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汉官 > 第329章 时代的浪花

第329章 时代的浪花


入夜,臧霸奉命早早离开了大营。

    不过帅帐之中却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忙碌异常。

    随着各路信使逐渐抵达,魏哲对当前江淮一带的局势也逐渐明晰。

    比如太史慈率领青徐府兵逼近芜湖,基本上截断了丹阳郡与九江郡的联系。

    张辽的左路军也深入汝南郡腹地,连斩袁军将领,正在围攻平舆城。

    说实在的,汝南袁军给张辽造成的麻烦还没有汝南黄巾大。

    张辽便在军报中感慨“袁军易破,黄巾难平”!

    倒不汝南黄巾的战力有多强,而是他们人实在太多了,并且大多都是百姓。

    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黄巾渠帅压根就不与张辽对阵,稍有不慎便率心腹兵马抛弃老弱而逃,因为只要这些骨干在,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再裹挟数万之众。

    说来这还是袁术造的孽。

    若非他横征暴敛、不顾民生,汝南这种五谷丰登之地也不会发生饥荒。

    要知道汝南郡虽不如南阳郡人烟稠密,但也有两百余万人,占豫州人口四成。

    结果现在被袁术弄得流民遍地,仿佛又回到了中平元年时的景象了。

    这十多万汝南黄巾,才是张辽目前最大的麻烦!

    黄巾不灭,纵然击败了袁军,汝南也很难平定。

    但魏哲比谁都清楚黄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不解决饥荒问题,汝南黄巾便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直到汝南这片中原富庶之地,变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汝南之症结在治不在战!”

    帅帐之中,只见张昭眉头紧皱道:

    “然黄巾渠帅不死,汝南灾民恐怕难以安心!”

    “这个不难!”

    魏哲倒是颇为自信一笑:

    “区区黄巾渠帅焉是文远对手?”

    张昭见魏哲这么有信心也没有再质疑张辽的能力,当即出席主动请缨:

    “微臣不才,愿赴汝南招抚灾民,安定人心!”

    魏哲闻言当即哈哈一笑道:“子布此去,吾无忧矣!”

    说罢魏哲便亲自将张昭扶起,当场任命其为汝南太守,主持汝南民生。

    当然,这只是临时任命,等到汝南灾情安定之后张昭肯定是要调回邺城的。

    而张昭之所以主动请缨,其实也是为了积攒功勋。

    毕竟政事堂四人之中,戏志才、国渊都是辽东元从,功勋卓著。

    唯独荀攸和张昭乃是后进,资历尚浅。

    若非魏哲简拔,两人论功勋是不如其他魏国文武的。

    不过这也不奇怪,人才通道活跃在新兴政权之中本就常有这种事情。

    正因为新兴势力能够大刀阔斧的改革,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方才有别于旧政权,从而体现在方方面面。

    本来张昭也没有在意,但随着荀攸负责“攻心之策”,靠着知行邸报搅动天下风云之后,张昭心里难免有点压力。

    毕竟荀攸所行之事近似于汉初陈平,一旦能成必然是大功一件。

    两相对比之下,届时恐怕只有他最尴尬了!

    ……

    且不说张昭心里这点小心思如何。

    待张昭离开之后,荀攸、戏志才两人倒是泰然自若。

    戏志才甚至抚须而笑道:

    “二张既出,汝南不日可定。”

    “南阳、汝南皆去,丹阳亦为右军所隔绝,袁术已为冢中枯骨矣!”

    “只待明公军令一下,司命便至寿春,袁术纵有百万之兵又能如何?”

    “与其在这将死之人身上浪费精力,明公不如多多留心扬州事宜!”

    荀攸闻言亦是点了点头,赞同道:

    “刘繇终究为朝廷所任命,若放纵此人在吴郡站稳脚跟,日后纵然不能一统扬州,想必亦能为江东盟主。”

    “届时长江以北,刘表在西,刘繇在东,更兼有益州刘璋割据。”

    “三刘联盟之势若成,天下自此多事矣!”

    由于帐内都是魏国的核心,荀攸的言辞也十分大胆。

    但他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不能放任荆、扬、益三州形成联盟。

    一旦这三地形成同盟,那么魏国想要平定可就难了。

    其实前世便是如此,东吴与蜀汉的联盟就代表三州之地的统合。

    当这个格局形成之后,曹操再如何天纵神武也无可奈何了。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代人能够解决的了,需要时间来等待新的变数出现。

    对于这一点,魏哲自然比谁都清楚。

    于是在沉吟片刻之后,他忽然开口问道:

    “会稽郡还没有消息么?”

    “尚未回信!”荀攸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

    话说会稽太守羊衜(dào)与魏国其实渊源颇深。

    羊衜原配本是孔融的女儿,但不幸病逝,故此后来又续弦再娶。

    而羊衜的继妻蔡氏便是蔡邕次女蔡昭姬。

    从这个角度来说,羊衜不仅是魏国司空蔡邕的女婿,更与魏哲这个魏国之主是连襟,关系匪浅!

    因而在离开邺城之前魏哲曾请蔡邕写了一封家书,他本人也写了一封私信命人送往会稽郡,本意只是有枣没枣打两杆。

    可现在看来,会稽郡的站队就颇为重要了。

    如果羊衜愿意归顺魏国,那么刘繇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处理了。

    即便刘繇击败了许贡,占据了吴郡,他也依旧折腾不出什么大乱子。

    毕竟吴郡北临徐州,南邻会稽,西有丹阳,东面大海。

    待魏哲消灭了袁术,那么刘繇可以说就在魏军的包围之中。

    相反,一旦羊衜依附刘繇这个正统的扬州刺史,那么刘繇坐大几乎不可避免。

    坐拥吴郡、会稽郡,扬州富庶之地刘繇便占据了一半。

    豫章郡兵少民弱,定然不是这两郡的对手,刘繇拿下不难。

    甚至如果刘繇愿意,他想占据南方的交州都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而言,羊衜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扬州、交州的去留。

    这也是荀攸觉得遗憾的缘故。

    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地点,关键位置上的人就是这样影响历史大势的。

    不过荀攸只是觉得遗憾,魏哲就很不解了。

    “吾与其既为连襟,焉能薄待于他?”

    “更兼国中有蔡公照拂,此人日后自是前途无量。”

    “如此种种,竟换不来一纸降书?”

    也就是会稽郡在阴差阳错中被推到了历史的节点,否则羊衜投不投降魏哲还真不怎么在乎,大不了慢慢打过去就是了。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熟知士族掌故的荀攸当即解释道:

    “殿下息怒!羊衜虽为蔡氏之婿,然此人终究是泰山羊氏家主。”

    “羊氏家声,先祖清誉,实非区区妇人所能左右!”

    要知道羊姓本源出于羊舌氏,其先祖乃春秋时晋国公室羊舌大夫也。

    后来三家分晋,羊舌氏被其他晋卿攻灭,子孙避祸外逃而改姓羊,方有羊氏。

    而泰山羊氏祖上本是关中人,自前汉开始便屡有族人为官,七世之中皆有先辈出任二千石、九卿、校尉等职。

    等到了羊衜祖父羊侵那一辈时,更是鞠躬尽节,为羊氏博得忠臣世家的美誉。

    羊侵便是在司隶校尉的任上病逝的,其子羊儒后来也为太常卿。

    羊儒之子羊续亦是历任庐江太守、南阳太守,为官清廉。

    “羊续悬鱼”的典故更是传遍天下,让泰山羊氏被世人敬为“九世清德”,家风为天下士人称颂。

    可以说经过历代先人的不断积累,泰山羊氏才有了这么的好的名声。

    在这种情况下,羊衜身上背负的已经不是一个会稽郡那么简单。

    别说一个妻子了,就算是魏哲拿他儿子来威胁羊衜恐怕都不会屈从。

    帅帐之中,荀攸在讲完泰山羊氏的缘故之后又分析了一番羊衜的处境。

    最后荀攸严肃的总结道:“此人可怀柔,而不可威逼。”

    见荀攸这么一说,魏哲顿时可惜的叹了口气。

    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荀攸分析的确实有道理,魏哲都有点想用泰山羊氏的满门性命来威胁羊衜,看他会不会就范了!

    不过现在看来,说不定只会适得其反,反而让羊衜在史书上又留下一桩美谈。

    与此同时,荀攸却忽然起身出列,笑着道:

    “攸不才,愿走一遭会稽。”

    “出来这么久了至今一事无成,还请殿下给个机会!”

    毕竟泰山羊氏的清名传遍天下,他们颍川荀氏又何尝差了?

    荀攸自问和羊衜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应该能让他做出最明智的决断。

    魏哲闻言想了想便颔首道:

    “也好,莫走陆路,还是走水路吧,吾让水军送你一程!”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5240/2837553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