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641章 一封空白的信

第641章 一封空白的信


“.车子坠入海中时,驾驶座那一侧的车窗开到最大。事发当天,从早上就开始下雨,所以川边绿不可能开车的时候打开窗户,唯一的可能,就是坠海之后才打开的。”

    “也就是说,那并不是带着孩子去自杀,而是意外身亡。”

    “川边绿因为饥饿,在开车时,因为营养失调导致贫血。她向朋友借车,应该真的如她所说,是要带孩子去医院。”

    “但因为发生了贫血,导致短暂昏迷,坠入海中后,才终于清醒过来。她在混乱中打开了窗户,第一件事就是把婴儿送出车外,祈祷女儿能够得救。”

    “川边绿的尸体被发现时,发现她身上还系着安全带。可能是因为贫血的关系,导致她意识不清。”

    “当时,婴儿的体重超过十公斤,可见川边绿让婴儿摄取了足够的营养。”

    “我朋友说完这些后,问我有什么感想,问我是不是仍然觉得自己不该被生下来。”

    “我搞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妈妈,所以即使恨她,那种感情也很抽象。即使想要转换成感谢的心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我只能说,没有任何感想。”

    “车子坠入大海是自作自受;她会穷到自己营养失调,才是最大的问题;身为父母,救自己的儿女是理所当然;因为太笨了,自己才无法顺利逃脱。”

    “听到我说的这些话,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她对我说,不希望我这样看待一个人的生命。说完,她哭了起来,问我是不是忘了三年前的火灾。听到她这么问,我才如梦初醒。”

    “三年前,孤儿院发生了一场火灾。那天是圣诞夜,我吓坏了。”

    “我朋友的弟弟没有及时逃出来,差一点葬身火窟,因为有人相救,她弟弟才捡回一条命。那个人是来圣诞派对演出的业余音乐人,我记得那个看起来很温柔的人。当大家都往外逃时,他听了我朋友的拜托,转身上楼去找她弟弟。最后,她弟弟得救了,那个人全身烧伤,送去医院后死了。”

    “我朋友哭着说,她和她弟弟会一辈子感谢那个人,也要一辈子补偿。希望我也能够体会生命的宝贵。”

    “我终于了解为什么孤儿院的职员会派她来找我。因为她最能让我知道该怎么看我妈妈。孤儿院职员的这个决定完全正确,我被她感化,也一起哭了起来,终于能够坦诚地对着完全没有任何记忆的妈妈表达感谢。”

    “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觉得自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觉得那是因为我活着,才会感受到这些痛楚,所以克服了重重困难。”

    “于是,我很想知道当年是谁写信给我妈,信末写着浪矢杂货店。我很纳闷,这个人是谁?杂货店又是怎么一回事?”

    “直到最近,我才从网络上得知有一个爷爷喜欢为人消烦解忧。因为有人在部落格上写下对往事的回忆,我看到之后,继续在网络上搜寻还有没有其它相关数据时,看到了这次的公告——浪矢杂货店。”

    “我由衷地感谢您给我妈妈的建议,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表达这件事。万分感谢。如今的我对自己充满自信,很庆幸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绿河的女儿敬上”

    “PS:目前我是我那位朋友的经纪人。她发挥了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成为日本具代表性的歌手。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报恩。”

    总之,江弦第一次读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川边绿的死因竟然是这样。

    即便曾纠结是否生下这个孩子,可在孩子降生以后,为了养活和保护自己的孩子,这位母亲将自己几乎燃烧殆尽。

    这个反转给了他很大的震撼。

    而且小芹出现在这个故事当中也是江弦始料未及的。

    也就是说,上一个故事里被救赎的女孩,在这个故事里又救赎了别人。

    那克郎其实是无形中又多拯救了一个人。

    而贵之和老爷子也都被这封信所震撼,而同时他们也困惑于怎么处理这些未来的来信。

    因为信上写了很多网络、手机之类的事情,一旦这些信被其他人看见,恐怕就会有糟糕的后果。

    最后俩人决定,等老爷子去世以后,就放进老爷子的棺材里,一起烧成灰吧。

    而就在这个时候,铁卷门又掉进来一封信,俩人打开一看,发现这居然是一封空白的信。

    两人思考了半天,贵之觉得是恶作剧,但是老爷子觉得不是。

    “也许这个人还没有得到结论,可能还在犹豫,还没有找到答案,所以就把空白的信纸投进来。”

    老爷子让贵之出去,因为他要给这个人回信,而贵之就很懵,一封空白的信要如何回呢?

    他回到自己的CIVIC车上,这时候天已经完全亮了起来,不久后老爷子从杂货店里出来。

    之后,老爷子就去世了。

    很奇怪的是,老爷子的死很奇怪,虽然医生说他随时可能离开人世,但他没有感到疼痛,他的生命持续微弱的燃烧,就像一直拉不断的纳豆丝。

    这就连医生也感到惊讶不已。

    因为老爷子几乎不吃什么东西,整天躺在床上,就这样拖了一年,好像时间在他的身体上流动得特别缓慢。

    一年以后,贵之回到杂货店,意外遇到一个女人说自己曾经在杂货店得到过宝贵的意见,说她是一名击剑运动员。

    贵之问是什么时候,女人说是去年的11月,贵之愣了一下,因为去年的11月老爷子并不在杂货店里,但他只当女人是搞错了。

    很明显,这个女人就是第一个故事里的月亮兔了。

    而等女人离开以后,贵之忽然回想起那天晚上老爷子在空白白纸上写的回信,他去打开牛奶箱,发现里面是空的。

    或许这封信已经顺利的送到了未来?他这样猜想着。

    又过了很多年,已经是2012年了,贵之的孙子浪矢骏吾,因为爷爷贵之在去世之前曾经嘱托他帮忙在互联网上发布一封信,也就是老爷子遗嘱里的内容:杂货店复活一晚。

    浪矢骏吾虽然心中忐忑,但还是遵守了和爷爷的约定,将信件发布在互联网上。

    至此,一切闭环。

    毫无疑问,这第三个故事是将整部小说推至最高潮的一个章节。

    有这个章节在,李小林对江弦的期待,江弦便自信能做到绝对不辜负。

    并且这个章节的改编也没有克郎的故事难度那么大,克郎的故事江弦基本上只是用了克郎的故事逻辑,而这第三个故事,基本上不需要太大的改编。

    只是唯一要注意的是.那些网络、手机的词汇,对于当下来说实在是有点儿超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年代互联网已经在中国诞生了,也就是去年,中德科学家成功发送首封国际电子邮件,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的开端。

    只是这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国内互联网的真正发展还得等到94年,那时随着中美人员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通,中国才正式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国内的网络时代也在这一刻正式开启。

    另外就是手机,这个影响倒是不大,因为小说之中也没什么非要用到手机的地方。

    “预测一下也没什么。”

    “科幻小说作家也经常在小说之中预测到未来。”

    “我这么写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事。”

    江弦暗暗想着,这也算是一个彩蛋吧,如果未来发现《解忧杂货店》里所写的一切都在渐渐成真,江弦都能预料到后世会有多少人会拿这一点来吹嘘这部小说。

    “解忧杂货店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肯定会这么说的。

    李小林回到上海以后的动作非常迅速,很快就有一则重磅消息被《文汇报》登出。

    “著名作家沈从文因病逝世,被取消诺贝尔文学奖资格!”

    内容大概是说,著名作家沈从文连续第二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且进入了最终评选名单,在本届评选中得到了瑞典学院大多数院士的支持,有极大概率在10月获得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因为他的去世,诺贝尔奖评委取消了他的获奖资格.

    此消息一出,文学界和社会各方面顿时炸开了锅。

    诺贝尔奖项作为世界闻名的奖项,在中国也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哪怕不知道,用一句最高荣誉也足以解释这个奖项的含金量。

    更别提,前些年因为《百年孤独》和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的火爆,诺贝尔文学奖又在中国社会面完成了一次普及。

    而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四个中国人是实打实的诺贝尔奖项得主。

    其中两人来自台省。

    另外两人,也就是1957年因为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z道和杨z宁。

    这个顺序是字母排序,l在y之前,所以是李z道和杨z宁。

    两位老爷子都同样的贡献卓著,值得尊敬,相较而言,杨z宁老爷子后续在物理学上的持续辐射力更强一些。

    他提出的杨-Mills规范场理论当时因“数学太难”被主流忽视。

    可等到1967年与米尔斯完善的非阿贝尔规范场方程,直接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地基”。

    这套描述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的理论,至今仍是物理学界的“圣经”,而杨-Mills场就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钢筋”。

    可以说全球至少有10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都直接或间接建立在杨-Mills场的数学框架上。

    富兰克林研究所评价说:他重新规划了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的边界——不是在已有的地图上找新路,而是直接画了一张新地图。

    只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李、杨二位老爷子如今都已是

    所以现在一听说沈从文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土著很可能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登时掀起了全社会的激动情绪,一如当年莫言得奖,一个因为一些错误在文学界稍显黯淡的名字,一个几乎没怎么被提起过的名字,登时一跃成为全国绝对的顶流。

    可再听说他已经在不久前逝世,已经被取消了获奖资格,这又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度。

    也正是以这则消息为起点,沈从文这位作家逝世的消息终于得到了他这个体量应有的文字报道。

    在诺奖的消息被披露之前,新闻界几乎找不到对沈从文去世报道的字眼,而在诺奖消息被披露之后,一些不可抗力终于在巨大的舆论声中被冲塌了。

    沈从文这个被埋藏许久的名字,终于再一次在国内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炙热字眼。

    一晃1988年已经过半,即将入秋之际,办理好一切手续的江弦和朱琳乘坐飞机来到了香港。

    现在京城还没有直飞到香港的航班。

    去香港一般是两条路径,一条是先去上海,然后从上海直飞香港;另一条是先去广州,再经深圳入关。

    江弦和朱琳采取的是第一条,先抵达上海,在上海拜访了一趟巴金和张乐平老爷子,顺便看望了他姐一家,然后又坐上直抵香港的航班,这还属于国际航班。

    飞机餐相当的丰富,又有茅台喝,又有中华抽,江弦和朱琳只是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一觉睡到了香港。

    说起来,此前回国的时候经过香港很多次,但江弦和朱琳还是第一次专程从内地前往香港。

    两人抵达的是启德机场。

    这个机场非常奇葩,临山靠海,还挨着居民区,所以降落的时候朱琳吓了一跳。

    “江弦你看。”朱琳戳戳江弦。

    江弦凑去窗边一看,肉眼可见下面的街道和楼房,甚至能看见别人天台上晒着的衣服.

    “没事儿,撞不上去。”江弦朝她笑笑,“没办法,就这么大点儿地方。”

    这会儿在香港有句话,说站在大楼的高层,只要拿一根晾衣杆就能把飞机给捅下来。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1132/2837523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