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谋划飞驒,培养小姓!
推荐阅读: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妃命难抗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重生1878:美利坚头号悍匪 冰汽神座 腐朽世界 火影圆梦大师! 拳之下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飞驒国位于群山之中。
飞驒的北面是越中,西边是越前,南边与美浓接壤,东边则与信浓相邻。
这里全是高山峻岭,几乎找不到平地。
有限的农田也都分布在几块不大的山谷之中,“地不广人也稀”,几乎称得上是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地。
但飞驒也不完全是一无是处,领内除了盛产木料之外还有金矿。
当年织田信长修建安土城的时候,飞驒的国人众们便进献了金锭,事后织田信长还特地派人去“感谢”了一番。
并委婉的表示,希望飞驒能成为织田家的领地。
对于织田信长的提议,飞驒的国人众们很生气,我给你送钱你居然还贪图我们的领地?
被拒绝之后的织田信长一度非常生气,准备派兵直接进攻飞驒。
但当勘察完飞驒的地形,计算出进攻所需的时间、兵力、军粮之后,织田信长直接放弃了。
这破地方,谁爱去谁去,反正他织田信长是没闲工夫搭理的。
这也是为什么织田家将周围的大名揍了一个遍,连武田家都被攻灭了,反倒是飞驒依旧完好如初的原因。
中野城内,真田信幸听到“飞驒”两个字心中若有所思。
这个紧邻信浓的地方,自己似乎从未关注过。
“飞驒国内现在是什么局势?”
出浦盛清连忙回答道“去年本能寺之后,飞驒姊小路氏一直在积极攻打国中敌对势力。”
“大概在去年10月,姊小路氏出动1000军势进攻了高原诹访城,江马氏家督江马辉盛率军300迎战。”
“双方在八日町地区交战,江马氏大败,江马辉盛讨死,高原诹访城也被姊小路家攻下。”
“今年三月,姊小路赖纲以内通羽柴家意图谋反为由,派人暗杀了锅山城城主三木显纲。”
“三木显纲还是姊小路赖纲的弟弟呢。”出浦盛清说到这里也是一阵唏嘘。
说起这个飞驒姊小路氏也很有意思,严格来说他们是三木氏。
飞驒以前是近江名门京极家的领地,京极家世袭飞驒守护,三木家便是京极家的家臣。
后来,三木家的三木良赖和三木自纲积极向幕府和朝廷献金,通过一系列手段终于谋夺了姊小路这个家名,开始以姊小路氏自称。
三木自纲改名姊小路赖纲,并且希望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向朝廷奏请“中纳言”的官途,但是被朝廷拒绝了。
虽然后面也担任了“侍从”一职,但姊小路赖纲依旧以“中纳言”自称。
反正主打的就是只要我不要脸,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这么说,这个姊小路赖纲如今已经控制了飞驒全境?”搞清楚飞驒的情况之后,真田信幸继续问道。
出浦盛清点头称是,“可以这么说。”
“但是毕竟时间尚短,而且江马等飞驒国众的残余势力依旧存在。听说这些人准备投靠羽柴家,希望借助羽柴家的力量夺回旧领。”
这就是麾下有忍者组织的好处了,即便足不出户,也能获悉周边地区的各种情报。
“所以对马守的意思是,这些人能够为本家所用?”
“源三郎大人方才不是为金矿之事发愁吗?”
“江马氏的这些残党虽然不一定能被本家所用,但他们领地的那些工匠”出浦盛清脸上流露出笑意。
真田信幸也跟着笑了起来。
送走了出浦盛清,真田信幸回到了居馆。
一名年轻武士正和铃木小太郎在院中对立而站,俩人手中各持一柄木刀,满头大汗。
“小太郎,你又欺负熊千代吗?”真田信幸站在俩人身后。
听见真田信幸的声音,俩人连忙放下木刀躬身行礼。
“主公,熊千代非要教在下军略,我说不过他,只能在兵法上给他点教训了。”铃木小太郎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屁孩,天天研究什么军法,还要大言不惭的教自己。
铃木小太郎说不过,只能比拳头了,不然新来的倒成了老大?
真田信幸一听也乐出了声,直接坐在了廊下的地板上,然后朝小幡熊千代招了招手。
“熊千代,你还学了军法啊。”
“哈!”11岁的小幡熊千代个头不高,站着身子才勉强与坐下来的真田信幸持平。
真田信幸笑着说道“都跟谁学的啊?”
“父亲在时对在下多有教导,爷爷留下来的行军布阵图在下也都查阅过。”
“信玄公时期武田家每次出阵的记录在下也都背下来了。”小幡熊千代挺着胸口一脸自豪的说道。
听到这里,真田信幸脸上的笑意消失了,随后便换上了凝重的表情。
如果熊千代没有说谎的话,那这孩子还真有些东西。
小幡不会是《甲阳军鉴》的编撰者、江户时期“甲州流军学”的开创者、武田家第一吹的小幡景宪吧?
后世武田家能够“名扬天下”,所谓的“甲州流军学”能在江户时期盛行,就是因为有个叫小幡景宪的人搞出了一本《甲阳军鉴》,把武田家吹上了天。
连带着江户时期的德川家和幕府各蕃都在学什么“甲州流军学”,搞的武田信玄的军法天下无敌一样。
真田信幸越想越觉得像,不然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事。
“武田家历年的作战记录你怎么会有?”
小幡熊千代连忙回答道“都是从爷爷那里流传下来的,父亲担任海津城代的时候曾专门搜集过。”
“叔父带着我们逃亡越后之时,也带上了这些东西,我从小就看。”
真田信幸这下已经相信了,眼前这个小幡熊千代绝对就是那个小幡景宪,不会错的。
如果真是的话,那还真得好好培养一下,未来绝对可以成为独领一军的大将。
“熊千代,从今天起,你便作为近习跟随在吾左右吧。”
所谓近习,多是由大名家臣的儿子担任。在战时,可以获准留在总大将的本阵之中,学习和观摩行军布阵和指挥战斗。
近习往往由很多人组成,称为“近习众”。相当于是军校生或者预备役军官,算是大名培养家中年轻武士的一种方式。
见真田信幸让自己充当近习,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小幡熊千代顿时一脸激动的跪在了地上,“多谢主公!”
一旁的铃木小太郎有些吃味了。
凭什么啊,明明是我先来的!
“小太郎,你也一样。”真田信幸自然不会厚此薄彼,何况小太郎对自己那也是忠心耿耿关怀备至。
这下铃木小太郎总算重新露出了笑容,最后还不忘挑衅的看了小幡熊千代一眼。
“行了,你们继续练习兵法吧。”
末了,真田信幸还特地向熊千代嘱咐道“虽然军法是武士行军作战必须掌握的要领,但是兵法同样不能荒废。”
“源次郎和才藏都在城中,有空你也可以去请教一下他们。”
真田信幸发话,熊千代顿时认真起来,连忙表示明白。
同时他也能感受到真田信幸对他寄予的厚望,眼中迸发出一抹炙热的眼神。
信浓的冬季很快来临。
大雪封山、道路不通,领内的一切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入冬前,真田家的家臣们和信浓的国众都搬到了上田城居住,真田信幸自然也不例外。
真田家一族齐聚在上田城的真田馆中,炉火旁围了一圈人。
除了矢泽赖纲坐镇沼田城没有前来以外,其他的人都在这里了。
真田昌幸坐在主位,真田信幸和真田信繁兄弟俩一左一右坐在两边。奶奶则抱着一张毯子坐在靠里一些,村松夫人和小山田茂诚并排坐在下面。
小幸和其他女眷坐在最外面一圈,刚刚成为真田信繁侧室的高梨内记之女阿桐也在其中,她和小幸还是表姐妹。
“也不知道母亲在大阪过得怎么样,她已经很久没有来信了。”人群中,村松夫人突然提起了山手殿。
真田昌幸嘴角抽了抽,然后有些肉疼的说道“阿熏现在的开销越来越大了,上个月居然问吾要200贯,还必须是金子。”
“在大阪城做人质要花这么多钱吗?”一旁的真田信繁张大了嘴巴,想当初他在越后要不是有上杉景胜资助,就真田昌幸给的那点钱早饿死了。
真田信幸一脸好笑的看着真田昌幸,“父亲,你怎么不说母亲还为你求到了大膳大夫的官途呢?”
“哈哈哈哈!”真田昌幸图穷匕见了,他就是故意显摆的,“没错诸位,上个月朝廷的正式任命已经下达,吾现在已经是从四位下的大膳大夫了!”
喔!
话音落地,在场的人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
上个月,关白一条内基突然造访信浓,带着朝廷的任命诏书和官服印绶找到了真田昌幸。
或许是山手殿在京都的活动收到了成效,真田昌幸心心念念许久的大膳大夫官途终于有了结果。
为了表示感谢,真田昌幸还特地送了一匹良马给一条内基,把一条内基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自从长宗我部元亲攻灭了土佐一条家之后,京都一条家的生活质量直线下滑。
这匹马带回京都,少说也能卖个十贯,够一家人吃好久了。
大膳大夫这个官途在甲信地区是有特殊含义的,当年的武田信玄便是领的这个官职。
“恭喜父亲!”
“恭喜岳父大人。”保科正光声音最大,他坐在靠门的位置,生怕真田昌幸听不到一样。
真田昌幸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真田信幸也被保科正光的声音吸引,然后对着保科正光说道“姐夫,听说最近伊那郡因为新的军役定书之事议论声很大。”
“阻力很大吗?”
保科正光往前挪了挪,然后一本正经的回答道“法度颁发之后,很多国人对此事意见颇大。”
“不过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武器装备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补充,只要后续的清点工作完成,问题也就解决了。”
“倒是在下急缺三十支铁炮,听说源三郎从堺港买了一批,不知可否分我一些?”
保科家的军役中被规定要承担50名铁炮足轻,保科正光正为这事儿头疼呢。
“之前买的已经配属给足轻了,若是姐夫需要,我可以再从堺港订一批。”
“只不过最快也要等明年开春去了,姐夫不如找父亲要点。”真田信幸的目光扫向了一旁的真田昌幸。
这老头子现在越来越抠了,真田信幸也找过真田昌幸好几次,想要一批具足,但真田昌幸根本没有搭理他。
这次有保科正光在,说什么也得找老登爆点金币出来。
“咳咳!”
被保科正光和真田信幸盯得有些发慌,真田昌幸轻咳了两声,然后说道“上野那边倒是有多的铁炮,不过最近关东的局势也很紧张,北条家正在大举动员。”
“听说北条家新购了一千多支铁炮,看来很快便要发起攻势了。”
“本家在上野的备战也在进行,暂时没有多余的铁炮能给你了。”真田昌幸无奈的看向保科正光。
保科正光叹了口气,“如此,也只能找其他国众置换了。”
“姐夫不必心急。父亲早有明令,新的军役首次无法完成是不会收到责罚的,慢慢来吧。”真田信幸连忙安慰道。
真田家颁布的新军役制度牵扯面太广,为了不让家臣和国众产生抵抗情绪,真田昌幸特别规定,首次军役无法完成的免受处罚。
要是没有这项规定,只怕这会儿信浓国内早就炸锅了。
“你们若是有正事能不能换个地方说,今天好不容易一家团聚,能不能别聊政务?”
这时,一头白发的恭云院站了起来,颤颤巍巍的走向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连忙把位子让给老母亲,然后一脸歉意的说道“是是是,母亲所言极是。”
“来来来,都坐近点,吾给大家都准备了礼物。”
“都是从越后买的,人人都有.”
屋内的气氛接着便热闹了起来,每人都笑语盈盈的从真田昌幸的手中接过了礼物。
真田信幸此时也一脸笑容的看着屋内的其乐融融,不过思绪却已经不知道飘向了何处。
马上就要过年了啊,这也是真田信幸来到这里的第二个新年。
天正十二年,终于要来了吗?
关于《甲阳军鉴》:没有具体的史料证明《甲阳军鉴》到底是写的,说法很多。
吉良更偏向于他不是由某一个人单独编写,而是武田家历年的各种行军部署、作战记录流传下来,然后由小幡景宪收集下来进行了一个汇总。
所以小幡景宪应该不是创作者,而是编订者。当然这只是吉良自己的看法,不一定真的准确。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62/2837574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