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家祖左宗棠 > 第536章:访欧

第536章:访欧


  理论上来说,与历史上不同,本位面的BMW-117确实可以被称为一款不错的发动机,但奈何其实在是一款仓促的产品,恐怕德国人自家都玩不明白。

  诸多细节问题令各设计局极为头疼,但这毕竟是那战列舰图纸鹤诸多关键技术换的,总不能真就扔在那儿不管了。

  因此,这个烫手山芋最终被西北航空设计局接手,左捣腾、右捣鼓,搞了快三年的功夫,一直到今年秋,才算是基本堪用。

  当然,这已经算是快的了,毕竟有德国人的全套技术资料和顾问,而且二战发动机也不难。

  此时,这家伙儿被称作“鸢一式”(YA1427),相较于它的老子,BMW-117,鸢式发动机已经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跟德国人的路子相去甚远,由于此前合作的液冷航空发动机公司一直是法国人,它其实还沾了点西斯帕诺的味道。

  投产的鸢一式发动机整机干重595公斤,压缩比6.8:1,最大功率1400马力,气门叠角30°,一级二速机械增压器。

  单论性能,鸢式显然并不算是差,德国人推出的BMW-117H型和英国人的一级一速增压灰背隼最大功率也都在1300马力左右。

  然而,问题是,鸢式的可靠性和产量都实在是不容乐观,标定寿命只有55~60小时,再加上太平洋战区的战场需求,液冷发动机终究是无法成为主流。

  不过,其高空性能不错,因而,最终其定位也就被放在了高空拦截机的位置上。

  另外,由于液冷截面更小,装上鸢式发动机后,战机速度提升则要更明显些。

  至于作为主流的战斗级发动机,依然是鹤系列,鹤二式(HE1419)十四缸风冷发动机正在取代鹤一式,这款发动机于1939年7月开始量产,整机干重622公斤,总排量38.92L,压缩比7:1,海平面最大功率1100马力,临界高度最大功率1300马力,一级一速机械增压器。

  相比于鸢式,鹤系列性能和产量均是中规中矩,基本与欧洲各国保持同步,而且也算是结实可靠。

  至塔拉瓦海战前,太微垣级、天市垣级、启明、太岁等舰上的舰载机基本都完成了换装。

  但从目前最新的情报来看,英国人已经开始使用新的飞机了,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军明显观察到英军的飞机变化。

  “请看,谭先生,这正是英国人的新式飞机遗骸......”在国营436厂,即容克斯公司主工厂内,一名德军中校正向着一队人介绍面前这架其貌不扬的飞机。

  “嗯,英国人这飞机长得倒是......”

  “一言难尽?”

  对于面前这群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的东方人,这些德军军官和外交官员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应,而是继续的介绍着。

  “乌德特阁下,敢问贵军是否对该飞机的发动机做了测试?”

  发问的人名为谭铭之,是联邦访欧特使团副团长,同时也是海军航空兵器处总监,正所谓海军的上级不是国防部,而是外交部,他本人在外交场合也表现的相当不错。

  特使团的主要任务是访问德国和法国,兼考察德法两国技术兵器发展。

  在半个月前,特使团自联邦西陲重镇塔什干启程,乘坐飞机,经布哈拉苏丹国和希瓦王国飞往阿塞拜疆。

  今年春天,由于苏俄红军一心要打圣彼得堡,以及英国远征军的行动,红鹰军团便在志愿军总司令部的指示下向南方行进,策应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动,攻占俄国最重要的石油基地——巴库。

  英德两国在阿塞拜疆境内爆发了相当规模的会战,伊朗和士耳其两国均站在英国一方,导致匆忙赶来的红鹰军团损失惨重,险些没能守住巴库。

  而现在驻扎在阿塞拜疆的是红鹰军团下属的一支战术集群,由两个山地师、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和两个独立装甲营组成,同时还布置有大量的高射炮。

  8月初,两国又碰了一回,这次准备充分的红鹰军团一举歼灭英军五干余人,至此英军便转变了方向,不再指望打陆路进攻巴库,而是改由持续的战略轰炸以及特种作战(现代意义上的)来破坏油田。

  大批的英美轰炸机进驻法属叙利亚,以大马士革为中心展开轰炸,由于战略轰炸以及此前的战争破坏,巴库油田和炼油厂的产能大幅下降,仅剩25%,但恢复速度很快,根据德国人所说,巴库油田的产能可以恢复到50%以上。

  只不过,德国人的油料供应情况如何并不为人所知。

  随后,使团又经陆路来到基辅、再乘坐飞机来到了柏林,沿途还顺便考察了一下俄国境内的铁路情况——

  中欧双方正打算修建一条更靠南方的亚欧大陆桥。

  在柏林进行了两天的例行访问后,特使团开始奔赴各地考察德国的工业,空军和高精尖技术是重点,而海军和陆军就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了,要么看不上,要么用不到。

  “英国人的发动机设计很是独特。”谭铭之与随行人员仔细翻阅了德国提供了检测报告。

  “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恩斯特·乌德特中将,红空军航空兵器委员会委员、第三工作处处长,也是一战时期的德军王牌飞行员,不过,由于这位的作风问题,其在红空军中并不算顺利,但至少在他自己看来,也还算不错。

  在一阵东拉西扯之后,双方进入了正题,谭铭之单刀直入,道:“我们还是直接商量采购的事情吧,你们评估得怎么样了?”

  “都是值得考虑的。”对方微微一笑,“不过一些东西取决于外交人员的努力。”

  很显然,德国人也很清楚,此次访问,外交协定是头等要务,军事交流反倒是次要的。

  但现在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两国在之前已经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这显然还是不够的,两国需要在除了同盟外的政治、贸易、军事方面达成更进一步的协定。

  然而,这场会议却并不在柏林,而是放在了巴黎,个中意味,不言而喻。

  不过,不论怎么说,显而易见的是,双方的诚意都取决于双方在诸多外交事务上的配合是否足够默契。

  特使团提出的技术引进条目有很多,虽然德国人表示最终要看外交洽谈结果再决定出售与否,不过前期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尤其是一些不敏感的内容,如机床设备等,可以直接洽谈结果。

  在这其中最核心、也是与军事密切相关的部分即是高性能发动机和尖端电子产品,至于其他的,倒也都无伤大雅,美国人的坦克大炮没什么好担心的,无非是产能问题,但太平洋上又能放多少?

  怕是还不如一部无线电话机的优先级高。

  发动机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坦克发动机,一个是航空发动机,二者都是关键的心脏部件,越强越好。

  航空发动机上,国防军现在其实不怎么抱希望,液冷发动机在太平洋的发展前景不佳,而风冷发动机,德国的水平并不比中国高多少,恐怕并不值得。

  不过,坦克发动机倒是还是有搞头的,德国人手头上符合要求的发动机有三种。

  一是迈巴赫HL174,V12液冷类型,转速每分钟3000转时输出450匹马力。

  二是迈巴赫HL157,V12液冷类型,转速每分钟3600转时输出550匹马力。

  三是迈巴赫HL210,V12液冷类型,转速每分钟3000转时输出650匹马力。

  最强大的HL210就是老虎之心,历史上被用作虎式坦克的发动机,这台结构紧凑的发动机能够输出650匹马力,足以驱动沉重的坦克达到一个可观的速度。

  不过,本位面这型引擎进度要稍显落后,原因倒也简单,现在德军对于重型坦克的需求不高,不像原时空那样,南边一个夏尔,东边一个KV,西边一个玛蒂尔达,卷着卷着就卷上去了。

  而现在,T-34对于德国人来说就已经完全够用了——

  使团在昨天即参观了红军装备的五号坦克,也就是德国版的T-34,俄式工程、德式加工,这款由俄裔设计师科什金设计的坦克表现极为出众,而且由于本位面德国人不缺稀有金属——乌克兰拥有丰富的矿藏——很多坑爹的设计也就没了。

  这辆坦克完全实现了防护、机动与火力的平衡,纵览全球,尚无敌手。

  而再回到原题,现阶段迈巴赫HL210属于德国人自己都还没用上的顶级科技,显然是不可能的,迈巴赫HL157估计也不大可能,恐怕只有迈巴赫HL174可供选择,而具体报价则还需等待进一步的商讨。

  除了各种发动机,和军事密切相关的即是诸多电子和精密设备上了,小到野战无线电通话机,大到舰载雷达,德国人在这方面建树颇丰,与英美相比也算是各有干秋。

  无线电通话器之类的倒也不算是紧迫,国防军现如今自研的三九式无线电话机,重17.7公斤,工作频率36MHz,语音通话距离4干米,电码发讯距离15干米,性能基本堪用,只是产能不足,重要技术兵器所需的设备显然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因而陆军希望能够向德法采购一批,以加快装备进度。

  而在雷达等方面,德国人在水面舰艇方面也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可靠产品,基本都在试验阶段,倒是陆军和潜艇部队有些不错的装备。

  谭铭之从对方手中接过介绍手册,其中的内容确实值得称道。.


  (https://www.shudi8.com/shu/657774/2837533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