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生物诱导实验(五更)
推荐阅读: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首富从租车行开始 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 一剑九州雪 谍海青云 囚禁公主?逼我当反派是吧! 挟明 港综:无间行者?不,我港岛枭雄 复活全人类 网游之仙侠传奇
死亡世界的研究力量得到了针对性加强,这为陈瑜下一步更深入地探索创世粒子的奥秘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支持基础。
他没有浪费时间,在确认新学徒们能够有效处理基础监测与数据分析任务后,便将研究重点转向了一个更为复杂且关键的领域——尝试利用创世粒子主动引导并催化更复杂、功能更特化的生命形式。
此前的峡谷实验已经证明,创世粒子催生的生命具备在极端环境下适应与演化的潜力,但其过程主要依赖于自然选择,不仅缓慢,且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陈瑜现在的目标,是进行精确的主动干预,尝试跨越漫长的自然演化周期,直接“催化”出结构更复杂、具备特定功能的生命形态。
他在“永恒寻知号”的生物实验室内规划了新的系统性实验序列。
实验舱室被重新配置,划分为数个独立且具备高度屏蔽功能的区间,以隔绝不同实验可能产生的交叉污染。
第一阶段的研究聚焦于植物形态的强化与优化。
陈瑜选取了峡谷生态实验中存活下来、并表现出卓越环境适应性的三类地衣与两种蕨类植物作为基础模板。
与之前单纯加速生长或观察自然演化的实验不同,这次他致力于对植物生理结构进行精确的定向改造。
“注入预设基因序列‘阿尔法—7’。”陈瑜向负责精准操作的Bio-Unit-03下达指令。
他背后的三根机械触手同步微调着能量场的聚焦点与输出强度:“目标:强化木质部导管结构韧性,提升细胞壁厚度,并植入预设的光合作用增效回路。”
被精确激活的微量创世粒子,在高度约束的能量场引导下,如同无形的纳米手术刀,将经过编译的基因指令序列注入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植物样本内部。
监测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激增,多项生理指标曲线剧烈波动,清晰地反映出样本内部正在发生的剧烈变化:叶绿体结构的快速重组、细胞壁成分的增厚与强化、维管束系统的重构等关键过程在同步进行。
经过六小时十七分钟的催化与稳定过程,结果逐渐明晰。
约有百分之六十三的样本因无法承受基因层面的剧烈重构而瓦解,其细胞组织崩解为基础有机物。
但剩余的样本成功渡过了最关键的适应期,并呈现出显著且稳定的形态变化。
这些成功的突变体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新特性:其茎干直径平均增加百分之四十,木质部导管的排列密度提升约两倍,叶片表面浮现出独特的、带有金属质感的网状脉络。
初步的光合作用效率测试数据显示,其能量转换率稳定提升了百分之十七,且对死亡世界地表强辐射环境的耐受阈值也获得了显著提高。
陈瑜特别注意到其中一株蕨类植物产生的意外变异:其叶片背面自然形成了微型的棱镜状结构,初步分析表明该结构能够将吸收的多余辐射能转化为热能有效散发。
这个计划外的发现引起了他的兴趣,被立即标记为重点观察与分析对象。
“详细记录所有成功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与关键生理数据。”陈瑜指示研究团队,“将存活样本移植至基地内的高辐射环境测试区,持续监测其长期稳定性与遗传连续性。”
这些经过定向强化的植物变种,不仅代表着向构建更复杂、更坚韧植物生命形态迈出的关键一步,其产生过程与后续表现也为理解创世粒子在宏观生命结构塑造方面的精细控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陈瑜特别要求对那株具有自我热管理能力的蕨类变异体进行完整的基因测序,试图解析其独特适应机制背后的遗传学基础。
在初步掌握了对多细胞植物结构的定向催化后,陈瑜随即将研究重点转向了更为微观但也可能更为根本的领域——复杂微生物系统的引导与进化。
他选取了之前在峡谷实验中催化出的、已表现出优异环境适应性的几种微生物作为新的基因模板。
这些微生物包括能够高效分解岩石矿物获取能量的化能自养菌,以及数种结构奇特、对强辐射具有卓越耐受性的古菌。
“启动定向进化协议‘贝塔序列’。”陈瑜向负责微生物单元的Bio-Unit-07下达指令,“核心目标:增强细胞膜在极端渗透压下的稳定性,优化其内部能量代谢路径的效率,并尝试引入基础的群体感应与协作机制。”
实验过程立即显示出创世粒子在操纵结构相对简单但生化网络极其复杂的微生物基因组时,所面临的高度敏感性。
最初的几个培养单元中,微生物群体在基因重组的关键阶段接连出现大规模崩溃,细胞结构普遍解体成为无定形的生物质残渣。
经过五次细致的能量参数与注入节奏的调整,陈瑜发现必须将引导能量场的控制精度提升至纳米级别,并精确匹配微生物的生命周期节律,才能确保外源基因序列的稳定整合与表达。
在第七次系统性尝试中,一个特定的培养单元内的微生物群落终于呈现出稳定的定向进化特征。
持续的监测数据显示,这些新型微生物不仅完整保留了其模板祖先卓越的环境适应性,更发展出了初步的复杂群体行为模式。
它们能够通过释放和感知特定的化学信号分子来协调群体内的部分活动,并在监测到营养环境匮乏时,能启动协调一致的休眠程序,大幅提升群体的生存几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亚种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基因变异。
这些微生物能够持续分泌一种特殊的复合多糖—蛋白质生物膜,实验证实该生物膜可以有效衰减甚至阻隔死亡世界地表普遍存在的有害高能辐射。
陈瑜立即将这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变异体分离出来,独立培养,并标记为“Gamma-7”株系,纳入重点研究序列。
“详尽记录Gamma-7株系的生物膜合成路径关键酶与调控基因。”陈瑜指示研究团队,“重点分析其基因表达谱与环境辐射强度因子之间的动态关联性。”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0922/2837546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