草背了几遍便算是交了差。

现在胡芳只能祈祷乡试真的考《天于贤》这一题了。


  (https://www.shudi8.com/shu/696522/3565867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