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382章 380:奇迹

第382章 380:奇迹


十一月的京城,寒风渐起。

    从洛杉矶载誉归来的王盛,几乎没有片刻停歇,便立刻投入了新一轮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到十一月底《博物馆奇妙夜》正式开机前,他的精力主要聚焦于两件核心事务:确保新片筹备万无一失,以及为即将远航北美的《功夫足球》绘制详尽的航海图。

    《博物馆奇妙夜》的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怀柔“成龍快乐园”内的“中华文明博物馆”主体建筑日新月异,内部结构初具雏形。

    王盛带着核心主创团队,频繁往返于京城办公室与怀柔工地之间。

    这一日,北风凛冽,王盛裹着厚实的羊绒大衣,亲临施工现场。

    巨大的工棚内,各地汇聚而来的工匠们正在最后调试影片关键场景所需的各类仿古道具,从按照1:1比例复制的秦始皇兵马俑,到精巧复杂的古代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再到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兵器、礼器。

    空气里弥漫着木材、油漆和金属混合的气息,敲打声、打磨声、调试电子元件的滴答声不绝于耳。

    导演团队成员霍健起、陈国惺和美术指导正拿着设计图,与道具组负责人激烈讨论着“汉代展厅”穹顶星空图的材质与灯光效果,力求在银幕上呈现出既符合历史想象又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奇幻氛围。

    “王总,”霍健起见到王盛,连忙迎了上来,搓了搓冻得有些发红的手,“您看这个‘活’过来的青铜鼎,内部的机械结构和外部做旧效果,结合得怎么样?运动起来会不会显得突兀?”

    王盛俯身仔细查看那个半人高的青铜鼎模型,内部复杂的连杆和微型电机隐约可见,外部则布满了精心雕琢的铜绿和锈迹。

    他示意工人通电测试,只见鼎身上的饕餮纹路在轻微的马达声中仿佛活了过来,缓缓蠕动,双目位置甚至亮起微弱的红光,既诡异又充满神秘感。

    “动作再舒缓一些,要有一种‘刚从千年沉睡中苏醒’的滞涩感,而不是现代机器人的灵活。”

    王盛指点道,“灯光颜色可以再偏幽蓝一点,增加神秘气息。我们是在创造‘魔幻现实’,要让观众觉得这些东西在博物馆夜晚‘活过来’是可信的,细节必须经得起推敲。”

    他又巡视了其他几个主要场景的搭建进度,对“唐代丝绸之路”展区的香料气味模拟、“宋代市井”互动投影设备的调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面对庞大的布景和繁复的特效准备,王盛展现出惊人的耐心和对细节的苛求。

    他深知,这部投资巨大、旨在定义华语奇幻大片新标杆的作品,任何微小的瑕疵在巨幕上都可能被放大成灾难。

    “与成龍老师那边的档期最后确认了吗?”王盛问身边的制片主任。

    “确认了,陈自强先生回复,《燕尾服》那边十二月前一定杀青,成龍老师十二月第一周就能进组。”

    王盛微微颔首,随后又与特效团队对拍摄设备进行一番磋商。

    ……

    对于《功夫足球》远航北美的事宜。

    王盛让院线电影宣发事业部成立了专门负责此事的“海外发行战略小组”。

    他没有直接给出具体方案,而是先定下了基调和大方向。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向:核心挑战与机遇分析、核心战略定位、本土化执行方案、阶段化营销路线图、特色渠道开发、风险评估与应对、团队建设要求、预期目标体系……

    ……

    时间悄然来到十一月下旬。

    11月27日,一则来自《华夏电影报》的头版新闻,再次将王盛和盛影传媒宣发事业部推上了风口浪尖。

    《华夏电影报》特稿:

    【《蜀山传》首月破1.33亿!盛影模式铸就中国电影商业奇迹】

    本报讯(记者张远)1996年,当北影厂子弟王盛提出“私人订制婚庆电影”时,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年轻人将在五年后缔造中国电影史上最震撼的商业奇迹。

    昨日,权威票房统计数据显示,《蜀山传》上映首月斩获1.33亿元票房,这个数字不仅让该片成为本年度最卖座的华语电影之一,更创造了一个令业界瞠目的商业神话——将一部在港岛票房折戟、被业内判了“死刑”的作品,成功塑造成市场爆款。

    从行业笑柄到市场神话

    回望三个月前,《蜀山传》在港岛仅收获1000余万港币票房,遭遇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滑铁卢。

    业内普遍认为,这部投资一亿港币的视觉大片将血本无归。彼时,盛影传媒以2000万元买断内地版权的举动,被不少人视为“疯狂的赌注“。

    然而,王盛和他的团队用精准的市场洞察,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商业运作。

    通过“视觉奇观“的精准定位,将公众注意力从影片的叙事短板成功转向其领先的特效制作;依托中影盛世院线的硬件优势,打造“巨幕厅专属体验“的消费概念;更通过与《今古传奇·武侠版》合作举办全国仙侠征文大赛,构建起持续发酵的文化衍生生态。

    破局立新:重构电影商业逻辑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王盛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深刻理解。从1996年创办盛影传媒开始,他就展现出超前的产业布局意识:

    首创婚庆电影商业模式,开辟细分市场

    推动电影厂联盟,整合行业资源

    深度参与院线改革,构建现代化发行网络

    如今,《蜀山传》的成功更验证了其“内容+渠道+衍生“的立体化运营模式的有效性

    数据显示,在《蜀山传》的票房构成中,巨幕厅贡献率高达47%,平均票价超出普通厅62%。这不仅体现了优质放映终端对观影体验的升级作用,更揭示了中国电影市场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

    产业启示:中国电影的新纪元

    《蜀山传》的逆袭并非偶然。

    对比今年暑期档《功夫足球》创下的2.39亿元票房纪录,盛影传媒连续用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多元可能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部作品分别开创了“体育喜剧“和“视觉奇幻“两种全新的类型片市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内容生态。

    业内专家指出,《蜀山传》1.33亿元的首月成绩,加上其持续稳健的市场表现,最终突破1.5亿元大关已无悬念。

    这个数字不仅代表着单个项目的成功,更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电影的商业价值得到重新定义

    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成为可能

    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电影技术的融合获得市场认可

    迈向国际:从本土奇迹到全球视野

    就在《蜀山传》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王盛刚刚结束了与美国新线影业的战略合作谈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开辟了新通道。

    这种将本土市场成功经验与国际战略布局相结合的思路,展现了中国电影人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远见。

    从北影厂筒子楼里的创业梦想,到如今撬动整个产业格局的商业帝国,王盛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中国电影的商业革命。

    《蜀山传》的奇迹不仅仅是一个票房数字,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证明了中国电影人完全有能力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赢得市场认可的优秀作品。

    在这个中国电影产业面临深刻变革的时代,王盛和他的盛影模式正在书写新的历史。

    正如一位资深电影人所言:

    “《蜀山传》的成功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中国电影的商业奇迹,才刚刚拉开帷幕,而王盛亦是奇迹的创造者,也是奇迹本身。”

    这则报道如同在本就滚烫的油锅里又泼进一瓢热水,让王盛和盛影传媒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1496/2837549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