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移民的选择权
推荐阅读: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小轩窗,玉珠忙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炮火弧线 重生之资本传奇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移民委员会是新设的机构,属于国会公民委员会。
在任命朱童蒙为移民总督后,朱由检担心他手段太粗暴,命他主持移民总署的同时,在国会设立移民委员会做制衡。
这个机构的职责,就是监督移民总署的官员,督促他们以仁为本、把灾民尽可能地移出去。
现在主持移民委员会的,是巡按御史马懋才。
他是陕西安塞人,曾经去陕西调查灾情。被朱由检任命为巡按御史,监督移民事务。
此时,马懋才就在各个移民营巡视。指出移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东宁是不再接纳移民了,但是岛上人员的直系亲属,你们必须要批。”
“圣上一再强调以仁为本,不能让移民骨肉分离。”
针对移民营的官吏嫌麻烦、对移民东宁岛的请求一率不批,马懋才在收到一些百姓的哭诉后,要求必须让这些家庭团聚。
移民署的官吏忙得焦头烂额,实在不想为这些零散的人员分出精力。
但是面对马懋才得要求,他们又不能无视。
毕竟巡按御史可不是摆设,能够直达天听。
好不容易劝马懋才息怒,又按他的要求整改。移民营的官吏刚要送走这个瘟神,就见到马懋才又停了下来。
田见秀远远看到,大声招呼他道:
“马巡按,你也在这啊!”
“这次可多亏了你,辽南的移民朱总督批了。”
拿着朱童蒙的批文,向马懋才展示。
又让移民营的官吏验证,把辽南招募移民的告示贴出去。
移民营的官吏如蒙大赦,急忙去忙碌了。
马懋才则停下脚步,询问田见秀道:
“朱总督那里怎么说?”
“给你批了多少移民?”
他和田见秀是认识的,两人都是延安府人、家乡相距不远。
田见秀来到沧州移民大营后,就首先拜见了马懋才。
马懋才对这个同乡出身的武人很是欣赏,认为他温和宽厚,是不可多得的人材。
田见秀憨厚地笑道:
“朱总督正为移民去哪里费心,给我批了十五万户。”
“有了这些移民,辽南能建起三个军民卫。”
马懋才听到这个数字,顿时神情凝重,问他道:
“朱总督知道辽南在打仗吗?”
“还有辽南的冬天,有些地方比陕西更寒。”
“若是安置不好,移民怎么活下去?”
田见秀笑着回道:
“去辽南的鞑子已经很少了,东江伯打到了连山关。”
“至于过冬的事情,军民府已经在整修营寨,保证不让人在野外过冬。”
“陕西和辽南的温度其实差不多,灾民应该能适应。”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辽南和陕西接近)
各地温度数据,是当今皇帝登极后命钦天监统计的,同样统计的还有降水量,确定各地能种植的作物。
虽然数据还不够全,却有了大概认识。至少马懋才就知道,辽南和沧州纬度接近、气候也差不多。
相比去南洋来说,陕西灾民去辽南其实更容易适应。
马懋才赞许地点了点头,继续叮嘱田见秀道:
“还是要多注意,辽南有时候会骤寒。”
“尤其是春耕时间已经过了,你们那边的粮食都要靠救济。”
“十五万移民可要悠着点,不能一下子都运去。”
这是辽南移民最麻烦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要靠朝廷供养,在明年秋季收获前,一直要靠朝廷支援。
不像东宁等地,开垦出田地当年就能播种,第二年就能自给自足、甚至把粮食对外贩卖。
如果不是要稳固辽南四卫,朝廷根本不会在现在组织辽南移民。
田见秀也知道这个难度,向马懋才透露道:
“辽南海边的渔获不少,营口那边捕捞了很多鲅鱼。”
“现在辽河大营的辎重兵,就忙着制作罐头。”
“靠这些能减少很多粮食。”
提到了辽东一带的捕捞,还有打算在辽南烧荒、把山林中的野兽驱赶出来等事。
这些都是东宁开发的经验,辽南的情况虽然不如,却同样能获得食物。
如此多管齐下,总能坚持个一年半载。
马懋才赞许地点了点头,认为田见秀虽然读书不多,却真正贯彻了皇帝指示的以仁为本。
只要用心做事,将来定有个前程。
——
就在马懋才和田见秀商谈移民事务、传授经验的时候,移民营突然响起了一阵喧哗声,一位年轻士子质问道:
“潞藩要求的移民,都选好了没有?”
“你们是不是小觑潞王殿下,对潞藩的事情不上心?”
这个帽子扣下来,移民营的官吏可担不起,负责的官员急忙回应道:
“谁敢小觑潞王?实在是没办法。”
“你们潞藩今年刚开藩,移民不愿过去。”
“黄先生你也知道,皇帝要贯彻选择权,移民迁移去哪,要看他们的志愿。”
“现在选你们潞藩的人少,我有什么办法?”
对他不断诉苦,说着自己的为难。
在张溥的《选择论》发表后,别的地方不说,移民大营绝对是最先贯彻的地方之一。
皇帝要求向移民宣讲海外领地的情况,让移民自己选择目的地。
也因为此,现在的移民都能按意愿选择地方。已经接纳了几年移民的南洋诸卫、安东诸卫、江陵公国等地,很受他们青睐。
这些地方都已建立营寨,不需要新移民完全从头再来。
新成立的潞王藩国、平江都护府等地,则不受到欢迎。听说过东宁开发第一年有多苦的他们,大多不愿去新领地。
黄宗羲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他着急上火也改变不了局面。
作为最早南下的潞藩官员之一,黄宗羲的目的其实是在潞藩建立心目中的议会。
没想到下了南洋,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何其可笑:
当地的土著根本听不懂汉话,能听懂汉话的人员,几乎都被潞藩吸纳。
迁移来的汉人更不用说,大多都是依附潞王的佃户。他们来到潞藩后,就成了潞王的世袭军士。
这些人都在为潞王做事,哪能建立议会限制君权?
黄宗羲左思右想之下,亲自跑到沧州,前来这里招移民。他希望招募些不属于潞王的人员,支持他限制君权。
但是沧州这边的移民,对新成立的潞藩并不感冒。即使黄宗羲宣扬议会、民主,也没有多少人响应——
对于灾民来说,他们只盼望有个好君主统治,怎会想着夺权?
潞藩的名声还因此坏了,很多人认为有他这样的臣子,将来潞藩可能会不安稳。
以至于黄宗羲来了一个月,都没把运输移民的船装满。
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强压移民营的官吏,让他们帮自己解决。(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68532/2837496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