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42章 希望他们幸运

第1642章 希望他们幸运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京城,火炬实验室。

常浩南食指漫不经心地滚动着鼠标滚轮,看着屏幕上的惊悚标题如流水般划过。

“经济全球化之死?华夏出口管制重创绿色未来!”

“新铁幕降临!关键材料断供预示科技冷战时代!”

“Co-C-hBN禁令:扼住新能源咽喉的华夏之手!”

……

一条条哀鸿遍野、仿佛世界末日降临的报道,字里行间透出无法掩饰的惊惶失措。

常浩南半是无奈半是讥讽地摇了摇头——

如果只看这些报道,就好像是华夏率先动用行政手段、悍然破坏全球科技产业的合作根基一样。

他们享受着全球化红利时理所当然,一旦规则不再完全由其掌控,便立刻祭出“铁幕”、“冷战”这类充满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词汇,指责受害者“破坏规则”。

“虚伪。”

他低声吐出两个字,关掉了几个充斥着悲观的网页。

冷笑归冷笑,常浩南的内心倒是毫无波动。

Co-C-hBN类材料这张牌,是他布局已久的一枚暗子。

从在Nature上发表那篇石破天惊的论文开始,他就预见到了这种战略级材料的巨大潜力和可能引发的风暴。

它不仅仅是下一代电池的“圣杯”,更是撬动全球产业格局、重塑技术话语权的关键支点。

而且,华夏手中还远不止这一张牌。

只是落子的时机未到而已。

常浩南这一次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傲慢的美国人吃到苦头,更是要通过一次标志性的胜利,来扭转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力量对比,并彻底重塑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其实这件事本来还没有特别急,但转折点在于,如今常浩南已经有了一部分给出N-S方程理论解的思路。

换句话说,聚变能源的曙光已在眼前。

而站在华夏一方的国家越多,就能越快将可控核聚变从理论变为现实,所以才需要尽快向全世界秀一波肌肉。

他绝不允许在最关键的时刻,被某些首鼠两端、畏威而不怀德的宵小在背后捅上一刀。

力量,唯有绝对的力量,才能震慑群小,才能为这关乎人类文明未来的宏伟事业扫清障碍。

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新的时代,由谁主导规则。

就在这时,电脑屏幕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新闻弹窗突然闪烁起来。

标题简洁却极具冲击力:“特斯拉-LG化学联合声明:供应链稳固供货承诺不变!”

常浩南眉峰微挑,立刻点开。

正是特斯拉与LG化学发表的那份联合声明。

他目光很快扫过那句“严格按照既定的协议和供货周期,持续、稳定地向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客户交付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

“呵——”

常浩南没忍住,笑出声来。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但会押韵。

新闻最后,是纳斯达克的开盘行情。

虽然整体来看扔有下跌趋势,但并未出现断崖式崩盘、引发系统性恐慌的势头。

应该是被这份及时的声明给暂时控制住了。

“反应倒是快……”

常浩南低声自语,但细想之下,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

这不合常理。

电池和汽车都不是玩期货的大宗商品,而是属于供货时效性很强的消费电子类产品。

对方敢做出这种等同于“保证按时足量交货”的公开承诺,意味着他们必须拥有切实、即时的供应能力,或者拥有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供应的绝对把握。

否则用不了一个月,谎言就会被无法交付的订单和堆积的客户投诉彻底戳穿,其引发的市场信任崩塌和连锁反应,将比开盘暴跌更恐怖百倍。

他们凭什么?

常浩南抄起了办公桌角的红色保密电话,拨出一个号码。

几声短促的忙音后,线路接通。

“张院士?我,常浩南。”他开门见山,省去了所有寒暄,“特斯拉和LG那份联合声明,看到了吧?”

电话那头自然是连海化物所的张韬院士。

由于火炬实验室近一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Ga-Ge(0001)上面,Co-C-hBN材料主要是由对方着手组织研发和推广。

“看到了,刚看完。”张韬的声音带着点嘲讽,“这帮老美,学得倒挺快,连措辞都抄上了。”

“不是措辞的问题……”常浩南话才开了个头,就听见对面说道: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刚才我已经复核了所有海关备案记录和我们内部掌握的流向监控。”

“结果呢?”常浩南难得地有些急切。

“无论是Co-C-hBN成品,还是关键的中间体材料,过去一年流向LG化学和特斯拉相关供应链的量都在正常商业合同范围内,绝对没有足以支撑他们大规模量产装车的异常囤积。”

“也就是说,不可能靠库存硬撑。”常浩南揉了揉眉心,“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他们已经……或者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单独合成Co-C-hBN材料的技术路线?”

犹豫片刻后,对方也对此表达了赞同。

“那张院士,最近一两年,物化所这边在Co-C-hBN的核心工艺环节,有没有出现过值得深挖的泄密风险?”

这个问题有点敏感,一般人不可能跟张韬说得这么直白。

但常浩南显然不是一般人。

而且他们俩之前就讨论过相关事宜。

电话那头,张韬似乎陷入了回忆。

过了一小会儿之后,才重新开口道:

“大概一年前保密部门揪出过一个叫付琴霞的博士后,她试图窃取部分Co-C-hBN相关的工艺文件,目标是卖给境外……只不过手法相当拙劣,甚至可以说业余,所以人还没离开研究所,就被我们锁定了。”

“另外,她弄到的正好是常院士你之前放过来的假资料,总之完全没有泄密的可能。”

常浩南也没想到,自己随意做出的准备,竟然真能有人上钩。

“这条线上还有其他人么?”

“没有。”张韬肯定道,“她的上线是通过加密网络单线联系,行动指令粗暴简单,整个布局看似花了几个月,但执行层面漏洞百出,完全不像是专业情报机构的作风,国安那边认为是一次炮灰式的试探,或者某个商业间谍组织的低级失误。”

到这一步,常浩南其实已经可以确定,泄密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剩下无非是看对方到底有没有拿到提前安排好的假信息。

“跟这个付琴霞有接触的人呢?有没有可能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利用了她接触资料的机会,窃取了其他信息?”

张韬闻言发出几声苦笑:

“这个调查范围可太大了……连海所毕竟不是全封闭管理,日常科研交流、学术访问、学生进出……人员流动是常态。特别付琴霞出事那会儿,正好是研究生毕业季,人来人往,情况更复杂。”

“安全部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排查,最终只能确认真正掌握完整Co-C-hBN合成路线的核心研发团队,包括我在内一共二十四个人,背景、行为轨迹都反复核查过,绝对可靠。”

电话里沉默了几秒,常浩南能想象到张韬在另一端紧锁眉头的样子。

“哦,对了!”

突然,后者像是想起了什么补充道:

“当时和付琴霞在同一个课题组办公室的,还有一个叫林涵的硕士生,这个人自从毕业之后就一直失联,有说法是她自行申请出国深造去了……不过后来也没发现任何支持进一步调查的证据,包括付琴霞本人也不认为这个林涵涉及此事。”

一个刚毕业的硕士生,在付琴霞行动前就“恰到好处”地离开,然后人间蒸发?

这巧合未免太刻意了些。

从调查的角度,没证据确实不好往下查。

但常浩南不是安全部门,考虑问题不严格依赖证据。

“张院士,我们料敌从宽。”常浩南沉声道,“假设这个林涵,就是付琴霞背后那只更隐蔽的手,是真正的‘暗桩’……”

张韬找了个空当打断他:“林涵只是个硕士生,研究课题和Co-C-hBN材料研发组八竿子打不着,根本没机会接触到相关实验室和数据库……就算她真有问题,也只能接触到付琴霞偷走的那份假资料,能有什么用?”

听到这里,常浩南的心思已经活泛起来。

那可太有用了。

“被付琴霞拷贝走的,包括假资料的哪些部分?”

为了保证真实性,即便是假资料,常浩南也准备得非常完整。

一个人不太可能全都拿走。

张韬回忆道:“主要是‘单分子阵列激光编程设备’的操作原理简化版,还有……调整碳纳米管衬底曲率的一种特定调节方式,应该就这两部分。”

常浩南沉默了几秒钟,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突然,他紧绷的神情松弛下来,甚至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短促而低沉的笑声。

“呵……”

轻笑声通过听筒传到张韬耳中。

“你笑什么?”张韬有些不解。

“没什么”常浩南压住笑意,但语气中仍然有几分调侃的味道,“如果特斯拉和LG真的拿到了那份‘假资料’,还把它当成了‘真经’……”

“那我只能祝他们好运了……”


  (https://www.shudi8.com/shu/664684/2837422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