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潞藩重士人
推荐阅读: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小轩窗,玉珠忙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炮火弧线 重生之资本传奇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黄宗羲的遭遇,马懋才和田见秀都看到了。
田见秀思索着如何吸引更多的灾民去辽南,马懋才则觉得让黄宗羲这样闹着不像话,影响移民转运。
他走上前去几步,向黄宗羲等人道:
“怎么了?”
“何故在此喧哗?”
移民营官吏急忙解释,黄宗羲同样不敢造次。
他是刘宗周的弟子,在京城算是混得开。就是面对皇帝,也敢上去怼一怼。
但是在移民大营磨了一个多月,他的心气下降了许多。面对马懋才这个有实权的巡按御史,压着怒火说道:
“非是黄某闹事,实在是这些庸官欺人太甚!”
“我潞藩的移民船只,一个月都没装满。”
“这一个月能行多少路,耽误多少钱财?”
忿怒地指责移民营的官员,认为他们无能。
移民营官吏脸色涨红,却又难以反驳。他们不是出身吏员、就是从武官转任,面对黄宗羲这位士子,天生抬不起头来。
但是马懋才却不能任由黄宗羲诋毁他们,指着为首的一位官员,正色道:
“黄先生说话要慎重,你眼前的正九品掌事,是移民营最优秀的官员之一。”
“他是连续三年评价为优,从吏员超擢为正九品官员。”
“不能因为你的事情没办好,就说他是庸官。”
这个评价,让眼前的掌事眼都红了。先前对马懋才的抱怨,顿时转为感激。
身为一个正九品官员,如果他被黄宗羲打上庸官标签,以后的前程就难了。
马懋才为他说话,是在为他正名。
黄宗羲虽然不知道连续三年评优有多难,但他知道每一个被超擢的都不简单。
听到马懋才这样说,他向掌事赔了一礼,道歉道:
“是我说话太冲,向这位兄台赔罪。”
“但是潞藩的船队实在耽搁太久了,占着码头你们也嫌烦。”
这话说得在理,马懋才就是因此插手这件事的。
沧州这三年虽然修了许多码头,但是一直被潞藩占用也不是事儿。他向黄宗羲道:
“你把潞藩的招募措施拿给我看看。”
“咱们商讨一下。”
又招呼来田见秀,让他一起参与。
在熟悉移民事务的马懋才看来,潞藩招募不到移民,一定和政策有关。
没见南安伯国同样是新开辟、而且和潞藩同在婆罗洲,他们招募移民就有很多人应募。
黄宗羲把潞藩对新移民的条件取出,马懋才只是看到第一条,就皱眉道:
“黄兄,你这来沧州招募移民,怎么第一条写的是公士以上优先、公士和军士分配一样的土地。”
“咱们这移民大营的灾民有很多公士吗?你这一条是给谁看?”
秉承着对士人的优待,黄宗羲坚持给公士至少等同于军士的待遇。
但是这实在不讨好,很多灾民在听潞藩宣讲时,听到公士和军士待遇一样好,就没有兴趣听下去。
田见秀对此都说道:
“黄先生,你这对公士,和对军士的待遇一样好,实在太伤人心了。”
“若我是移民营的灾民,一定不会选潞藩。”
黄宗羲这就好奇了,询问道:
“公士和军士一样优待,怎么就伤人心?”
“再说我们对军士的政策和其他领地一样,都按方里分地。”
田见秀抿了抿嘴,见马懋才点头鼓励,这才大着胆子继续道:
“军士要世代服役,一直有人当兵,公士却不需要。”
“公士和军士一样待遇,你说人们是愿意当公士,还是愿意当军士?”
“长此以往,潞藩还有谁愿意当兵,你们在南洋能站稳脚跟?”
“我是移民我也不会选潞藩,你们太不注重军人了!”
黄宗羲仍旧有些糊涂,不解道:
“潞藩三护卫不缺人,招这么多兵做什么?”
“婆罗洲根本没有能打的土著,现在的兵力就能收拾他们。”
马懋才闻言摇头,觉得黄宗羲实在是书生气。
田见秀也有些想笑,但他抿着嘴道:
“收拾了土著之后,盗匪呢?”
“潞藩是方千里的大国,你们总不会以为不会出现盗匪吧?”
“何况南洋还有海盗,甚至有荷兰等国敌对。”
“你们不看重军人,他们为何卖命?”
“内忧外患的时候,难道就靠着朝廷出兵救援?”
黄宗羲听得怒火升腾,不但没有反思,反而大声抱怨:
“给军士分地还不够,难道把公士的田也给他们?”
“这些当兵的,真是得陇望蜀,难道要让士人的地位低于他们?”
埋怨军士不知感恩,竟然对公士待遇不满意。
田见秀听得目瞪口呆,万没想到黄宗羲这样想。
倒是马懋才作为士人,对他的心态有些理解。
毕竟大明文贵武贱太久了,很多人眼中军士的地位都远远士人。
不过理解不代表接受,马懋才道:
“得陇望蜀是人之常情,陛下提出的五层需求理论,就是一层一层递进。”
“军士在满足生存需求后,自然想要获得尊重。”
“你让不服兵役的公士和军士同等待遇,他们自然不满意。”
“灾民们的出路大多是当兵、想着去海外成为世袭军士,你这样对待他们,他们当然不应募。”
“想要多招募移民,就必须改变这点。”
陕西人是好兵员,这在孙传庭的秦军、还有东宁军成军立功后,已经得到世人公认。
就连郑芝龙之所以开出好条件来沧州大营招移民,就是为了弥补陆战劣势。
从陕西来到沧州的移民,也把当兵吃粮视为出路。他们在陕西就被编入军民户,在如今这种走投无路的境地下,对加入海外卫所也不排斥。
黄宗羲拿出明显偏向士人的政策,他们当然不喜欢。
在马懋才把这些揉碎了说清楚后,黄宗羲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失误,有些懊恼地道:
“老师当初就说我对士人太优待,权利和义务不统一。”
“现在看果然错了,灾民中也有明眼人。”
这番话语,听得田见秀嘴角抽搐,知道黄宗羲仍没有正视灾民:
出身底层的他,知道这些灾民虽然见识没有士人多,但是谁好谁坏、他们还是能感觉出来的。
黄宗羲为潞藩制定的政策明显偏向士人,有见识的灾民自然不舔着脸上去。
——
马懋才在指出黄宗羲政策的缺陷后,才说道:
“现在潞藩重士人的名声已经传出了,一时难以扭转。”
“但是公士什么都不做就和军士一样待遇是不行的,不如你修改一下,加个附加条件——”
“公士只有在卫学教学至少三年,教导出十个秀才,或者十个甲等、一百个乙等的卫所子弟后,才享有军士待遇。”
这个建议提出,田见秀顿时称妙。
他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知道很多底层人士和他一样,非常敬重读书人。
有公士愿意传授知识,他们当然不介意公士享有军士的待遇——
毕竟说到底这些待遇是潞王给的,其他人享受好处后,自然不会反对。
甚至,这还能增加一些潞藩的吸引力:
潞藩的卫学有士人,能把子弟教导成才。
黄宗羲急着补救,想把人招满了赶紧走,听到这个建议当即同意:
“这个办法很好,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公士想享有军士的待遇,就得做出功绩。”
把这一条加入,他又感叹着道:
“我听京城传来的消息说,皇上打算改革南北中卷,把凤阳府之外的内地划分南北,边疆和海外塞外划归中卷。”
“今后藩国也有进士名额,这卫学确实得注意。”
这是京城这段时间的热门消息,在滁、和二州因为分卷闹出归属争议后,皇帝决定重新划分南北,把中都凤阳府之外的地方,划归南卷北卷。
只有云贵等边疆地区、还有海外塞外,仍旧留在中卷,作为对这些地方士子的优待。
田见秀听得眼前一亮,当即道:
“辽南怎么算?”
“会不会划在中卷?”
黄宗羲肯定地道:
“整个辽东都在塞外,当然会是中卷。”
“但是辽东以前依例附顺天府乡试,不知道会不会独立出来。”
田见秀笑着说道:
“一定会从顺天府独立的。”
“现在辽东已经设了辽西、辽南两个军民府,完全收复后还会再设几个。”
“据说陛下打算在平定辽东后,设立辽宁承宣布政使司,如同内地的十三布政司一般。”
这个消息,在辽东已经传得很广,京城很多官员都知道。
所以辽东土地券的价值,才会一路上涨,因为这块地方将来会被视为内地。
在得知未来的辽宁有可能划入中卷后,田见秀都对将来定居辽宁更是乐意。
甚至想传出这个消息,吸引更多的文化人——
他老田也是有追求的,不满足于只招募灾民。
然后马懋才又给黄宗羲支了招,那就是突出潞藩的文化优势,宣扬有多少举人、秀才。
如果将来潞藩能考上几个进士,那就是最好的宣传。
同时,还要向灾民宣扬华侨身份和双重国籍,告诉他们藩属国的公民同样可以是大明公民。
如此就能减少去海外的抵触心态,让他们知道即使到了海外,仍旧可以是大明子民,不会被视作弃民看待。(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68532/2837496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