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42章 刘备四营齐出,关门揍袁术(求追订

第142章 刘备四营齐出,关门揍袁术(求追订


得知是孙坚在武关时,刘备就有让张温劝孙坚退兵之意。

    刘备想揍的是袁术,而不是孙坚。

    对孙坚,刘备反而还有结交之意。

    袁氏势大,去扬州当刺史的刘岱未必能斗得过袁术。

    若能策反孙坚,亦可让孙坚助刘岱,强化刘备分袁而制之的计划。

    至于今后会不会让江东又形成孙氏三代基业的局面,那不是刘备现在应该考虑的。

    虽然刘备无法及时的获取关东诸州郡的具体情况,但以目前袁绍在北方声势浩大、袁术在南方耀武扬威的形势,刘备也不难猜出刘表、刘岱、盖勋、曹操、黄琬几人现在的处境很艰难。

    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并非玩笑。

    并非你当了刺史就能号令诸郡国。

    在改史立牧前,各州郡明面上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太守国相手中,而暗地里的权力则是掌握在世家豪族手中。

    而袁氏又是个中之最,不论明面上还是暗地里都掌握了最大的权力。

    想拿一个刺史名号就号令诸郡国,几乎不可能,更遑论去反袁氏了。

    既然当初在洛阳与曹操等人歃血为盟了,刘备就不能真的什么都做。

    即便不能直接出手帮忙,也要寻机会为众人谋得可乘之机。

    不论是将袁术引入关中暴揍一顿,还是在暴揍袁术的同时策反孙坚,都是刘备出手为众人谋得可乘之机的一环。

    为避免耽误时机,刘备遂让简雍亲自走一趟弘农,游说张温劝孙坚撤兵,即便孙坚迫于袁术的军令不敢撤兵,也要让孙坚生出怠战之心。

    之后。

    刘备又让关羽引兵前往峣关驻守。

    武关可以不要,峣关不能不要,若失了峣关,长安东南门户大开,诸事都得防着袁术。

    玩归玩,闹归闹,该守的门户关卡不能少。

    同时,刘备又让赵云引兵驻守蓝田,以防袁术绕过峣关攻打蓝田县。

    猜测刘备长安空虚,是完全不对的。

    长期驻扎在长安的,就有关羽、赵云、张辽、典韦四营,长安西南门户槐里还驻扎徐晃一营。

    这加起来就是一万兵马。

    听起来似乎不多,然而这却是刘备精兵简政后的一万兵马。

    不仅如此,还有刘备自洛阳得来的马铠组建的三百重骑兵。

    即便张辽去了河东,那也还有八千兵马。

    若还是不够,刘备能直接将皇甫坚寿和张扬的四千兵马也调回。

    长安空虚?

    是谁给自信?

    至于偷袭。

    刘备的确没在武关设防,可徐晃那营兵马这段时间都在武关到长安之间藏着。

    看似全是破绽,实则毫无破绽。

    诸事分配后。

    刘备又来到城中寻皇甫嵩,邀请皇甫嵩协助守长安城。

    得知袁术要偷袭长安,皇甫嵩也是惊讶不已:“是谁给袁术献的策,这是想让袁术死在关中?如今正值寒冬之时,袁术若是攻不破峣关和蓝田,再想撤兵可就难了。”

    刘备嘁了一声,笑道:“估计是某个认为袁术有帝王之气的谋士,想让袁术效仿高祖克秦,若能攻破长安,必然会有人鼓吹袁氏天命。”

    “皇叔这也是被小觑了。”皇甫嵩亦笑,应声道:“长安城我会替皇叔守好,皇叔尽管放手去对付袁术。”

    刘备拱手谢道:“有劳左将军了。”

    皇甫嵩摇头道:“我不过是守城,皇叔却要在寒冬时出兵。辛苦皇叔了。”

    将城内诸事安排后,刘备又等典韦归来,随后与典韦引兵同往蓝田县。

    而在弘农城。

    自简雍口中了解到详情后,张温不假思索便应声道:“孙坚素有忠义之心,若知皇叔并非矫诏,必不会再助袁术。黄广也与孙坚见过面,我会让黄广持我信去见孙坚,必能为皇叔说退孙坚之兵。”

    简雍拜谢:“如此,就有劳张司隶了。”

    张温笑道:“简从事太见外了。我的宗亲都已经自南阳迁入长安了,今后与皇叔就是同进退之人。皇叔的事就是我的事。”

    “听闻皇叔已经决定要娶蔡邕之女为妻,不知皇叔可有纳妾之意?我有一族侄女,甚贤,也曾请术士看过,说她有贵人之象。”

    “简从事可否替我私下询问?”

    说是贵人之象,是真是假也只有当事人知。

    不过一般这种联姻的都会多多少少的找术士伪造些奇异之象,以此表示此女与众不同。

    张温这个官场老油条,显然是看清楚了某些端倪,这是想提前投资。

    正好刘备现在有事请张温帮忙,张温就想趁机捞点好处。

    “张司隶,我劝你还是收起这些心思。”简雍正色而道:“玄德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干涉他的妻妾之事。若玄德真有意,不用张司隶开口,玄德都会考虑的。”

    “若让玄德误以为张司隶是在趁人之危,他宁可以征战之法除掉孙坚,也不会受此羞辱的。”

    张温脸色一变,忙又道:“谢简从事提醒,此事我不会再提,也请简从事忘记我方才所求。”

    看着简雍离去的背影,张温喟然一叹:“看来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只有从别的途径上入手了。”

    随后。

    张温寻来了黄广,将劝孙坚退兵的信交付黄广,仔细叮嘱道:“虽然我不知道皇叔为何要请我劝孙坚退兵,但我知道的是,即便没有我的信,皇叔也能解决孙坚。”

    “故而此番你去寻孙坚时,除了送此信外,可再替我转告孙坚,袁氏虽可依附,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袁绍袁术二人太急了,难以成事。而今袁隗袁基又死,我料二人之间必会相争。请孙坚慎思。”

    黄广疑惑道:“张公既有叮嘱,为何不直接写于信中?”

    张温瞪眼道:“愚蠢!我若写于信中而你又被其他人抓住,亦或者孙坚有破长安的决心,你又岂能活命?信中就一些简单的日常问候,别无他话。就算你运气不好,也可谎称我为孙坚内应。”

    “要不是我身边无人认识孙坚,我还真怕你去了误事。你误事死了不要紧,若让皇叔以为我不肯尽力,今后我宗亲子弟还如何受皇叔所重?”

    黄广羞惭低头:“张公维护之心,我感激不尽。”

    “行了。速速去办,务必小心!”张温叹了口气,又仔细叮嘱了一番。

    另一边。

    由于孙坚只抢了武关而不奔袭长安,闻讯的袁术催兵急至,冷着脸抵达武关问罪。

    “孙太守,你是没有看明白我的军令吗?”袁术压抑着火气。

    若不是孙坚是目前麾下众豪杰中最知兵事也最能打的,且还聚集了三万余众,袁术都想直接砍了孙坚兼并其众了。

    袁术最讨厌的就是有人不听号令,这会让袁术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

    跟着袁术的张勋也是忿忿不平。

    未等孙坚开口,张勋对着黄猗指桑骂槐:“黄猗,这就是你说的比我有胆子的乌程侯?若由我奔袭长安,此刻都生擒刘备了!”

    黄猗此刻也是奇怪不已,忙凑近孙坚低声询问:“孙太守,你这是何意?主公本想让张勋去奔袭长安,是我向主公请命让孙太守前往。”

    话音刚落,黄猗就有一种背脊发凉的感觉。

    正奇怪时,又见孙坚死死的盯着自己,目光森冷而骇人。

    “孙太守,你?”

    未等黄猗说完,孙坚忽然向袁术抱拳请命:“请袁公斩杀黄猗!”

    黄猗惊得跳将起来,怒呼道:“孙坚,你好没道理!是我向主公举荐你,你不知恩图报,反而还想杀我?你知不知羞?”

    袁术也被孙坚这话给整得有些懵,眉头不由紧蹙,怀疑的目光在孙坚和黄猗身上来回扫视。

    孙坚狠狠道:“黄猗!你要不懂兵法,就别在袁公面前乱献策!你到底是何居心,竟让我八百里奔袭长安?”

    “你若有这本事,就教教我,如何以疲兵奔袭八百里山路抵达长安城后,还要保证不被刘备击溃的?”

    “你是不是觉得刘备都跟你一样,是个不通军务的蠢货,看到我兵临长安城下就会惊慌失措,弃城而逃?”

    “你若想杀我就明说,不用遮遮掩掩!”

    黄猗被怼得目瞪口呆,有心想反驳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张勋见黄猗吃瘪,不由心头畅快无比,又见孙坚尽是胆怯之语,更是鄙夷:“刘备在关中妄杀豪强,关中士民若见袁公天兵骤至,必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你办不到是你的问题,不是杨长史谋划的问题。你坏了杨长史的谋划,此刻还大言不惭的推卸责任。袁公用你为先锋,你枉费了袁公的信任。”

    孙坚凶恶的眼神再次盯向了杨弘,看得杨弘下意识的后退几步。

    杨弘也不傻,方才孙坚发怒的时候杨弘就明白自己的战术脱离了实际。

    孙坚军旅多年又熟悉关中地势,若连孙坚都说办不到,那其他人肯定更办不到了。

    一想到张勋若是轻兵冒进就有可能被刘备斩杀,杨弘更感冷汗直冒。

    幸好!

    幸好!

    杨弘此刻哪里还敢去怪罪孙坚,忙向孙坚赔罪:“是我考虑不周,并非有意害孙太守。孙太守虽然没去奔袭长安,但却速取了武关,想必也认为此时正是偷袭长安之时。”

    “眼下袁公已至,是非对错可以等拿下长安后再议,还请孙太守根据对关中的了解,给袁公说说接下来应该如何部署用兵,如何?”

    杨弘也是个人精,在发现形势对自己不利后果断承认了错误,然后又瞬间转移了话题,引到袁术最关心的问题上。

    对袁术而言,过程如何并不重要,结果才最重要。

    现在去争论谁对谁错显然没任何意义,只要能拿下长安,中间有任何的不愉快都可以商量。

    最终这谋划之功还是他杨弘的。

    孙坚果然忍住了怒火,转向袁术道:“袁公,并非我不愿奔袭长安,而是我以为只需拿下武关,便可以正兵之势威压长安,无需冒险奔袭。倘若不胜,反而会挫了大军锐气。”

    “袁公在鲁阳有三万余众,我自长沙而来也一路聚集了三万余众,即便袁公要分兵在鲁阳虚张声势,此番入关中也能有五万之众。”

    “袁公可诈称十万大军,先乱关中人心,而后再以步步为营之计向峣关推进,峣关能破则破,不能破贼绕过峣关攻打蓝田。”

    “只要破了蓝田,袁公就可在蓝田与刘备对峙,再分遣说客游说关中的豪族,刘备在关中杀戮过甚,平日里自然是不敢反刘备,若见袁公屯兵蓝田,必会响应袁公。”

    “届时,只需正面一战击溃刘备主力,关中便可为袁公所得!”

    一席话。

    也打消了袁术的疑惑。

    不过孙坚抗命之事,也让袁术心头不悦,道:“下次若有想法,可提前告知,莫要等我问罪之时再辩解。此番念你事出有因,我就不追责了,下不为例。”

    孙坚欲言又止,心头愤懑不已。

    什么叫下不为例?什么叫不追责?

    分明是有蠢货想害我?

    难道不应该追责黄猗?

    就因为黄猗是你女婿?

    见气氛不对,杨弘又赶忙缓和气氛道:“主公言之有理。其实这事我也有错,若不是我顾虑不周,也不会让孙太守如此恼恨。孙太守既有良策,我们可依计而行。不如请孙太守为先锋攻打峣关如何?”

    孙坚也不想在这留着受气,遂向袁术请命。

    然而未等袁术回应,张勋就抢断道:“孙太守方才之策,我亦能献。奇袭不成只能用正兵之势,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怎么就成孙太守的功劳了?”

    “既然孙太守这先锋顾虑太多,这攻打峣关的先锋也应该让给我了。免得孙太守又因为怯战而误了袁公大事。袁公,末将请为先锋。”

    这张勋,话怎么这么多?

    杨弘连连给张勋打眼神,张勋却故意装没看见,一心要抢这先锋。

    “你要抢,给你便是。”孙坚直接退后不争,只是看向张勋的眼神犹如看死人一般。

    被孙坚这般藐视,张勋更怒,转而再请:“袁公,我愿立军令状,如误袁公大事,请斩我头!”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2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