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刘备建雍州八营,卷起来了(求追定
推荐阅读:火影圆梦大师! 君见妖否? 拳之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清冷师祖要修无情道?我离,闺蜜也离!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 我名黄天,苍天已死什么鬼? 冰汽神座
随着皇甫嵩交出兵权,三万讨贼兵也顺利的完成移交。
皇甫嵩在讨贼兵中的旧部亲信虽有疑惑,但有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协助移交,并未因此出现流血冲突。
刘备在长安城内专门给皇甫嵩准备了府邸,同时传书洛阳,论皇甫嵩平叛之功,表奏皇甫嵩为御史中丞。
皇甫嵩则向刘备举荐安定人梁衍、扶风人射坚及其弟射援。
这三人的史载履历刘备都有耳闻。
一个曾与盖勋齐劝皇甫嵩起兵讨伐董卓,且长期在皇甫嵩麾下担任长史,负责军事参谋。
另两个都是少有美名,且刘备入蜀后,射坚为广汉太守、蜀郡太守,射援为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还是汉中王劝进表的领衔人物之一。
刘备如今正是紧缺贤才的时候,皇甫嵩肯举荐贤才,刘备自然不会客气。
在考核了三人才能后,刘备以梁衍为雍州议曹从事,参议军政要务,又以射坚为冯翊郡下池田令、射援为京兆郡下蓝田令,分治一县。
为应对凉州叛军,刘备又擢原盖勋麾下破敌都尉魏杰为陈仓令、威虏都尉杜楷为渝麋令、鸟击都尉杨儒为雍县令、清寇都尉第五儁为汧县令,又令魏杰督四县,组建扶风郡西部防线。
与此同时,刘备又将扶风郡治所由槐里迁至郿县,以便更好的掌控扶风十五县,增加应对凉州叛军的时效性,并在槐里完成了对讨贼兵的整编,组建雍州军。
以两千西园兵为基础,又自三万讨贼兵中挑了一万四千精锐入雍州军,仿照西园八校尉增设雍州八校尉,设雍州八营,每营二千人。
以关羽为上军校尉,张飞为中军校尉,赵云为下军校尉,张辽为典军校尉,徐晃助军左校尉,张扬为助军右校尉,典韦为左校尉,皇甫坚寿为右校尉。
其余讨贼兵,或是卸甲归田,或是分调诸县。
雍州军也秉持原西园军的老传统,非战时都要依循旧例集训:卯时闻鸡起舞,辰时吃饭读书,巳时习练骑射,午时吃饭读书,未时习练刀枪,申时吃饭读书,酉时习练耐力,戌时入睡蓄锐。
刘备更是在雍州军中立下了军号: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
又有细则如“禁止破坏民居”“禁止劫掠财物”“驻扎时禁止扰民”“士兵夜间不得擅入百姓住所”“私取百姓麻线”等等,违者皆以军法论处。
别人怎么带兵,刘备管不着。
刘备带兵,绝对不允许官兵如匪。
岳飞的背嵬军能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刘备笃定雍州军也能做到。
六月二十。
由于洛阳的调令迟迟未至,皇甫嵩在长安城又闲不住,于是来寻刘备,希望入雍州军讲武。
虽然双方在统兵理念上有分歧,但皇甫嵩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皇甫嵩肯入雍州军免费讲武,对雍州军尤其是刚出任八校尉的关羽等人亦有好处。
“左将军既有闲情,我就与左将军同往。”
刘备近日也没得到跟叛军有关的情报,遂放下手头杂事,与皇甫嵩同往槐里大营。
长安至槐里大营不到七十里,策马半日即可抵达。
途中歇息时,皇甫嵩也会与刘备闲聊军务。
在卸下兵权后,皇甫嵩不似掌兵事那般严肃,与刘备闲聊军务时也常有笑颜。
单论军事方面,皇甫嵩也无愧名将称号。
如温恤士卒等,皇甫嵩也与刘备的观念颇为相似。
刘备本身又极具魅力,几经交谈下,皇甫嵩对刘备也愈发的赞叹,也愈来愈想见识下经过刘备整编后的槐里大营会有怎样的新气象。
抵达槐里大营时,已是午时。
由于刘备事先并未传讯,故而关羽等人也不知道刘备今日会来槐里大营。
整座大营也是按照日常的部署在运转,并未因为刘备到来就有专门调整。
“下军营都伯高文,参见使君。”
正在营门执勤的都伯高文,见到刘备到来,忙近前问礼。
高文亦是当初最早跟着刘备的八十猛士之一,隶属于赵云麾下,昔日八十猛士,如今职位最低的都已经是都伯。
刘备对八十猛士的印象最深,对高文也颇为熟悉,遂道:“左将军初来槐里大营,你且安排一下,稍后带我等观营。”
高文大喜。
能带刘备观营,这可是天降美事。
虽然才一年多的时间,高文就已经从小卒晋升为都伯了,但都伯不是高文想要的上限。
年轻的都伯太想进步了!
跟着高文的军士也纷纷投入了羡慕的眼神。
不过带人观营虽然是美事,但也是个技术活,文化水平低了是没资格带人观营的。
皇甫嵩来的时间也正巧,刚好是午时饭后,全营将士都要读书的时候。
刚入营不久,皇甫嵩就听到了朗朗读书声,听得皇甫嵩有些懵。
皇甫嵩作为将门孝廉,少时就习文练武,又好《诗》、《书》,也是个有文化的武将。
故而皇甫嵩也能清楚的分辨军士齐声读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满招损,谦受益”“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都出自《书》。
只因打乱了顺序且又无前后文,除了常读《书》的,也很难分辨出来。
“雍州军中,竟还有军吏会带着军士读《书》?”
仔细想了想,皇甫嵩也没想出谁会做这事,看向刘备的眼神也多了疑惑。
刘备淡然一笑,示意都伯高文为皇甫嵩解惑。
高文得了示意,兴奋地道:“左将军有所不知,雍州军的军吏,都必须带着军士读书,其内容会根据每个军吏掌握不同,或是论语、孟子,或是诗、书、礼、易、春秋。”
皇甫嵩听得惊愕不已:“若是不会读书,岂不是只能当军卒。”
高文不假思索道:“若按原定规矩,不读书的确只能当军卒,而今雍州军初设,刘使君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整合雍州军战力,下令在军中增设‘副史’,现目前有军侯副史、都伯副史和什长副史。”
“若有作战凶猛但不会读书的军侯都伯什长,就会由副史协助带领军士读书,倘若战场上有军侯都伯什长不幸阵亡,也会由副史接任指挥。”
雍州军是以刘备自洛阳带来的两千西园兵为骨干的,正常而言,什长、都伯、军侯都应该任命西园兵担任。
但讨贼兵中也有猛士,为了兼顾,刘备就仿照后世军制增设副史,一方面是避免军吏不会读书而无法带军士读书,另一方面是增加凝聚力避免军士只知有军吏不知有刘备。
若要让雍州军真正理解“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就必须要有真正的信仰,而真正的信仰是需要读书明理的。
似黄巾那般只知道喊口号但不读书明理,一旦首领死去,剩下的不仅会变成一盘散沙,还会从屠龙者变成恶龙。
明明都是受压迫而不得不反的黎庶,却因为失去约束而恣意杀戮劫掠。
皇甫嵩此刻已经惊得合不拢嘴了,不由想到了昔日刘备那句“军人,上保国家,下保黎庶。忍常人所不能忍,得常人所不能得,成常人所不能成。雍州,不养闲兵。”
在遇到刘备前,皇甫嵩自诩当世也没几个比自己带兵厉害。
可遇到刘备后,皇甫嵩忽然觉得自己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
一路观营,皇甫嵩看到了诸营军士包括巡逻的军士都在读书,不分彼此,不由暗暗惊叹:刘雍州果非常人能及也!
一开始皇甫嵩还想着,在给雍州军讲武的时候夹带些带兵理念,也好借助雍州兵发扬下这些年的感悟。
虽然不能如卢植一般既能带兵打仗又能著书立说,起码今后被人提及时也有“皇甫公曾言”。
而现在,皇甫嵩不敢再卖弄了。
刘备的带兵理念,已经对皇甫嵩形成了思想境界上的碾压!
皇甫嵩唯一能讲的,就是分享作战经验且细分到扎寨、行军等等具体军务。
而在作战经验上,皇甫嵩的确也是经验丰富,讲述时也得心应手,面对关羽等人的提问也能精准回答。
“使君竟然能将皇甫嵩也请入雍州军讲武,如此一来,不仅诸营军吏对行军作战有更清晰的认知,军中对使君夺权的疑虑也会消失。”贾诩立在刘备身侧,语气中有惊讶。
毕竟皇甫嵩被夺兵权是事实,即便有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协助,也仅仅只是没有造成流血冲突,不等于没有疑虑,有疑虑就会影响凝聚力。
“人都是会变的。”刘备嘴角微微勾起,显然对皇甫嵩今日入雍州军讲武也很满意。
话锋一转,刘备又问:“文和在雍州军待得可还舒坦?是要继续留在军中还是随我回长安城?”
贾诩不假思索:“雍州军作息规律,我很喜欢。我才疏学浅,除了当参军外也没别的本事,还是留在军中吧。”
你才疏学浅?
你都才疏学浅了,这世间还有几个敢自诩有才?
这苟货,我就知道会是这个答案。
刘备有些无奈。
如今雍州事务繁多,即便刘备精力充沛也显得捉襟见肘。
甚至于,刘备都让许攸兼任治中从事了。
这些时日,许攸也向刘备连连诉苦,希望能换个擅长内政的出任治中。
相较于当治中处理内政,许攸更喜欢出谋划策对弈天下,若精力都耗在内政上,也没精力再论天下事了。
这次来槐里大营,其实也有询问贾诩是否有意出任治中。
早先前刘备询问关羽时,关羽也认为贾诩可为治中。
结果贾诩只想留在军中。
贾诩的想法,刘备也能猜到:除了军中作息规律且军务不繁重有利于长寿外,最重要的是遇上任何的突发事件,贾诩都能利用军事手段保住性命。
倘若留在长安处理政务,或可能出现刘备统兵在外时,叛军勾结内应攻打长安城的情况。
危险程度远胜于待在军中。
毕竟对擅长苟命的贾诩而言,保命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眼下雍州急缺贤才,文和可有贤才举荐?”刘备没有勉强贾诩,转而询问。
贾诩不假思索:“听闻叛军首领王国死后,韩遂、马腾等人又胁迫名士阎忠统三十六部。阎忠善于识人亦有远志,必耻与叛军为伍。使君若能救阎忠于危难之中,又何愁雍州无贤才?”
阎忠
刘备低头思索。
阎忠善于识人,贾诩尚未成名时,阎忠就笃定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
皇甫嵩在平定黄巾后,阎忠还效仿蒯通劝韩信的旧事来劝皇甫嵩。
称:刘宏不如刘邦项羽,而皇甫嵩权柄比韩信还重,若是征召冀州之士,发动七州之众,羽檄在前,大军震响于后,就可踏过漳水,饮马孟津,包围洛阳,诛杀宦官。等到功业已成,天下已顺,再请呼上帝,表示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神器于己家,推亡汉于定祚。
不得不说,阎忠这胆子比许攸还大。
许攸好歹只是协助王芬废刘宏立合肥王,阎忠直接让皇甫嵩取代汉室。
以当时的形势,皇甫嵩若真听了阎忠的计策,估计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然而。
此一时,彼一时。
天下将乱,刘备也没打算对刘辩或刘协尽忠。
皇甫嵩不敢做的事刘备敢做,皇甫嵩不敢用的人刘备敢用。
“耻与叛军为伍者,必会因被幽禁而忧愤,若是发病而亡,未免令人遗憾。文和可否替我书信一封,劝阎忠投降,阎忠若肯归降,文和便是大功一件啊。”刘备顿时有了主意。
贾诩认同道:“稍后我便修书一封,不过阎忠虽然是贼首,但并无实权,这信或会被韩遂、马腾截留。”
“无妨。”刘备轻笑一声:“即便被韩遂、马腾截留,阎忠也会知晓此事。若阎忠真的善于识人且有远志,必会善存有用之身以待时机,如此,便足矣!”
贾诩亦笑:“使君谋划之能,令人佩服。可再于信中许诺马腾为左冯翊,韩遂则只字不提。如此,或可离间二人。”
刘备大笑:“文和此计甚妙。”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7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