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将领的任务就是送士兵去死
推荐阅读: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小轩窗,玉珠忙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炮火弧线 重生之资本传奇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对朝廷只是一次会战,但是对我来说,这就是决战啊!”
同样翻看着朝廷发来的记录,杨嘉谟感叹道。
作为辽南总兵,又立下了诸多功绩。他在抵达牛庄前线后,毫无疑问地被朝廷任命为前敌委员,和其他委员一样有知情和决策的权力。
朝廷发给前敌委员会的记录,自然有他一份。
虽然知道朝廷对自己的期望不大,但是杨嘉谟自己却不这么看。
他心里想的就是打好这一仗。避免朝廷觉得自己不中用,换其他人代替。
同时看到记录的还有卢象升,他现在是辽南镇的护军。
看着皇帝对一次性军队和新军队的评价,卢象升有些明白了,朝廷为何急着派这支军队到前线:
“这是要验证速成新军的战力,决定以后的军制啊!”
“难怪朝廷如此不恤士卒,还派杨嘉谟为统帅。”
对杨嘉谟这个总兵,卢象升是很有意见的。
此人打仗是有一套,但是不恤士卒、漠视人命,让卢象升这位禀承儒家仁义理念的臣子,对此很不喜欢。
只是如今看到皇帝和群臣的对话,卢象升才明白皇帝和朝堂诸公与杨嘉谟没什么两样。他们选杨嘉谟为将,就是把辽南新军当成了消耗品——
这支军队的作用,就是消耗建虏,一换一朝廷会很满意、二换一也不介意。
只要不出现溃败,伤亡了朝廷会补充。阵亡一万之后,朝廷会再补上一万。
如此把人命当成消耗品,卢象升情感上无法接受,理智上却知道这样做是对的:
大明相比建虏,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人力和军械。
这种策略把大明的优势发挥到极限,用持续的消耗,耗死建虏这个强敌。
否则一直任由建虏威胁边境,大明的损失会更大。
前两年一直聚集军队保卫长城的情况,他是不想再经历。
所以,卢象升左思右想,最终长叹一声,没有对此发表意见。
甚至还想起了一句话,那就是皇帝说过的:
“将领在战场上最大的任务,就是如何更高效地送士兵去死。”
“最大的仁慈是取得胜利,让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
这番话听着刺耳,但是细细想来,却是颇有道理。
将军都难免阵上亡,更别说普通战士。
对于将士来说,马革裹尸算不上什么,只要能取得胜利、得到足够的荣誉和奖励。
卢象升此时,就决定自己一定要尽全力取胜,这样才能对得起即将死去的兄弟:
“都说慈不掌兵,我终究还不是合格的将领啊!”
感叹着这句话,卢象升收起了心中的一点不忍。
同时也认识到在这样的作战模式下,自己的天雄军已经落后,属于皇帝所说的一次性军队:
“天雄军是我从大名府一带的民众中招募而来,军中许多士兵是同乡、亲人、朋友。”
“他们聚在一起,作战时固然齐心协力,但是一旦失败,就可能家家戴孝。”
“以后不能再这样练兵,必须把他们分开。”
想到这里,卢象升就不由得庆幸,这次只带了一万人。
如果把天雄军全部调来了,在战场上一次性打光,他的心血白费不说,以后也无颜去见大名府乡亲。
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深刻的认识,卢象升这位初上战场的巡抚,开始发生蜕变。
——
对面,建虏同样对这一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六月的时候,黄台吉就寻求和明军决战,击败眼前的关宁军。
但是牛庄前线的关宁军却就是不和他大打,只是在战舰和营寨的火炮保护下,小股出来作战。
最初黄台吉还派人去绞杀,后来认识到明军在练兵、小股军队的实力快速提升后,很快制止了这种行为。
到了现在,牛庄一带已经很久没有交战。这也是孙承宗认为关宁军的战力难以再次提升的原因。
双方都已认识到,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决战,否则继续对峙,就是在相互消耗而已。
建虏撑不起这种消耗,因为前面两年,他们都没有抢到足够的物资。
大明倒是耗得起,但是朱由检不愿耗下去——
再过一月,就要准备入冬。如果在前线留五万人,朝廷就要在结冰前,运送五万人过冬的物资到前线。
那消耗的钱财实在太多了,生产和运输压力也太大。
朱由检宁愿让关宁军和建虏厮杀消耗掉,也不愿在冬季白白养着他们在前线。
双方都有意之下,促成了这场决战。
海州卫是辽南四卫之一,也是驿道上的重要节点。
从这里前往辽阳,路程不到百里。
只要收复海州,大明就能从这里,威胁建虏腹地。
天启年间袁可立和毛文龙收复辽南,就是被卡在了这里。
建虏在海州不仅安排有军队留守,还有人丁屯垦。在朝鲜被打死的额驸扬古利,就有屯丁在这里。
如今明金双方在牛庄一线交战,黄台吉对这个地方自然很重视。不但堵塞了海城河,让大明战舰难以前去。还安排代善率两红旗,专门守御这一带。
关宁军曾从牛庄出发,沿海城河向海州修寨。却因为没有舰炮保护,被建虏新铸的红衣炮摧毁。
如今辽南镇北上,再次威胁这里。
“打下海州,疏通海城河。”
“辽南就能安稳了!”
用望远镜远远看着,杨嘉谟很明白这一战的意义。
打下海州,把海城河疏通供战舰通行,这条河南面的土地,就能完全恢复。
它不但包括辽南,更重要的是辽河两岸——
这些土地被皇帝优先分配给了前线将士,关宁军对此同样很热切。
这也是朝廷决定发起海州之战的原因,前线呼声强烈。
辽南的士兵都被分配了土地,同关宁军一样对打下海州很热心。
率领第一旅和第四旅主力的杨御蕃道:
“大帅,什么时候出兵?”
“末将请打头阵!”
杨嘉谟看了他一眼,却没有给出准信,而是看向率领第二旅和第三旅主力的陈继盛,询问这个人道:
“毛帅怎么样了?”
“什么时候过来?”(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68532/2837495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