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472章 管中窥豹

第472章 管中窥豹


中午用饭之后,宾客们大多都没有离开。

因为刚刚中午的仪式名曰“开讲”。

书院落城,真正的仪式是在黄昏时,仿照州县学的“释菜礼”。

为什么宾客们愿意等到晚上都不愿提前离开?

一,当然是给陈凡这个山长的面子,既然要捧场,就要捧个彻底。

二是因为这个时代本来娱乐活动就很贫瘠,而新书院落成这种热闹,很可能一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众人当然珍惜。

吃完饭后,众人休息片刻,喝了点茶水,很快就发现中庭吃饭时的桌子全都挪走了,在笃学堂前,一众歌舞巷的年轻人充当的帮闲搭建起了帷幕。

有人好奇不解,不知道这是要搞什么噱头。

洪升抚须笑道:“帷帐象征【经筵道统】,书院开讲之后要设帷帐,有【启帷】、【开帷】之义,典出《后汉书》,解经不穷戴侍中”。

“解经不穷戴侍中”这个典故,在场除了寥寥几人之外,都没有听过。

毕竟大家同样看《后汉书》,可谁没事像洪升那样,将那么大的部头全都啃地滚瓜烂熟,有不懂的就开始问了。

比如靠着“解元的学老师”名头混进内场的老例监张邦奇,好奇地转头问身边一人道:“什么意思?”

身边那书生道:“东汉戴凭精通经典,某次朝会上,光武帝命群臣互相考问经典。理屈词穷的将席位让给辩胜者。”

“戴凭一举夺下五十多个席位,被誉为【解经不穷戴侍中】。”

“后人便以【夺席之才】形容知识渊博的雄辩之士,因为后汉朝堂多张帷幕,故而洪先生说用得此典。”

老例监惊讶道:“你是何人?是陈凡的举人朋友?”

那书生惭愧道:“在下李存疏,兴化县生员,并非举人,惭愧惭愧!”

老例监看了那书生半晌:“你惭愧?那我现在是不是应该以头抢地?”

正在这时,突然七声云板音响起。

接着从旁边四书堂中走出四十多个学童,这些学童身着统一的“校服”,来到帷帐之下时,每个人手中的书整齐划一的举起。

随着瑟笙鼓乐声响起,四十名学童在声音条件最好,长相最清秀的薛甲秀带领下开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我只好我,是我周行。

……

学童们唱得是《诗经》中的《鹿鸣》之章,《鹿鸣》出自《雅》,《雅》是周秦旧都得乐歌,也就是西周的国都“镐京”、“丰京”,“雅”在古代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发音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乌乌”的特点。

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称之为“夏”

所谓“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有别与楚越,这是久来的传统。

所以在大型庆典、祭祀活动中,要用夏音。

而《鹿鸣》之章,是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达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

尤其是唐朝以后,《鹿鸣》常用在招待乡试考官和举子的宴会。

“文瑞考得这解元真是实至名归!”那个叫李存疏的书生感叹道,“小小的开讲礼,便能得窥文瑞饱治经典之一二。”

这次不仅老例监,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叹了起来。

有的人想不通,不过就是一个唱歌表演罢了,怎么就引起别人的尊重了?

其实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婚丧嫁娶中,各家都有一个长辈,他通晓当地的风俗,操持着整个活动,在仪式中,他无疑就是最受尊重的那一个人。

同样的道理,书院的建立并不是很常见的事情,陈凡能在经典中完整这个仪式,本来就是学问的一种象征。

《鹿鸣》之后,又是海公的古琴表演《文王操》。

众人看得目不转睛,整整一个午后都沉浸在雅乐的熏陶之中,怡然自得。

这边表演告一段落,众人再次休息喝茶,陈凡来到王大绶这一桌拱手道:“道台大人,弘毅塾如今既有四书堂、五经斋,也有虎贲堂,不过虎贲堂平日只供给团练学习兵法所用,暂未开启,听闻大人要校阅海陵团练,所以想请大人和诸位宾朋移步城南九龙湖校场。”

众人一听,书院开讲,竟然还有这热闹可看,人群顿时轰然叫好。

王大绶一旁的韩辑和胡襄二人更是对视一眼,他们来的路上就很好奇,当初陈凡在督宪节堂侃侃而谈,不知他练兵又是如何,是不是如同别的文人一般,是个眼高手低的马谡之流。

王大绶哈哈大笑道:“文瑞允文允武,真乃大才,走,大家一同前去看看,也不说什么校阅,本官就是好奇!”

早知道有这一出,俞敬早就搜罗了城中的马车,将众人一股脑全都送去了城南。

如今的九龙湖早就不是当年贼户在时破败不堪的样子了。

诺大的水碓如今早被修葺一新,草棚也被拆了个精光,从太仆寺转运过来的北马在海陵招徕的“马户”放牧下,悠然自得的在马场踱步。

而在马场的旁边,倚湖围起了一个诺大的校场。

众人来到校场大门前,陈凡也没搞什么“细柳营”故事,直接将众人全都领了进去。

校场临湖的位置是一排排整齐的营房,营房的南边是占地十多亩的校阅场,校场中一个诺大的木台,木台旁插着两面大旗。

一书:海陵团练

一书:保境安民

看到如此干净整洁的营地,王大绶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阵子,因为身份的原因,他查看了淮州府、扬州府、淮安府和部分常州府的沿海州县团练,大部分团练就是草台班子,营房跟猪圈差不了多少,团丁也几乎都是临时拉来凑数的乞丐、市井小民。

但到了陈凡的海陵团练,最少在营房建设这方面,已经可以媲美淮州府胡家组建的泰州团练了。

韩辑和胡襄看到这场景也十分诧异,要知道胡家的泰州团练之所以有这媲美海陵团练的场地,那是因为下有他胡家的支应,上有淮州府衙、淮扬海防道衙门的人员、钱帛支持。

可这陈凡有什么?

一群穷酸,哪来的钱,哪来的人?

怎么就治备出这种好地方来的?

就在众人或是兴致勃勃,或是满腹心思的时候,突然从营房区看不到的地方,一人高声喝道:“全体都有!”

这声音吓了众人一跳,纷纷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向右转!”

“起步~~~~~走!”

“嗵嗵嗵嗵嗵嗵!”紧接着,众人耳边传来齐整的脚步声,这声音,好似大鼓一般,震得众人惊愕连连。


  (https://www.shudi8.com/shu/696522/3561474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