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 第275章 伊万

第275章 伊万


对陈舟来说,安德烈耶维奇是一个给他留下过深刻印象的名字。

    在孤岛上的挑战过程中,他曾经浏览过许多关于前苏联的秘密文件,其中一张红皮证件的主人就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博尔孔斯基。

    不过在苏联,安德烈耶维奇并不算什么希罕的姓氏。

    见识过时空管理局能扭转天气,让热带地区降雪的手段,陈舟愈发怀疑,那些秘密文件可能不属于他所在的这个世界。

    而且20世纪的种种秘闻早已过去,苏联早已解体,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早就更迭,挖掘这些既没有好处,还容易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因此陈舟只是瞥了一眼,便走进茶馆,直奔那桌客人。

    ……

    提前打过招呼,受侄女委托,知道要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见一名高大的年轻人走向自己,冯檀立即站起身来,没等陈舟走到桌边就热情地迎接道。

    “你就是小陈吧!”

    看到陈舟点头,他立即拉出一张椅子,倒了一杯茶。

    “实在抱歉,我朋友正好来京北,不然我就去你们那里一趟了,劳烦你跑这么远,真不好意思。”

    一边说着,冯檀一边跟陈舟介绍了一旁的两位欧洲人。

    长着鹰钩鼻,嘴唇单薄的那位姓温莎,名为哈里森,他的身份并非普通贵族,而是来自英国皇室。

    虽然现在大英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传承数百年的皇室成员,哈里森的财富才是真正的天文数字,陈舟这个“暴发户”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他比拟的。

    至于另外一位的名姓,却在陈舟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竟然也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博尔孔斯基!

    即使陈舟不愿意将挑战时发生的事情与现代联系在一起,这个名字却勾起了他的回忆与无数遐想。

    按红皮证件所写,伊万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即使侥幸活到2025年,应该也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了。

    可看这位伊万的精神头,虽然满头白发,还留着一把大胡子,但怎么看都不像是快要入土的人。

    心里揣着许多秘密和疑问,陈舟却不敢流露出好奇的神情。

    当初翻译那些来自前苏联的文件时,除了意外获知10003部队背后的秘辛,米哈伊尔将军和阿列克谢·萨文上校的秘密外,保险箱内还留下了一些疑云密布的东西——

    比如伊万留给后代的藏宝诗,比如夹在蓝皮工作证件内的旧照片和照片上的废弃工厂。

    还有关于锈蚀圣体研究所、斯拉夫苔原13号告解室、失语者计划、六芒星等名词和神秘元素背后的真相。

    这些涉及到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竞争的隐秘往事既有重大研究价值,却也具备极高的危险性。

    刚过上几天好日子,陈舟不想贸然窥探这些普通人不该了解的知识。

    况且他还不清楚,眼前的这个伊万,是否就是红皮证件的主人,出生在上个世纪的苏联遗老。

    他更不知道,那些文件中提到的事究竟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还是时空管理局杜撰的“野史”。

    同时陈舟也因伊万的出现感受到了一种不安——

    这个像游戏NPC一样,在漫长的挑战过程中一闪而逝的人,为什么不在俄罗斯,而出现在遥远的京北。

    更巧的是,他又为什么会与自己相遇。

    要知道,就算放眼整个世界,了解伊万这个名字所代表意义的人恐怕都寥寥无几。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某种安排?

    ……

    强自压下心中的万千疑问,陈舟装作初次见面的样子,将自己摆在晚辈的位置上,虚心地跟冯颖萱的叔叔请教着问题。

    这些用一生时间研究一类问题的人都很纯粹,尤其在学术问题上,更是表现得和理工人一样严谨。

    跟他们打交道,虽然站在晚辈的位置上,却不会像跟领导相处那么有压力。

    冯檀和陈舟闲聊几句后,很快就将话题引到了陈舟手中的藏品上。

    陈舟也就顺水推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金光闪闪的钱币,一字排开,摆到了茶桌上。

    一旁的哈里森和伊万汉语水平都不高,对陈舟的来历也不甚了解,不过他们倒都是身家殷实的人,且都认可冯檀的鉴定能力。

    若冯檀鉴定陈舟带来的古物为真的话,这二位都不介意当场出钱买下藏品,丰富自己的收藏。

    毕竟几十上百万对他们来说都是毛毛雨,若不使劲消费,他们的钱只会膨胀得越来越多。

    对他们来说,钱才真的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而已。

    ……

    即使研究了大半辈子欧洲古货币,面对需要鉴定的物件,冯檀依旧保持着认真谨慎的心态。

    他先是大致扫量了一遍桌上的货币,觉得它们不是“一眼假”后,才将其挨个拿起研究。

    可越看,冯檀的眉头就皱的越深,最后甚至拧成了一个疙瘩。

    从材质、黄金的色泽重量、工艺等细节来看,这些金币全都可以说是“大开门”,毫无质疑角度可言的真品。

    但古玩古玩,沾个古字,就意味着必须经过时间的磨砺,岁月的沉淀。

    从这方面看,这些金币却有很大欠缺。

    17世纪到21世纪足足隔了四百年,即使是性质稳定的黄金,经过这漫长的时间,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在陈舟拿出的金币上根本找不到。

    不过若说它们是现代仿制高手制造的高仿币也不合常理,因为这些货币中有一些还带有历经百年时光造成的表面附着物氧化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痕迹。

    虽然纯金本身几乎不会氧化,但时间过久,它们的表面也会因吸收金属杂质氧化形成红色斑点。

    若吸附灰尘、油脂,金币表面则会黯淡无光。

    轻微氧化包浆则会在黄金表面形成薄层氧化膜,呈暗黄色或棕色,严重者甚至会氧化成黑色,在潮湿地区存放过久则会生成黑斑白斑。

    令冯檀拿不定主意之处就在这里——

    陈舟带来的这些金币,品相都太好了,找不出半点保管不当或环境对其造成的不良痕迹。

    若是瓷器,按古玩行当的话讲就是有贼光。

    因为过于像真品,反而不是真品了。

    ……

    “嘶~”

    吸了一口气,冯檀将金币重新摆放好,摇了摇头。

    “我老实说,我研究了近三十年货币,你带来的这些,还真是第一批我看不透的东西。

    我只能说有一眼,鉴定结果偏向真。

    如果你能跟我详细讲讲这些金币是怎么保存,怎么传承下来的,来历在哪,我应该能给出更多判断。

    当然,你不愿意说也没关系,能看到保存这么完好,工艺复原程度如此之高的欧洲货币,哪怕是高仿,我也算长见识了。”

    听到这话,陈舟还没表态,坐在一边的哈里森倒先操着蹩脚的中文开了口。

    尽管他说话时中文掺杂着英文,却也不影响陈舟理解他的意思。

    原来这位大收藏家经常出入拍卖会,收藏的货币不在少数,冯檀鉴定时,他也在一旁观察。

    通过跟自己的收藏对比,哈里森认为陈舟的货币确实为真,并愿意出钱买下。

    作为英国皇室一员,哈里森执掌的产业连他自己都记不全,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每天怎样将利息花出去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因此他出手也很是慷慨。

    按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来说,发行于1605年的詹姆斯一世第二版诺布尔金币单枚能卖到8.4万英镑的价格。

    同在1605年发行的詹姆斯一世第一版索夫林金币也能卖到6万英镑的高价。

    哈里森虽然财大气粗,却也不可能按照拍卖会的成交价给陈舟报价。

    根据货币发行年代、品相、稀有程度的不同,对陈舟的金币,他分别给出了最低2万英镑,最高7万英镑的报价。

    陈舟此次一共拿来了14枚金币,按哈里森的报价,成交后也是一笔接近百万英镑的巨款了。

    不过与哈里森这位英国皇室交易颇为麻烦,陈舟手里又暂时不缺钱,参与鉴定只是想解答心中的疑问——

    从17世纪带回来的货币和工艺品究竟算不算古董,鉴定结果是真是假。

    尽管哈里森想要购买,但还是遭到了陈舟的拒绝。

    对于这个结果,哈里森倒也没表现出不悦,作为王室成员,他从小就接受贵族教育,在礼仪和涵养方面,向来是无可挑剔的,更别说英国还是出名的绅士国度。

    ……

    见只是掏出金币便在几人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本想将印加帝国的黄金首饰也拿出来鉴定一番的陈舟最终打消了念头。

    当年欧洲人从印加帝国劫掠了不少宝藏,其中大部分都珍藏在欧洲的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梵蒂冈博物馆中。

    万一他掏出一件,竟然跟大英博物馆中的藏品一模一样,这事可就说不清楚了。

    尤其他手里的藏品都没有传承,就算说它们是仿制品都找不到造假的器具和匠人,这事闹大了以后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靠着孙经理那边的关系,出手了这么多黄金白银都安安稳稳地没受到银行调查,更没被帽子叔叔请进局子喝茶,陈舟已经很知足了,他不想因为自己的高调或炫耀惹出其他事端。

    而且他也早就过了那个意气风发,喜欢耀武扬威的年龄。

    毕竟按实际经历过的时间来算,他已经是个老登了。

    ……

    作为客人,鉴定过金币后自然不能马上离开,在场的无论年龄还是社会地位,甚至财富都高于陈舟。

    他本就是晚辈,冯檀又无偿为他鉴定了一次藏品,还为他引见了两名收藏界的大鳄,于情于理,陈舟都该留在茶馆,即使插不上话,听他们讲讲文玩界的奇闻轶事,也能长长见识。

    专业的茶艺师一点点为桌旁的四位沏着茶水,冯檀、哈里森和伊万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

    陈舟不时插上一句话,倒也不算不合时宜,跟这几名长辈倒也算聊得来。

    过了中午,茶馆内光线渐渐昏暗了一些,临街的客人也一个接一个离开了。

    感觉自己与三位长辈已经算熟识,陈舟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出了一个他非常好奇的问题。

    “伊万先生,我冒昧地问一下,您今年高寿?”

    这句话陈舟是用汉语问的,而伊万的汉语听说水平只能算半吊子,还是冯檀解释后,他才明白陈舟问的是什么。

    见陈舟盯着自己的白胡子,伊万爽朗地大笑两声,告诉陈舟他今年才65岁。

    得到年龄后,陈舟马上在心里推算了一遍,若按中国传统的周岁计算的话,伊万应该是1959年或1960年生人,这个年纪肯定不可能是伊万本人,若说是伊万的儿子或者孙子倒有可能。

    据陈舟所知,苏联人也有沿用父名或者爷名的习俗,只是罕有人使用。

    如果当年伊万顺利洗白,摆脱了杀身之祸,他的后代得到了他埋藏的宝藏,一步登天成为寡头的话,他的名字被沿用下来也不奇怪。

    不过小心地观察着伊万的面容,努力回想那些文件中模糊的影像资料,陈舟总觉得这个伊万在蒙骗他。

    ……

    都说好奇心害死猫,就算明知道知道太多不好,为了追寻谜团背后的真相,陈舟依然暗自集中精神,放松了对听力的制约。

    强悍到可怕的感官如强力吸尘器,捕捉着茶桌周围所有微弱的变化,为他带来了更多信息。

    伊万就坐在茶桌对面,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陈舟甚至可以听到其肠胃蠕动声,至于心跳和呼吸声更是分外清晰。

    陈舟本想通过呼吸和心跳频率的变化来判断伊万是否说谎,不想专注听过一会儿心跳声后却发现伊万的心率很不正常——

    普通人衰老后,安静状态下心率会从60~100次每分钟减低到50~70次每分钟。

    而伊万的心率竟然比这还低,每分钟大约只跳30~50次。

    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的话,心率低到这种程度,根本无法正常生活,要么患有冠心病、要么是心肌炎,早就该头晕乏力住进病房,常年无法自如出行了。

    可看伊万精神矍铄的样子,哪有半点受到心率影响的表现,这明显不合常理。(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5174/2837559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