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43章 必须得上了

第1643章 必须得上了


与此同时。

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

特斯拉高级电池研发中心。

杰夫·达恩教授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口水,目光迎向会议桌对面那双蕴含着灼人焦躁的眼睛。

眼睛的主人正是他的投资人及雇主,特斯拉的灵魂人物,埃隆·马斯克

一年多以前,在特斯拉描绘的“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的宏伟蓝图和极具诱惑力的研发承诺下,达恩教授接受了马斯克的邀请,离开学术象牙塔,成为特斯拉的首席科学家。

他的第一项任务是与LG化学协作,共同攻克新一代动力电池的巅峰——基于Co-C-hBN正极材料的磷酸锰铁锂混三元锂电池。

这项技术被寄予厚望,被视为特斯拉保持技术领先、突破续航里程瓶颈、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关键。

最初的计划清晰而稳健:前期依赖从华夏进口的Co-C-hBN材料进行小批量装车验证和技术积累,同时由达恩领衔的团队全力攻关材料合成工艺,最终实现供应链的完全自主。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命运在关键处狠狠拧了一把。

好消息是,项目启动后不久,一名来自华夏年轻女研究员加入了达恩的核心团队。

她来自华夏连海化物所带着被视为无价之宝的“内部研究资料”。

这些资料给研发引擎注入了一针强效推进剂,让原本步履蹒跚的自主合成路线陡然提速。

坏消息则无需多言——

就在他们的研发进入关键冲刺阶段,距离打通全部工艺流程看似仅一步之遥时,华夏搬出了那纸精准而冷酷的出口管制令。

更让达恩头皮发麻的是,为了应对开盘即熔断的股价崩盘,特斯拉和LG化学沟通的情况下,就仓促发布了那份承诺“供货稳定”的联合声明。

这份声明如同一道紧箍咒,牢牢套在了研究团队的头上,也把他推到了马斯克这位以“结果导向”和“激进时间表”闻名的老板面前。

“杰夫,”马斯克的声音严肃,还带这些沙哑,“那份声明已经发出去了。资本市场给了我们一个暂时的喘息之机,但也仅仅是喘息。”

“现在,整个华尔街、所有的投资人、还有几万名预订车主,都在盯着我们兑现承诺……告诉我,你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让我们的电池真正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

虽然达恩早已猜到了对方此行的目的,但真正听见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脑子嗡地一声。

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我理解情况的紧迫性。但是,技术开发有它自身的规律。即使一切顺利,没有任何意外,要完成电池包级别的全套安全验证、循环寿命测试、极端环境模拟……走完所有必要的流程,确保万无一失,至少还需要……八到十个月。”

这个答案让马斯克的面部肌肉猛地一颤,眼眉也挑了起来,显然有些不满。

“我们不是已经拿到了连海化物所的一手资料么,就是林带来的那些?”他的质问略微表现出了一些攻击性,“另外我记得,去年十一月你给我的报告里,就写着电化学测试已经开始了,难道那些内容都是编出来哄我开心的?”

达恩感到额角有冷汗渗出,连忙解释:

“报告绝对真实!埃隆!电芯级别的测试确实启动了,部分关键数据,比如单体能量密度、初期充放电效率,甚至快充能力,确实非常亮眼,接近甚至部分指标超过了设计预期!”

他语速极快,试图澄清误解:

“但单体电芯的优秀表现,不等于由几十甚至上百个电芯组成的电池包也能完美运行,系统集成涉及热管理、一致性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我们现在的瓶颈,恰恰在于电芯的一致性问题!”

“一致性?”马斯克眉头紧锁,“但无论如何,近一年的拖延完全无法接受,很可能导致LG化学,连带我们的资金链都出现问题。”

他对这个在电池领域极为关键的专业术语显然有基本认知,但对其在此时凸显的严重性尚未完全理解:

“这样吧,我想看一看你们的报告。”

达恩无奈,只得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快速吩咐了几句。

片刻后,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一个身材纤细、戴着黑框眼镜、有着典型东亚面孔的年轻女性推门而入。

她把一台银灰色的笔记本电脑放在达恩面前的会议桌上,全程垂着眼帘没有与马斯克有任何眼神接触,随后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这就是林涵?”

马斯克记得自己之前见过对方的照片,但眼前人的妆容跟照片上几乎判若两人。

“对,她现在是团队的科研助理之一,对材料合成部分的细节掌握得很扎实。”

达恩一边回答,一边迅速开机,输入密码,调出一份标注着“LMFP-NMC_Phase1_TestSummary_Final”的加密文件。

屏幕亮起,复杂的图表和数据瞬间填满了马斯克的视野。

马斯克毕竟得到过物理学学位,对其中各项条目的概念基本有数,于是不再言语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一行数据和每一条曲线。

他看得极快,时而放大某个图表细节,时而在心中默算着关键参数的比例。

会议室内只剩下他手指划过触摸板的轻微摩擦声和偶尔点击鼠标的脆响。

达恩则在一旁,如坐针毡。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足足过了四十多分钟,马斯克才重新靠回椅背。

脸上非但没有看到“问题”的凝重,反而露出一丝困惑,甚至……是如释重负?

“杰夫,这份报告我看完了,数据很漂亮!”

他指着屏幕,语气却并不像赞赏:

“初始容量、能量密度、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首次库伦效率、甚至连部分滥用测试都已经做过了,所以你刚才提到的‘微小漂移’在哪里?我看到的循环曲线非常稳定!这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电芯吗?”

达恩心下一沉,心道自己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问题不在单体电芯的性能本身!”达恩迅速翻到另外一页,上面是一组更为复杂的图表,“看这里——这是我们进行小模组循环测试的电压一致性追踪数据。”

屏幕上,十几条代表不同电芯电压的彩色曲线,在最初的几十个充放电循环里,几乎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然而,随着循环次数逼近100次,细微的分化开始出现。到达150次循环时,这种分化已变得肉眼可见——

几条曲线开始缓慢但坚定地“分道扬镳”,电压差值被逐步拉大。

“看到这个分叉了吗?”达恩指着那几条开始偏离主流的曲线,“问题根源在于材料体系本身……这种特性对单个电芯的影响不大,但很可能导致电池包内部不同电芯之间的静态电压差,就像一群步伐不一致的士兵,强行绑在一起行军,时间一长,队伍必然散乱!”

“不是有BMS系统么?”马斯克又问道,“就是用来管理这些电芯的?”

达恩摇摇头:

“我们现有的BMS电压采集精度和算法,主要是针对电压平台单一、曲线平滑的传统三元或铁锂电池设计的,而磷酸锰铁锂和三元锂混合,带来了多个不同的放电平台,3.2伏、4.1伏、3.7伏……总之还需要进一步测试,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到电池的实际性能。”

马斯克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会议桌面上划着圈。

达恩描绘的图景无疑充满了技术上的说服力。

但这份技术上的审慎,此刻在华尔街那头嗜血巨兽的咆哮和公司现金流绷紧的嘎吱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杰夫,”马斯克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说的技术风险,我听到了,也理解了其中的逻辑。”

他把双手按在桌面上,散发出强烈的压迫感:

“但市场不会给我们八到十个月!投资者、消费者、我们的竞争对手,所有人都在盯着特斯拉的下一步!那份声明已经发出去了,它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产品!是实打实的、能装进车里的电池!立刻!马上!”

他挥了挥手,仿佛要驱散空气中那些看不见的技术障碍:

“想想SpaceX是怎么干的?用一次次的实际飞行来迭代、来验证!把火箭送上天,在真实的飞行环境中收集数据,改进的速度比任何地面测试都要快十倍、百倍!汽车为什么不行?”

他的语气带上了一丝不容置疑的煽动力:

“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数据都会实时传回后台,一旦我们把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相当于同时有几千上万个平台进行测试,叠加真实的使用场景,收集数据的效率肯定比实验室和试车场里更快!”

达恩张了张嘴想强调实验室可控测试与用户复杂多变、甚至粗暴使用环境的本质区别,想重申BMS算法面对LMFP-NMC这种复杂体系时的先天不足。

但对方没有给他机会。

“至于你说的那个‘分化’问题,”马斯克打断他,语速飞快,“你说它最快也要100到150个完整循环之后才会变得显著?那按普通用户三天充一次电的频率算,就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情!对不对?”


  (https://www.shudi8.com/shu/664684/2837422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