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189章 光刻机巨头的诞生(第二更,求订阅

第2189章 光刻机巨头的诞生(第二更,求订阅


光刻机。

    虽然在这个时代,光刻机还没有获得“超精密尖端装备的珠穆朗玛峰”的头衔,但是伴随着光刻机的发展,其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

    也正因如此,相比于十几年前的35家光刻机制造商,现在SEA只剩下三家光刻机制造商,一个是GAD公司,他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接触式光刻机,是世界最早生产光刻机的企业,依靠先发优势以及与蔡司公司的合作,始终都是这一领域内的强者,再就是蔡司公司——其凭借先进的光学技术杀入光刻机市场,并且击败一个个对手。

    第三个则国王试验室,相比于前两者,他的技术优势更加明显,六年前,其与国际电子公司,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跨国公司——IEC,成立了KIEC公司。

    虽然KIEC是最晚入局,但是凭借着其在光刻机技术领域的深耕,使得其一进入这一领域,就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两个月前KIEC推出了I线光刻机,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特定波长近紫外光源的光刻设备,其核心特征是采用365纳米波长的汞灯光源进行曝光工艺。从而实现0.35微米的特征尺寸。

    也正凭借着这一优势,让KIEC一跃超过GAD,成为新一代的光刻机制造商的王者。

    不过,无论是KIEC,还是GAD都离不开永宁蔡司,毕竟,他是光学技术的王者,正因为三家各有各的优势,所以在细分市场领域,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

    但是又有谁能够满足于此呢?

    至少对于KIEC的经理伊曼纽尔来说,他并不满足于现况,或者说,他还有更高的追求。

    “我们要成为王者!”

    在餐厅里,看着面前的两位客人,伊曼纽尔说道:

    “这个王者,是摘取光刻机领域内的王冠。”

    在说话时,他的目光依次投在张敬业——他是GAD公司的老板,还有永宁蔡司经理奥托的身上,这次邀请是他发出的。

    “众所周知,伴随着光刻机的技术进步,它对光学、精密机械、电气、测控、材料等多个单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大量企业被淘汰的原因,诸多在光刻机中都需要被推向极致,才能满足其分辨率、套刻精度和产率三大指标的严苛要求,而技术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得光刻机制造的产业生态复杂,研发投入成本高、研发组织管理难度大。”

    张敬业点了点头,他并没有说话,他很清楚现在光刻机的技术难题在不断的增加,研制成本也在增加。而GAD虽然是最早的光刻机制造企业,但事实上,他是三家公司中技术力量最薄弱的一家。

    虽然他们推出了4800DSW光刻机,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帮助多家公司实现1微米工艺量产,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间,新光源的研制中,一直落后于另外两家公司。

    永宁蔡司有一流的光学技术,而KIEC则拥有国王试验室和IEC的技术支持,他的技术实力最雄厚。

    “而且光刻机系统极为复杂,由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分系统组成,其中包括光源系统、光学系统、工件台/掩模台系统、自动对准系统、调焦调平测量系统、硅片/掩模传输系统、框架/减振/环境控制系统、整机控制系统等,包含几万个甚至十几万个零部件,实现了多项高精尖技术的融合。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只是靠我们某一家公司单打独斗,已经越来越吃力,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三家公司进行合并!”

    合并!

    张敬业的心头一动,将目光投向伊曼纽尔,而奥托也看着他,问道:

    “你指的合并是什么方式的合并?是并购吗?”

    “就是正常的商业合并,我们三家组成一家合资公司,集中三家公司的技术力量,研制新一代光刻机和相应的光刻技术。”

    看着面前的两位,伊曼纽尔用极其认真的语气说道:

    “我们三家公司各有各的优势,GAD拥有最丰富的开发经验,擅长整体开发,而蔡司拥有最先进的光学技术,至于KIEC的优势是相关领域内的优势,如果我们可以完成技术上的整合,我相信我们会在短时间内完成新一代光刻机的研制。”

    这一次,张敬业、奥托他们都注意到了伊曼纽尔提到的“新一代”,虽然并不清楚是什么,但他们意识到,KIEC肯定有了大动作。

    就在两人思索时,伊曼纽尔又补充道:

    “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还需要所面对的光刻机制造商,现在美国、德国的光刻机制造商也都推出了分步重复精缩投影光刻机,他们都实现了1微米的制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呢?”

    面对他的反问,张敬业、奥托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当然知道现在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稍微想了一下,奥托最先说道:

    “嗯,我们并不反对合并,毕竟,光刻机并不是蔡司的主要领域。”

    这倒是实话,蔡司进入光刻机市场是因为其利润丰厚,如果竞争激烈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放弃,毕竟,光学才是蔡司的核心,如果能够在新公司中持有相应的股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奥托的话音落下之后,伊曼纽尔把目光投向张敬业,在道:

    “那么张先生您呢?”

    一直在思索着的张敬业,其实早就权衡过利弊了,既然蔡司都选择合并,那么他更没有选择了,否则,他们两家的合作,就能把他吃掉,他先点了点头,说道:

    “我并不反对合并,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在合并的过程中,职员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比如员工股份的转移,”

    在SEA几乎所有的企业员工都持有员工股,他们参与利润分红,所以,在公司合并或者破产重组时,如何保证员工的利益,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在这个时候,他自然要提到这一点。

    “这请张经理放心。”

    伊曼纽尔笑着说道:

    “毕竟,我们是公司。”

    在提到“公司”的时候,伊曼纽尔的脸上带着某种骄傲,这种骄傲是什么?是源自内心的。

    因为“公司”!

    尽管在SEA有太多的公司,但只有一类企业人们才会自称“公司”,就是当年初创时代,那些由北婆罗洲公司直接投资的公司。

    当年最高峰时期,这些公司曾拥有一千多万雇员。

    那个时代,这个国家几乎所有人都是公司雇员,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公司确立了各种制度,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种种福利机制,最终这些机制形成了SEA的特色。

    而这个特色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充分保障公司职员的利益,比如将公司的利润增长与职工的工资挂钩,后来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核心也是为了让工资增长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保持基本一致。

    一方面是不断完善的社会福利机制的,一方面是收入持续增加,这让人们花钱时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不需要考虑养老、医疗、住房,那剩下的就是花钱了!于是各种日用消费品、各种电器甚至交通工具大量走入千家万户,造就了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让SEA的经济一直都以突飞猛进的方式发展着,甚至在过去三十年间,只爆发过一次经济危机——就是两年前的“石油危机”,但也仅仅只是把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拉到了个位而已,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提供的完善的福利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国家,虽然有人说——在SEA,超过九成的人出生到死亡全过程都绕不开同一家大企业:公司。有人半开玩笑地说,SEA人这一生,唯一不可逃避的就三件事:交税、死亡,还有公司。一个企业,能包圆老百姓的吃喝拉撒、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甚至电视里广告和新闻都绕不开它,这不是在演科幻片,而是SEA现实。

    到底是什么让公司“统治”了一个国家?

    是资本吗?

    从来都不是,而是公司一直推崇一个观念——发展与分享!

    发展是充分的发展教育、科技、工业以及经济,这很正常。毕竟一直以来司都是“经济振兴的火车头”,让SEA从一个只生产西米和木材的热带小国一跃成了经济奇迹的典范。

    发展很容易,困难的是什么?

    是分享!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资本家来说,他们所擅长的是赚取财富,想让他们分享财富是非常困难的。相比于分享,他们更倾向于压榨,就是竭尽全力压榨财富,从而让自己的变得更加的富有。

    就像“修桥补路无尸骸,杀生放火金腰带”的说法一样,。

    但是,在SEA,公司却重新确立了一个新的规则,或者说社会价值,就是分享——与所有人分享企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红利。

    而这也恰恰是“赤道奇迹”成功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如此,在SEA有着“公司改变了国家”的说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在提到公司的时候,才会用一种极其尊重的语气谈论它,因为它确确实实改变了这个国家,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事实上,公司在SEA早就成了一种代名词,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上的象征,也正因如此,就连公司职员在提到公司时,也是极其骄傲的。

    伊曼纽尔同样也不例外,尽管不少外国人宣称“不是国家拥有公司,而是公司拥有了国家。”,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非常清楚是谁拥有这个国家。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71600/2837369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