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三重天深处,新修的律法神殿庄严肃穆。

    杨戬端坐于主位,白发如雪,神袍胜霜,额间那道银纹构成的“心秤”神徽,此刻正散发着清冷而洞察秋毫的光芒。

    殿中气氛凝重,一名身着低阶仙侍袍服的女子跪在中央,面如死灰,体若筛糠。

    她袖中藏匿的一壶千年瑶池蟠桃仙酿,正散发着诱人却致命的醇香——这仙酿若被带入凡间,一滴便足以引发百里酒灾,凡俗触之即醉,心智迷失,后果不堪设想。

    “私携天珍,意图祸乱凡尘秩序,其心可诛!”杨戬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冰珠落地,敲打在殿内所有仙官心头。

    他眉心神徽骤然一亮,一道看似柔和却无可抗拒的银光如探针般刺入仙侍识海,将其侥幸与恶念照得无所遁形。

    “依新颁《三界律》第七条:擅动凡尘气运平衡者,重惩!削尔百年道行,永锢瑶池,涤垢洗心!”

    话音落下,杨戬抬手虚点。

    那仙侍周身仙光瞬间黯淡,如同被戳破的气球,整个人萎靡倒地,容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憔悴。

    她身上的仙侍袍服化作最粗糙的麻衣,被两名金甲力士面无表情地架起,径直拖往那蟠桃园深处,等待她的将是永恒的清扫落叶、侍弄花木的劳役。

    殿中诸仙无不凛然垂首,新天条之下,“心秤”高悬,一念之私,便是万劫不复。

    凡间,灌江口。

    昔日杨戬那座小小的生祠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巍峨轩敞、古意盎然的“明法书院”。

    院内古木参天,梵音隐隐与诵读之声交织。书院正堂,供奉的并非杨戬金身塑像,而是一杆由纯粹愿力凝聚、悬浮于空、不断保持着微妙平衡的银色巨秤虚影——此乃“心秤”神格在凡间的投影,书院立身之基。

    堂下,数百蒲团之上,听者身份迥异:有皓首穷经的凡间大儒,有目光锐利的各派修士,亦有形貌各异、妖气内敛的精怪首领。

    此刻,一名身着灰袍、面容清癯的老者,正襟危坐,讲述律法精要:“……律法之重,首在衡平。天道无私,疏而不漏。无论神、仙、人、妖、鬼,行于三界之内,皆受此法度约束。行善积德者,自有天佑;作奸犯科者,难逃恢恢。律法非枷锁,实乃护身之甲,秩序之舟……”

    他的声音平和却充满力量,字字句句犹如涓涓清泉,流入听者心田。那银色秤影随之微微荡漾,播撒下无形的公正之力。

    “先生!”

    一声沉闷如雷的嘶吼打破堂内平静。

    一名身高丈余、额生虬角、浑身肌肉虬结如铁的妖王猛地站起,推开身前蒲团,扑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地。

    他双目赤红,额头青筋暴起,浑身妖气剧烈波动,显是内心挣扎到了极致。

    正是盘踞黑风岭多年、凶名赫赫的熊罴大王。

    “熊罴在此!”他声音颤抖,巨大的头颅深深埋下,撞击在地砖上发出闷响,“三日听讲,如雷贯耳!往日黑风岭下,为夺血食灵药,屠戮人族村庄七座,血债累累,罪孽滔天!今日,方知昔日之行,与禽兽何异!求先生明法裁断,引我入地府,刀山油锅,在所不辞!惟愿以此残躯孽魂,赎清旧债!求一个…心安!”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竟已涕泪横流,眼中凶光尽褪,唯余深重的痛苦与一丝渴求解脱的哀恳。

    昔日妖王的凶焰荡然无存,此刻跪在书院明镜高悬之下,只是一个被律法之光照亮灵魂、在无尽悔恨中挣扎的可怜罪魂。

    杨戬凡躯分身目光温润,凝视着熊罴,缓缓颔首:“迷途知返,善莫大焉。心秤之下,罪业昭然,亦予自新之阶。汝既有此心,自当遂愿。”

    他指尖微动,一道缠绕着银光的符诏自书院供奉的心秤虚影中飞出,没入熊罴魁梧的身躯。

    妖王庞大的身躯瞬间被柔和却无可抗拒的银光包裹,原地消失,直接被传送至幽冥地府入口。

    明法书院内,短暂的寂静后,响起一片低沉的惊叹与释然的叹息。

    混沌星幕核心深处,此刻已非冰冷石心,而是一片缓缓旋转、孕育着生灭奥义的混沌星云漩涡。

    孙悟空的身影自这宇宙奇点般的涡心中缓缓踏出。

    金甲已化作一身玄色暗金道袍,袍上微光流转,如同将一片凝缩的宇宙星河披在了身上。

    他额间业火红莲的印记已化为一道暗金为底、内蕴赤红道痕的玄奥神纹,深邃的目光穿透无尽空间,平静地映照着三界每一寸新生与律动。

    他看见天河如碧带,玉蟾吐清辉,水军轻舟划过星痕;他看见哪吒脚踏赤莲,绿意在北俱芦洲的焦土上倔强蔓延,矿工将带着体温的鲜血虔诚滴入大地裂隙,换取温润赤玉;他看见昆仑玉虚峰顶,玄炉童子稚嫩而认真的讲解,老君兜率紫火的精魄在弟子身后投下慈和虚影,山岩化作的巨掌轻柔托起因踩空而惊叫的采药童;他看见杨戬立于律法神殿,心秤银芒洞彻奸邪,亦看见凡间明法书院内,曾经茹毛饮血的熊罴妖王跪地恸哭,银光裹挟着罪孽之躯没入幽冥…

    星幕流转,如亘古长存的呼吸,无声地倾听着、守护着这一切。

    这曾是劫灰覆盖的焦土,曾是血泪交织的战场,曾是英雄泣血、道祖陨落、魂飞魄散的绝境。

    然而此刻,浩渺星光之下,弱水脉脉滋养着新生的水灵藻丛,昆仑悠远的丹道初音在山涧萦绕,北俱芦洲焦黑的裂谷被嫩绿温柔覆盖,凡间书院庄严的讲法声与幽冥入口罪魂悔悟的恸哭交织成奇特的安魂曲。

    孙悟空缓缓抬起手,并非施展撼动乾坤的法力,只是轻轻触摸着眼前这片流动的、温凉的混沌星幕。

    霎时间,星幕深处亿万星辰仿佛被唤醒,骤然加速流转,无数细碎的、饱含着感激与祝福的星屑光点纷纷扬扬飘落,如同天地间最温柔的雪。

    一点格外璀璨凝实的星芒,带着昆仑丹气的温润与众生祈愿的暖意,轻轻巧巧地坠落,不偏不倚,悬停在他微微凌乱的鬓角发丝之间。

    那星芒迅速凝结,化作一颗米粒大小、非金非玉的混沌晶石,内里仿佛有微缩的星云在缓缓盘旋。

    晶石触感温凉,却蕴含着整个新生三界的重量与温度。

    鬓角这点微小的星光,是牺牲者意志的铭刻,是天地对守护者的回响,更是那段以血火铸就、最终走向归源长明的史诗,最宁静、最坚韧的句点。

    星幕如潮水般轻轻波动,将他的身影温柔包裹,仿佛亘古不变的宇宙,终于向它的孩子,露出了一个疲惫而欣慰的微笑。

    万古星辰流淌而过,浩渺天音低回轻唱,诉说着一场向死而生的团圆。

    劫灰之下,归源星火,灼灼长明。

    ……

    ……

    星屑如温柔的雪,无声洒落在焕然一新的齐天殿玉阶之上。

    孙悟空一步踏过门槛,殿内景象已然天翻地覆。

    昔日蟠龙金柱被混沌星云凝成的流转光柱取代,深邃玄奥,支撑起一片璀璨的穹顶。

    那穹顶并非实体,而是混沌星幕核心的投影,亿万星辰在其中生灭不息,似缓实急,每一次明灭轮转都牵引着整个新生三界的法则脉动,发出低沉而浩瀚的嗡鸣。

    脚下,纯净星辉凝成光洁的地面,清晰地映照出四大部洲、幽冥地府、天河弱水的微缩光影,纤毫毕现,随着星穹的流转而微微波动。

    殿内仙班肃立,气息沉凝,却与旧日截然不同。

    少了些高高在上的缥缈仙气,多了几分厚重与务实。

    哪吒一身赤红战甲,风火轮化为两枚灼灼光印悬于足下,左臂缠绕的赤红道纹微微明灭,正与殿中投影出的北俱芦洲地脉光影共鸣;杨戬身着素净的银白神袍,额间那道竖立的心秤神纹流淌着洞察幽微的银辉,神情平静如水;玄炉童子一身青玉道袍,立于稍后位置,虽稚气未脱,眼神却沉静专注,身后隐隐有老君兜率紫火的精魄虚影一闪而逝。龙王敖广、各部正神、妖族大圣、幽冥使者……

    三界各族代表济济一堂,目光都聚焦在殿心。

    一位身着星图法袍、手持玉圭的当值星官立于中央。

    他手中玉圭并非凡物,其上镶嵌的星石随着他指尖轻点,自动飞逸而出,在穹顶星云之下排布开来,形成清晰的光字议程。

    “禀大圣,禀诸君……”星官声音清越,带着星辰运转的韵律,“星幕运转,其势浩瀚,所需本源之力沛然莫御。先天混沌源力虽为其根骨,然三界生机流转,众生心念信仰,亦是维系其恒久运转、抚平法则涟漪、隔绝外魔侵扰的活水源头。此活水,关乎星幕存续,三界安稳,是为当务之急。”

    星官话音刚落,东海龙王敖广便越众而出,龙目之中忧色难掩。

    他头顶珠冠的明珠光芒都显得有些黯淡,向着孙悟空与诸仙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深海般的沉重:“大圣明鉴,诸位上仙共鉴!星幕垂恩三界,功德无量。然则……然则老龙心中,实有深忧!”

    他目光扫过殿中映照的凡间光影,那里屋舍俨然,烟火繁盛,更有巨大的机关造物在平原上轰鸣移动。

    “凡间文明日盛,此乃天道伦常,欣欣向荣之势。然其智愈开,则对风雨雷电、山泽精怪之敬畏,恐……恐日渐稀薄矣!古之生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心存敬畏,祷祝虔诚。如今,人定胜天之念渐起,若敬畏不存,信仰之力如无源之水,终有枯竭之日!届时星幕根基动摇,三界屏障生隙,外魔窥伺,内患或生,悔之晚矣!此乃老朽肺腑之虑,万望诸位深思!”

    他龙须微颤,忧切之情溢于言表,殿中气氛一时凝重。

    一片沉寂中,哪吒清朗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熔岩般沉静的力量:

    “龙王所忧,不无道理。”

    他一步踏前,足下风火轮的光印在地面投影中留下清晰的赤痕。

    他并未看向敖广,而是抬起右手,掌心向上。

    只见他掌心之中,那朵赤莲印记骤然亮起,流光溢彩。

    与此同时,殿心地面那宏大的三界投影瞬间缩小、聚焦,清晰无比地锁定在北俱芦洲一处新生的赤玉矿脉之上。

    影像栩栩如生:

    矿洞深处,并非蛮力开凿的狼藉。

    数名精壮的芦洲汉子,赤着上身,肌肉虬结如铁,神情肃穆如临大典。

    为首一人,取出一柄秘银小刀,毫不犹豫地在掌心一划。

    殷红的鲜血瞬间涌出,滴落在他面前一道蜿蜒深邃、仿佛大地血脉的地缝之中。血液并未四溅,如同被饥渴的母体瞬间吮吸殆尽。

    紧接着,被滴血的地缝深处猛地迸发出神圣而柔和的赤色光芒,如同大地苏醒的心跳,光芒涟漪般扩散开来,浸润着整片岩壁。

    矿壁随之发出低沉而满足的嗡鸣。

    片刻之后,几块拳头大小、温润通透、内蕴赤霞的玉髓,如同成熟的果实般,从被红光浸润的岩壁内里缓缓“析出”,自行滚落到矿工预先铺设的软垫之上。

    镜头切换,一处新生的地火暖泉旁,清澈温暖的泉水泊泊涌流。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衣着简朴,双手捧着一把刚刚收获、带着泥土芬芳的初穗粟米,无比虔诚地供奉在泉眼旁的一方天然石台上。

    她口中念念有词,并非祈求大富大贵,而是感恩大地赐予温饱,祈求泉水长流不息,滋养一方生灵。

    随着她的祷祝,那清澈的泉水似乎流淌得更加欢畅,蒸腾起带着暖意的氤氲水汽。

    “敖广。”

    哪吒的目光终于落在龙王脸上,他左臂那赤红道纹此刻灼灼生辉,仿佛与投影中的地脉之力遥遥呼应:“敬畏之道,不在盲从跪拜,亦不在恐惧未知。而在明了因果,心存感恩,知晓索取必予回报!”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仙神耳中:“北俱芦洲地脉疮痍初愈,地火温顺,生机萌发。矿工以精血为引,换取大地馈赠,此为精诚之敬意!老妪以初穗供养暖泉,感念其滋养之恩,此为感恩之诚意!此等敬畏,根植于心,发于行,比那虚无缥缈的香火愿力,更为坚韧,更为恒久!星幕所需之‘活水’,非是愚昧的恐惧之力,而是三界众生,无论仙凡神妖,对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天地,那份源于理解、归于共生的——精诚之意!”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1128/2837528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