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519章 517: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

第519章 517: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


好不容易从各路“诸侯”的热情包围中脱身,王盛与韩三坪并肩走出了总局大楼那略显沉闷的会议室。

    初春的京城,午后阳光带着一丝暖意,驱散了楼内空调制造的恒温假象,也稍稍吹散了萦绕在王盛心头的些许烦躁。

    坐进韩三坪那辆牌照低调但内部宽敞的奥迪A6,隔绝了外面的世界,韩三坪这才放松地靠在真皮座椅上,侧过头,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欣慰、调侃和些许复杂的神情,打量着身旁这位年轻得过分、成就也高得吓人的弟子。

    “感觉如何?”韩三坪笑着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揶揄,“咱们的中国电影首富,现在可是个真正的香饽饽了。我看那几位,恨不得直接把你请回去当财神爷供起来。”

    王盛揉了揉眉心,即便以他的精力和手腕,连续应对这种高强度的会议和后续的“围剿”,精神上也感到一丝疲惫。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无奈的笑:“老师,您就别取笑我了。都是为国为民发展文化产业,热情可以理解,但这‘聚宝盆’又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工业品,哪能说复制就复制。”

    韩三坪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收敛了笑意,语气变得沉稳了些:“你今天在会上定的那几个调子,很好。文化自信、工业化、社会效益,抓到了根本,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以后啊,这行业里的某些歪风邪气,至少明面上得收敛收敛了。”

    他顿了顿,目光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缓缓道:“规矩立下了,是好事。但规矩能不能执行下去,能不能成为行业共识,光靠一家企业,哪怕是你盛影,也终究力有未逮。需要时间,更需要……”

    他话没说完,但王盛明白那未尽之语——需要权力的背书和持续的推动。

    车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引擎平稳的嗡鸣和窗外模糊的城市噪音。

    忽然,韩三坪转过头,目光重新聚焦在王盛脸上,眼神变得有些锐利,又带着点长辈式的关切,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也变得有些微妙:“公事谈完了,聊点私事。小子,你是不是有件挺大的‘私事’,一直忘了跟我这个老师汇报?”

    王盛闻言微微一怔,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

    盛影集团上市后,所有重大业务、资金流向、战略规划,都对中影集团这个战略投资者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完全透明,绝无隐瞒。还能有什么“大事”?

    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老师,您指的是?盛影方方面面,对您,对上面,可都是透明的。”

    韩三坪看着他这副“无辜”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哼了一声,手指虚点了点他:“跟我装糊涂?我说的是你个人的生活!你小子……是不是当爹了?”

    王盛脑筋一转,立刻明白了。

    他身边那两位轮班的“大内高手”,既是保护,某种程度上也是上面的眼睛。

    高媛媛在琼州生下龙凤胎的事情,虽然刻意保持了低调,但想要完全瞒过身边这两位专业人士,几乎是不可能的。

    消息通过某种渠道传到韩三坪这里,是早晚的事。

    想通此节,王盛脸上没有丝毫被拆穿的心慌或尴尬,反而笑了起来,笑容里带着一种坦然的惫懒,他身体也向后靠了靠,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嗨,我当什么事呢。原来老师您这是知道您当爷爷了啊?

    没错,闲闲和若若,一岁零五个多月了,在琼州那边,由他们奶奶和高媛媛看着呢。本来想着等孩子再大点,带回来给您瞧瞧。”

    他那副理所当然、甚至带着点“您消息挺灵通嘛”的语气,让韩三坪一时语塞。

    他看着王盛那张年轻、英俊又写满成功与自信的脸,心里五味杂陈。

    责备吗?以什么立场?王盛年轻未婚,事业站在顶峰,个人私生活……在这个圈子里,有几位红颜知己,甚至有了非婚生子女,虽然与传统观念不符,但在他们这个层级,似乎也并非不可理解。

    何况王盛对此并无遮掩,也承担了责任。

    惋惜吗?

    确实有。

    韩三坪是真心欣赏王盛,不仅仅是他的商业才华,更看重他对产业的理解、布局和那种敢为人先的魄力。

    他内心深处,未尝没有想过,待自己将来退下来,是否有可能将王盛吸纳进体制内,接过中影集团甚至更重要的担子,凭借他的能力,或能真正引领中国电影完成更深层次的变革与崛起。

    但如今王盛有了这层“复杂”的个人关系,虽然未必是决定性因素,但在某些考量中,终究会成为一个需要权衡的变量。

    “你呀……”韩三坪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语气复杂,“年纪轻轻,事业做到这个份上,有些事……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你自己心里要有杆秤。

    树大招风,你现在是几百亿市值的掌门人,是行业标杆,无数双眼睛盯着。家宅安宁,后方稳固,有时候比前方打拼更重要。”

    他知道王盛身边不止高媛媛一个女人,范小胖、李晓冉、张伯芝……似乎都与他关系匪浅。

    这种局面,在他看来,隐患不小。

    王盛听出了韩三坪话里的关切和潜藏的担忧,他收敛了些许玩笑的神色,目光变得平静而深邃:“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谢谢您。不过,我这人散漫惯了,受不得太多拘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他特意在“工作”上稍微加重了语气。

    韩三坪何等人物,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他凝视着王盛:“怎么?对你未来的安排,你自己有什么想法?难道就只想守着盛影这一亩三分地?以你的能力,应该有更大的舞台。”

    王盛笑了起来,笑容里有一种通透:“老师,说实在的,这几年,我没日没夜地折腾,从忽悠你用北影厂资源支持我搞婚礼录像开始,到成立盛影,搞联盟,推动院线制改革,跟好莱坞扳手腕,直到现在公司上市……回过头看,我最初的目标,其实已经超额完成了。”

    他的目光投向车窗外,看着这座古老而又飞速现代化的城市,声音平缓却带着力量:“我不过是乘着时代的大势,借着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东风,用了一些取巧的办法,把沉寂多年、几乎快要被进口大片冲垮的中国电影市场,重新给盘活了。

    让观众愿意重新走进影院看国产片,让资本愿意投入这个行业,让从业者看到了希望和奔头。”

    “如今,市场的基础打牢了一些,工业化的雏形有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也在会上把规矩立了。剩下的,”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缥缈,“就只能交给时间了。看看这片土壤,究竟能不能长出我们期望的参天大树,看看后来者,能不能沿着这条路,走出更广阔的天地。我能做的,差不多就这些了。”

    韩三坪眉头微蹙,他听出了王盛话语中那隐约的退意,这让他有些意外,也更觉惋惜:“把未来寄托给时间和后来者?王盛,你想过没有,如果你不掌握足够的权力和影响力,你今天立下的这些规矩,你规划的这些蓝图,很可能在你转身之后,就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推倒重来。没有权力的保障,理想不过是空中楼阁。”

    这是他作为体制内掌舵者多年的切身经验。

    王盛转过头,看向韩三坪,眼神像八年前那般清澈而坚定:“老师,如果那样,就不是我该考虑,或者说,不是我该强行去扭转的事了。”

    他缓缓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要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的使命,或许就是当一个‘搅局者’,一个‘破局者’,在沉寂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

    至于这浪花最终能推动航船走出多远,湖面最终会形成怎样的新生态,那不是我能完全掌控的。”

    “我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趁着我还在这条船上,还有力气划桨,就用尽一切办法,把中国电影这艘船,推到我能看到的、历史最高的顶点上去!让全世界都看看,让后来的所有电影人都看看——”

    王盛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仿佛在立下一个誓言:

    “原来,我们中国电影,可以这么牛逼!”

    “至少这样,”他嘴角勾起一抹自信而傲然的弧度,“哪怕未来有起伏,有波折,但因为曾经到达过那样的高度,后来者的下限,也不会掉得太狠。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曾经做到过,我们,本来就可以。”

    车内再次陷入沉默。

    韩三坪久久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王盛,看着这个年轻弟子眼中闪烁的、与他年龄和财富毫不相称的、近乎理想主义的光芒。

    他忽然明白了,王盛追求的,或许从来不是个人的权位永固,而是点燃一把火,照亮一段路,树立一个标杆。

    这条路,或许比他预想的更艰难,也更孤独。

    奥迪车平稳地行驶在长安街上,车窗外,天安门广场、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这些象征着权力与文化的建筑依次掠过。

    韩三坪最终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拍了拍王盛的肩膀,什么也没再说。

    他知道,有些路,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去走。

    而王盛选择的这条路,虽然与他期望的不同,但其终点,或许同样辉煌。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1496/2837535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