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周先生的回信与老照片
七月的蝉鸣裹着热浪钻进老巷,把青石板晒得发烫,连巷口的梧桐叶都蔫蔫地耷拉着。书店里的吊扇慢悠悠转着,扇叶上积着层薄灰,却依旧把旧书的墨香吹得满室都是。陈爷爷戴着老花镜,正踮着脚整理顶层的旧书,指尖划过一本烫金封面的《唐诗宋词选》时,忽然听见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陈爷爷!陈爷爷!”林小雅举着个浅棕色信封跑进来,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信封边角还沾着点邮局的油墨,被汗水浸得微微发皱。她把信封递到陈爷爷面前,指尖都有些发颤:“您看!寄件人是邻市老街区,名字是周——周先生!”
陈爷爷手里的鸡毛掸子“啪嗒”掉在地上,他赶紧接过信封,指腹反复摩挲着“周先生”三个字,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没察觉。这名字,这地址,和十年前那封压在抽屉最底层、没敢拆开的信一模一样。他拉着林小雅坐在藤椅上,双手微微发抖地拆开信封,里面除了两张叠得整齐的信纸,还掉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信纸是竖格的,字迹清隽依旧,只是比三十年前多了些岁月的痕迹,墨水也有些晕染:“陈兄,见字如面。前几日邻市有个老巷来的街坊,说巷口的樱花树今年开得格外好,还说你一直在找我,我这心里又愧又暖。当年搬去外地,先是忙着盘下小书店,没日没夜地整理书籍,后来老伴走了,我又生了场病,怕你担心,就断了联系,没想到一隔就是三十年。”
陈爷爷看着信,眼眶渐渐发热,指腹把信纸边缘都揉得发毛。林小雅捡起地上的老照片,照片已经有些褪色,边角也卷了边,却能清晰看见年轻的陈爷爷和周先生——两人都穿着灰布长衫,站在樱花树下,陈爷爷手里捧着本《诗经》,周先生肩上落着几片粉白的樱花瓣,两人都笑得露出了牙齿,阳光落在他们发梢,暖得晃眼。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1993年春,老巷樱花下”,字迹和信纸上的分毫不差。
“周先生说,他下个月想来老巷!”林小雅指着信的末尾,声音都有些哽咽。信里写着,去年他把外地的书店交给侄子打理,身体也渐渐好转,最近总梦见老巷的樱花树和书店的藤椅,想回来看看,再和陈爷爷一起翻一翻那本夹着银杏叶的《诗经》,尝尝张婶做的樱花糕。
陈爷爷把信纸和照片轻轻放在桌上,起身走到书架前,踩着木梯取下那本《诗经》。书页一翻开,一片干枯的银杏叶就滑落下来,刚好落在老照片上,浅黄的叶片衬着黑白的照片,像是时光跨越三十年的拥抱。他回头看着林小雅,嘴角慢慢扬起:“咱们得把书店好好收拾收拾,把那把藤椅擦干净,再告诉街坊们这个好消息,让周先生回来时,能看见老巷还是他记忆里的模样。”
林小雅用力点头,掏出手机就往街坊群里发消息。没过十分钟,张婶就提着刚煮好的绿豆汤来了,保温桶还冒着热气:“真的是周先生要回来?我这就去把做樱花糕的模具找出来,等他回来,让他尝尝还是不是以前的味道!”李叔也背着吉他赶过来,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拨着:“我得把《老巷谣》再改改,等周先生来了,弹给他听!”
小宇更是抱着他的“老巷故事集”跑进门,书包上的樱花挂件晃来晃去:“陈爷爷,我要给周先生写个新故事,写咱们怎么救樱花树,怎么办故事展!”陈爷爷笑着摸了摸小宇的头,把老照片递给她:“你看,这是我和周先生年轻时的样子,到时候让他给你讲以前的老巷故事。”
蝉鸣依旧在巷子里回荡,书店里却满是期待,连吊扇吹出来的风,都带着几分轻快。陈爷爷把信纸、照片和银杏叶一起夹回《诗经》里,放回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像是在等待一场跨越三十年的约定。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40412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