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除夕的团圆与守岁
除夕这天,老巷里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门口挂着红灯笼,青石板路上也撒了些红色的纸屑,远远望去,一片喜庆的红色。天刚亮,周先生就起床了,把书店门口的春联贴好——春联是李叔写的,上联是“老巷迎春添喜气”,下联是“街坊团聚庆丰年”,横批是“万事如意”。墨汁在红纸上晕开,笔锋遒劲,透着股子热闹劲儿。
贴完春联,周先生又把提前准备好的红灯笼挂在门口,红色的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映得门楣上的“福”字愈发鲜艳。刚忙完,就听到小宇的声音:“周爷爷,周爷爷,你看我穿的新衣服好看吗?”周先生回头一看,只见小宇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袖口和领口绣着金色的祥云图案,手里提着一个迷你红灯笼,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棉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轻响。“真好看,咱们小宇穿上新衣服,活脱脱一个小福娃。”周先生笑着说,顺手帮小宇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
不一会儿,张婶提着一个大竹篮走了过来,篮子里装着和好的面团、调好的白菜猪肉馅,还有一小碗洗干净的硬币。“周先生,快跟我回家,咱们一起包饺子。今天除夕,得多包些,晚上大家一起吃团圆饭,还要守岁呢。”张婶的围裙上沾着点面粉,脸上满是笑意。周先生点点头,锁上书店门,跟着张婶和小宇往张婶家走。
张婶家的院子里已经很热闹了,陈爷爷坐在石凳上,正用红纸剪窗花;李叔则拿着一把小刷子,给院子里的梅花枝上系红绸带;小宇妈妈围着围裙,在厨房门口擀饺子皮,案板上已经摞起了薄薄一层圆滚滚的饺子皮。看到周先生来了,陈爷爷放下剪刀,笑着说:“来得正好,就等你了。咱们分工明确,张婶再调点韭菜鸡蛋馅,小宇妈妈继续擀皮,我和李叔负责包饺子,周先生你就当‘师傅’,教小宇包,他昨天就吵着要学了。”周先生笑着应允,拿起一张饺子皮,舀了一勺馅放在中间,手把手教小宇捏褶子:“先把中间捏紧,再从两边往中间折,像给饺子编小裙子一样。”
小宇学得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周先生的手,小手指笨拙地捏着饺子皮。一开始包的饺子要么馅露了出来,要么形状像个“小元宝”,要么扁扁的像块饼,但他没气馁,越包越熟练。“周爷爷,你看这个!”小宇举起一个捏得还算整齐的饺子,眼睛亮晶晶的。周先生点点头:“太棒了,比刚才那个‘小歪瓜’好看多了,咱们小宇有天赋。”听到表扬,小宇更起劲了,坐在小凳子上,认真地包着每一个饺子,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大家一边包饺子,一边聊着过往的除夕。陈爷爷放下手里的饺子,回忆道:“以前除夕,我们家要包三大盆饺子,除了晚上吃的,还要留着初一早上吃,寓意‘年年有余’。我老伴会在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红枣和花生,吃到硬币是‘财运亨通’,吃到红枣是‘甜甜蜜蜜’,吃到花生是‘长长久久’。”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用开水烫过的硬币,递给张婶:“今天咱们也按老规矩来,图个好彩头。”
李叔接过话茬,手里的饺子皮不停:“我小时候除夕最盼着守岁,吃完团圆饭,一家人围在炕桌旁,嗑瓜子、吃糖果,听我爹讲过去的事。等到半夜十二点,我爹就会带着我去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声一响,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年味一下子就浓了。现在虽然不让放鞭炮了,但守岁的习俗可不能丢。”
中午时分,两盆饺子终于包好了,有的捏着花边,有的做成元宝状,摆得整整齐齐。张婶把饺子下锅,沸水翻滚间,饺子一个个浮了起来,白白胖胖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每人捧着一碗饺子,哈着气小口吃着。突然,小宇“哎呀”一声,从嘴里吐出一枚亮晶晶的硬币,他赶紧用手接住,举得高高的:“我吃到硬币啦!我有好财运啦!”大家都被他的模样逗笑了,张婶笑着说:“咱们小宇来年肯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吃完午饭,大家又忙着准备晚上的团圆饭。张婶从鸡笼里抓了一只肥鸡,收拾干净后放进砂锅,加入党参、枸杞炖鸡汤;李叔骑着三轮车去了集市,买回来一条新鲜的鲈鱼和一块五花肉,鲈鱼要做红烧鱼,五花肉则用来做红烧肉,寓意“年年有余”“红红火火”;陈爷爷则从家里拿来一瓶珍藏多年的米酒,说晚上守岁时大家一起喝;小宇妈妈则在厨房切水果、拌凉菜,准备做一个水果拼盘。
傍晚时分,团圆饭终于做好了,满满一桌子菜:热气腾腾的鸡汤、色泽红亮的红烧肉、外焦里嫩的红烧鱼、清爽可口的凉拌黄瓜、还有小宇爱吃的炸春卷。大家围坐在桌旁,张婶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鸡汤:“快尝尝,这鸡炖了两个时辰,肉嫩得很。”周先生喝了一口,鸡汤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药香,暖意从喉咙一直流到胃里。李叔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绝了!张婶你这手艺,比饭馆里的还好吃。”小宇则盯着红烧鱼,小筷子不停地夹鱼肉,吃得满嘴是油,小宇妈妈笑着帮他擦了擦嘴角。
吃完饭,大家把桌子收拾干净,搬了几张凳子坐在院子里守岁。张婶端来一盘糖果和瓜子,陈爷爷打开米酒,给每个人都倒了一小杯。小宇妈妈拿出手机,播放起春节联欢晚会,虽然声音不大,但热闹的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陈爷爷喝了一口米酒,慢悠悠地说:“以前没有电视的时候,守岁就靠聊天、讲故事,现在有了电视,更热闹了,但还是觉得和街坊们一起守岁最踏实。”李叔点点头:“是啊,我儿子在外地工作,今年没回来,本来还觉得冷清,没想到和大家一起,比家里还热闹。”
周先生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以前自己一个人过除夕,冷冷清清的,自从搬到老巷,每年除夕都和街坊们一起过,再也不觉得孤单了。小宇坐在周先生旁边,手里拿着一个橘子,一边剥一边问:“周爷爷,守岁要守到几点呀?我能坚持到半夜吗?”周先生笑着说:“咱们守到十二点,到时候咱们一起放电子鞭炮,就像以前放真鞭炮一样热闹。”
时间一点点过去,院子里的灯笼一直亮着,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暖的。快到十二点的时候,李叔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电子鞭炮,放在院子角落。随着电视里新年钟声的敲响,李叔按下了电子鞭炮的开关,“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虽然没有真鞭炮那么响,但依旧充满了年味。小宇兴奋地跳了起来,跟着鞭炮声拍手。
守完岁,大家才各自回家。周先生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家家户户亮着的灯光,听着远处零星的电子鞭炮声,心里满是踏实。回到书店,他翻开笔记本,在最新的一页写下:“除夕团圆饭,守岁到夜半。灯笼映笑脸,米酒暖心田。老巷的除夕,没有远方的喧嚣,却有最真切的陪伴,这便是最好的年。”写完,他把笔记本合上,窗外的月光洒在书页上,温柔而宁静。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9039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