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90章 国家信誉

第590章 国家信誉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目前这个时代,对于作为汉天子的刘荣而言,几乎没有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当然,各类新时代才有的尖端技术,以及违背物理规律的奇迹除外。

    北方匈奴,刘荣虽然不是想灭就灭,却也是只要想打,就随时能撸起袖子揍上一顿。

    南方百越,刘荣虽然不是说统一就能统一,说征服就能征服,但只要刘荣不心疼巨大的投入成本,也完全可以根据意愿,来决定和岭南玩儿‘文’的还是‘武’的。

    朝鲜半岛,也同样如此。

    ——刘荣有意推动朝鲜半岛,荣辱华夏文明的进程和速度,也同样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刘荣。

    只是具体怎么做——具体如何开这个头,并进行后续推动,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后世人常说:封建时代的人们脱裤子放屁,做点什么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简直就是无病呻吟,没罪找罪受。

    造反要扯旗,要所谓的‘大义名分’;

    平叛要发布檄文,要所谓的‘正义之师’;

    甚至就连奸佞擅权,都要给自己披上一层人畜无害的羊皮,以彰显自己‘并非奸佞,而是大忠似奸’。

    刘荣记得前世,在许许多多网文小说的评论区,看到类似的言谈。

    ——搞点兵马造反不就得了,搞什么政斗?

    ——拉起队伍干他不就行了,还扯什么阴谋?

    然而事实上,哪怕是到了后世新时代,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也依旧在本能的遵守这一套‘师出有名’的政治潜规则。

    因为无论华夏文明,还是其他的文明,其实都非常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而一个举动是否正义、是否必要,便会直接影响到此举能否‘得道’,能否得道大多数人的认可;

    甚至再进一步来讲,某人、某国的举动是否正义,将直接影响此人、此国,在其他人、其他国家认知中的形象。

    一个谎话连篇,动不动欺压良善,无缘无故抢掠他人财物的人,必然是无法得到太多人信任、亲近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朝令夕改,一惊一乍,想一出是一出,动不动就让邻居上菜单的国家,也同样不会得到太多国家的认同和追随。

    虽然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友谊、交情可讲。

    好比一个与邻里和善、和睦,待人如沐春风,发生摩擦时总是以‘避免冲突’为首要重点,国际形象相对正面的国家,在遭遇无法预料的困难时,总是更容易得到其他国家的帮助。

    反之,一个与邻里交恶,动不动就要起冲突、起摩擦,甚至三不五时要打一仗,待人待物傲慢、无礼,国际形象相对负面的国家,哪怕是被海啸给淹了,也很难让其他国家生出主动施以援手的念头。

    这么说或许有些委婉。

    那就换一种更直接、更直言不讳的说法。

    ——一个正义的国家,一个每有举动,都总是能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站在正义一方的国家,会使得其他国家或主动、或被动的,不得不追随这个国家,从而自然而然的称为领导者、领路者。

    而一个不正义,做事总是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对错,动不动就让自己陷进道德谴责的政权,哪怕武力再强大、财富再充裕,也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由衷的追随。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往来、相处,几乎不受‘法律’二字约束。

    法律的本质,是由统治阶级制定,为方便统治而推出,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公约。

    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法律的存在并非没有意义。

    统治阶级,总是可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权力,让法律成为民众必须遵守,否则便要受到惩罚的铁律。

    但在国与国之间,却并不存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种关系。

    两个国家,或许一强一弱,或许旗鼓相当。

    但只要不是实力差距太大,就不可能出现强大的国家单方面制定规则,弱小的国家单方面遵守规则的情况。

    究其原因,便在于一个国家只要不弱小的过分,就总是能具备撕毁条约、掀桌子的能力。

    好比这个时代的汉匈双方。

    ——自有汉以来,一直到先孝景皇帝年间,前后五十多年的光景,汉匈双方之间的和亲友好条约,那几乎是三两年就要签订一次,而后被匈奴人单方面撕毁。

    当匈奴人撕毁条约时,并没有某条法律,能治匈奴人一个‘毁约’之罪,汉家也同样没有能力,因匈奴人毁约而进行报复。

    这种情况,别说是后世新时代的人们了——就连如今汉室的热血青年,也曾一度愤慨不已。

    ——凭什么!

    ——凭什么签好的合约,匈奴人说撕毁就撕毁?!

    ——和亲的公主,以及公主的陪嫁,难不成都便宜了匈奴人?!

    ——别再和亲了!

    ——反正无论和亲与否,匈奴人都会南下驰掠汉边!

    ——省下那些本该给匈奴人送去的陪嫁物资,多养几个兵!

    ——把本该嫁去草原的公主留在长安,给汉家再生几个大好儿郎!

    曾经,刘荣也是这些愤慨青年当中的一员。

    曾经的刘荣也同样不理解:为什么还要和亲?

    匈奴人根本就没有契约精神,根本就不遵守和亲条约,那汉家屈辱嫁女和亲匈奴,意义到底是什么?

    皇长子时期的刘荣,甚至太子时期的刘荣,都没能就此事,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只是不断地安慰自己:时候没到。

    汉家还不够强大,还没到和匈奴人撕破脸的时候。

    和亲管用也好,不管用也罢——总归是汉家仅有的,聊胜于无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稳住匈奴人、麻痹匈奴人的方式。

    至于匈奴人是否遵守和亲条约——遵守最好,算汉家运气好。

    不遵守也没办法,毕竟人家拳头够硬,有撕毁条约的底气。

    曾几何时,刘荣甚至还曾畅想:有朝一日,把匈奴人打的亲妈都认不出是谁,把匈奴人的狗脑子都打出来时,一定要逼迫匈奴人,反过来求汉家和亲!

    到了那时,汉家也要学曾经的匈奴人,看心情来决定撕毁和亲条约的时间!

    但在做了皇帝之后——尤其是成为大权在握,君临天下的实权天子后,刘荣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并不是这样。

    曾经,自持强大的匈奴人,动不动就撕毁和汉家之间的和亲条约,固然没人能阻止;

    但匈奴人,却也并非没有因此,而遭受损失。

    ——国家信誉;

    ——国家形象。

    在那五十多年间,匈奴人不下二十次撕毁汉匈和亲条约,不下三十次顶着和亲条约,悍然向汉家边境发动军事进攻;

    而这些举动,也早已让匈奴人——让匈奴单于庭的信誉和形象,跌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如今还看不出来。

    因为如今这个时代,是汉匈这两个大块头的时代,其他所有的政权和文明,几乎都是陪衬。

    匈奴人内部,自然不会因为自家政权不要脸、不守信用而不满。

    ——看到国家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才是本国国民最真实、最正常的心理状态。

    至于汉家,也同样不受此影响。

    因为无论匈奴人是否守信用,汉家现有的一套思维逻辑,都会本能的把所有非华夏族裔,视作反复无常的小人。

    说是‘小人’,其实都有点委婉了。

    说‘野人’,或许才更符合现实。

    所以对汉家而言,匈奴人无论是否信守承诺,都无法改变其‘蛮夷’的物种分类。

    很显然,自诩为已知世界唯一人种的汉家子民,不会在乎一群野人是否讲信誉、守信用。

    也正是因此——正是因为匈奴人自己,不在乎政权是否守信用,汉家也不在意北方草原上,是不是一群守信用的蛮夷、野人,所以才显得匈奴人反复撕毁合约、习惯性不守信用的举动,没有显得太过违和。

    但如今,已经大权在握的刘荣却深知:毒药这个东西,只要吃了,那就总会有毒发的那一天。

    如今的匈奴足够强大,足够‘硬抗’不守信用、不维护国家信誉的毒;

    但早晚有一天,这一份隐藏在匈奴‘体内’的剧毒,会对逐渐衰弱的匈奴单于庭,发出致命一击。

    比如某一天,匈奴人实在被汉家打的抬不起头,且毫无胜算,必须找一个帮手联合起来,才勉强可以自保——如乌孙人,亦或乌恒、鲜卑之类;

    到了那时,被找上门,或者说是被匈奴人求上门的乌孙人,亦或乌恒人、鲜卑人,便会回想起过去这五十多年间,匈奴人反复毁约的‘简历’。

    然后,他们就会想:匈奴人这玩意儿,它不可信啊?

    和汉家之间,已知世界唯二的两个大块头之间,官方签订的和亲条约,匈奴人都是说撕毁就撕毁;

    眼下,匈奴人承诺咱们得好处,岂不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反倒是汉人,似乎向来都很看重信誉,张口闭口‘师出有名’‘有的放矢’。

    虽然显得磨叽了点,刻板了点,不知变通了点,但和他们打交道,还就是更让人安心……

    这,便是国家信誉,以及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如果你一直强大,你当然可以凭借自身的强大,而在弱小者面前失信,甚至用信誉来换取短期的利益。

    但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乃至一个文明,是不可能一直强盛下去的。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华夏文明早在上古时期,便已经总结归纳了出来。

    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强盛,是无法永远维序的。

    而信誉和国家形象,却可以长期留存及传延。

    还是那如今的匈奴人和汉室举例。

    ——过去五十多年,匈奴人都是已知世界最为强大,且几乎没有对手的地球霸主。

    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可以违背匈奴人的意愿——哪怕汉家都不行。

    但匈奴人不守信誉、不信守承诺的形象,使得如今以及将来,逐渐衰败下去的匈奴人,不可能再得到周边国家、政权的信任,以及出于情谊而提供的援助。

    用后世比较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来说,便是强大时期的匈奴人,把这条赛道的‘税’收到了几百年后。

    所以,当匈奴人衰败下去,草原游牧之民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再通过‘毁约’获利了。

    大家都知道你不遵守合约了,自然也就没有人跟你签订合约。

    往后,哪怕匈奴人重新强大起来,又或是草原再冒出一个新的霸主,短时间内也很难和汉家,以及其他周边政权签订合约,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反观汉家,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不止过往几十年的汉室,过去千百年来,华夏民族都始终在坚持师出有名,始终在坚持让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这种深入人心的文明形象,使得所有周边政权和文明,都天然的更信任华夏文明。

    说的直白点就是:你可以不相信秦始皇、汉天子;

    但你完全可以相信,华夏文明哪怕是要弄死你,也会给你一个无可挑剔的交代。

    这个交代,会让你自己都觉得自己该死。

    而且,总是信守承诺,总是坚持‘正义’的文明形象,也让华夏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总是多出一个‘政治渠道处理’的b方案。

    匈奴人想要一块地盘,那就只能打,通过武力解决问题。

    顶天了去,也得是派军队去恐吓,说到底还是武力解决问题。

    但汉家想要一块地方,武力征服,却是最后的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策。

    在武力征服之前,汉家有无数种更温和、更和谐的方式,通过政治渠道来解决问题。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以华夏文明‘千百年来总是师出有名’的文明形象和信誉作为支撑的。

    用最直白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华夏文明可以靠刷脸,来和周边的邻居们要来信贷。

    华夏文明的承诺,大家都会相信,华夏文明的善意,大家都会乐得接受。

    甚至就连华夏文明的恶意,都在此前提下,显得没那么吓人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71250/2837526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