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家祖左宗棠 > 第542章:重装矛头

第542章:重装矛头


  守势如此,而攻势如何?

  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陆军最初对于太平洋战争的模式并不适应,思路依然是站在大陆作战的角度来的,而海军陆战队则不同,海军陆战队认为兵不在多,贵在精。

  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左念微的支持,最终的成果便是如今摆在左念微面前的——

  教导第7师和教导第8师

  第7师是装甲师,第8师则是半机械化半摩托化步兵师——当然,由于二战的背景下,装甲师和机械化师之间的差别相当的模糊,或者说许多装甲师其实更符合机械化师的概念,因此第八师的正式名称还是机械化教导师。

  两支这样的部队配合现有的步兵师,即可实现高低搭配,常规步兵师或者摩托化步兵师作为主力,而重装师作为攻坚矛头。

  而在结构上,两者也并不复杂。

  第七师以一个装甲团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为核心,第八师则以两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为核心。

  师本部均由师部、特务连、宪兵队和通讯连组成,主要装备一些特种机动车辆(Sonderkraftfahrzeug,也就是SdKfz)和军用越野车,用以保证师本部的需求;

  勤务单位各有不同,但大体上仍辖有辎重团、野战补充营、医护队、邮政所、修械所等单位;

  战斗支援单位也大体上相同,且命名上也没有装甲XX单位/机械化XX单位的区别,均称作机动XX单位,包括自行榴弹炮一团、自行高炮、自行反坦克炮各一营、机械化侦察营、机械化工兵营、机械化防化连。

  唯一的区别即是侦察部队,作为师的眼睛和耳朵,第七师有一个装甲侦察营,而第八师则是一个机械化侦察连,前者包括装甲侦察连、机械化侦察连和支援连各一支;

  自行榴弹炮团下辖三种炮兵营,轻炮兵营辖有18门105mm自行榴弹炮,重炮兵营辖有18门150mm自行榴弹炮,自行火箭炮营则辖有12门七联装140mm火箭炮。

  教导师作为理想编制,自然是拔高的,第七师辖有重炮兵营、轻炮兵营和火箭炮营各一支,第八师则是两支轻炮兵营和一支火箭炮营,而实战中,大概率还是以第八师的编制为主。

  此外,第八师还有一个装甲营,装备有若干轻型和中型坦克。

  编制的改革同样也伴随了武器装备的改进,教导师也获得了大量的优秀装备。

  最主要的坦克部队上,教导师获得了全新的坦克,主力是37式庚型坦克,也配备了少量的40式轻型坦克。

  37式庚型坦克是根据欧洲战场上的一些情报而改进的中型坦克,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重量进一步提升至24吨。

  至于更先进的坦克,由于美军的坦克进展缓慢,没有压力,39式中型坦克自立项起,就将主要目标转向了欧洲,作为未来展望来分析,因而一改再改,而且是大动干戈的调整,一直到去年末彻底翻案重做,到如今尚在研制种。

  也正因为39式坦克进度缓慢,37式庚型不仅承担了实验品的角色,同时也是39式的备份,万一美国人从哪里搞来了厉害的坦克,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强化了装甲外,庚型换用了最新式的液冷柴油机,使其在重量提升的同时维持较好的机动性能。

  而坦克炮则是这一次修改的核心,通过对欧陆战况情报的收集,国防军获悉德国的新式坦克拥有非常优秀的防护能力,火炮也非常强大,因此国防军加快了新式坦克炮的研发工作。

  最终,在今年七月,汉阳兵工厂研发的42倍径75mm坦克炮得以通过,该炮初速750m/s,1000米距离侵彻深度105mm装甲。

  这门炮本身对抗T34肯定是吃力的,尤其是德国技术加持的T34,很有可能是三十吨样车,如果是这样的话,它自己恐怕也不能稳定击穿自己,但国防军的敌人是美国人,打打谢尔曼没啥问题。

  39式轻型坦克的出现就要简单多了,尽管二战的时候轻型坦克已经趋于消亡,但太平洋地区以及本国的特殊环境,轻型坦克仍有些用处。

  39式轻型坦克就像是一辆小号的37式坦克,全重15吨,装有一门35倍径75mm坦克炮,除了不能当主力,别的都能干。

  第七师的装甲团共装备162辆中型坦克和34辆轻型坦克,而第八师的装甲营则辖有32辆中型坦克和17辆轻型坦克。

  除了坦克,一些装备也被填到了其中,国防军早年间研发的轮式突击炮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法国潘哈德178装甲车的影响,并且应用了法国人所设想的辅助钢轮。

  无论是国防军的实验,还是法国人后续研发的潘哈德201装甲车,都证明辅助钢轮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这种“伪六/八轮车”的实际表现还是不如正儿八经的八轮车的,如果想要满足装甲的需求,那么就只能研究更大重量的八轮突击炮或履带突击炮。

  抛开当时代的特殊需求的话,中国应该学苏联,搞大八轮,物美价廉,这样才能满足大陆军机械化的需求。

  但如今的战争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太平洋战场是少量精锐部队的碰撞,那么履带式突击炮显然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然而,相比于新设计,直接取用坦克底盘显然更为便捷,更易推广,10吨上下的33式轻型坦克生产数量众多,开战后又陆续生产了四千辆,然而实战消耗却不多,至今还留有七千多辆。

  显然,这些坦克底盘显然不能浪费了,前线官兵不满意其孱弱的37mm坦克炮,首先对其做出了改造。

  其实,此前也有先例,比如国防军用的比较多的前线支援火力——160mm重迫击炮在很早之前就被放了上去,被命名为“33160型自行迫击炮”,威力巨大,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广受好评,但实际上各师中并没有既定的编制,很多时候临上场配上去的。

  而前线官兵对其做出的改造,最初是来自于对37式轮式突击炮的不满意,七五小姐固然很好,但还是不够劲,把105mm步兵炮放上去才够劲!

  最终,这种设计也就获得了认可,后方兵工厂对上层进行了重新设计,将105mm步兵炮与之结合起来,便成了突击炮,正在逐步取代37式轮式突击炮。

  而兵工厂正儿八经推出的一款是在坦克底盘上加装了一座四联装15mm高射机枪,被命名为“3315型机动高炮”,采用敞篷结构,周围有钢板保护,自行高炮营即装备了8辆该类型高炮。

  15mm高射机枪与12.8mm高射机枪完全是两个东西,15mm子弹本质上是把一个15弹头安在20mm机炮炮弹上。

  以39式15mm高射机枪为例,枪口动能是12.8mm高射机枪的两倍多,而初速更是能够达到惊人的1010m/s,其比动能相当的大,使用钨芯穿甲弹时,100米距离上能够直接击穿40mm装甲。

  国防军陆军对于小口径夜战防空武器的理解是“两快一轻”,即射速快、初速快、重量轻,至于毁伤能力就要再往后撤一撤了,密集的火力让它表现的比毁伤能力更强的20mm厄利孔机炮有更好的实战效果。

  同样的操作也出现在37式中型坦克上,太平洋战区战场狭小,坦克需求量有限,如今37式中型坦克的后期型号基本足以填补战场空缺,早期型号自然也就退居了二线,“3740型自行防空炮”便诞生了,双联装40mm博福斯高射炮被搬上了37式坦克底盘,两种自行高炮撑起了野战防空的天空。

  但37式坦克底盘又怎会只装高炮?

  事实上,105mm自行火炮,甚至于150mm自行火炮也准备以之为基础进行推广,国防军此前并非没有设计过自行火炮,但显然不如前者来的便捷,再多开条产线并无意义。

  改装武器的核心都是简单高效,是将闲置的东西利用起来,能用即可,好用自然是最好的,改动宜少不宜多。

  总的来说,基于坦克底盘敲敲打打足够用了,而要通用底盘,那可以看是由有余力,有余力则可以接着研发。

  相比之下,真正让左念微上心的是运输车辆。

  此前,陆军方面已经根据布伦机枪车的启发,设计了一款新式的履带式运输牵引车,车子看起来要比布伦更大,用了更结实的悬挂,空重5.5吨,板簧式悬挂,但大体上的理念基本相同。

  小车的装甲可以抵挡中口径步机弹和炮弹破片,车上空间也不错,武器也可以自由搭配,20mm机炮以下的火力基本都带的动,最大能牵引一门105mm榴弹炮。

  但光有这个还是不够的,国防军还需要可靠的装甲输送车。

  以德军为例,他们在装甲部队作战理论中强调坦克不应独立作战,应有高机动性的步兵、工兵、炮兵伴随,应该装备一种可搭载人员的轻型装甲车辆。

  于是乎,德军据此研发了Sdkfz250/251半履带车,成为一大标志性装备。

  “这类运兵车的核心任务是迅速的将步兵运送到任何地点,无论是炮火还是溪流湖泊都不能阻挡它们,而装甲必须能够抵挡轻武器的攻击和炮弹的破片,武器须能够在低烈度交战时支援步兵战斗。”

  左念微在看了一圈之后,对着一辆38式装甲输送车道。.


  (https://www.shudi8.com/shu/657774/2837533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