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天生相公
推荐阅读:阴阳癸探 反派咋了,我兄弟都是主角 骗艳记 将军,夫人叫你去种田 认亲失败转嫁豪门,全家爆哭忏悔 穿越后被绑定了悍匪系统 军婚有瘾 过分撩!禁欲大佬心跳跳 重生后婆家祖坟震三震 我们刚毕业,你就成武神了?
待回到堂上,主考与副主考两人久坐无言。
好半晌后,苗灏突然开口道:“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罗大人,刚刚……那是朱衣人点头?”
“朱衣人点头”这个典故出自南宋王栐的《燕翼诰谋录·卷五》:欧阳公知贡举,每阅卷,坐后尝觉一朱衣人。凡合格者,朱衣人辄点头。公疑侍吏,回顾无之。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
相传北宋年间欧阳修在担任主考官时,批阅试卷总感觉身后有红衣人暗中观察。
凡是文章合格的考卷,朱衣人便点头示意,反之则没有任何反应。
欧阳修数次回头却始终看不见那人影,遂向同僚感叹此事,并留下了上面的诗句。
后来这个典故还形成了一个成语——“朱衣暗许”或“朱衣点头”。
苗灏所言的朱衣人点头便是这个意思。
罗尚德心里是不相信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的,但刚刚他可是在现场,亲眼看见了朱衣人,且那人影手摸不到,人经过时甚至能穿过那影子。
他想了半天,这种现象似乎有点像《梦溪笔谈》里描述登州(今烟台)海市【云气中如宫室、人物、车马】。
这并不是什么“蜃气”,而是“世间之气,映照而成”。
想必这朱衣人也是另一处所在的真实人物,被“世间”之气折射,恰好照到了陈凡的号舍前。
但不管是世间之气折射,还是真的“朱衣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不管是陈凡作文之前还是作文之中,他和苗灏等人都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也没看到那朱衣人递送什么东西给陈凡。
且陈凡作文时那副认真思考,全神投入的样子是做不得假的。
也就是说,首先可以排除陈凡舞弊的可能性。
其实看到陈凡的文章也知道,能写出如此文章之人,也断不可能为一秀才的“抢手”。
能写出这种煌煌大言之人,必然是胸中气象万千,满腹绝大经纶,他们这种是不屑于做那等腌臜之事的。
“主考大人,陈凡的文章庄雅仲夷,真醇正大。无奇谲之态,无藻缋(音:会,绘画的意思)之色,无柔曼之容,无豪宕之气,读此文而得其所以为文,见宏邃之养焉,见精明之识焉,剸割之才焉,见笃实之学焉”。
陈凡若是听到罗尚德对他这篇文章的评价,他真的会拜伏堂下的。
他的文章,是通过对张居正的一生相业进行总结得来的。
所谓文如其人,张居正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具有深邃的学养,又具有精明的见识,他讲求实效,凡事务实。
为纠正嘉隆两朝的混乱,他大力整顿吏治,铲除腐败,量入为出,节约开支。
整顿财政田赋,推行“一条鞭法”。
陈凡的这篇《生财有大道》可以说完美描述了张居正一生的执政理念,也是苗灏、罗尚德这些士大夫们渴望而追求的“治世”场景。
苗灏叹了口气:“罗大人,你我今日所见,岂是‘世间之气’可解?朱衣显圣,乃天心示兆!《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欧阳文忠公昔年见朱衣点头,尚叹‘文章无凭’,而今你我亲睹神明临场,岂非昭昭天命?陈生此文,上应紫微,下合文昌,非独人力可成,实乃圣贤借其手笔,道破治世玄机!”
“昔王荆公(王安石)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有白鹤翔集;范文正(范仲淹)书《岳阳楼记》,现洞庭龙君听诵。今陈生一文惊动朱衣,岂非盛世将临之兆?此文我预将其呈送御前,若圣天子采而用之,则我大梁中兴可期矣!”
罗尚德笑了笑,他自然不会跟对方争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子不语怪力乱神嘛。
但显然,苗灏也是十分看重陈凡文章的。
不然不可能说出呈送御前这种话来。
想到这,罗尚德心中微微有些得意,看,这就是我遗才大收得来的遗才。
往年的遗才大收,都为权宦掌握,自己一到南直便破除了这种坏政,收到的遗才又这么有水平有能力。
这叫什么?
这就是政绩呐!
且是你朝廷派来的主考亲自“考证”后的政绩。
想到这,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这陈凡难得能得主考青眼,只是不知其人其余文章作得如何?”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不知什么时候,天上乌云密布,很快便有雷声想起。
“轰隆”一声响,打断了两人的谈话,大雨转瞬即至。
虽然已经到了秋天,但这雨下得又快又急,“哗啦啦”的倾盆大雨浇得号舍前的号军们犹如落汤鸡。
甬巷里转眼便积了水。
就在这时,号舍传来一声凄厉的哭骂声:“贼老天,这雨怎么下得一点征兆也没,爹,娘,孩儿对不起您二老啊,孩儿的卷子湿了……啊~~~”
这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嚷声很快便在呵斥下戛然而止,但随机此起彼伏的哭声便在贡院的各个方向传来。
陈凡听到哭声,看着头顶上早就搭好的雨布,心中不由感叹,海公当时强调再三的注意事项真真儿救了命了。
此时的他已经作好了一篇《生财有大道》,作为第一场的第一题,是乡试最重要的一题,自己对这篇文章非常满意,若此时没有头顶这块雨布,那哭到眼瞎的人就有他一个了。
就在这时,就隔着他不远处,一个苍老的哭声传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被分配了屎号也就罢了,这大雨滂沱淹了茅厕,脏水已经灌进了号舍里,号军兄弟,求你帮忙清理则个!”
陈凡听出,正是那个给自己讲解“考神”的老头。
唉,这老头也忒倒霉了,这种天气,遇到屎号,又遇到大雨,且偏偏他那号舍低洼。
想想那场面……
陈凡摇了摇脑袋,将那场景驱赶出去,随即伴随着雨打在篷布上的声音抽出了第三张考题:《必得其名》。
陈凡相信,对于想要中举的人来说,自己刚刚那篇《生财有大道》便已经足够了。
但若是想要冲击更高的名次,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一丁点都大意不得。
《必得其名》出自《中庸》: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原文中的“材”字,陈凡记得朱熹的注释为“质也”,“笃”注为“厚也”。
诗句选自《诗经·大雅·假乐》,诗中的“宪宪令德”是赞扬周成王拥有显著的美好的德行。
这题其实与第一题相比就简单多了,因为这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中庸》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朱子注释的熟悉程度。
对于陈凡而言,自然简单无比。
他闭目沉思片刻,很快便有了破题:“圣人有誉于天下,理可必也。”
写出了这个破题,陈凡自己品评了一番,觉得很不错,且一下子思路就被打开了。
“夫名者,名其德也,有大德矣,名安能去之?”
号舍对面的雅言兄正脱了外衫在那拧水呢,抬头一看,却见刚刚写完一篇文章的陈凡再次奋笔疾书了起来。
“真奇了怪了!”他的目光看向周围号舍,那些考生要么手忙脚乱收拾雨蓬,要么咬着笔杆皱眉苦思。
再看看陈凡,好整似暇的惬意样子,哪里像是来考试的?
“这难道就是老人家说的,天生的相公?”
【养肥再看的友友们莫要自误,你们看看呐可怜的在读吧,别明天就被编辑叫停,不给写了!o(╥﹏╥)o】
(https://www.shudi8.com/shu/696522/3565110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