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战略蓝图
推荐阅读:希腊带恶人 武道狂歌 我为天地一仙人 恋综:努力下头的我却让人上头 离婚后才发现我被觊觎很久了 首辅 LOL:精忠报国,我满属性抗韩 火影:反派模板的我被奉为救世主 玩家重载 从零开始肝成神明
北方匈奴,是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
东北的朝鲜半岛、南方的岭南百越,则都是武力解决不划算,不动用武力不好解决的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刘荣心中也有了大致的思路。
——匈奴人有心避战,就意味着未来短时间内,汉家很难和匈奴人,再打一场高阙之战级别的中大规模战役。
既然和匈奴人打不起来,那朝鲜半岛、岭南百越,也就未必是完全不能动武的了。
至少二者其中一个,是汉家可以尝试着通过武力解决的。
而在二者之间,刘荣比较倾向于通过武力,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
岭南百越,则通过其他手段解决。
原因也很好理解。
——过往千百年间,朝鲜半岛,终究不是始终沐浴在华夏文化的雨露当中。
朝鲜半岛和华夏文明第一次产生交集,是商末周初,商纣王帝辛的叔父箕子遁走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政权,并在随后得到周朝的认可。
之后,朝鲜半岛仍旧和先前一样,与华夏中原并无往来。
众所周知,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享国八百年。
周祚八百年,再加短暂一统数十年的秦,以及有汉以来近六十年;
林林总总算下来,箕子于朝鲜半岛建立政权,已经是九百多年前的事了。
九百年前,商朝灭亡、周朝将兴之际,殷商王族箕子跑去朝鲜半岛,建立国家,而后失联数百年。
从箕子建国,到朝鲜半岛下一次与华夏文明扯上联系,已经是六七百年后,战国时期的燕国降服箕子朝鲜。
而且,箕子朝鲜臣服燕国,也并非直接成为燕国郡县,而是以类似附属国的性质,继续存在于朝鲜半岛,几乎不受燕国任何方式的支配,顶多就是朝贡之类。
如此百十年,秦一扫六合,燕国灭亡,箕子朝鲜恢复为独立政权;
再下一次——也就是第三次和华夏文明扯上关系,便是五十多年前的汉室初。
燕王臧荼谋反,太祖高皇帝刘邦御驾亲征,臧荼兵败身亡。
臧荼身死,其部众、属从自然作鸟兽散,其中一人,便是东走朝鲜半岛,向箕子朝鲜寻求庇护,并最终鸠占鹊巢的卫满。
…
便这么一桩桩、一件件,掰着指头数下来,就不难发现:对于朝鲜半岛的原住民,以及原有的‘文明’而言,华夏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尤其是在朝鲜半岛原住民的视角中,时至今日,华夏文明都不曾将朝鲜半岛纳入其中。
——九百年前,华夏王朝更迭,商亡周兴,殷商末代王族箕子去了朝鲜半岛;
但去归去,箕子却一没带能工巧匠,二没带学术大拿。
箕子去朝鲜半岛,与其说,是带去了华夏文明的雨露,倒不如说,是作为流亡的前朝遗老,一直跑到朝鲜,才终于在这天地间,找到了一片安身之所。
再者,箕子所创建的箕子朝鲜,也并非占据整个朝鲜半岛。
要知道如今,占据朝鲜半岛北半部的卫满朝鲜,都还是将原有的箕子朝鲜,以及高句丽、真番、临屯、沃沮、夫余五国之土合并,才得以占据半个朝鲜半岛。
六国合兵,得朝鲜半岛其半;
如此说来,原先的箕子朝鲜政权,领土只怕连朝鲜半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也就是说,箕子所创立的箕子朝鲜政权,其实算不上朝鲜半岛举足轻重的大势力。
就算箕子朝鲜政权‘华夏之风’浓厚,但受限于领土,终归无法将这影响力,扩张到整个朝鲜半岛。
结合此间种种,便可知商末周初,箕子扎根朝鲜半岛,对于朝鲜半岛的原住民而言,其实就是:中原华夏王朝,跑来一个亡国的王族,在咱们这嘎达找了个角落,建立了个政权。
然后?
没有然后。
大家该咋样咋样,井水不犯河水。
这个时代的朝鲜半岛,以生存而第一,甚至是唯一要素。
和草原一样——这个时代的朝鲜半岛,也同样没有太过明确的国家、民族观念,更多还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朝鲜半岛和华夏文明的第一次碰撞,便大致是这么个状况。
那第二次呢?
第二次,是在箕子朝鲜政权建立七百多年后,华夏中原某个名为‘燕’的王国,通过武力胁迫箕子朝鲜臣服。
与箕子朝鲜一同臣服燕国的,还有与之毗邻的真番。
这一次碰撞,倒是终于把朝鲜半岛的原住民、原有秩序给涵盖其中了。
但造成的影响,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
——大家都苦哈哈求生存呢,突然有一天,一群自称‘燕人’的粗狂大汉跑上门,让箕子朝鲜臣服纳贡!
本以为,这就是华夏人和华夏人之间的事儿,大家也就是看看热闹,图一乐呵;
结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真番也被稍带上了!
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作为当事人的真番人,那更是慌的不行。
瑟瑟发抖着,找邻居箕子朝鲜请教,得知燕人只是想让自己下跪,这才松了一口气。
借此机会,大家也对半岛以里、以西的华夏中原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
——华夏人征服对方,好像并不会把对方收为奴隶,而是仅仅只需要对方下跪磕头。
然后,没了。
又没了。
朝鲜半岛与中原华夏文明的第二次碰撞,也只让朝鲜半岛的原住民,有了这聊胜于无的浅显了解。
第三次,又是过了二百来年后。
燕地来了个丧家之犬,求箕子朝鲜收留自己,结果鸠占鹊巢,把人家的国家给占了,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所谓‘卫满朝鲜’。
短短几年内,高句丽、真番、临屯、沃沮、夫余五国,也都相继被这个‘小偷’建立的政权所吞并!
逼得马韩人不得已,只能在半岛剩下半部建立辰韩政权,并与其他半岛土著报团取暖,与卫满朝鲜抗衡。
这一次碰撞,又是只教会了半岛原住民一件事。
——华夏人无信!
——华夏人,是恩将仇报的毒蛇!
存在于将近千年以前的箕子,早就被半岛不曾存在过的历史记载所淡忘。
最近数十年,朝鲜半岛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最有名的两个汉人,一个是被人偷走国家,抑郁而总的窝囊废箕淮,另外一个,便是恩将仇报的毒蛇卫满。
这个认知,使得朝鲜半岛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几乎糟糕到了极点。
再加上箕子朝鲜、真番二国,曾经被燕国征服的经历,华夏文明在朝鲜半岛原住民视角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华夏文明,能出箕淮这样的窝囊废;
也能出卫满那样的毒蛇;
另外,还有一群名为‘燕人’的群体,非常能打,且脾气暴躁!
在这种情况下,让朝鲜半岛的原住民,认识到华夏文明的先进、优越,并对华夏文明产生认同感,从而最终投身于华夏文明的怀抱,显然不是短时间所能达成的目标。
没有个三、五代人的高频率深入交流,根本就无法通过文化交融,来把朝鲜半岛纳入华夏文明。
所以,刘荣在朝鲜半岛和岭南百越二者间,倾向于武力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
——先打下来再说!
只要打下来了,分封也好,郡县也罢,总归是能加快朝鲜半岛融入华夏文明的进程。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古往今来,都是没有自己的文明和文化的。
这么一片空白,遇上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华夏文明,只能说是降维打击。
但岭南大地,情况却与朝鲜半岛不同。
早在数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岭南大地,就处于‘为越国所有/希望为越国所有’的状态当中。
‘百越’这个称呼,也同样是因为岭南大地,原住民以部族、宗族为单位各成一派,却又无一例外的自诩为‘越王勾践之臣民’。
南越也好,闽越也罢,东越也行;
总归少不了一个‘越’字。
越王勾践的‘越’。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汉家才会在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非刘氏,不得王之后,仍旧保留长沙王吴氏一脉。
——长沙王吴氏,是吴王夫差的后人。
如果没有吴氏长沙国存在,那岭南百越之民的敌人,就会直接是汉室!
而吴氏长沙国存在,就会让自诩为‘勾践臣民’的岭南百越之民,将五岭另一侧的‘夫差后人’认定为仇敌。
二者相互敌视,又谁也奈何不得谁,汉家才能以调和者、调停者的角色,将岭南的问题无限期搁置,从而专心去应对匈奴人。
这就意味着早在数百年前,岭南百越之民,就已经因越王勾践的缘故,而沐浴在华夏文明的雨露之中了。
从几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开始,百越之民就自诩为‘越’人;
而越人,无疑也是华夏文明的成员。
自越王勾践至今的数百年,岭南百越与华夏文明的联络,也始终不曾断绝。
——春秋时期,百越先为越国所属,而后与吴、越、楚等国往来密切。
战国时期,华夏文明达到青铜时代的巅峰,而越人的冶金术和铸剑术,则是达到了华夏文明的巅峰。
后世闻名遐迩的越王勾践剑,以及干将、莫邪这对神兵,都是古越人登峰造极的铸剑术最直接的佐证。
及至战国,吴、越皆为楚国所有,虽然未曾彻底融入楚国,仍自诩为越人,但无疑已经完完全全融入了华夏文明,成为了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便这么过了三百多年,始皇一统天下,而后派大军征讨岭南。
从征讨岭南成功后,直接在岭南设置郡县便不难看出:对于岭南百越之地‘早已融入华夏文明’的事实,始皇嬴政也同样是认可的。
如若不然——若岭南当真是‘新服’之地,百姓民都是未开化的土著野人,那始皇且不说会不会在岭南设郡县,就算下了设郡县的命令,只怕最终也无法成行。
谁能在野人的地盘直接设郡县啊……
好歹人家也得听得懂你的话,愿意把官儿当官儿来看,设置郡县才有意义不是?
再加上始皇征服岭南后,随征南大军永久性移民岭南的五十万关中移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岭南地区,已经不存在自己的土著语言和文字了。
顶天了去,也就是部分地区,还留有春秋时期的故越国文字,以及越国口音的汉语。
这么一块地方——这么一块对华夏文化有高度认同,虽然自诩为越人,却也不否认自己是华夏民族、诸夏之民的民众,除非确有必要,且别无他法,刘荣是不愿意通过武力解决的。
对于当今汉室而言,岭南百越,从来都不是匈奴人那样的‘外部问题’,也不是朝鲜半岛那般,早晚都能同化,但短时间内必须动武的对外扩张问题。
至少在刘荣看来,百越,其实就是一块原本应该存在于汉室版图、应该作为汉家的郡县或诸侯国而存在,却因为赵佗这个意外因素,而走上歪路的内部问题。
说的稍微严重一点,便是有分裂隐患,因历史遗留问题而起的内部问题。
这个问题,是不需要动武,甚至是不能动武的。
——现在的岭南百越之民,对汉家既没有根本的仇恨,也没有敌对、仇视的立场。
唯一阻止南越回归汉室、回归华夏文明怀抱的,就是称帝之心不死、割据之心未绝的赵佗。
事实上,自秦末至今,岭南大地都是在割据自立的。
但虽然事实上割据,名义上,以南越王赵佗为首的岭南地区掌控者们,却也都无一例外的,接受了汉家的册封,成为了名义上的‘汉臣’。
这就说明,想要割据、想要分裂,想要脱离华夏文明的,并非是岭南百越之民,而仅仅只是这些各怀鬼胎的野心家。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赵佗一死,岭南将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把百越整合到一起,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汉家对岭南地区的同化和掌控。
届时,汉家都不用做什么——只需要把从小养在长安,深受华夏文化熏陶,满脑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南越王世孙送回去继位,就可以坐等南越内附了。
南越内附,闽越、东越自然也只能照葫芦画瓢。
内附后,成为汉家诸侯国的岭南各越,也早完会和吴氏长沙国那般,走上‘绝嗣国除’的路。
岭南各国绝嗣除国,异姓诸侯,便能变成宗亲诸侯。
再通过推恩、削藩,一步步把宗亲诸侯国,化作一个个直属长安的郡县……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71250/2837528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