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老巷的故事与新章
暮春的阳光格外温柔,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这天上午,周先生正在书店整理书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热闹的笑声。他走到门口一看,只见小宇带着几个小朋友,在老槐树下玩捉迷藏,手里还抱着去年秋天做的槐叶枕头,时不时把枕头当成“武器”,互相追打着,枕头里的槐叶偶尔掉出几片,落在青石板上,又被风卷着轻轻飘远。
“周爷爷!”小宇看到周先生,赶紧停住脚步,抱着槐叶枕头跑了过来,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我们在玩捉迷藏,你要不要一起玩呀?你当‘找的人’,我们躲起来!”周先生笑着摇摇头,伸手帮小宇擦了擦汗:“爷爷年纪大了,跑不动了,你们玩,爷爷在旁边看着,帮你们守着‘安全区’。”说着,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书店门口,看着孩子们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撞在灰瓦白墙上,又弹回来,在老巷里久久回荡。
不一会儿,陈爷爷拄着拐杖走了过来,手里捧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封皮是深棕色的,边缘有些磨损,上面贴满了各色的树叶标本和照片。“周先生,你看我这个‘老巷回忆录’,里面记了咱们这一年的所有事,从春天的樱花,到夏天的星空,再到秋天的槐叶、冬天的饺子,都在里面了。”陈爷爷小心翼翼地翻开笔记本,指着一张泛着暖光的照片给周先生看——那是去年冬至,大家围在张婶家的八仙桌旁包饺子的场景,小宇正举着一个露馅的饺子傻笑,张婶在旁边无奈地帮他捏褶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沾着面粉,却笑得格外灿烂。
周先生接过笔记本,指尖轻轻拂过纸面,里面不仅有照片,还有陈爷爷用蓝黑墨水写的文字,字迹有些颤抖,却格外认真。有的是简单记录当天的事,比如“今日腊八,与街坊共喝腊八粥,送粥给王奶奶,她哭了”;有的是陈爷爷的感想,比如“老巷的暖,不在山珍海味,在你递来的一碗热汤,我帮你递的一把剪刀”。翻到最后一页,周先生看到一张自己和小宇在樱花树下的合影,照片里的樱花落在两人肩头,小宇正举着一朵樱花往他耳朵上放,旁边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老巷有温情,代代永相传。”周先生心里一暖,抬头对陈爷爷说:“陈叔,您这本子比我的还详细,咱们老巷的故事,都被您藏在这一页页纸里了。”
正说着,张婶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过来,篮子上盖着一块蓝布,掀开一看,里面是整齐码放的绿豆糕,金黄的糕体上还印着简单的花纹。“天越来越热了,我早上磨了点绿豆粉,做了些绿豆糕,给大家降降温。”张婶拿出两块绿豆糕,分别递给周先生和陈爷爷,“你们尝尝,是不是和去年夏天的味道一样?我特意少放了点糖,怕孩子们吃多了蛀牙。”周先生接过绿豆糕,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绿豆的清香在嘴里散开,带着一丝凉意,和去年夏天坐在槐树下吃的味道一模一样,熟悉得让人心里发暖。
李叔也扛着一块打磨光滑的木板走了过来,木板边缘被磨成了圆润的弧度,上面还带着淡淡的木香味。“我昨天琢磨着,咱们巷里的孩子总爱围着周先生的书店看书,不如做个‘共享书架’,放在凉棚下。大家把家里闲置的旧书都拿出来,放在上面,谁想看就拿,看完再放回去,大人小孩都能看。”李叔说着,把木板放在旁边的石桌上,“我还打算在旁边钉个小盒子,谁有想分享的故事,也可以写下来放在里面,咱们一起读。”
大家一听都很赞同,张婶当即说要把家里的菜谱书拿出来,“让街坊们都学学怎么炖排骨、做包子”;陈爷爷说要把自己珍藏的天文画册放上去,“让孩子们多认识些星星”;周先生则笑着说:“我把书店里的旧童话书拿出来,有《小王子》《格林童话》,都是适合孩子们看的,以后小宇他们就不用总往我书店里挤了。”小宇听到这话,立马凑过来说:“我也要把我的漫画书放上去!还有我画的樱花图,也可以贴在书架旁边!”
下午的时候,街坊们都带着自家的书来了,有的是泛黄的旧小说,有的是崭新的绘本,还有的是手写的菜谱本。李叔已经把书架钉好了,就放在凉棚中间,刷了一层浅木色的漆,看起来干净又温馨。大家一起把书摆上去,按“大人书”“小孩书”“生活书”分了类,还在旁边贴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拿书请登记,看完请归还,分享故事请放盒中”。小宇则把自己画的樱花图、星空图贴在书架侧面,还在旁边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张婶看着眼前的“共享书架”,又看了看在旁边翻书的孩子们,笑着说:“咱们老巷虽然小,却处处都是暖心事。去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在槐树下商量着怎么给孩子们做槐叶枕头,今年就有了‘共享书架’。明年啊,咱们还可以做更多事,春天种更多的花,把巷口的空地变成‘小花园’;夏天办个小画展,让孩子们把画的画挂起来;秋天做更多的槐叶枕头,送给巷外的环卫工人;冬天包更多的饺子,邀请新搬来的街坊一起吃。”
李叔点点头,手里还在打磨一个小木块,打算做个“借书登记本”:“是啊,前几天我听巷尾的房东说,新搬来一家人家,有个小女孩,和小宇差不多大,叫萌萌,下周就搬过来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欢迎他们,给他们送点绿豆糕,再讲讲咱们老巷的规矩,让他们也快点融入进来。”周先生听了,心里满是期待:“那太好了,以后小宇又多了个玩伴,咱们的‘共享书架’也会多些绘本了。”
傍晚时分,夕阳把老巷染成了暖橙色,孩子们都被家长叫回家吃饭了,凉棚下只剩下周先生、陈爷爷、张婶和李叔。大家坐在“共享书架”旁的石凳上,张婶泡了一壶菊花茶,给每个人倒了一杯,淡淡的菊香混着绿豆糕的甜香,在空气中散开。陈爷爷看着书架上整齐的书,又看了看巷口那棵渐渐枝繁叶茂的樱花树,轻声说:“以前我总担心,老巷会慢慢冷清,年轻人都走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人。可现在看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里,孩子们在这里笑,大人们在这里忙,老巷反而越来越有活力了。”
周先生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自己刚搬来老巷的时候,心里还带着几分孤独,总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可如今,他有了可以一起看星星的街坊,有了会给他送绿豆糕的张婶,有了会和他分享“回忆录”的陈爷爷,还有了会拉着他玩捉迷藏的小宇。这里早已不是“暂住的地方”,而是真正的“家”。
他回到书店,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最新的一页写下:“暮春老巷暖,书香气渐浓。一年故事藏于册,新的篇章始于心。老巷的日子,没有波澜壮阔,却在一餐一饭、一言一行中,藏着最踏实的幸福。往后岁岁,愿依旧与街坊相伴,看樱花绽放,听蝉鸣声声,守着这方小天地,续写更多温暖的故事。”写完,他把笔记本合上,放在陈爷爷的“老巷回忆录”旁边。窗外的夕阳渐渐落下,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凉棚下的“共享书架”上,还放着一本没看完的童话书,仿佛在等着明天有人来继续读下去。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9037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