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我们不知道
推荐阅读:斗罗:委托小店,从扮演萨姆开始 超神:日常修仙的我,加入聊天群 斗罗:逆天神瞳!帝皇铠甲武魂 仙阳 海贼:从东海开始高筑墙 全职法师:沙奈朵真的太可爱啦 庆余年:吃瓜太子,识破范闲假死 穿进甜文后成了霸总的恶毒前女友 同时穿越:反派竟是我自己 美漫:这个超英世界不对劲
在江阳就这个问题给出确定的答案之后,足足有数千人参加的网络会议室再度陷入到了死一般的安静之中。
江阳在默默等待着再度有人向自己询问细节,然后给出答案,借助专家们的智慧分析出更多细节,但等候了许久都始终没有人再问。
他有些诧异的看向与自己同在冬眠基地会议室之中的冬眠者同伴们,便看到他们大部分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再看向视频会议室之中的,当代顶尖的科研学者们,他们同样或者低着头看不到表情,或者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江阳隐约意识到了点什么。
便在他心中已经生出一些不好的预感,但还未完全证实之时,孙长河的声音传进了他的耳朵。
“无论如何,先计算一下这颗黑洞的质量、速度和轨道数据吧。”
在这句话之后,一片死寂的视频会议室之中才总算有了一点动静。
一位天体物理学专家低声问道:“江阳同志,请描述一下你当时在环月航行之中所看到的画面,包括黑洞吸积盘的亮度、太阳的亮度、你和月球的目视距离、看到的环形山的大小,月球被撕裂的过程和速度,以及你被黑洞撕裂之时,航天服的变化、你自己感觉到的身体变化等等。
一切细节都可以说出来。”
江阳收拢心神,仔细回忆着不久之前自己所经历的那一切,尽量不放过一个细节。
他知道,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可以估算出许多东西。
譬如,从自己的绕月速度和距离上,他们可以大致测算出黑洞为自己施加了多少引力,从月球被撕裂的速度和当时距离上,他们可以大致计算出黑洞的质量,等等等等。
专家们不断发问,江阳一个接一个回答。
“我已经采集到了足够的数据,现在请稍等,我们立刻进行模拟。”
画面之中,那位天体物理学家和自己的同事们,在实验室之中不断低声讨论着,然后输入一个个数据、调整一个个参数。
而类似的事情,在此刻的视频会议室之中至少有几十个团队在同时执行。
不同的团队之间也会有交流沟通机制,相互查漏补缺,相互修正。如此,便能确保最终呈现在视频会议室之中的数据最为接近真实情况。
江阳默默的等待着。
时间一点一滴溜走。短短二十几分钟后,专家们似乎达成了共识。最终,仍旧由那位领军级别的天体物理学家出面,向所有与会者做出了回答。
“经过我们模拟,我们认为,那颗黑洞的质量,约在2.8-3.1地球质量之间。
它的速度相对于地球约在3.3-3.6公里每秒之间,依据轨道反算,我们认为,在末日降临之时,它和地球的距离约在1.2万公里。”
听到这些数据,江阳微微有些诧异。
当初通过简单目测,他估算出的黑洞质量是大约2到10倍地球质量。
原本以为自己估算的质量已经偏小了,但没想到,经过专家们更为详细的估算,这颗黑洞的质量竟然几乎小到了自己估算质量范围的下限。
“约3倍地球质量的黑洞……它是怎么形成的?”
江阳喃喃着问出了这个问题。
江阳知道,在人类世界如今的科学框架之中,基本上将宇宙之中存在着的黑洞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恒星黑洞。
它的形成机制,是大质量恒星来到演化末期,经由超新星爆炸而形成的,质量普遍在几倍到百倍太阳质量。
第二种是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普遍在百万到百亿太阳质量之间。
这种黑洞通常存在于河系的核心。譬如银河系的核心,人马座A*,便是一颗质量在几百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
这种黑洞据现有研究结果,通常认为是黑洞合并形成的。毕竟黑洞吸积物质也存在速度上限,无法太快。
就算从宇宙诞生之初就给它们足够充裕的物质让它们一直吸收直到现在,它们也无法从几倍太阳质量增长到几十亿倍太阳质量。
也有研究认为,超大质量黑洞有可能形成自宇宙大爆炸极早期。
那时候的物质密度极高,无需经历任何类似超新星爆炸的机制,足够高密度的物质便直接坍缩,直接形成了超大质量的黑洞。
其余类型的黑洞,人类世界不仅未在宇宙之中发现过,便连形成机制也完全没有头绪。
甚至人们可以据此直接认为,宇宙之中并不存在这种黑洞。
这个结论并非没有道理。
一颗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炸可以形成恒星质量黑洞,那么,什么样的物理机制才能形成一颗质量仅仅为3倍地球,仅为太阳十万分之一质量的黑洞?
面对江阳的疑问,那位戴着厚厚眼睛的天体物理学家低声道:“我们不知道。”
连他都说不知道……那这整个人类文明内,便也没有人会知道了。
“但这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真的出现在了我们的太阳系之中,还如此接近地球。
呵,仅仅1.2万公里的距离,怪不得……”
他轻轻摇着头,再不发一语。
江阳隐隐感觉自己之前似乎想错了一些东西。
上一世,自己确认了黑洞才是真凶之时,心中虽然无力,但其实并未彻底绝望。
自己更多的只是一名侦察兵而已。
侦察兵只负责侦查外界情况,带回情报,只负责发现问题,不负责解决问题。
他很清楚自己的知识程度,知晓自己虽然具备足够的广度,但深度与真正的顶尖科学家相比远远不如。
同时,拥有足够的知识并不意味着拥有足够的科研能力。
那是一系列综合素质的总和,不是单纯积累知识就能做到的。
而通常情况下,解决非常规问题之时,足够的知识储备固然必不可少,但足够的科研能力更为重要。
解决问题这件事情,需要依靠科学家们去做。
这种模式,江阳早已经经历过太多次。从第一次末日的发现到解决,直到此刻第二次末日到来,自己经历多次循环,最终发现了真凶是一颗黑洞。
在这过程之中,这种模式从未变过,也从未让江阳失望过。
那么……
这一次,也一定会如此吧?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0108/2837568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