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旧物新生与老巷的匠心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老巷的墙头,陈爷爷就推着一辆旧竹车出了门。竹车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物件:裂开缝的竹篮、断了柄的蒲扇、掉了漆的木盆,还有几盏蒙着灰尘的旧灯笼。“这些东西扔了可惜,修修还能用。”陈爷爷一边走,一边念叨着,把竹车停在了老槐树下,拿出工具,开始忙活起来。
他先拿起那把断了柄的蒲扇,仔细端详了片刻,然后从竹车角落里找出一段粗细合适的竹条,用小刀削得光滑圆润。接着,他用砂纸把蒲扇断裂的接口打磨干净,涂上特制的粘胶,将新竹柄小心翼翼地接了上去,再用细麻绳缠紧固定。整个过程动作娴熟,眼神专注,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陈爷爷,您又在修旧东西呀?”路过的周先生停下脚步,笑着问道。陈爷爷抬起头,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是啊,这些老物件都是有灵性的,跟着主人这么多年,扔了多可惜。修一修,既能继续用,也能留个念想。”周先生点点头,目光落在竹车上的旧灯笼上:“这灯笼看着有些年头了,还能修好吗?”
“没问题。”陈爷爷信心十足地说,“就是灯罩破了点,骨架松了,换个灯罩,重新加固一下就行。”他拿起一盏灯笼,轻轻拆开,里面的竹骨架已经有些变形,他用温水泡了泡,慢慢矫正过来,又找来彩纸,剪成合适的形状,糊在灯笼上,还特意剪了几个小福字贴在上面。不一会儿,一盏破旧的灯笼就焕然一新,透着浓浓的复古韵味。
张婶带着萌萌路过,看到陈爷爷的手艺,忍不住称赞:“陈爷爷,您这手艺真是绝了,这么旧的东西,经您一修,立马就不一样了。”萌萌凑到竹车前,好奇地看着那些修好的物件:“陈爷爷,这个竹篮好漂亮,是您修的吗?”陈爷爷笑着点点头:“是啊,喜欢吗?等爷爷修好这个木盆,就教你编小竹篮。”萌萌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谢谢陈爷爷!”
消息很快在老巷里传开了,街坊们纷纷把家里的旧物件拿了过来。赵阿姨拿来了一个掉了底的搪瓷缸,“陈爷爷,这是我老伴儿年轻时用的,跟着他几十年了,舍不得扔,您帮着修修呗。”李叔则拿来了一把生锈的锄头,“陈爷爷,这锄头还能用,就是锄头柄松了,您帮忙加固一下。”陈爷爷一一应下,把物件分门别类放好,耐心地修理起来。
林溪也被吸引了过来,她看着陈爷爷专注的神情,还有那些渐渐“复活”的旧物件,心里满是敬佩。“陈爷爷,您这手艺是从小就会的吗?”林溪问道。陈爷爷一边打磨着锄头柄,一边说:“是啊,我爹就是做木工的,我小时候跟着他学,慢慢就练就了这手艺。那时候,家里穷,东西坏了都是自己修,不像现在,东西坏了就扔,再买新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实,修东西和过日子是一个道理,遇到问题不能想着逃避,要想着怎么解决。这些老物件,就像老朋友一样,陪着你经历风风雨雨,怎么能说扔就扔呢?”林溪听了,深受触动:“您说得对,现在大家都追求新东西,却忽略了旧物件里的情感和回忆。”
陈爷爷的手艺不仅好,还不收一分钱。街坊们过意不去,有的给送点水果,有的给送点自家种的蔬菜,陈爷爷都婉言谢绝了:“都是街坊邻里,帮忙是应该的,谈钱就生分了。”实在推辞不掉,他就收下一点,然后又会把修好的小物件送给街坊们的孩子,像是竹编的小蚂蚱、纸糊的小灯笼,孩子们都爱不释手。
中午时分,老槐树下已经摆满了修好的物件:崭新的竹篮、结实的锄头、亮堂的灯笼、完好的搪瓷缸,每一件都透着陈爷爷的匠心。赵阿姨拿起修好的搪瓷缸,摸了摸光滑的底部,眼眶有些湿润:“谢谢陈爷爷,这缸子又能用上了,看到它,就想起我老伴儿年轻时的样子。”李叔扛起锄头,试了试,满意地说:“陈爷爷,您修得真结实,比新买的还好用。”
周先生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了个主意。他回到书店,找出一张宣纸,挥毫写下“旧物新生”四个大字,然后拿来笔墨,对陈爷爷说:“陈爷爷,我给您写了个招牌,以后您就在这儿修东西,让更多人知道您的手艺。”陈爷爷接过招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谢谢你周先生。”
下午,林溪特意带来了画板,坐在老槐树下,把陈爷爷修旧物的场景画了下来。画面里,陈爷爷坐在竹车旁,手里拿着工具,专注地修理着旧灯笼,阳光洒在他的身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周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物件,充满了生活气息。“我要把这幅画带回去,让身边的人也看看这份匠心和温情。”林溪说。
夕阳西下,陈爷爷收拾好工具,准备回家。街坊们纷纷和他道别,叮嘱他注意休息。陈爷爷笑着摆摆手:“明天我还来,大家有要修的东西,尽管拿来。”他推着竹车,渐渐消失在老巷的尽头,竹车上的旧灯笼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温暖的光。
老槐树下,那些修好的旧物件还静静地摆放着,它们不仅重获了新生,更承载着街坊们的回忆和情谊,也彰显着老巷里那份难能可贵的匠心。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7318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