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老巷书韵浓 墨香传温情
重阳过后,老巷的秋意愈发醇厚,巷口老槐树的叶子已落去大半,光秃秃的枝丫如墨笔勾勒般伸向天空,却不显萧瑟。周先生的书店成了老巷最热闹的去处——登高时拍的照片被一一洗出,挂满了书店的四壁:山顶远眺时的集体合影、围坐分享重阳糕的温馨瞬间、萌萌趴在张伟背上的俏皮模样,还有陈爷爷手持茱萸枝的矍铄身影,每一张照片都浸着阳光与笑意,吸引着街坊们络绎不绝地前来观看。
“周先生,你这照片拍得真传神,把我们家萌萌那股子机灵劲儿都拍出来了!”张婶站在照片前,看着自家孙女蹦蹦跳跳的身影,笑得合不拢嘴。周先生正低头整理书稿,闻言抬头笑道:“张婶过奖了,是大家的笑容有感染力,镜头自然留得住这份热闹。”陈爷爷拄着拐杖,在张伟的搀扶下慢慢走进书店,目光在每一张照片上流连许久,尤其是那张全员围坐山顶的合影,他看了半晌,轻声感慨:“要是能把这些照片做成一本相册,再配上咱们登高时的故事,留作纪念就再好不过了。”
周先生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笔:“陈爷爷说得正是我所想的。我打算做一本《老巷重阳登高记》,把照片、大家的对话还有您讲的老故事都记下来,以后街坊们想念了,就能拿出来翻翻。”萌萌刚放学,背着书包冲进书店,听到这话立刻凑过来,举着手里的画本:“周叔叔,我可以画插图呀!我要把爬山时看到的红枫叶、黄银杏,还有漫山的野菊花都画进去,还要画大家一起修屋顶、做桂花糕的样子!”周先生笑着点头,接过她的画本翻看:“当然可以,萌萌的画充满童趣,有了你的插图,这本相册一定会更鲜活。”
消息很快在老巷传开,街坊们纷纷主动帮忙。李叔当天就从菜园里摘了满满一筐新鲜蔬菜,有翠绿的青菜、饱满的萝卜,还有刚成熟的柿子,送到书店时还带着泥土的清香:“周先生,你忙着整理书稿,肯定顾不上买菜,这些蔬菜你拿去,清炒凉拌都方便。”赵阿姨则带来了自己织的毛线坐垫,靛蓝色的底色上绣着小小的梅花:“书店的木椅子硬,你坐着写字久了腰累,垫上这个舒服些。”张伟更是拍着胸脯包揽了技术活:“周叔叔,排版、扫描、打印这些交给我,我下班就来,保证又快又好。”
接下来的几日,书店里日日暖意融融。萌萌一放学就扎进书店,趴在靠窗的木桌上画画,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画纸上,她笔下的枫叶红得透亮,野菊花黄得耀眼,连山间的小鸟都画得圆滚滚的,透着天真烂漫。周先生坐在对面的书桌前,一边整理照片,一边撰写文字,他把陈爷爷讲的老巷重阳习俗、大家爬山时的打趣对话都一一记录下来,字里行间满是温情。“周叔叔,你看我画的这个,”萌萌举着画纸跑过来,上面画着几个小人围着一块重阳糕,“这是张奶奶给大家分糕的样子,我还在糕上画了桂花呢!”周先生笑着点头,在文稿上补充:“张婶的重阳糕,甜而不腻,软糯可口,是老巷秋天最难忘的滋味。”
张伟每天下班都带着笔记本电脑赶来,把周先生写好的文字和萌萌画的插图一一扫描存档,再仔细排版。“周叔叔,你看这个版式怎么样?左边放照片,右边配文字,插图穿插在段落中间,看着清爽又连贯。”张伟指着电脑屏幕,语气里满是认真。周先生凑过去细看,只见页面布局疏密有致,照片的暖色调与文字的墨色相得益彰,满意地点头:“很好,就这样定了,既清晰又有温度。”
陈爷爷也常来书店坐坐,有时帮着整理散落的纸张,有时坐在一旁给萌萌讲过去的故事,启发她的灵感。“萌萌,你知道吗?以前的重阳节,除了登高、吃重阳糕,还要酿菊花酒。”陈爷爷坐在毛线坐垫上,慢悠悠地说,“那时候巷里的老人们,会把新鲜的菊花瓣摘下来,和糯米一起蒸熟,再装进坛子里密封,等到来年重阳开封,酒香混着菊香,别提多醉人了。”萌萌听得入了迷,立刻拿起画笔,画了一个大大的酒坛子,坛口飘着几朵菊花,旁边站着几个举杯欢笑的老人。周先生见状,悄悄把这段对话记在文稿里,心里满是感动。
一日午后,巷口来了一位陌生的年轻人,背着黑色的摄影包,手里拿着相机,在老巷里走走停停,不时举起相机拍摄。他被书店里热闹的景象吸引,轻轻推开门走了进来。“您好,我是一名人文摄影师,叫林浩,路过这里,觉得这条老巷很有生活气息,想拍些照片记录下来。”年轻人礼貌地自我介绍,目光扫过墙上的照片,眼中满是好奇。
周先生笑着起身让座:“欢迎欢迎,我们老巷确实藏着不少故事。”他把正在制作的《老巷重阳登高记》草稿拿给林浩看,“这是我们巷里街坊们一起登高的照片和故事,都是些平凡的日常。”林浩接过草稿,一页页仔细翻看,越看眼睛越亮:“太温暖了,这样纯粹的邻里情谊,现在真的很难得。我走过很多城市,拍过不少老街,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和睦的画面。”
林浩在老巷里住了下来,住进了巷尾闲置的小院子。他每天跟着街坊们体验生活,清晨跟着张伟一起清扫巷口的落叶,上午蹲在张婶的厨房外,拍她制作桂花糕的全过程——从采摘桂花、晾晒去杂,到和面粉、蒸糕出锅,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下午则跟着李叔去菜园,拍他浇水、施肥、采摘蔬菜的身影,镜头里满是丰收的喜悦;傍晚就陪着陈爷爷坐在老槐树下,听他讲老巷的历史,用相机记录下老人脸上的皱纹和眼中的温情。
“周先生,我想把老巷的故事拍得更完整些,”林浩拿着相机对周先生说,“不仅是登高的瞬间,还有大家日常的互帮互助,这些平凡的瞬间才最动人。我想做一个摄影展,让更多人知道,还有这样一条充满温暖的老巷。”周先生全力支持:“好啊,我们老巷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他把林浩介绍给每一位街坊,大家都十分热情,主动配合他的拍摄。张婶特意做了桂花糕和重阳糕让他品尝,李叔把刚采摘的蔬菜往他手里塞,陈爷爷则带着他走遍老巷的每个角落,讲述每一处建筑的由来。
几天后,《老巷重阳登高记》的初稿完成了。周先生把书稿打印出来,贴在书店的墙上,邀请街坊们前来提意见。“这里可以加上咱们出发时的场景,当时萌萌还举着她的画呢!”张伟指着其中一页说。张婶也提议:“能不能把大家做重阳糕的步骤也写进去?让后人也知道怎么制作。”周先生一一记下大家的建议,打算再补充完善。林浩则把这些讨论的场景拍了下来,他说:“这本相册不仅记录了登高的故事,更记录了大家的情谊,这些讨论的瞬间也该被留住。”
书店里的墨香与桂花的甜香交织在一起,照片上的笑容与街坊们的欢声笑语相互映衬。周先生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感慨:老巷的温暖,不仅藏在日常的互帮互助里,更藏在这些共同创造回忆的瞬间里。而这本相册、这个即将到来的摄影展,会让这份温暖延续得更久,传递得更远。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6255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