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年根下的旧日历
一月的老巷被寒风裹着年味慢慢揉开,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昨夜零星的雪粒,踩上去咯吱响,却不妨碍街坊们往巷口的杂货店跑。巷口那棵老槐树上,不知是谁先挂了两盏红灯笼,红绸穗子被风一吹,晃得整个巷子都亮堂了些。有人家已经开始贴春联,浆糊的甜香混着炒瓜子的焦香飘过来,连空气都变得暖融融的。
巷尾的“老巷书店”里,玻璃门上蒙着层薄雾,陈爷爷正坐在靠窗的藤椅上,手里捧着本旧日历。日历的纸边已经卷了毛,黄得像晒透了的旧宣纸,每页都被密密麻麻的字迹占满,有的地方还洇着茶水渍,却透着股说不出的亲切。他指尖划过“三月十六”那页,上面用蓝墨水写着“小雅来帮忙,整理旧书三箱”,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书架,“这丫头那天累得满头汗,还说要给书架擦三遍灰。”
林小雅刚从外面买完红纸回来,听见这话,笑着凑到藤椅边,手指点向“九月初二”那页:“陈爷爷,您看这个!”那页纸上写着“故事会讲了《西游记》”,下面画着个扛金箍棒的孙悟空,耳朵尖还涂了点红。“我记得那天小宇非要您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完他还拿着扫帚当金箍棒,追得阿花满书店跑。”阿花是书店里的橘猫,此刻正蜷在陈爷爷脚边,听见自己的名字,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又缩了回去。
正说着,张婶提着个布袋子走进来,刚掀开门帘就笑着喊:“老陈,小雅,我刚烙的南瓜饼,热乎着呢!”她看见陈爷爷手里的旧日历,凑过来一看,指着“五月初十”那页笑出了声:“哟,这不是我送南瓜饼那天嘛!你看这画的小饼,还沾着芝麻呢!”那页纸上除了“张婶送了南瓜饼”几个字,旁边真画了个圆滚滚的小饼,上面点着黑点点。“那天我还跟赵奶奶学织毛线,她教我起针,我织了半天,拆了又织,最后只织出个小疙瘩,还是小雅帮我拆了重新来的。”
话音刚落,李叔背着吉他走了进来,看见日历,眼睛一亮:“哎,这不是我弹吉他那天嘛!”他指着“七月十五”那页,上面写着“弹吉他唱了《茉莉花》”,旁边画着把小小的吉他。“那天傍晚凉快,我在书店门口弹,街坊们都围过来听,小雅还跟着唱,孩子们坐在台阶上,听得眼睛都不眨。下次我再弹这首歌,还要教孩子们唱,让他们也学学老调子。”
老周拎着本崭新的日历走进来,红色的封面上印着烫金的“福”字,他把日历递给陈爷爷:“老陈,今年的日历我买了,咱们接着记。你看这日历,每页都留了大空白,够咱们写故事、画画了。”陈爷爷接过新日历,指尖摩挲着光滑的纸页,笑着说:“好,好,咱们接着记,把书店的事、街坊们的事,都一笔一笔记下来。”
傍晚时分,书店里的故事会准时开始。陈爷爷搬来几张小板凳,街坊们围着坐,孩子们挤在最前面。陈爷爷喝了口热茶,慢悠悠地说:“以前年根下,咱们书店门口会挂两串大灯笼,红得能照见人影。我写春联,街坊们就帮忙裁纸、研墨,写完的春联分着贴,你家贴大门,我家贴窗户,整个老巷都红彤彤的。有一年,小宇把‘福’字贴倒了,还说‘福到了,福到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张婶接着说:“我年根下最忙了,要烙南瓜饼、做年糕,还要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去年我给小孙女做了件红棉袄,她穿上就不肯脱,天天跑到书店来,跟大家炫耀‘这是奶奶做的’。虽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看着孩子们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李叔抱着吉他,指尖拨动琴弦,一首欢快的《过年歌》飘了出来。“过新年,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他唱得热闹,孩子们跟着拍手,小宇还站起来,学着舞狮子的样子,手舞足蹈地在书店里跳来跳去,引得大家笑个不停。林小雅端来一大锅刚煮好的八宝粥,瓷碗碰撞着发出清脆的声响。“大家快尝尝,里面有红枣、莲子、桂圆,还有我特意加的葡萄干,甜得很。”她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香混着年味,在书店里弥漫开来。
夜深了,街坊们渐渐散去,书店里恢复了安静。陈爷爷把旧日历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进书架最上层的木盒子里,那里还放着前几年的旧日历,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他又把新日历翻开,拿起钢笔,在第一页上一笔一划地写着:“新的一年,老巷书店还在,故事会还在,街坊们的笑还在。”写完,他对着日历笑了笑,指尖轻轻拂过字迹:“新的一年,咱们还要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的,让这日历上,多些开心的故事。”
窗外的红灯笼还在亮着,雪粒已经停了,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映着老巷的影子,安静又温暖。书店里的灯还亮着,那本新日历摊在桌上,等着被填满新的故事,新的温暖。
作者有话说
旧日历里藏着一整年的回忆,每一笔笔记都是日子的温度——是南瓜饼的甜,是吉他声的暖,是孩子们的笑,是街坊们的盼。年根下的热闹,从不是多贵的年货,而是大家凑在一起,聊过去的事,盼未来的日子,把平凡的时光过得热气腾腾。希望新的一年,你也能有这样的小温暖:有回忆可念,有期待可盼,有身边人相伴,把每一天都过成值得记在日历上的好时光。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40897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