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23章 惟贤惟德,刘备显人主之雄(求追订

第123章 惟贤惟德,刘备显人主之雄(求追订


何进的死亡如同一颗落水的石子,在溅起一阵涟漪后便消失不见,仿佛只是个不值得问津的过客一般。

    除了何进的旧部外,几乎没人为何进的死亡而哀悼。

    洛阳的达官贵人们,也一个个紧闭门户,暗自派遣僮仆小厮打探消息,生怕被乱兵所波及。

    刘辩和刘协两兄弟则是被送到了卢植府邸。

    以卢植的尚书身份及长久以来在军政双方的名望,也不会有宵小抢人。

    就算是执掌了洛阳大半兵力的袁绍,在听到刘辩和刘协入了卢植府邸后,也只敢让淳于琼引猛士在卢植府邸外巡视。

    袁隗府邸。

    太傅袁隗、太仆袁基、虎贲中郎将袁术,齐聚一堂。

    堂内的气氛并不平静。

    袁术正骂骂咧咧的,一口一个“婢生子”,发泄着对袁绍的满腔怨恨。

    在这场洛阳政变中,刘备曹操袁绍都得到了好处,袁术却是霉运连连。

    入长乐宫前,袁术有意随行护卫何进。

    何进却自恃长乐宫内没了黄门侍者就没有危险,让袁术在宫门外静候。

    等五百黄门侍者出现在长乐宫外且张让又扔出何进的佩剑后,袁术才惊觉上当。

    愤怒的袁术当即就引虎贲与宦官厮杀。

    按正常而言:二百装备精良的虎贲打五百装备普通的黄门使者,应该是很轻松的。

    而事实却是:在黄门侍者付出百余人的伤亡折损后,袁术直接就被黄门侍者的不畏死战给吓跑了。

    虎贲虽然挑选的也是猛士,但有猛士不等于能征善战。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袁术惜命如金、好逸恶劳,带出来的兵也相差无几。

    在袁术的认知中:金贵的袁氏子是不能跟群太监拼命的。

    跟着袁术的虎贲,认知也相差无几:我们是跟着中郎将混富贵的,不是去跟一群太监拼命的。

    以至于装备精良的二百虎贲竟然打不过装备普通的五百黄门侍者!

    被群太监击败,袁术心头耻辱啊。

    于是袁术又跑回虎贲营调兵,想返回长乐宫一雪前耻。

    等再次抵达长乐宫的时候,刘备已经在攻打长乐宫了。

    刘备本就对袁术前些时日找茬不满,见到袁术后也不客气,直接让赵云将虎贲营的几个副将全都挑飞,吓得袁术将亲卫围了一层又一层。

    面对凶恶的赵云,袁术放了几句狠话后便认怂离开。

    途中又遇见三署郎回报称曹操在搬运宦宫的钱财,袁术更是气恼:长乐宫好处没得到,宦宫好处也有人来抢?

    满怀怨气的袁术又跑去宦宫想要阻止曹操,结果反被曹操来了一句“大将军虽死,但本初持大将军符节,享专命击断之权,诸事不用请示,皆可自断。曹某奉本初之命接管宦宫,你一个小小的虎贲中郎将,意欲何为?”

    曹操那鄙夷的眼神、嘲讽的语气、强硬的态度,差点将袁术气得吐血。

    而更令袁术气恼的是,虎贲营又有人急急寻到袁术,称袁绍以大将军符节任命门客颜良为虎贲司马,要接管虎贲营。

    担心老窝被踹的袁术,只能急急返回虎贲营将颜良驱逐。

    折腾一大圈,袁术啥好处没捞着,反而接连被刘备曹操袁绍羞辱,还要背上个保护何进不力的罪名,袁术内心的怨恨可想而知!

    看着骂骂咧咧不停的袁术,不论是太傅袁隗还是太仆袁基都有恨铁不成钢之心。

    素以骁勇闻名的虎贲营,在袁术手中竟成了一群连太监都不如的软蛋。

    “公路,先言正事吧。”袁隗实在忍不住了,打断了袁术对袁绍喋喋不休的谩骂,道:“明日一早,太后必会召集群臣赏功罚罪。如今何进和宦官皆亡,正是袁氏执掌大权之时。当此之时,我等应摒弃前嫌,先助本初争夺大将军之位。”

    “要我助那个婢生子?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听要助袁绍夺大将军之位,袁术瞬间就炸毛了。

    助袁绍,是我疯了还是你们疯了?

    就袁绍那个婢生子,有什么资格要我助他?

    这大将军之位,难道不应该是袁绍主动让给我吗?

    我才是出身高贵的袁氏贵子,袁绍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让我陪衬?

    袁术瞪着眼,气愤不已,随后又看向袁基:“兄长,莫非你也要助袁绍那个婢生子争夺大将军之位?”

    比起袁术这个不学无术的袁氏纨绔,袁基拥有袁氏贵子的全部优点:相貌俊美,举止威仪,秉性沉稳,能谋善断,处事圆滑.

    看着怒气不减的袁术,袁基语气淡然却又有不容置疑的威势:“公路,叔父言之有理。你和本初之间,乃袁氏内部之争;本初要争夺大将军,乃袁氏外部之争。不可因私怨而废大事。”

    “明日你要率先表态支持本初,要让太后及群臣都知道如今的洛阳,只有袁氏才能辅佐天子安定万民。这是我和叔父共同的决定,你要学会抛弃个人眼前小利,着眼于家族未来大利。只有袁氏强大了,你才能无所顾忌。”

    又是家族!

    为什么是要我抛弃个人小利而不是让袁绍抛弃?

    我也可以当大将军!

    大将军为什么就不能是我!

    难道我袁术生来就是要为家族服务的?

    虽然心中愤懑不已,但袁术也只能憋屈的忍受袁隗和袁基的安排。

    能当上虎贲中路将,还是袁隗和袁基运作的。

    若不听话,袁隗和袁基也同样能让袁术当不了这个虎贲中郎将。

    袁术冷哼一声,应了要求,内心却是谩骂不止:婢生子,暂且让你得意一回,今后必有我得势之日!

    刘备军营。

    议郎盖勋引了七人入内,称是愿意响应密诏翊戴新君的有志之士:分别是侍中种辑、侍中刘艾、侍中周毖、侍中伍琼、侍中刘岱、尚书郎许靖、北军中候刘表。

    看着眼前这群人,刘备亦不由暗暗感慨:盖议郎你还真是交友广泛啊!

    侍中原本是加授给列侯、公卿、大夫、将军、都尉等官员的加官,而今却是秩级二千石的重臣。

    不仅可以出入皇宫禁地在皇帝身边应答咨询,还承担皇帝和文武百官的传达之职。

    虽然侍中没有固定人数编制,但盖勋能拉拢五人也是不凡,且种辑、刘艾、周毖、伍琼、刘岱在士人中也小有名气。

    尚书郎掌管官员选用,许靖亦因喜好评品人物而在士人中颇有名望。

    北军中侯掌监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所率北军五营,刘表不仅是鲁恭王之后还是很早就成名的名士。

    盖勋将众人一一介绍后,又问:“如今何进虽死,但董卓未至。袁绍又持大将军符节号令洛阳兵马,明日太后必会召集群臣赏功罚罪,以定朝纲。不知刘雍州对翊戴陈留王之事有何计划?我等明日是否要拖延时间以待董卓?”

    人都聚齐了,结果最关键的董卓未到,这让盖勋颇为心急。

    如今何进和宦官皆亡,正是扶立刘协的最好机会。

    倘若时机错过而等支持刘辩的群臣定了朝纲,再想扶立刘协就很难了。

    刘表等人现在会支持扶立刘协,并非众人对刘协有多忠心,而是现在扶立刘协风险最小收获最大。

    等今后风险大了,也就没人会愿意了。

    毕竟,众人都是来谋从龙之功的,不是来谋全家消消乐的。

    刘备没有回答盖勋的问题,而是扫了一眼众人,将目光落向刘表:“听闻袁绍持符节执掌了北军五校,如今刘中侯还能号令多少人?”

    刘表目有傲色:“我执掌北军五校多年,与五营校尉关系极好,军中将士也多有畏服我名者。只要密诏抵达洛阳,北军五营我都能号令。”

    “如此,那诸位就可安枕无忧了。”刘备轻笑一声,道:“董卓乃边郡骁将,深谙兵贵神速之理。若闻洛阳变故,必会星夜驰至。等明日董卓入城,诸位只需配合行事即可。”

    见众人面上忧色未减,刘备又加了一句,道:“恩师卢公,亦有此意。”

    众人一听卢植也参与了,脸上的忧色也相继散去。

    由于刘备时常给卢植“冠名”,导致卢植的名望在士人中水涨船高,堪比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威势。

    盖勋亦不由惊道:“昔日我曾私下邀请卢尚书,卢尚书以不掺和两宫之争为由婉拒,没想到如今竟也有此意。有卢尚书相助,大事可成矣!”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众人又纷纷离去。

    众人刚走不久,奉车都尉董旻又引吴匡、张璋二人求谒而来。

    董旻会来,刘备不意外。

    吴匡、张璋二人会来,让刘备挺意外。

    二人见了刘备,直接就行礼表态:“愿听刘雍州调遣!”

    “吴将军,张将军,我们也是老相识了,我想知道你二人为何要听我调遣?”刘备笑而询问。

    吴匡和张璋对视一眼,如实道:“如今大将军已死,我二人又不愿投袁绍;听董都尉称,刘雍州欲与董并州扶立陈留王为帝,我二人愿引麾下兵马以助刘雍州,乞谋前程。”

    董旻也帮腔道:“吴、张二位将军杀了勾结宦官的车骑将军后,又兼并其众,如今在城内尚有两千人。袁绍以符节号令诸军,势大难制,有吴、张二位将军相助,也更有胜算。”

    刘备低头沉思。

    虽然对吴匡、张璋的观感不好且过往又有私怨,但刘备对吴匡的儿子和侄儿颇为欣赏。

    吴匡的儿子吴班为人豪爽侠义,侄儿吴懿为人稳重可托大事,二人亦都有将才。

    刘备与何进的立场之争,而今也随何进之死而结束,接纳吴匡、张璋这两张C卡,有可能获得吴班、吴懿这两张B卡,也是不亏的。

    见刘备低头不语,吴匡、张璋二人皆是心头一寒,顿生落寞。

    将心比心,若今日是刘备乞谋前程,吴匡、张璋也会猜疑不愿,甚至还会落井下石、恣意羞辱。

    想到今后前程渺茫,不知该往何处,吴匡、张璋更是沮丧。

    虽然董旻也有邀请吴匡、张璋二人引兵归附董卓,但久在洛阳的吴匡和张璋心头很清楚:董卓和刘备是不一样的!

    且不提密诏是刘宏直接托付给刘备的,仅论“刘备的恩师是卢植”这层关系,董卓的前景就远不如刘备!

    再加上刘备如今还不到三十,年轻有为就意味着前景更广!

    最重要的是:吴匡、张璋不认为董卓能成事。

    一个边境武夫既不似刘备有师门传承又非刘姓宗室之后,就连密诏都是刘备给的,这样的人即便能在短时间内倚仗武力执掌权柄也难以长久。

    “哈哈哈——”

    一阵大笑声响起,刘备起身近前扶起吴匡、张璋。

    “恩师卢公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之所以浩瀚广大,在于能涵纳百川细流;人的德行想要广大,也要有海一般的广阔胸怀。”

    “宽,则得众,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今日思之,方知恩师卢公昔日教诲深意。”

    看着吴匡、张璋那惊愕的眼神,刘备语气也更是温润:“我与二位将军虽有旧怨,但也并非生死之仇。而今二位将军愿意抛开成见主动寻我,足见二位将军器量;我若再拘泥于过往小怨,又如何能成大事立大业?”

    “古语有云:涣兮如冰之将释。我愿与二位将军冰释前嫌,共谋大业。我虽不能如大将军一般许诺二位锦绣前程,但只要二位诚心助我,我也绝不会亏待二位。”

    吴匡、张璋眼神的惊愕也随之化为狂喜。

    “今日方知刘使君器量如山海,是我以前眼拙小觑了刘使君,末将吴匡,愿为刘使君奔走!”

    “承蒙刘使君不嫌我粗鄙,我张璋虽非大才亦懂恩义,愿为刘使君奔走。”

    一旁的董旻心惊不已:我劝了吴匡、张璋许久,二人都不肯表态,刘备不过寥寥几句话,竟能让吴匡、张璋二人为之奔走?此人聚人之能,远胜二哥啊!

    而董旻心头的二哥董卓,在星夜狂奔后,也终于抵达了洛阳城西显阳苑。

    看了看时辰,董卓又是庆幸又是恼恨:“还好及时赶到了,袁绍狗贼,竟敢诳我,等我入城,绝不饶你!”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4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