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虎贲郎 > 第532章 战术随心

第532章 战术随心


黄河冰面之上,鲜卑各部骑士蜂拥而出。

    仿佛黑色的浪潮,汉军斥候不做对抗,明智后撤。

    而鲜卑全军出击之际,河阴城外各处临时宿营地内,部族长者们已无力拼杀,他们能做的就是带着家中小辈,督促奴隶们开始纵火。

    一切帐篷、草料都在焚烧的范围之内,如果有的选,这些部族长者也不想烧。

    可想要逼迫各部青壮、贵贱一起拼命,那就要效仿汉人破釜沉舟的智慧。

    打赢了汉军,获得对方的辎重,那胜利之后的鲜卑人都能活下去。

    哪怕一战打不赢,能重创、打平汉军,那依旧能追上胜利女神的裙角、衣带。

    若是战败,河阴营地被焚烧一空,汉军得到的补给就少,其他各处聚落、部族也有坚守、相持,捱到汉军不得不撤退的一天,虽然凄惨,可这也是一种胜利。

    六万余鲜卑骑兵向西北方向缓缓进压,而他们身后烟火弥漫,他们要么击破汉军取得生存的机会,再要么被杀,要么被冻死,没有其他的路可选。

    汉军补给不足的情况下,你就是投降汉军……粮食草料就那么点,是汉军吃,还是给你一个俘虏、降虏吃?

    汉军可以坚壁清野,让南下入塞抄掠的鲜卑人无所收获。

    投入的军事成本无法获取收益,这样的军事行动自然就不会有贵族倡导,也不会有部落牧民响应。

    现在形势倒转,轮到鲜卑人坚壁清野了。

    汉军营地,赵基率领千余车骑出营向西南方向而去。

    黄河平坦广阔冰面上,几乎不存在障碍物。

    相隔遥远,赵基就看到那条横着翻滚而来的黑线,黑线来回扭曲着,看不真切。

    他神情平静,不是他不畏惧战争,或者享受战争。

    而是他有信心在混战中保住命,他想突围就没人能拦住他。

    正是个人性命有保障,赵基才能平静对待战争。

    望着那西南方向推来的黑线,赵基又看有一层积雪的冰面,不由微微眯眼:“敌众我寡,这仗不能按着鲜卑人的想法来打。否则相持不下,鲜卑人可以轮番交战,而我吏士不足,势必疲乏困倦。”

    左右亲随军吏只是举着旗帜、矛戟、挽着盾牌不言语,观察着四周。

    赵基握着马鞭斜指黄河下游也就是东边的冰面:“这才是天授战机。传令营中车兵,出营向东而行,十五里后集结于河面冰层。中军升大黄烟时,车兵全军出动,突击鲜卑侧腰。”

    随行左右的一名书吏取出随身携带的令箭,另一名书吏负责在令箭上书写,赵基也解下自己随身携带的六面体金印,递给身边亲兵。

    亲兵持印上前,在令箭上空白处盖印,一连盖下七枚或清晰,或不怎么清晰的印,比较随意。

    盖印就这样,除了关键几个相关的印要清晰能辨认外,其他印属于辅助辨认,不需要太过在意。

    这已经形成了赵基身边用印的习惯……如果真有外人仿造,摸不清内情的话,弄出一个清晰印文,那就暴露了。

    最后赵基检验令文,捉笔签字。

    收好自己的印,目送五十余名骑士护卫信使回应。

    赵基随即去看西南面压来的鲜卑王庭主力骑军,忍不住露出笑容,咧嘴龇牙。

    目光远眺到极限处,隐约可见鲜卑王庭的一面大纛,但也无法确定。

    临阵突击阵斩对方领袖这种事情,赵基心中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

    他侧头询问身边:“张文远可有使者入营?”

    “我等出营前,并未获知张将军战报。”

    一名卫士百人督开口,继续说:“或许如今有使者往来,我等无从获知。”

    “选两队人回应,一队人探查张文远信使,若有,则立刻回报于我。另一队持我令箭,督促张文远纠合所部以及汉胡辅兵之类,伺机参战。我不管他怎么打,我希望他能建立一场稀世功勋。”

    赵基说罢又去观察鲜卑人的行军阵势,远远观察,多少能分辨出其左右翼的强弱。

    同时,这也是向全军吏士展示勇气、自信的有效途径。

    很快,一道根据他语气书写的令箭就制好,赵基递出印信,旋即用印完毕。

    为了保证这道令箭的安全送达,赵基分出一个百骑队负责护送信使。

    赵基就这样随意安排了迎敌战术,张辽从五原郡城纠合各种力量发动攻势,算是自己大营的北面拳头。

    另一个拳头就是从营内向东撤离的车兵,在东边完成集结后,就会顺延黄河宽阔冰面发动冲击,构成大营南面的拳头。

    而大营,要做的就是挡住鲜卑人最猛烈的攻势,消耗鲜卑人的心气、体力。

    等到张辽抵达参战,就能通过释放黄烟,号令遥控车兵集群发动冲击。

    而真正的杀手锏,自然是大营中的敢死兵。

    双方纠缠之际,敢死兵只负责冲击,以摧毁鲜卑核心贵族所在为主。

    赵基甚至不需要与军中头目商议什么,现在军队中,他不需要去游说、劝说什么人来支持、配合他。

    这就是军事威望,也是嫡系部队应有的服从、配合与上下互信。

    跟张绣、段煨、贾诩这些人,还需要交流一下。

    甚至是许褚、张郃这些人,赵基也需要摸清楚他们的态度,才好下达命令。

    军队和军队是不一样的,现在出榆林塞口作战的各军,哪怕匈奴义从部队,都不需要赵基去试探、询问刘去卑、休屠达达的态度。

    而战前军事会议……赵基更是凭着经验进行布置,已经不需要与其他人讨论什么。

    至于妥当不妥当,此刻赵基身边也没有类似贾诩这样的人。

    随行军吏如今对赵基的判断已经有了盲从的趋势,根本不会执意赵基的判断。

    哪怕跟他们自己的判断有矛盾的地方,他们也会认为是自己的经验不够,见识不足。

    纵然有勇敢的人小范围提出异议,但身边同僚也会劝说他,打消他的念头。

    如韩信那样坚持己见的人,终究是少数。

    赵基也不奢求自己亲卫队中能涌现什么天纵之才,能有稳定领兵、稳定执行的校尉、营督,就该知足了。

    现在身边涌现出太多的天才,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赵基见视线内鲜卑前锋已迫近十里外,就说:“全队做好撤离准备,待我去射杀敌将。”

    “喏!”

    军吏们高声应答,甚至没有人开口劝阻。

    大司马不需要他们表达关爱、担忧的情绪,大司马怎么可能会失败?

    众人应答,调转雪橇车头,朝着大营方向。

    赵基也拿起强弓,对御手说:“掠敌前锋阵前而过,转向朝东北方向归营。”

    担心御手理解有误,赵基用手刀做比划,御手当即会意:“明白!”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5220/2837534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