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我在异世召唤全史名将 > 第1208章 瑞州北上,朱厌朱棣投孟!

第1208章 瑞州北上,朱厌朱棣投孟!


“朱公倒是精明,三倍市价买铁,却要我们出人力运到大玄,这账算得比镇国公麾下那位沈万三会长还精啊。”

    蔺相如接过账册细细翻看,忽然轻笑一声。

    “城外的黄巾军撤了?”

    赵雍却没接话,只是看向站在一旁的赵奢。

    “回族长,朱棣已将大营后移十里,还派了亲兵送来百车粮草,说是‘赔罪之礼’。”

    “斥候来报,他们的粮道已经转向北方,看架势是要往北去。”

    赵奢抱拳回话,他甲胄上的锈迹还没来得及打磨,那是连日攻城留下的印记。

    “这朱重八倒是会做人。”

    “也罢,苏夜那小儿的探马都摸到瑞州边界了,再跟黄巾军死磕,反倒让旁人捡了便宜。”

    赵雍这才缓缓点头,将佛经推到一旁。

    “黄巾使者带来的消息,诸位都听到了。”

    “朱元璋在大玄北部吃了大玄唐国公府那位次子李世民的大亏,损失惨重,如今急需咱们腾出手来帮他分担压力,诸位怎么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厅内众人。

    下首赵雍的本族大将平原君赵胜第一个站起,腰间的玉佩随着动作轻响。

    “族长,依我看,当借道北上!”

    “苏夜在乾州得了大乾皇城数百年的底蕴,囤积的粮草超过数百万石,兵马加上顾太师以及那些大乾的降兵,如今的乾州甚至拥兵超过五十万,完全够打一场大规模会战!”

    “若让他安稳消化乾州这座大乾核心之州,则下一步必取瑞州,不如咱们趁他另外一部分主力被如今的武州牵制,先行北上炎州断他后路。”

    这位以养士闻名的战国公子,说话间总带着几分慷慨激昂。

    “借道潞州不难,孟章与咱们有旧,但大秦王国那边怕是麻烦,听说大秦主政之一的李斯最是严苛,当年秦国变法时定下的‘借道之法’至今沿用——凡借道他国者,需缴‘过境税’,每兵每日五钱,每马十钱,还要抵押人质。”

    “咱们五万骑兵过去,光是过境税就得花掉半年军饷。”

    但是一旁同为赵家本族大将的赵奢听了赵胜的话之后,却是眉头紧锁。

    他说的“五钱”是秦国的货币单位,一钱约合如今的一文钱,而大秦王朝如今制定的《境内法》中,确实有“客兵过境,以人计费”的严苛规定。

    但此时一旁的蔺相如却是慢悠悠开口。

    “李斯虽严,却重利,咱们可以许他‘盐铁互市’——瑞州的铁换大秦的井盐,再让赵胜公子带着珠宝去拜访如今的秦国相国吕不韦,那位现任大秦相邦最爱收藏青铜器,咱们把祖传的青铜爵送他,保管一路畅通。”

    吕不韦是同样是如今大秦王朝当中的主政之一,并且以“奇货可居”闻名,其在大秦依旧权势滔天,信奉“以利合者,迫穷祸患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相收也”的处世之道。

    “就这么办!赵奢,你领三万飞骑为先锋,沿潞州古道北上,沿途每隔三十里设一‘烽燧’,白日举烟,夜晚举火,遇敌则连举三烽,务必确保粮道安全。

    赵雍凝眉思索了一会儿,便当机立断拍了拍案几,终于下定主意。

    “蔺相如,你留镇瑞州,调拨粮草。”

    “记住,按‘人日食二升,马日食三斗’的标准准备,沿途要避开沿途一些大乾遗留下来的皇庄——那些皇庄的庄丁都是退役老兵,手里有弩箭,咱们现在犯不着惹麻烦。”

    众人领命退下时,赵雍忽然叫住赵胜。

    “把你那些门客里擅长辩术的带上,去潞州见孟章。”

    “告诉他,当年他在潞州之战中丢失的‘破阵鼓’,我赵家找到了,此番借道,就当物归原主。”

    那面破阵鼓是黄巾军的信物,当年孟章率部突围时遗失,如今送还,既是示好,也是提醒——大家都曾是太平教的弟兄,这点香火情不能断。

    而此时黄巾军北向云阳城外的黄巾军大营里,朱棣正对着一幅舆图发愁,案上的铜爵里还剩着半杯浊酒,是他昨晚得知停战消息时留下的。

    “少渠帅,大玄来的信使到了,说是主公亲笔墨书!”

    营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亲卫掀帘而入。

    朱棣连忙接过蜡丸,用匕首挑开时,一股熟悉的墨香扑面而来——那是朱元璋惯用的松烟墨,带着淡淡的松节油气味。

    信纸是糙纸,上面的字迹力透纸背,还能看到几个被墨点盖住的错别字,正是老朱那标志性的“军汉体”。

    “老四见字如面:瑞州停战甚好,赵雍那老小子是头犟驴,能让他松口不易,你且整顿兵马,即日北上入潞州,听孟章调遣。”

    “记住,孟章是你长辈,当年在潞州之战救过你大哥的命,见了面要行晚辈礼,不可放肆。”

    信纸开头的语气还算温和,到了后面却突然严厉起来。

    “前不久折了五千精锐,常遇春断了条胳膊,现在大玄主力抽不开身,你现在带的这三万偏师,是咱家眼下唯一能调动的机动兵力,务必给老子长长脸面!”

    朱棣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发白,他知道父亲的脾气,信里没骂娘,已经是天大的宽容。

    “少渠帅,弟兄们都收拾好了!粮草够吃三个月,甲胄也让铁匠补好了,就等您下令开拔!”

    就在这时,营外传来厉虎的大嗓门。

    走进帐内的厉家三兄弟,个个身上都带着伤,厉鹿胳膊上缠着浸过麻油的布条;厉羊腰间的箭伤刚拆了线,还在小心翼翼地避免用力;唯有厉虎精力旺盛,正把玩着一把新磨的环首刀,刀鞘上还挂着个铜铃,走起来叮当作响。

    “少渠帅,真要去投孟章?”

    “那老小子当年总说主公太狠,现在见了咱们,指不定怎么拿捏呢。”

    走进大帐的厉虎挠着头,有些不情愿的抱怨道。

    “父命难违,再说孟章虽与咱家分道扬镳,但毕竟都是太平教出来的。”

    “当年张角师公传教时,讲究‘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咱们头上都裹过黄巾,这点情分还是有的。”

    朱棣悠悠叹了一口气,将信纸拍在案上。

    “厉虎将军,明日一早整顿兵马,咱们撤出瑞州城外的营盘,往东北的潞州方向开拔。”

    “厉羊将军,你带探马先行,去跟潞州黄巾军的前哨接洽,就说‘大玄黄巾朱棣,奉父命前来投奔孟总帅’。”

    他想起父亲信里特意嘱咐的“香火情”,忍不住笑了笑——当年黄巾军刚刚在潞州起义的时候,孟章是先锋大将,朱元璋只是个管粮草的小卒,这声“前辈”确实该叫。

    “少渠帅,潞州多山地,咱们的骑兵不好展开,要不要让斥候先去探路?按兵法当说的,‘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就在这时,厉鹿忽然开口,这些年厉家兄弟虽在战场打滚,却没忘了跟着军中先生学兵法。

    “早就安排好了,孟章派来的向导已经在营外等着了。”

    朱棣挑了挑眉毛,手中指向舆图。

    正说着,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比寻常战马更显剽悍。

    “少渠帅!朱厌将军到了!带了五千精锐骑兵,说是主公派来的援军!”

    帐外的亲卫一脸欣喜地跑进来禀报。

    听到这话,主位上的朱棣的眼睛顿时一亮,连忙起身迎出帐外。

    只见营门口立着个铁塔般的汉子,身披亮银甲,手持一柄看起来就沉重无比的天倾白首棍,腰悬两柄短斧,胯下黑马打着响鼻,正是朱元璋前不久刚刚收服本家大将朱厌。

    此人是朱元璋的远房侄子,据说天生神力,甚至曾经还一度在大玄战场上与李元霸硬碰硬了几招。

    “四公子!”

    “主公怕您人手不够,特意让我带五千‘三千营’骑兵前来助战,这些弟兄都是从卫所里挑的精锐,每人配两匹战马、三石弓,还有十支穿甲箭!”

    朱厌翻身下马,抱拳行礼时甲胄碰撞作响,他说的“卫所”是如今朱元璋麾下的一种军制,士兵平时务农,战时为兵,算是兵农合一的古老制度。

    朱棣看着朱厌身后的三千营骑兵,个个腰杆笔直,甲胄锃亮,腰间的箭囊鼓鼓囊囊。

    他认得这种“三千营”的装束——头盔上插着红缨,甲片用铜钉固定,正是大玄黄巾军最精锐的配置,比他麾下的普通步卒高出三个档次,亦是朱元璋手中为数不多能够拿得出手的精锐。

    “有劳朱将军了,咱们正准备开拔,有这五千三千营精锐,咱们到时候在潞州说话的声音都能大一点了!”

    朱棣有些眉开眼笑的拍了拍朱厌的胳膊。

    兵分两路三日后的清晨,瑞州境内出现了两道截然相反的兵锋。

    赵奢率领的三万赵家骑兵率先出发,沿着云阳城北的官道向潞州行进。

    骑兵们都换上了紧身的胡服,这种“胡服骑射”的装束,窄袖短衫,皮靴裹腿,比中原的宽袍大袖轻便得多,马蹄裹着麻布,行过之处几乎听不到声响。

    而这也正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精髓,《荀子议兵篇》中记载的“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而赵武灵王却同样依靠先进强大的赵边骑,接连灭了频繁“骚扰”赵国的中山国,让其成为赵国的“国中之国”,之后又在大将廉颇的带领下,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国技击之士,一时声名大噪。

    此后,赵边骑更是成为了战国后期唯一能够与秦国锐士相抗衡的特种部队,尤其是在阏与之战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秦锐士第一次大败给了赵边骑:秦军死伤人数多达十万,而赵国边骑的伤亡人数不到一万。

    “传令下去,按‘五十里一驿,三十里一燧’扎营!斥候前出十里,遇异常即刻举烽!”

    此时的赵奢勒马立于高处,看着队伍像一条黑色的长龙在山谷间蜿蜒,忽然拔出长剑指向北方。

    他身后的亲兵立刻取出“令旗”——这种用不同颜色代表指令的旗帜,红色代表急行军,黑色代表扎营,白色则代表警戒。

    随着令旗挥动,队伍中响起一阵清脆的铜铃声,那是骑兵们互相传递信号的方式,比号角更适合在山地使用。

    “三万骑兵,每日需粮六十石,马料九十石,加上沿途损耗,到炎州至少需要三千石粮草,得让赵余再征调二十艘漕船,走沁水北上,这比陆路运输节省三成人力。”

    (根据汉代边境戍卒口粮标准,每人每日约1.8斤(约2.25小石),三万骑兵每日需消耗约5.4万斤粮食,按汉代大小石换算比例(10:6),每日需60大石。)

    蔺相如站在云阳城头,望着远去的骑兵背影,手里捏着一本账本,默默计算着粮草消耗。

    他说的漕运之法,源自“水运者,利在舟楫,省于人力”,是古代大军远征最可靠的后勤保障。

    而在另一边,朱棣的黄巾军也开始拔营。

    五千骑兵牵着战马走在前面,马蹄裹着麻布,避免在石板路上发出声响——这是“潜师夜渡”之法,哪怕是白日行军,也要尽量隐蔽行踪。

    朱厌带着五千三千营断后,亲卫们正用猪油擦拭弩机,这种保养兵器的方法,据说能让弩机在潮湿天气里也保持灵敏。

    “少渠帅,孟总帅派来的迎接队伍到了,领头的是近段时间以来潞州军大出风头的大将蓐收将军!”

    不久之后,前方的探马回报。

    “走吧,咱们去会会这位黄巾前辈。”

    朱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正了正腰间的佩剑,对朱厌道。

    秋风卷起路上的黄叶,打着旋儿飞过马蹄,朱棣望着远处山口飘扬的黄色大旗,忽然觉得父亲的安排或许另有深意。

    赵雍带着赵家军北上袭扰苏夜乾州的西面门户炎州,自己则率部入潞州合兵孟章,这两路兵马看似各走一方,实则像两把钳子,正慢慢朝着苏夜的地盘围拢过去。

    “少渠帅,您看那山口!”

    厉虎忽然指着前方,朱棣抬头望去,只见山口处站着一队人马,为首的将领穿着黄色战袍,腰间挂着块“龙骧总帅”的令牌,正朝着他们拱手行礼。

    “少渠帅,该上前见礼了。”

    “记住主公的话,客气些,咱们在人家的地盘上,可得守规矩。”

    一旁的朱厌碰了碰朱棣的胳膊。

    朱棣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催马向前——潞州的风,似乎比瑞州更烈,吹得他的战袍猎猎作响,也吹起了他心中新的战意。

    这一路北上,或许比在瑞州攻城时,更要步步小心!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67086/2837466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