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魏裱糊匠
推荐阅读:洪荒:从杂草开始进化 京夏玫瑰 完美世界之魔戮天下 投喂小人国后,我靠位面交易暴富 恶意嚣张 北齐怪谈 分手后,我成了前女友的白月光 木叶:宇智波止水的军师联盟 极速车神 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
之所以说是“行将”。
是因为严格来说,朱、臧二将只是攻破了东吴的首都,并且俘虏了吴王。
却并没彻底占据吴国全境。
别说远在大江中游的荆州和江北的皖城。
就连扬州境内,也有大片地方未被降服。
而且据说孙登被抓前,早已秘密转移了子嗣和部分宗亲。
这些都是将来东吴复国的底蕴。
所以直接宣布吴国灭亡,还为时尚早。
但不论如何,随着建业被攻破,孙登被俘虏。
江东孙氏政权已经暂时进入了脑死亡阶段。
这无疑让大河以北的邺城,以及苟且在东郡东侧的毌丘俭,微微松了一口气。
邺城一收到信,就即刻遣使南下,以褒奖曹植和二将为名,试图将这些失去控制的淮南军头重新笼络。
然而信使的任务却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成功褒奖了曹植。
然后便被拦下来了。
曹植亲自拦下的。
“使者有所不知。”
“朱、臧二将进城之后,对于如何处理孙氏宗室起了分歧。”
“朱文博主张杀了孙登,然后扶植一个旁系年幼子弟为国主,以便于迅速平定吴地。”
“而臧宣高则认为东吴残余兵将不过土鸡瓦狗,还不如对孙氏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二将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差点要动手,我遣人去劝和,反被其所斥,实在恼人!”
那使者闻得此言,顿时满脸忧色,道:
“那如今吴王登何在?”
曹植摇头叹气道:
“怕是已经遭遇不测。”
“我听使者归来说,孙登之妻周氏继承其母小乔的美貌,颇有颜色。”
“二将都欲据为己有,相争不下,为此又吵了好些时日。”
“假若二将都有傀儡孙登之心,焉敢公然辱其妻?必是遇害了……”
那邺城使者闻言,脸色彻底难绷,仰天长叹道:
“苟如此,则此战虽胜,却非大魏之福!与其说是魏胜吴,不如说是二将各自的胜利!”
曹植闻得此言,有些不解道:
“二虎竞食总比二虎协力要好,使者何故叹气啊?”
邺城使者哀声道:
“哪里好了?”
“处置一国、一君这种重大的事项,二将皆未请示朝廷便自作主张,这分明是有了割据之心!”
“我看这江淮之地,虽未被汉军所得,但已经不复为魏土矣!”
曹植闻言也是色变,忧心如焚。
然则作为一位被禁足于封国之内的宗室成员,他除了干着急,还能做什么呢?
于是目光落到那位邺城使者身上。
对方腰佩青緺绶,身份必定不低。
于是主动拜问:
“未请教上使名讳,在朝中是何官职?”
邺城使者回礼道:
“不才徐庶字元直,原为司隶校尉。”
“今司隶已为蜀贼所据,陛下不以为罪,仍加以信重,近来更加官为散骑常侍,特遣我渡河来询问扬州事。”
曹植顿时转忧为喜,上前抓住徐庶的手道:
“素闻徐公有国士之器,又忠心耿耿。”
“今我欲报效朝廷而无门,常常嗟叹时日虚度,还望徐公能为我指点迷津!”
徐庶:“好说,好说……”
……
太和四年春,魏帝曹叡在邺城下令。
下邳侯曹植伐国有功,特进爵楚王,以扬州淮南郡为封国,治于寿春。
又以国事艰难为理由,夺情正在服丧的王肃,拜为楚国相。
又将臧、朱二将好不容易从建业地牢里捞出来的前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曹休,遥拜为吴王。
并让二将担任辅臣,协助曹休继续平定吴地。
至于为什么是遥拜。
一则曹休在建业地牢里待了五六年,只剩下半条命,无法再去折腾。
二则眼下谁都知道,朱、臧二将已经失控独走。
所谓封曹休为吴王,不过是给双方留些体面罢了。
总之,经过散骑常侍徐庶南北奔走,这大魏国,算是勉强给裱糊了过来。
以一场宣称的“扬州大捷”掩盖了实际上损失惨重的兖豫大战。
是的。
为了所谓的体面。
在魏国官方口径中,曹洪在尉氏折损四五万兵马的那场耻辱性大败,是完全不存在的。
问就是为了阻挡汉军南下救援扬州,壮烈牺牲。
为此,曹叡还隆重追封其为大将军,谥号为恭,极尽哀荣。
就连同样阵亡的豫州刺史王凌,也有相应的追封。
倒是同样参与此战并活下来的毌丘俭,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说是因为毌丘俭对于曹、王之死负有救援迟缓的责任。
但念其在东郡阻击关平保全濮阳城有功,所以功过相抵,依旧担任兖州刺史,假节。
等诸事看上去尘埃落地,已经是当年的春末。
徐庶“顺利”出使归来,第一时间进宫复命。
对上曹叡,他自然是实话实说的——某种意义上。
“陛下,今江淮已失,楚王(曹植)虽有孤忠,楚相(王肃)虽有干器,但也只能对江东稍作安抚,无法引以为援。”
“自今起,我大魏能用之地,唯有河北三州,以及兖豫青徐的部分郡县而已了。”
闻得此言,曹叡却蓦地发笑道:
“徐卿这是在哄朕开心吗?”
“所谓河北三州,并州已久困,幽州又有辽东公孙氏貌合神离,如何能算助力?”
“至于兖豫青徐……卿自南归来,焉能不知除了毌丘仲恭和王恭懿等少数忠良以外,余者皆不受朕的节度了?”
“真论起来,朕如今能指望的,唯有冀州和大半个幽州而已!”
徐庶惶然而不敢答。
曹叡上前一把抓起他的手,凝目问道:
“卿跟我说句实话,你此番南下途中,蜀……汉主有没有私下遣使来劝降?”
徐庶浑身剧震,好半天才颤抖应声道:
“臣,臣不敢欺瞒陛下,确实有。”
曹叡:“汉主许你何官职?”
徐庶:“不外乎是一郡的守、尉而已。”
“朕不信。”曹叡微微摇头,目光依旧死死盯着徐庶。
后者微微吸气,又道:
“听说孔明有意许我公卿之位。”
曹叡:“什么公?哪个卿?”
徐庶:“说是敌国大鸿胪何宗近来病重,孔明有意让我补此职。”
曹叡闻言松手,哈哈大笑道:
“量卿之才,当一个空有其表的九卿已算屈就。”
“诸葛亮竟连太常之位也不舍得给,只许了一个大鸿胪?”
“这就是敌国君臣求贤的姿态吗?”
徐庶闻言却道:
“臣素知陛下厚爱。”
“但敌国自复通西域、南中故道之后,诸国朝贡的数量历年递增,以至于长安大鸿胪的职权日渐加重,非我国所能比也。”
“我听闻,大月氏王波调去年曾遣使入长安奉献珍奇,汉主便敕封波调为亲汉大月氏王,还让鸿胪丞担任使者,西行大月氏宣告王命……”
曹叡闻言,笑容渐渐凝固在脸上。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9974/2837552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