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民宿迎宾客 巷韵醉人心
经过半个月的精心修缮和装饰,老巷民宿终于正式开业了。民宿取名“光阴小筑”,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是周先生亲笔写的“光阴小筑”四个大字,旁边挂着一串红灯笼,与青砖黛瓦的老建筑相得益彰。院子里,赵阿姨种的花草长势喜人,姹紫嫣红,石桌石凳擦拭得一尘不染,墙角的老槐树桩被改造成了小花盆,种着几株多肉植物,透着可爱的生机。
开业当天,老巷里热闹非凡。街坊们都来帮忙,张婶在民宿的小厨房里忙着准备茶点,煮了清香的春茶,做了软糯的青团和酥脆的春卷;李叔在院子里摆上了几张桌子和椅子,方便游客休息;萌萌则穿着一身传统的小花裙,在门口为游客们引路,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第一批入住的客人是之前来过的那对年轻情侣,他们特意提前预约,想成为民宿的首批体验者。“哇,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好!”女孩走进民宿,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客厅里,八仙桌和太师椅摆放整齐,墙上挂着老巷的老照片和萌萌的插画,角落的书架上放着老巷文化手册和一些经典书籍;客房里,老式木床铺着干净的蓝印花布床单,窗边的小桌上摆放着竹编台灯和一盆小小的绿萝,阳光透过木质窗户洒进来,温暖而惬意。
男孩则对院子里的布置赞不绝口:“这个院子太舒服了,花草茂盛,还有石桌石凳,晚上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太有感觉了。”他们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在民宿里四处参观,不停地拍照留念,嘴里满是赞叹。
苏晚为他们介绍了民宿的设施和服务:“这是我们为你们准备的老巷文化手册,里面有老巷的历史和民俗介绍;如果你们想体验做青团,可以告诉张婶,她会教你们;明天早上,我们还会组织老巷导览,带你们参观李叔的菜园、巷口的老槐树,听听老巷的故事。”
情侣俩听得十分兴奋,立刻报名参加了青团制作体验和老巷导览。当天下午,张婶就带着他们来到自己家的厨房,教他们做青团。张婶详细讲解了艾草的处理、糯米粉的调配、馅料的制作,然后手把手地教他们揉面团、包馅料、搓圆子。女孩学得很认真,虽然包的青团形状不太规整,但脸上满是成就感:“这是我第一次做青团,太有意思了,以后再也忘不了这个味道。”男孩则调皮地说:“虽然我包的不好看,但味道肯定不差,这是属于我们的独家记忆。”
傍晚时分,周先生组织了一场小型的茶话会,邀请了入住的游客和几位老街坊。大家围坐在民宿的院子里,喝着温热的春茶,吃着香甜的青团和春卷,聊着老巷的往事和各自的生活。陈爷爷给大家讲了老巷建巷时的故事,李叔分享了自己种菜的经验,游客们也讲述了自己的旅行经历和对老巷的喜爱。月光洒在院子里,虫鸣阵阵,笑声不断,温馨而美好。
第二天一早,苏晚和周先生带着游客们开始了老巷导览。他们先来到巷口的老槐树下,周先生为大家讲述了老槐树的历史和街坊们与老槐树的故事;然后来到李叔的菜园,李叔带着大家参观蔬菜种植区,介绍各种蔬菜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方法,还让游客们亲手采摘新鲜的黄瓜和樱桃萝卜,体验采摘的乐趣;最后来到老巷书店,参观“老巷春事”展览,周先生为大家讲解旧书笺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
游客们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问题,还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原来这棵老槐树有这么久的历史,还承载着这么多故事,太让人感动了。”一位游客感慨道。另一位游客则说:“亲手采摘蔬菜的感觉太好了,这些蔬菜新鲜又美味,是城市里很难体验到的乐趣。”
接下来的几天,“光阴小筑”的口碑越来越好,预订电话不断。有带着孩子的家庭,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跟着萌萌学画画,体验做青团的乐趣;有退休的老夫妻,他们在老巷里悠闲地散步,坐在书店里看书,和街坊们聊天,享受慢节奏的生活;还有爱好摄影的游客,他们早出晚归,拍摄老巷的日出日落、烟火日常,用镜头记录下老巷的美好。
民宿的成功运营,也给街坊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张婶的青团和春卷供不应求,不仅游客爱吃,还吸引了不少周边的居民来购买;李叔的蔬菜也卖得越来越好,很多游客都会买一些带回家,还有餐馆主动联系他,想长期采购;张伟则利用自己的手艺,为民宿制作了一些竹编工艺品,作为纪念品卖给游客,生意十分红火。
周先生看着老巷的变化,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民宿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老巷的美景和文化,更因为街坊们的真诚与热情。他拿出那个崭新的笔记本,写下了民宿开业以来的见闻和感受,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沙沙的声响,就像老巷时光流淌的声音。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5257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